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課,是有史以來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手段之一。 無論是高等教育,還是基礎(chǔ)教育,不管是傳統(tǒng)的線下三尺講臺,還是信息化時代的線上教學,講課,至今仍然是教學實踐過程中無法替代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因此,教師能不能把課講好,直接關(guān)系到教學質(zhì)量。講課,已經(jīng)天經(jīng)地義地成為每位教師必備的基本功。 本文側(cè)重討論線下課堂教學的講課境界,至于線上媒體教學的講課境界,需要單獨研究探討。 筆者認為,講課,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境界。 線下教育,即課堂教學,講課大體上可劃分為三個層次的境界:照本宣科、改頭換面、隨心所欲。 第一境界:照本宣科。 我曾聽到,有人把處于這個階段的教師說成是知識二道販子,這顯然不靠譜。 l但是,剛上講臺的新教師,幾乎很少有人能夠快速跨越這個階段。 其表現(xiàn),備課離不開教學參考資料,講課離不開教材,離不開講義。 即使借助PPT講課,也無非是把教材的目錄制作成課件,于是,照本宣科變成了照幕墻宣科。 這樣的課,較少穿插能夠緊密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的案例或視頻。 其特點,表情呆板,居高臨下,目中無人,眼里心中沒學生,缺乏情感投入,很少組織互動。 其效果,學生要么睡覺,要么上網(wǎng),還有學生翻翻教材,那算是最給教師面子的。 記得我才上講臺時,總是害怕講漏了教材的內(nèi)容,滔滔不絕,面面俱到,抓不住中心,找不到重點,梳理不出問題,更不會提煉所講內(nèi)容的精髓和靈魂。 其結(jié)果,盡管自己講的口干舌燥、滿頭大汗,學生卻聽得暈頭轉(zhuǎn)向、收效甚微。 不過,筆者并不認為,凡是才做老師的,都必然如此。 譬如,有的新教師同時具有科學理念、正確思路、扎實功底和教學藝術(shù),完全有可能跨越第一境界,直接進入第二甚至第三境界。 當然,還有個別教師盡管在三尺講臺執(zhí)教一生,也始終未能突破第一境界,照本宣科一輩子。 雖然從境界的角度來看,有點遺憾,但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為培育人才做出了力所能及、盡力而為的貢獻,同樣應(yīng)當給予充分的肯定,千萬不能忘了給他們點贊。 而且,不得不承認,有的教師干脆不用電腦,沒有PPT課件,講課時幾乎頭也不抬地逐字逐句地念講義,學生聽起來真的是味同嚼蠟;但課后就不同了,當學生整理回味所講內(nèi)容時,發(fā)現(xiàn)老師講的既有深度,又有新意,啟迪多多,贊嘆不已。 筆者曾在南京聽過一位自然辯證法教授講的課,就是這種感覺,至今記憶猶新。 第二境界:改頭換面。 通俗的說,處在這個境界的教師講的課,好像山寨版的產(chǎn)品一樣,其所講內(nèi)容既像教材,又不完全像教材,有點四不像。 這樣的課,既包含著有助于學生消化教材內(nèi)容的部分,也有不少夾生飯。 總起來看,好多教師經(jīng)過多個教學周期后,不僅對教材內(nèi)容有了一定程度的消化,而且有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再也不滿足于照本宣科,而是在講清教材基本要點的基礎(chǔ)上,盡可能地與學生交流自己的理解、看法和思考。 這些教師制作的PPT,不再是簡單照搬教材目錄,而是解析教材的體系框架、邏輯結(jié)構(gòu),歸納概括教材的要點及其內(nèi)在關(guān)系。 其效果,比第一境界要好得多。 在這個境界,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主體角色,加入了教學過程,教材的基本內(nèi)容已經(jīng)在學生的頭腦中打下了較為深刻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滲透到了學生的思考之中。 第三境界:隨心所欲。 應(yīng)該準確地說,這里所謂的'隨心所欲',不是毫無規(guī)則章法,而是'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這個講課境界,相當于如今的熱門詞'中國制造'。 達到第三境界的教師,他們在課堂上講的,幾乎都是自己的干貨,教材只是拐杖。 這樣的課,不僅不拘泥于教材,反而是跳出教材,解剖教材,甚至重新組合教材內(nèi)容,從始至終講的都是自己獨到深刻全面的理解、看法、思考,并且能夠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大膽爭論。 即使講教材,也是講體系結(jié)構(gòu),講重點難點,講研究新成果。 這些教師制作的PPT,等于演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有的教師甚至在做課程小結(jié)時,還會尖銳地指出教材的偏頗疏漏和錯誤之處,并且提出修改思路。 其效果,表面上似乎脫離了教材,事實上,恰恰抓住了教材的精髓和靈魂,補充、豐富和深化了教材,使學生豁然開朗、受益匪淺。 講課境界的跨越和升華是貫穿教師職業(yè)生涯的一個并無止境的過程。 但是,本文所述的講課境界,并非評價教師講課質(zhì)量效果的標準。評價講課質(zhì)量的標準是一個多要素的系統(tǒng),需要專門研究論證,本文不予贅述。 既需要倡導教師加強教學修養(yǎng),不斷升華講課境界,同時提倡講課風格多樣化。每位教師都可以探索塑造自己獨一無二的教學模式和講課風格。 需要說明,筆者對講課境界的這種劃分是相對的、辯證的。 譬如,即使同一位教師講授同一門課,對于比較陌生又不太感興趣的內(nèi)容,講課境界還處在第一境界;而對于那些比較熟悉又有濃厚興趣的內(nèi)容,講課時則可能已經(jīng)達到了第二甚至第三境界。 而且,即使已經(jīng)達到第三境界的教師,也很難避免有時講課會落入第二甚至第一境界。 所以說,無論對于教師個體的縱向發(fā)展,還是對于教師群體的橫向比較來說,所謂講課境界決不是一個凝固不變的尺度,而是一種提示和導引。每位教師無需對號入座。 教師講課三個境界之間,既沒有是非之分,也沒有優(yōu)劣之別,更不存在善惡界限。 無論你的講課處在那個境界,都可以成為好老師。 當然了,如果能夠有意識地加強教師修養(yǎng),努力跨越升華講課境界,也許可以成為更好的老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