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部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第一課的內容。 1.能夠多角度地認識自己的特點和品質,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 2.學會認識自我的途徑和方法,形成比較清晰的自我整體印象。 3.樹立積極的自我意識,能比較準確地自我評價,也能正確地對待他人評價。學會欣賞自己,敢于正視自己的不足,悅納自己的缺點。 小學三年級學生。 PPT、詞句、盒子、素質報告書——《我的成長腳印》、照片等。 師:同學們,大家已經(jīng)在一起共同生活學習了近三年時間,你們之間一定十分熟悉了。我們來開展一個游戲,游戲的名稱是“猜猜他/她是誰”。 (PPT出示游戲規(guī)則:從盒子里任意抽取一張紙條,仔細閱讀上面的詞句,猜一猜他/她是咱們班里的哪一位同學,并說明判斷的理由。) 這個盒子里裝的是課前老師請大家羅列自己特點的小紙條。 (師展示盒子。) 誰愿意來從中抽取一張? (第一名學生抽取,師用實物投影展示紙條。) 你抽的就請你來讀。 生:我是一個力氣很大的男生,我有點胖,戴著一副藍色框的眼鏡,眼睛小小的但很有神,平時我喜歡穿運動服。 師:能猜出這是誰嗎? 生:他是小楊。 師:你是根據(jù)什么猜出來的? 生:我是根據(jù)他戴著藍色框的眼鏡,身材有點胖,力氣很大。 師:老師聽出來了,這位同學在相貌身材上的特點是你猜測的重要依據(jù)。你覺得他長相、身材上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左側板書:身材外貌。) 生:身材胖,戴藍色眼鏡。 師:老師從他寫的紙條上也捕捉到幾個關鍵詞—身材有點胖,眼睛小但很有神,本人請站起來對照一下。像嗎? 生:像! 師:還有誰愿意來從中抽取一張? (第二名學生抽取,師用實物投影展示紙條。) 你來讀一下吧。 生:我是一個長頭發(fā)、大眼睛的女生,性格比較內向,膽子有點小。平時,我喜歡唱歌、跳舞和彈鋼琴。 師:看你讀得自信滿滿,猜出紙條寫的是誰了嗎? 生:小張。 師:太厲害了!你是怎么猜到的? 生:她說自己頭發(fā)長、眼睛大,而且膽子還很小,我就猜想是她。 師:內向膽小,這其實是一個人的性格。 (左側板書:性格。) 你為什么這么認為自己? (師采訪小張。) 生:因為我平時上課一發(fā)言臉就會紅,遇到陌生人也不敢說話。 師:既然性格有內向的,那一定也有外向的。我們班誰是外向的性格呢? (活潑外向性格的學生紛紛舉手示意。) 自認為外向的同學們,你們的性格難道都是一樣的? 生:不是,我覺得自己比較幽默。 生:我話特別多。 師:咱們班的同學有的外向活潑,有的自信大方,有的幽默搞笑,有的羞澀內向……你們發(fā)現(xiàn)我們每個人的性格是一樣的嗎? 生:不一樣! 師:我看到你的紙條上寫著喜歡唱歌、跳舞、彈鋼琴。這是你的愛好嗎? (師再次采訪小張。) 生:是的。 (左側板書:愛好。) 師:愛好就是特別感興趣,很喜歡做的事情。你的這三個興趣愛好中有特別拿手的嗎? (師第三次采訪小張。) 生:我最擅長彈鋼琴。 師:有多擅長? 生:我的鋼琴已經(jīng)考過八級了,還在比賽中得過獎。 師:那鋼琴演奏已不僅僅是你的愛好了,它就是你的特長。 (左側板書:特長。) 同學們的特長都和小張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每個人擅長做的事和擅長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剛才的游戲進行得非常順利。參與這個游戲,你們有什么收獲或者感受?你們覺得世界上有一模一樣的人嗎?雙胞胎不是一樣的嗎? 生:我覺得玩這個游戲可以增進我們班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 生:我認為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人,雙胞胎之間也有不同的地方。 師:是的,你們說得都很好。正因為我們自己身上有外貌、性格、愛好、特長等這么多與別人不一樣的特征,才塑造了一個個特點鮮明、與眾不同的我。 (揭示課題:“我是獨特的?!保?/span> 師:在整理同學們寫的紙條時,發(fā)現(xiàn)有位同學在紙條上寫了一段話。 (PPT出示紙條內容:我的愛好是看書,每天寫完作業(yè)一有空就是捧著一本書看,有的時候連吃飯都會忘了。) 你介紹的是自己的什么特點? (師采訪紙條主人小李。) 生:我介紹的是自己的興趣愛好。 師:為什么只寫了這一個特點呢?在寫的時候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難了? 生:我覺得自己好像除了愛看書沒有什么特點了,寫不出來。 師:沒有關系,當我們自己不能全面認識自己的時候,我們是可以尋求別人的幫助的。大家作為與他相處了三年的同學,一起來幫忙尋找他的特點。 生:他很聰明,數(shù)學很好。 生:他話有點少。 生:他皮膚比較白,個子不高,也比較瘦。 生:走路的時候,他總喜歡把手插在褲子口袋里。 (老師把學生的回答一一提煉在紙條上,接著添加,然后把添加好的紙條讀一遍。) 師:這些都是同學們幫你發(fā)現(xiàn)的特點,這其中有沒有你自己都未曾注意到的? (師再次采訪紙條主人小李。) 生:有。我從來沒有注意到自己走路喜歡插口袋。 師: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候,別人看我們比我們自己看自己更加清楚、全面。那大家說的這些特點你都認可、同意嗎? 生:還行吧! 師:感覺語氣有點勉強。沒關系,有不同意見可以大膽表達! 生:我覺得我話不算少! 師:如果不同意別人對你的看法,你打算怎么把不同的想法表達出來呢? 生:可以直接跟他說。 師:對,有空多找他說說,他就不會認為你話少了。不過,他的這點值得我們學習,當不認同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時,可以選擇恰當?shù)姆绞脚c別人溝通。 為了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我們不僅可以借助同學、伙伴的看法,還可以借助誰的觀點呢? 生:可以借助父母的看法。 師:好建議!老師提議你們今天回去后就可以問問爸爸媽媽對你們的看法。 生:也可以借助老師的看法。 師:事不宜遲!那現(xiàn)場請老師幫幫忙。請班主任吳老師好不好? 生:好! 師:吳老師,小李是個怎樣的學生,有哪些特點呢?請你說一說。 (班主任吳老師現(xiàn)場點評學生小李。) 聽了吳老師的評價,你對自己的特點又有什么了解? (師第三次采訪小李。) 生:老師表揚我做事情細心,而且很有耐心。 師:大家是不是都想請吳老師點評呀? 生:是的! 師:今天課堂上一個一個說可不行。不過有個好辦法,每個期末,老師都會給我們整個學期的表現(xiàn)做一個小結。想起來是什么了嗎? 生:期末評語。 師:對。就是素質報告書——《我的成長腳印》上的評語。來,打開第10頁看看。 (每個學生打開自己的素質報告書,讀上學期末老師們寫的評語。) 愿意把評語讀給大家聽,分享一下嗎? (請學生把評語讀給全班聽。) 老師說你有什么優(yōu)點了嗎? 生:老師說我有禮貌。 師:老師為什么會這樣表揚你呢? 生:每次遇到老師,不管有沒有教過我,我都能主動問好。在校外也是這樣的。 師:你們發(fā)現(xiàn)老師的評語中除了提到我們的優(yōu)點,還有什么呢? 生:還有缺點。 師:原來還有缺點和不足。老師給你們分別指出了哪些不足?找找看。 生:老師說我課堂聽講還應該再專注一些。 生:老師期待我作業(yè)的書寫更漂亮。 生:老師希望我更加主動、更加自信。 師:有了同學、老師、家長的看法,我們可以更全面、更客觀地了解、認識自己。 (中間板貼:認識自己。) 師:發(fā)現(xiàn)優(yōu)點是一個自我肯定的過程,能充分肯定自己的優(yōu)勢和長處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那大家有沒有對自己有不滿意的地方呢? 生:我太胖了。 生:我身體不好,總是生病。 生:我聽講不專心。 生:我的動作很慢,每天的作業(yè)總要寫到很晚。 (師根據(jù)學生回答依次在右側板書:胖、身體不好、聽課不專心、寫作業(yè)慢……) 師:不滿意的地方其實就是我們存在的不足和缺點。是不是我們每個人有了這些缺點就是不好呢?這是我國著名的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從照片上能看出她作為運動員有什么缺點嗎? (PPT出示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與其他運動員的合影照片。) 生:她的個子好像特別矮。 師:是的,據(jù)資料顯示,鄧亞萍的身高只有150公分。與其他高個子的乒乓球運動員相比,這個身高上的缺點對鄧亞萍打球有影響嗎? 生:肯定有。她的個子矮,手臂和腿也會比較短,遠的球就不容易接到。 師:嗯,有道理。那鄧亞萍打乒乓球是不是就不能成功了呢?我們來聽聽她的故事。 (PPT播放鄧亞萍的故事,介紹她如何克服自己身材矮小的特點,勤學苦練,最終形成“快”“怪”“狠”為特點的球技。) 聽了鄧亞萍的故事,你們有什么啟發(fā)? 生:有缺點并不代表就不能成功了。 生:缺點并不可怕,只要勤學苦練。 師:老師要給同學們看一些圖片,圖片中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 (PPT出示殘月、殘荷、殘葉、殘垣、斷橋等事物。) 看到這些圖片中的事物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有什么想說的? 生:這些事物都有缺點。 生:雖然這些事物都不是完整的,都有殘缺破損,但仍然很美。 生:它們雖然有缺陷,但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師:是的,正如古人曾經(jīng)說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誰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生:就是說,世上沒有完全的純金,也沒有毫無缺點的人。 生: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缺點的。 師: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你有缺點,我有缺點,他也有缺點,正因為有了這些不足,我們每個人才能成為獨一無二、獨特的自己。大家既要學會欣賞自己,同時也要接納自己。 (中間板貼:欣賞自己.) 當然,我們身上存在的這些不滿意之處有許多是可以改變的。怎么改進讓自己變得更好呢?下節(jié)課我們再繼續(xù)聊。 備課、上課過程中,真切感受到此類指導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的課的教學難度是比較大的。在執(zhí)教本課時,我努力進行以下三點突破: 了解學生認知特性,整理、重組資源。 參與本課學習的三年級學生正好處于自我意識初步形成的階段,對于自我的認識是模糊懵懂的,而且多停留在外在相貌、活動行為表征等某一兩個方面,但對于隱藏的個性品質、內在特點卻缺乏全面、深刻、正確的認識。所以,課堂學習不能照搬學生的生活,要努力幫助他們對自己的原生態(tài)生活進行分割、裁剪,在保持其真實性的基礎上梳理、重組生活事件和生活表象。我通過一個游戲活動“猜猜他/她是誰”來幫助學生把原本零碎的認知加以統(tǒng)整。每個學生寫的小紙條就是他們真實生活的素材,在猜測的過程中師生不斷提點、不斷補充、不斷整理自我認識的方法和途徑。最終既梳理出認識自己特點的方面可以包含相貌、性格、愛好、特長等;又明確了認識自己特點的方法可以是自我認識,也可以借助他人看法,這其中的他人包含同學、伙伴、家人、老師等。 吃透教材編寫意圖,篩選、重構內容。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十分注重用生活事件來組織教材,教材中所呈現(xiàn)的材料都是兒童熟悉的生活事件,這樣他們就能夠在典型的生活事件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將自己的生活引入到教材中去,與教材中的兒童生活發(fā)生交流和對話。那么,既然教材里呈現(xiàn)的是兒童生活,是不是可以在課堂學習中直接拿來就用呢?我認為不見得。 在“我是獨特的”這課中,教材呈現(xiàn)了這樣一個教學內容:趙興通過調查父母、老師、同學的看法來了解自己的特點。趙興是誰?趙興是課堂中正在學習的學生的同齡人,他是兩個、三個,甚至多個學生的集合體,是符合兒童生活邏輯的。但是,我在教學中并沒有使用這個教材中的人物形象,而是從上課班級中尋找到一名典型學生小李。為什么做這樣的替換呢?我想,對于學習者而言,尋找一個真實存在、熟悉的身邊人,更能確保他們以“我”或“我們”的角色身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而不是用“他”的視角旁觀,從而確保課堂學習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整合教學游戲活動,開放、重建空間。 其實,最終在這節(jié)課上呈現(xiàn)的“猜猜他/她是誰”游戲活動是經(jīng)過多次磨課、修改的產物。在之前的設計中,我是這樣安排教學流程的:游戲一“聽音猜同學”,感受每個人在嗓音上是各有特點的;活動二“照鏡子描述外貌”,感受每個人在相貌上各不相同;活動三“性格自測”,每個人通過在性格測試紙上挑選合適自己的性格關鍵詞來明確和豐滿對自己性格特點的認知;活動四“自我介紹”,按照范例介紹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游戲活動“猜猜他/她是誰”是對之前教學設計中的四個相關活動的整合。四個板塊相對獨立的活動整合為一個游戲活動后,活動目標、活動內涵做了“加法”,而活動流程、活動預設卻做了“減法”,效果很好。 ◆ ◆ ◆ ◆ ◆ 【作者:任穎,江蘇省南京財經(jīng)大學附屬小學,高級教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