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時間未定,網(wǎng)課還要持續(xù)一段時間。我們看到全網(wǎng)大部分的家長都在哀嚎吐槽,上個網(wǎng)課神獸依然是神獸,爸爸媽媽卻肩負起了老師的職責,不僅僅要監(jiān)督孩子完成作業(yè),還要打卡上傳,更重要的是現(xiàn)在連上網(wǎng)課都需要家長的監(jiān)督,一個不留神,孩子可能就忙乎起了除了上課聽講以外的事情,走神發(fā)呆甚至還有偷偷打開其他APP玩游戲看電視的。 其實這些呢,都是孩子自控力不足的表現(xiàn),長期無法自控的人,不僅僅會拖延計劃,還會陷入自我厭惡的情緒里,孩子就會對定制計劃、學習產(chǎn)生負面情緒,對自己不自信、自暴自棄等等。 給大家分享幾條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孩子們增強自控力,養(yǎng)成好習慣,建立自信心。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我們一定要把握一個原則,就是咱們家長不要太貪心,做好一兩件事兒就足夠了。一個自控力本身就差的孩子,咱們在做計劃的時候千萬不要貪多,因為要清醒的認識到孩子目前的自控力可能還無法跟我們的期待匹配,所以我們就要努力遏制自己內(nèi)心的欲望,讓一切變得簡約,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你希望孩子在一段時間內(nèi),既能高質(zhì)量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yè),又能自覺完成課外補習班的作業(yè),還希望孩子能天天練琴,那么這三者當中,我們必須選擇其一,最多不要超過兩件。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要給孩子和自己加入過多的負擔。牢記,越是簡單越容易成功,一次次小的成功不斷積累,才能讓孩子重拾信心,挑戰(zhàn)高難度。 善用認知閉合法 我們可以用一個叫做認知閉合的方法來激勵孩子激勵自己。這是來自知乎大v的分享,認知閉合是人類受到潛意識的驅(qū)動,想把未完成事件完成的沖動。比如,我們在追劇的時候,總是在精彩的時刻結(jié)束,所以就特別期待下一集的內(nèi)容。這一點也可以用在孩子閱讀習慣的建立。不要只是簡單的規(guī)定孩子一周讀完一本書,或者每天讀完一個小故事,我們也可以做成分集的形式,每次留一點懸念給下一次閱讀,迫使孩子有追書的欲望,幫助ta持續(xù)閱讀,直到形成習慣。 這樣的方法也可以用在其他習慣的培養(yǎng),但是一定要有個前提,就是這件事情一定是孩子比較喜歡的,而且有明確的起點和終點的,而不是簡單機械的重復動作,中途放棄也沒關系的事情。 在這里呢,也想跟大家說,我們要以一顆平常心去面對失控和失敗的時刻,人的自控能力是有限的,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要經(jīng)過不斷的磨合,其實在我們孩子改變的過程中,本身就已經(jīng)得到了寶貴的經(jīng)驗并且獲得了成長。 時間管理來幫忙 家長也一定要注意,讓孩子勞逸結(jié)合,疲憊不堪的大腦和身心是沒有足夠能量產(chǎn)生自控力的哦!除了保證孩子的睡眠休息時間外,注意力的恢復也很重要。建議大家可以結(jié)合時間管理的方法技巧,幫助孩子調(diào)整注意力和自控力。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是番茄工作法,高效率、高專注的學習25分鐘之后,可以獲得5分鐘的休息。在這25分鐘之內(nèi),必須只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不許做任何與他無關的事情,上廁所喝水問問題也不可以哦。到了時間休息,就一定要保證完整的5分鐘休息時間。25分鐘專注做事+5分鐘休息為一個番茄時間,4個番茄時間之后,就可以休息20-30分鐘啦。利用這個辦法,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作業(yè)速度明顯上升,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小,或者孩子自控力較差、或者注意力無法集中25分鐘,我們也可以適當進行調(diào)整,縮短番茄時間,比如可以從10分鐘開始,逐步增加到25分鐘。 正念冥想促穩(wěn)定 每天花10分鐘的時間跟孩子一起進行正念冥想,孩子的自控力會變得越來越好,情緒也會越來越穩(wěn)定??刂屏Ρ容^差的人,通常是因為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容易被外界干擾更容易被內(nèi)心的雜念干擾,冥想能夠很好幫助孩子學會集中注意力到當下,讓注意力更穩(wěn)定,從而提高自控能力。 關于正念冥想,大家可以到網(wǎng)上去搜索,有很多輕柔的音樂配合指導語,能夠幫助咱們家長和孩子很容易就能學會冥想??梢越o大家推薦一些,比如壹心理的冥想星球、喜馬拉雅上也有不少免費的冥想音頻,大家挑選適合自己的就好。 我們一般在孩子們的注意力訓練當中用到的冥想會比較專業(yè)。 能力訓練要跟上 最后要跟大家說的就是,孩子自控能力差,通常是因為孩子的注意力穩(wěn)定性和專注程度不夠,所以基礎的注意力訓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典型的訓練方法是舒爾特方格、懸肘打點、斯特魯普。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關于注意力訓練的內(nèi)容和信息,可以留言哦,我們會免費為大家提供指導。 任何事情,難就難在堅持,所以只要大家堅持去做,一個月以后,孩子的自控能力一定會大大提高,讓你驚喜滿滿! |
|
來自: 逸香閣居士麗人 > 《教育、學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