兩年前有一則有趣的新聞:瑞士政府正式下令,從2018年3月開始,禁止將活的龍蝦直接烹飪。要求人們在烹飪前必須用電暈、麻醉等方式讓龍蝦失去意識,以減輕龍蝦的痛苦。瑞士政府要求給龍蝦安樂死 | CNN travel 這則“給龍蝦實施安樂死”的新聞曾在全球引起不小的轟動,也讓許多人第一次意識到,原來龍蝦這類無脊椎動物在被烹飪時,也許承受著巨大的痛苦!然而,關(guān)于龍蝦是否有痛覺,挪威政府曾給出過相反的觀點。2005年,挪威政府在修訂動物福利法時,曾委托奧斯陸大學的某科研小組來研究這一問題。在研究了大量科學文獻后,他們表示:龍蝦、螃蟹等節(jié)肢動物大腦太過于簡單,沒有感知疼痛的功能,因此在烹飪時不太可能感到疼痛。對此,許多動物權(quán)利組織(如PETA)立刻反駁道:挪威擁有龐大的海鮮產(chǎn)業(yè),在這個問題上未必能做到公平公正,就像煙草業(yè)也聲稱吸煙不會致癌一樣。“魚也會痛” 宣傳海報 | CFEI 可以說,“蝦蟹是否會感到疼痛”這一問題在科學界爭議已久。你可能會覺得奇怪,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很明顯嗎——畢竟很多人都見過蝦蟹被活煮時拼命掙扎的樣子,這不就表明它們正在承受巨大的痛苦?并非如此。這種掙扎也許只是生物體在應(yīng)激情況下做出的本能反應(yīng),或者說是“傷害感受”(Nociception)。舉個例子,當你的手指被針刺到的瞬間,你就會本能地把手收回,緊接著你才感覺到痛。收手的動作并不是疼痛觸發(fā)的,而是簡單的非條件反射。幾乎所有動物都擁有這種本能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就連最簡單的單細胞動物都能在面對有害刺激時試圖逃離,因此蝦蟹的痛苦掙扎未必與疼痛的感受有關(guān)。手指被燙到會首先觸發(fā)傷害感受,而非痛覺 | rnceus.com 昆士蘭大學的研究員Bob Elwood說:“從哲學的角度來看,人類沒辦法完全證明動物會經(jīng)歷疼痛。”因為痛覺感受非常主觀。即使同樣是人,有些人覺得徒手劈磚頭很疼,練鐵砂掌的人則毫無感覺。一句有點非主流的話放在這里最合適不過了:冷暖唯有自知。不同人對痛的感受度不同 | wikipedia 人類有豐富的語言系統(tǒng),可以將感受到的痛苦、憂傷、喜悅等情緒表達出來。貓、狗一類的哺乳動物,可以通過動作或聲音向人類傳達感受,它們感受到痛苦往往顯而易見。鳥類、魚類等脊椎動物,由于部分神經(jīng)結(jié)構(gòu)的相似性,我們也能推理出它們是可以感覺到疼痛的。可蝦蟹這類無脊椎動物,它們與人類的親緣關(guān)系實在太遠,它們的許多行為都使我們費解,更別說是感受了。你怎么知道一只螃蟹是開心還是痛苦?你猜我開心還是痛苦?| animalsake.com那么我們能不能用一些生理學證據(jù)來證明它們是否有疼痛呢?比如,因為螃蟹、蝦和人一樣都有阿片類(一種能緩解疼痛的物質(zhì))受體,也都能對阿片類鎮(zhèn)痛物質(zhì)有反應(yīng),反應(yīng)方式和脊椎動物一樣,從而推斷出它們有感受疼痛的可能。以及上文提到的,挪威政府認為龍蝦大腦太過簡單,沒有痛覺相關(guān)神經(jīng),從而推論出它們感受不到疼痛。事實上,不同生物的生物學反應(yīng)未必相通。譬如螃蟹雖然沒有視皮質(zhì),但它們同樣有視覺。我們不能因為它沒有視皮質(zhì),就推斷出它沒有視覺。不能因為螃蟹沒有視皮質(zhì),就推斷它沒有視覺 | befreetour.com不過,疼痛本身雖然很難被證明,但疼痛引發(fā)的行為是可以被觀察到的。 2009年,英國王后大學的研究人員用寄居蟹做了一個著名實驗。眾所周知,寄居蟹的身體十分脆弱,需要用貝殼等堅硬物體來保護自己。研究人員把一批寄居蟹分成兩組:一組在其貝殼上鉆孔插入電線,用微弱的電流刺激寄居蟹的腹部,另一組作為對照組沒有接受電刺激。電擊過后,在每只寄居蟹的附近放上新的貝殼,這時大部分寄居蟹都拋棄了舊殼選用新殼。但受電刺激的寄居蟹挑選新殼的數(shù)量比對照組的多、沖向新殼的速度更快、查看新殼的時間更短(顧不上檢查新家夠不夠好了,先搬走再說)。注意,新殼是在電刺激停止后才提供的,因此寄居蟹的這種表現(xiàn)并不是對電刺激的反射,更可能是電刺激給它們留下了痛苦的記憶。所以即使電刺激已停止,也讓它們覺得舊殼不值得迷戀。類似的實驗還有許多,它們的關(guān)鍵點在于,尋找不止于反射的反應(yīng)。如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Robert Elwood曾做過一系列實驗,發(fā)現(xiàn)在短暫的電擊寄居蟹的某個部位后,寄居蟹會長時間地用螯摩擦那個點;折斷螃蟹的一只螯后,螃蟹會不斷摩擦敲打它們的傷口;甚至有時對蝦和螃蟹會扭曲它們的肢體,去接近一些難以夠到的傷口。顯然,這些反應(yīng)都證明了蝦蟹等甲殼類動物對生理感覺有記憶,能在感官接受之后做出判斷。“我認為,在進化的角度上,擁有痛覺的唯一意義是能提供長期的保護?!边@是Robert Elwood堅持的觀點。疼痛可以讓動物有額外的、可記憶的聚焦傷害源的方法,可以幫助它們在未來避免這種傷害。如果動物的生命周期沒有長到能夠從中受益,那么疼痛就沒有用處——這也是為何許多科學家認為昆蟲沒有痛覺。許多人的童年陰影:公螳螂在啪啪啪時被另一半吃掉 | 圖片來自動畫片《黑貓警長》 總的來講,還是那句話:疼痛是很難被證明的。即使有大量實驗證明甲殼類動物擁有類似于疼痛的反應(yīng),可都只能算是猜想和推論。人類對動物痛覺的了解太少,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jù)能證明它們是否能感受疼痛。瑞士的龍蝦法案看似戲謔,卻的確是人類在動物福利意識上的一大進步。希望隨著人類對動物了解的增多,未來我們可以生活在一個更和諧的世界。. 雖然還無法證明螃蟹能否感受疼痛,但我的確能感受到它們很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