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忠義水滸傳》,亦稱《水滸全傳》,長篇小說。版本不同,回數(shù)各異。作者傳為施耐庵。成書于元末明初。
關(guān)于本書作者,明人記載不一。郎瑛《七修類稿》稱:“《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本貫中所編。予意舊必有本,故曰編。《宋江》又曰錢塘施耐庵的本?!备呷濉栋俅〞尽份d:“《忠義水滸傳》一百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崩钯椬鳌吨伊x水滸傳敘》認為作者為“施、羅二公”。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馀》、王圻《稗史匯編》均記為羅貫中作。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載“武林施某所編”,“世傳施號耐庵”。學術(shù)界一般認為本書為施耐庵所作。 施耐庵,生平不詳。據(jù)說名子安,原名耳,字耐庵。世以耐庵為錢塘(今杭州)人。《興化縣續(xù)志》載明人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說施原籍蘇州,后遷淮安。元至順進士,卒于明洪武初,年七十五。又吳梅《顧曲麈談》記施耐庵即元末劇作家施惠。還有江蘇興化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施氏族譜》、《施耐庵傳》等。以上材料均不甚可靠,有待進一步發(fā)掘、研究。 《水滸傳》取材于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農(nóng)民起義的故事,但史書上之關(guān)于宋江起義的記載只寥寥幾條,其事跡卻于民間廣為傳講。先是口頭流傳,再經(jīng)過說話人的藝術(shù)加工,增飾渲染,故事便愈來俞豐富曲折,人物也愈來愈典型生動。南宋羅燁《醉翁談錄》所列話本篇目就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宋末元初龔開《宋江三十六人畫贊并序》,原畫已佚,贊語和序保存在周密的《癸辛雜識續(xù)集》里。序稱:“宋江事見于街談巷語”,并初次完整地記錄了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綽號。后有陸友仁《題宋江三十六人畫贊》?,F(xiàn)存最早寫水滸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遺事》,已將過去分散獨立的故事,連結(jié)成系統(tǒng)連貫的整體,寫出了梁山起義軍由發(fā)展壯大到最后失敗的全過程。宋末元初《甕天脞語》把起義者由三十六人擴大為一百零八人,根據(jù)地也由原來的太行山改為山東的梁山泊。至元,水滸英雄的故事又被搬上了舞臺,現(xiàn)存的水滸戲就有六種?!端疂G傳》正是經(jīng)過這兩、三百年的民間流傳,又在繪畫、詩詞、話本、雜劇等多種藝術(shù)形式創(chuàng)作的基礎(chǔ)上,再由施耐庵加工創(chuàng)造而成的。 該書由破落子弟高俅發(fā)跡寫起,結(jié)構(gòu)上可分為兩大部分。前七十回,主要寫官逼民反,各路英雄奔向梁山大聚義、打官軍、受招安。由若干單個英雄人物傳記銜接起來;傳記完整又自成體系。中間穿插不少起義軍集體作戰(zhàn)的場面和起義英雄的單獨活動,也都構(gòu)成相對獨立又有聯(lián)系的中篇和短篇。故事極富傳奇性,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小說后半部寫起義軍受招安,歸順朝廷,然后又打著“順天”、“護國”名義征遼、平田虎、平王慶、平方臘,最后又盡遭打擊陷害,歸于消滅。 小說取名為“忠義水滸傳”,其“忠”的含義有二,一是忠于梁山起義的事業(yè),即“替天行道”;二是忠君。忠孝為封建倫理之大節(jié),也就是反貪官,而不反皇帝。最后接受招安即以此“忠”字統(tǒng)一了思想。其中所講之“義”,主要指朋友之間的義氣,即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濟困扶危”、“殺富濟貧”,表現(xiàn)了下層人民維護自身利益,反抗暴力,團結(jié)御侮的愿望,進而“聚義”造反。但是,江湖之義于忠孝大節(jié)之前,仍需服從后者,故小說中英雄最終選擇了忠君之路,而被招安。 《水滸傳》的版本比較復雜?,F(xiàn)存最早的明刊本,是明嘉靖間的郭勛本。按回數(shù)不同可分: 百回本:一、明嘉靖武定郭勛刻殘存本,征遼故事可能就在這時插入。二、明萬歷天都外臣汪道昆序刻本,系清康熙補頁本。三、明萬歷容與堂刻本,保留了《水滸傳》較早的面貌;日本內(nèi)閣文庫藏本有挖改處,北京圖書館藏本原題《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四、明末四知館刻本(法國巴黎圖書館藏)。五、明大滌馀人識刻本(李玄伯氏藏)。六、明清間芥子園刻本。 一百二十回本:一、明袁無涯原刻本。二、明末郁郁堂刻楊定見本,它以百回本為底本,增入平田虎、王慶故事。三、寶翰樓本。 七十回本:一、明清間金圣嘆評貫華堂刻本,他反對招安,妄想把梁山泊好漢一網(wǎng)打盡,此本流行極廣,很長時間代替了百回本和一百二十回本。二、中華書局影印本。三、增刊王望如加評本。四、芥子園袖珍本。五、光緒十四年(1888年)上海石印本。六、亞東圖書館排印本。七、申報館鉛印本。 一百十五回本:一、黎光堂本,有溫陵鄭大郁序。二、明刊巾箱本。三、清金陵德聚堂刊本。 其他:明雄飛館合刻英雄譜一百十回本;坊刻一百二十四回本。 建國后,陸續(xù)整理出版過七十回本、一百二十回本和一百回本。還影印過若干版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