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年時,有一部話劇重演,熱情的觀眾竟把廣場的南墻給擠倒。 這部話劇是郭沫若先生創(chuàng)作、焦菊明先生導演,以才女蔡文姬為名的歷史劇。 ●《蔡文姬》舊劇照 《蔡文姬》風靡一時,是當時名聲赫赫的大劇。 蔡文姬這個名字,我們是熟悉的,或是讀過《三國》中她的事跡,或是了解過她的《胡笳十八拍》古琴曲。 殊不知,蔡文姬也是一位書法名家,能與其父蔡邕明月爭輝。 亂世之中,蔡邕與才女蔡文姬,先后誕生出了怎樣的書法奇跡? 理論觀念存歷史,飛白窈窕在人間。 蔡邕,東漢文學家、書法家。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蔡文曾參與續(xù)寫《東觀漢記》及刻印熹平石經(jīng)。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幾經(jīng)周轉(zhuǎn),董卓掌權時,強召蔡邕為祭酒。歷任侍御史、尚書等職,封高陽鄉(xiāng)侯,世稱“蔡中郎”。蔡邕除通經(jīng)史,善辭賦等文學外,書法精于篆、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他生平藏書多至萬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 ●蔡邕畫像與其生平 《大雅·卷阿》曰:“菶菶萋萋,雝雝喈喈”,后半句是指鳳凰的清啼。 伯喈,是蔡邕的字,寓意獨特且清奇。 可惜他的書法作品大多失散在歲月里,僅存鳳毛麟角。 蔡邕的真跡自唐時便罕見,現(xiàn)今流傳于網(wǎng)絡之上的,良莠混雜,難辨真假。 但大家風度不為數(shù)量多少、聲名遠近所限制,在殘石碎片《熹平石經(jīng)》之中,便能略見蔡伯喈的書法造詣: ●《熹平石經(jīng)》 《熹平石經(jīng)》為東漢當時的標準字體,結構平穩(wěn),姿態(tài)雍容,有方整雄健之美。 蔡邕當時還首創(chuàng)飛白書,流傳千古,歷代世人爭相模仿。 ●飛白書賞,各有千秋。 在千百年之后,元代書法名家趙孟頫,他不僅能將飛白筆力玩轉(zhuǎn)于題跋、落款之中,又將飛白技法引入繪畫之間,獨辟蹊徑,創(chuàng)建卓殊稀罕的趙氏畫風: ●飛白繪法,使得畫作整體意韻清凈 “飛白”,主要運用在石頭之上,用散筆卻有排筆效果。 蔡邕的飛白書,有皮、有肉、有靈,糅進畫卷中,也獨有風韻,清潤瑩麗。 另外,他提出的“書法筆力、勢形相依”等觀念極富前瞻性,為人又高潔出塵,精通文藝,狀如謫仙。 這些我們姑且都不論,歷代名家們早已將其說盡贊盡,也總以蔡邕為原型塑造文學形象: 文學形象: 羅貫中《三國演義》蔡邕 溫庭筠 賦詩《蔡中郎墳》 戲曲《琵琶記》蔡伯喈 鄭光祖《王粲登樓》丞相蔡邕 部分評價: 馬翁淑:博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續(xù)成后史,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無名,誅之乃失人望乎? 王應麟:蔡邕文,今存九十篇,而銘墓居其半。曰碑,曰銘,曰神誥,曰哀贊,其實一也。自云為《郭有道碑》,獨無愧辭,則其他可知矣。其頌胡廣、黃瓊,幾于老、韓同傳,若繼成漢史,豈有董、南之筆? 陸機:彼洪川之方割,豈一等之所堙。故尼父之慧訓,智必愚而後賢。諒知道之已妙,曷信道之未堅。忽寧子之保已,效萇淑之違天。冀澄河之遠日,忘朝露之短年。 …… ●歷代書法名家、文人對蔡邕的贊譽,與蔡邕的文學形象創(chuàng)作。 在《九勢》中,蔡邕提到,書法本源自自然,具有天然美,所謂“天地合氣,萬物自生”也。這與他在《筆論》中提到的“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意恣性,然后書之”相契合,要舒散個人感情,懷天地俊秀。 這是我們這些愛好者,在習練書法時,能借鑒蔡邕的兩點,而并非是一味的臨摹技巧,是要領會其釋放情緒的能力,還有著筆于萬物的眼界。 其實,中國文字、書法歷來兼并建筑美與人體美,方圓寬窄比例極佳,一直為世界人民所喜愛,并以此借鑒創(chuàng)作。 來自舊金山書法藝術家Nobuhiro Sato與攝影師Haley friesen合作完成的特色書法攝影,具象展現(xiàn)出書法中的人體柔韌美: ●圖源“最美字體”微博。 蔡邕的書法造詣深厚,也不知不覺地浸潤、影響著他人。他的女兒蔡文姬,就頗有他的風范。 承父遺志,傳其精魄。胡笳聲聲,亂世佳人。 “人先知有姬,方覺父蔡邕。” 人們歷來一直對曠世佳人——蔡文姬報以贊許的眼光。她的熠熠光輝,甚至可以掩蓋過自己的父親。 蔡文姬的原名為蔡琰,她這位才女姝人的一生,可謂曲折跌宕。 先是親葬第一任夫君,后再被胡虜掠去,歸來時又嫁屯田令,后夫君又遭刑罰,無日安穩(wěn)。
●《文姬歸漢圖》,清代李堅 先不必為她扼腕嘆息。 正因世事的歷練,使得她的文學、音樂造詣更上層樓——《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的誕世,使得文姬名垂千古。 除了文學與音樂,蔡文姬自幼便承其父的光華,筆下也能據(jù)萬鈞之力 ●蔡文姬書法《我生帖》拓本 有東方黑格爾之稱的劉熙載,他在《藝概》中說:“草書尤重筆力。蓋草勢尚險,凡物險者,易顛,非具有大力,奚以力固之?!?/span> 蔡文姬的書法,有力的同時,綿延流動,神韻獨特,形態(tài)變化多端。相比父親的書法更有生氣,含隸書之筆技,懷女兒之柔情。 她字勢生動的同時,細膩處,卻猶見不安感。 東漢動蕩的時局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蔡文姬的運筆,大時代的紊亂總牽動著個人的愁思。 但若無苦難磋磨,便無文學家蔡文姬的才思敏捷;若無父親教導傳授,就無書法家蔡琰的筆法生動。 歷史上的女性書法大家,除了蔡文姬,便是衛(wèi)鑠衛(wèi)夫人的書法,尤為精湛: ●衛(wèi)夫人的部分書法作品拓本 楷書、隸書字體中,橫畫多于豎畫,衛(wèi)夫人的橫畫、斜畫尤如千里陣云,舒朗細膩。 衛(wèi)夫人的楷書是一絕,“下筆點墨畫芟波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 蔡文姬、衛(wèi)夫人的字皆饒有趣味??磻T了男人們的粗放豪派,不如一觀女性書法家的細膩溫潤。 前者的適合瞻仰,后者的適合練習,還須謹慎待之。 觀蔡氏父女與其書法,我們還能獲得什么? 覽閱了蔡邕、蔡琰父女的生平與部分書法,除卻它們本身的特質(zhì)與技法,我們究竟還能從其中探究到些什么? 第一,是家庭、師生傳承的重要性。 蔡邕是蔡琰之父,蔡琰是楷書大師鐘繇的老師。鐘繇的兒子是鐘會,他的風評雖不好,但其書法“筆力驚絕”,也算其一大亮點。 文化傳承,任重道遠。新老交替中,適時綿延中國傳統(tǒng)書法,我們才能實現(xiàn)民族與自我的需求。 第二,書法不能局限于表層藝術,習練的同時,還需注重吸收,而不是一味地輸出。 其實,蔡邕就是位熱衷“吸收”的典例。蔡家藏書萬卷,每時每刻供人翻閱。 蔡文姬在父親逝后,被曹操接見,曹操問“聞夫人家先多墳籍”,她稱“昔亡父賜書4000余卷”,賜給文姬的便達到四千之數(shù)。 由此可見,書法與文化是可以互相成就的。 第三,注重自然與自我的聯(lián)系,注重時代特性與個人思想的聯(lián)系。 在談及蔡邕書法時,我們提到了“天地合氣”、“任意恣性”。 設若馬上要練習書法,不妨先思索現(xiàn)下心境如何,若不安,待思緒清晰時再下筆也不遲。 練習時,橫畫,就想象它是一抹流云,正與大地對峙;豎畫,是枯藤老樹,自然垂落;點,既可如泰山穩(wěn)石,又可如點點珍珠…… 化自然于每個筆畫中,便能煉出好字形。 在說到蔡文姬的書法時,我們談到了個人受時代影響,文姬的草書懷有個人愁緒,別有靈動之感。 書法的美,總需要與現(xiàn)實相連接。如果不帶有個人色彩,不貫以精神,便會缺少許多藝術表現(xiàn)力,顯得蒼白而無力。 書法歷史的浩瀚銀河中立著無數(shù)先賢,在蔡邕與蔡琰兩位翹楚前,眾星只能遙遙相望,以仰視的姿態(tài)。 蔡邕與蔡文姬一生的經(jīng)歷,早是既定的行星軌跡——已是定局,無力更改。 但好在書法作品不朽——不論是蔡邕的《熹平石經(jīng)》、蔡文姬的《我生帖》,還是旁人的鴻篇巨制,只要是傳世作,皆已成為絕唱。 (參考資料:虞曉需.論書法作品中的自然意象莢.書畫世界.2007年幕2朝.蔡邕.九勢.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傅合遠.蔡邕書法美學思想的理論價值.山東大學學報J 29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