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格拉底和阿德勒 這段對話莫名的讓我想到“知行合一”里對于知道做不到的理解,王陽明先生這樣對向他詢問的來人說,你知道了,其實你并不理解,和你理解了,就能做到。這樣子相通。 >> 青年:那您是說只要理解了阿德勒心理學,我也可以變成像Y那樣的人? 哲人:為什么那么急于得到答案呢?答案不應該是從別人那里得到,而應該是自己親自找出來。從別人那里得到的答案只不過是對癥療法而已,沒有什么價值。 ◆ 人們常常下定決心“不改變” 生活方式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詮釋。 >> 某人如何看“世界”,又如何看“自己”,把這些“賦予意義的方式”匯集起來的概念就可以理解為生活方式。從狹義上來講可以理解為性格;從廣義上來說,這個詞甚至包含了某人的世界觀或人生觀。 >> 未來難以預測,生活就會充滿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著自己。 ◆ 你的人生取決于“當下” 支持這樣論調(diào)的人,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和勇氣去對抗原來固有的生活和自我的啊,轟塌后的自我保護又重建起來… >> 阿德勒的目的論是說:“無論之前的人生發(fā)生過什么,都對今后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睕Q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你自己。 ◆ 自卑感來自主觀的臆造 那些難以出口的“自卑感”和現(xiàn)在所處可見吸人眼球的秀優(yōu)越狀態(tài),混雜在一起化成了當代青年的普遍性焦慮現(xiàn)象。甚至蔓延到群體可能比想象中還要多一些,那些自我要求或者對家人懷有期待的人,慢慢提高了幸福的標準。 >> 在報紙上看到同齡人活躍的姿態(tài)時,我就會感到極其自卑。生活在同一時代的人那么活躍,而自己究竟在做什么呢;或者是看到朋友過得幸福,不是想要祝福而是心生嫉妒或者非常焦躁。當然,我也不喜歡自己這張滿是粉刺的臉,對于學歷、職業(yè)以及年收入等社會境況也抱有強烈的自卑感。哎呀,總之就是哪里都很自卑。 ◆ 自卑情結(jié)只是一種借口 >> 拿不出改變生活方式的“勇氣”,即使有些不滿或者不自由,也還是更愿意維持現(xiàn)狀。 ◆ 人生不是與他人的比賽 我同意這句話,緩解焦慮第一步,弄清不安的來源,安撫內(nèi)心,正視自我,建立保護機制,保持堅定。 >> 不與任何人競爭,只要自己不斷前進即可。 ◆ 人生的三大課題:交友課題、工作課題以及愛的課題 自立,不是說帶著自己吃吃飯喝喝茶就好,自理解為,管理自己的身體情緒心態(tài)目標三觀,當社會國家集體需要你站出來的時候,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和自由,發(fā)表理智清晰的見解,明白潛在的內(nèi)心,了解周圍環(huán)境的惡劣,保持良好的期望。我還在摸索,略有所感。 >> 行為方面的目標有以下兩點: ①自立。 ②與社會和諧共處。 ◆ 浪漫的紅線和堅固的鎖鏈 追求自我改變,有意思,還特意停下來問了一下室友小姐姐,越來越對這位思想者的思考方式感興趣。 >> 阿德勒心理學不是改變他人的心理學,而是追求自我改變的心理學。 >> 當人能夠感覺到“與這個人在一起可以無拘無束”的時候,才能夠體會到愛。既沒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優(yōu)越性,能夠保持一種平靜而自然的狀態(tài)。真正的愛應該是這樣的。 >> 無論多么困難的關(guān)系都不可以選擇逃避,必須勇敢去面對。 ◆ 要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中? >> 倘若自己都不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還有誰會為自己而活呢? ◆ 把自己和別人的“人生課題”分開來 >> 阿德勒心理學的主張不是如此,而是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礎(chǔ)上對其加以守護。 我愛死這段對于孩子教育的討論延伸到心理輔導與咨詢者之間的定位了,之前腦海中懵懂混沌,忽然好像一道閃電,既劈出來清晰明了的界限,也摧毀了慣有的顧慮和懷疑。跟父母對于后輩的教育問題,起初我建議的和思想不謀而合,況且,活出自己,了解緣由,保護,支持,這才是親子關(guān)系中教育最佳的倡導方式。 >> 青年:輔導顧問不改變被輔導者的人生嗎? 哲人:能夠改變自己的只有自己。 ◆ 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課題 >> 最重要的是,孩子在陷入困境的時候是否想要真誠地找父母商量或者能不能從平時開始就建立起那種信賴關(guān)系。 ◆ 放下別人的課題,煩惱輕輕飛走 >> 既沒必要去討好,也沒必要委曲求全,我應該做的就是誠實面對自己的人生、正確處理自己的課題。 >> 首先要思考一下“這是誰的課題”。然后進行課題分離——哪些是自己的課題,哪些是別人的課題,要冷靜地劃清界限。 而且,不去干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讓別人干涉自己的課題。這就是阿德勒心理學給出的具體而且有可能徹底改變?nèi)穗H關(guān)系煩惱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觀點。 ◆ 砍斷“格爾迪奧斯繩結(jié)” >> 沒有學會直面困難的孩子最終會想要逃避一切困難。 ◆ 對認可的追求,扼殺了自由 這段話過于真實,理想和現(xiàn)實如何平衡,內(nèi)心本我和外界期望如何選擇,在兩種不同聲音下,親疏對錯如何分辨,做個理智的成年人還是感性的永遠熱淚盈眶熱愛生活的人,越來越有意思,出乎我的意料,這位先生真的敢講。 >> 父母或老師會給出一些“要上那個學?!被蛘摺暗谜乙环莅捕ǖ墓ぷ鳌敝惖臒o趣指示,這其實并不僅僅是一種干涉,反而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xiàn)。正因為關(guān)系親近才會認真地為對方的將來考慮,所以才說不出“做自己喜歡的事”之類的不負責任的話!先生您也一定會像理解者一樣對我說“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吧。但是,我并不相信別人的這種話!這是一種就像輕輕拂去落在肩上的毛毛蟲一樣極其不負責任的話!假如有人將那只毛毛蟲踩死了,先生一定會冷冷地說一句“那不是我的課題”便揚長而去吧!什么課題分離呀?太沒人性啦! >> 自己期望什么、想要成為什么、希望過怎樣的人生,這些都很難具體把握。 ◆ 在更廣闊的天地尋找自己的位置 望周知。人生還有無限可能,一種希望的破滅對應著千千萬萬種希望的燃起。 >> 如果了解了世界之大,就會明白自己在學校中所受的苦只不過是“杯中風暴”而已。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風暴也會變成微風。 ◆ 有鼓勵才有勇氣 >> 努力地幫助他本人建立“自己能夠?qū)W習”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獨立應對課題的能力。 ◆ 有價值就有勇氣 >> 最重要的是不“評價”他人 >> 人只有在能夠感覺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可以獲得勇氣。 ◆ 無論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關(guān)系 >> 重要的是意識上的平等以及堅持自己應有的主張。 >> 無論是愛還是交友,都與年齡沒有關(guān)系; ◆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納自我 >> “自我接納”“他者信賴”和“他者貢獻”。 >> 上帝,請賜予我平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給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賜我智慧,分辨這兩者的區(qū)別。 ◆ 甘于平凡的勇氣 >> 甘于平凡的勇氣 腦海中忽然響起,和同門一起吃完晚飯,對著夕光,感嘆那聲平凡的可愛。 >> 甘于平凡的勇氣。這是多么可怕的語言。阿德勒還有這個哲人難道要我選擇那樣的道路嗎?難道要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過完庸庸碌碌的一生嗎?當然,我并不是天才,也許我只能選擇“普通”,也許我只能接受平庸的我、置身于平庸的日常生活。但是,我要奮斗。 ◆ 舞動人生 >> 人生就像是在每一個瞬間不停旋轉(zhuǎn)起舞的連續(xù)的剎那。并且,暮然四顧時常常會驚覺:“已經(jīng)來到這里了嗎?” >> 跳好當下 ◆ 最重要的是“此時此刻” >> 聚焦“此時此刻”是認真而謹慎地做好現(xiàn)在能做的事情。 ◆ 對決“人生最大的謊言” >> 為遙遠的將來設(shè)定一個目標,并認為現(xiàn)在是其準備階段。 ◆ 人生的意義,由你自己決定 >> 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義”之后還說:“人生意義是自己賦予自己的。 ◆ 后記 這句話乍看平凡無奇,仔細想想,實屬難得。為了追求認可而違背原心去完成或者不去做的結(jié)果大概率,會在某個回頭看的時刻,懊悔不已,當初多一點勇敢就好了。 >> 如果不懂得如何構(gòu)筑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有時候就會因為想要滿足他人期待或者不想傷害他人而導致雖有自己主張但無法傳達,最終不得不放棄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