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夏季高溫多雨,所以病變種類較多,除了署溫病之外,還可以發(fā)生其 它的暑病。這里選擇其中常見的冒暑、暑咳、中暑、暑穢四種暑病進行講述9 1.冒■ 寒邪束表,署濕內蘊 【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惡寒,無汗,頭痛,身形拘急,脘痞,心煩,口渴,尿黃,舌 苔薄膩而黃,脈濡數(shù)。 【證候分析】冒暑,就是夏季的感冒,主要證候類型是寒邪束表,暑濕內 蘊。夏季氣候炎熱、潮濕,暑濕彌漫在空間,也彌漫到人體,所以夏季人們有悶 熱感。不過天氣炎熱的時候正常人會有汗出,通過出汗可以把體內的暑濕發(fā) 散出去,所以不會生病。如果由于天氣炎熱而過分貪涼,比如用冷水洗澡或長 時間在空調房間生活,就容易發(fā)病。例如夏季室外暑熱特別盛,進房間后因空 調的冷氣突然降溫,就會感覺周身發(fā)緊,這就是感受了寒邪的征兆。由于寒邪 困束肌表,毛竅收縮,體內的暑濕被憋在里面發(fā)散不出去了,就形成了寒邪束 表,暑濕內蘊的證候D由于外有寒邪束表,衛(wèi)氣不宣,所以見惡寒。邪氣侵襲, 正邪相爭,則見發(fā)熱。由于寒主收引,腠理閉塞,氣血澀滯,所以見無汗,周身 拘急,頭痛。由于腠理閉塞無汗,體內的暑濕發(fā)散不出去而蘊于體內,濕阻氣 機,就出現(xiàn)脘痞6暑熱擾心則心煩。暑熱傷津則口渴,尿黃。舌苔薄膩而黃, 脈濡數(shù)主暑濕內蘊。 【治法】疏表散寒,滌暑化濕。 【方藥】新加香薷飲(《溫病條辨》) 香薷二錢(6g) 銀花三錢(9g) 鮮扁豆花三錢(9s) 厚樸二線( 6g) 連翹二餞 (6g) 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盡不汗,再 作服。 【方解】這個證候的病機是夏季外感寒邪,由于寒邪束表而致暑濕內蘊, 屬衛(wèi)氣同病。因為表有寒邪,所以要辛溫解表,疏表散寒;因為內蘊署濕,所以 要滌署化濕。應該注意的是,夏季感受寒邪能否稱為“傷寒”呢?不能。因為 傷寒是冬季感受寒邪所導致的病變,它不可能發(fā)生于夏季。中醫(yī)學所說的 “寒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凡是人體感覺寒冷,就稱為寒。但是冬季的“寒” 與夏季的“寒”差別很大,比如冬季氣溫在攝氏O℃以下,一般情況下就稱之為 L一中篇各論 ‘{. -嚆丫 一劉景源沮病學講稿—] “寒”o在這種低溫環(huán)境下,人體的腠理處于密閉狀態(tài),如果感受這種寒邪而 ‘ 發(fā)病,就需要用麻黃、桂枝這類辛溫解表藥發(fā)汗散寒。夏季溫度在30C以上, 一般就稱之為“熱”,在這種高溫環(huán)境中,人體的腠理處于開泄狀態(tài)。如果由 30C的高溫環(huán)境中突然進入20C的空調房間,給人的感覺就是“寒”,人體就 ‘ 可能由于腠理突然閉塞而發(fā)病.,這就稱為“寒邪束表”o這種“寒”與冬季的嚴 寒在程度上是有很大差別的,治療雖然也需要辛溫解表;但是絕不能用麻黃、 桂枝這類大辛大熱藥物。香薷是治療夏季感受寒邪的首選藥物,新加香蔫飲 ‘ 是治療寒邪柬表,暑濕內蘊的代表方劑。方中香薷辛溫芳香,既能發(fā)汗解表散 寒,又能芳香化濕。它的解表作用與麻黃相似,但是要比麻黃柔和得多,所以 古人說“夏日之香薷,猶冬月之麻黃”o銀花、連翹清涼宣透,使內蘊的暑熱夕} 達。銀花與鮮扁豆花都有芳香氣味'能夠芳化濕濁。厚樸苦溫'燥濕行氣’蓁 { 濕濁下行。因為新加香蔫飲既能散在表之寒,又能清化在里的署濕,所以說它 是表里雙解的方劑。這個方劑所用的藥物輕靈,既能發(fā)散表寒,又能清暑化 濕。如果暑熱比較重,伴見口渴甚,小便黃赤等,可以加清熱滌署藥,如竹葉、 西瓜犟衣、荷葉、石膏等。如果濕濁較重,伴見惡心,嘔吐等,可以加祛濕藥,如 藿香、佩蘭、六一散等。 2.暑咳 ☆ 暑邪在表,肺失宣降 【臨床表現(xiàn)l發(fā)熱,微惡風寒,頭暈而痛,咳嗽少痰,胸悶脅痛,心煩,口渴,1了廠 舌苔薄黃或薄黃而膩,脈數(shù)而兩寸有力。 【證候分析】暑咳,是指夏季外感署邪而導致的以咳為主癥的病變。這種 病變的病機是署邪襲表,導致肺失宣降,,肺氣上逆而咳。所感受的邪氣,可以 , 是暑熱,也可以是署熱夾濕。署邪襲表,正邪相爭,所以發(fā)熱。表有邪而致衛(wèi) 氣宣發(fā)受阻,所以微惡風寒。署邪上蒸,清竅不利,就可見頭暈、頭痛。暑邪襲 表,肺氣宣降失常,則氣逆而咳。因為邪氣尚未入里,所以干咳無痰或少痰.o . 肺失宣降,氣機不利’,所以見胸悶脅痛。暑熱擾心則煩,暑熱傷津則渴。暑熱 在表,所以舌苔薄黃而不厚,如果是暑熱夾濕,則可見舌苔薄黃而膩。脈數(shù)主, 熱,兩寸有力主邪在上焦口雷少逸在<時病淪》中說:“暑咳之為病,積在暑月 , 也。良由暑熱下逼,先傷乎上,夫五臟之位,惟肺最高,為諸臟之華蓋,暑熱襲 之,肺經(jīng)先病者,固無論矣。且暑中有火,肺體屬金,火未有不克金者也。其脈 濡滑而數(shù),兩寸有力而強,咳逆乏痰,既有也少,或身熱口渴,或胸悶脅痛,此皆 署熱入肺之脈證也,宜用清宣金臟法加滑石、甘草治之?!?br> 【治法】清滌暑熱,宣肺止咳。 【方藥】雷氏清宣金臟法(《時病論》) 中篇各論—J 廠一劉景源溫病學講稿一 牛蒡子一鏝五分(4. Sg) 川貝母(去c’)二錢(6g) 馬兜鈴-t( 3g) 杏仁(去皮、 尖,研)二錢(6s) 陳瓜萎殼三餞(9g)’桔梗-錢五分(4.5g) 冬桑葉三錢(9g) 加枇杷葉三餞(9g),去毛,蜜炙為引。 【方解】雷少逸的<時病論》一書中沒有方名,所有方劑都是以法名方。 “清宣金臟法”實際上就是清熱宜肺的方劑。方中牛蒡子、冬桑葉宣肺透邪。 枇杷葉清肺降逆止咳。馬兜鈴清肺化痰止咳口桔梗配杏仁,一升一降,以恢復 肺的宣發(fā)肅降功能,宣降復則咳可止。川貝母、瓜蔞皮清化熱痰,瓜萎皮又能 寬胸理氣。方中諸藥配伍,有清有透,有宣有降,使邪有出路,肺的宣降功能恢 復,則其咳自止。如果是暑熱夾濕而見舌苔薄膩者,可在方中加入滑石、甘草, 也就是“六一散’’,以清暑利濕。這個證候病情不重,所以用藥也輕。 3.中暑、暑厥 【臨床表現(xiàn)】高熱,口渴,卒然昏倒,不省人事,氣急喘促,喉間痰鳴,四肢 厥逆,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或沉伏。 【證候分析】中暑發(fā)于夏季高溫天氣,是因人在烈日下行走或在高溫環(huán)境 下勞作,導致暑邪卒中而發(fā)病。暑邪卒中人體,正邪相爭,所以見高熱。暑熱 傷津,所以口渴。由于暑熱卒然進人人體,導致肺的宣降功能矢常,氣機閉塞 宙不通,以致肺中的津液不能正常地向周身敷布,津液就凝聚成痰,痰濁蒙蔽心 f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D中暑的神昏是痰蒙心包,它與風溫病的熱陷心 飛了,暑藍某篙。熱陷心包證是熱邪灼液成痰,痰與熱膠結,相合而蒙蔽心包,同時 還有營陰損傷??梢哉f,它是內有營熱陰傷,外有熱痰蒙蔽,其來也漸,其勢也 深。中暑是暑邪突然外襲,這種病人不見得有營陰損傷。痰的形成,不是熱邪 . 灼液成痰,而是由于暑邪閉塞氣機,津液不能敷布而凝聚成痰,痰蒙心包而致 突然神昏,其來也卒,痰熱并不膠結。暑熱痰濁塞滯在肺,宣降失常,所以肺氣 上逆而致氣急喘促。痰阻氣道,所以喉間有痰鳴音。舌紅苔黃,脈數(shù)都主熱 重,脈滑主痰凝。如果熱郁痰凝特別嚴重,以致氣機閉塞,氣血不通,也可以見 J 沉伏脈。但是這種病人脈并沒有絕,不是微細欲絕,而是沉伏不出,必須重按, 。 推筋著骨始得。四肢厥逆.是由于熱郁痰凝,氣機不通,陽氣不達于四末所致。 中暑的病人伴見四肢厥逆,就稱為“署厥”,也就是中暑合并休克。 【治法】芳香開竅。 【方藥】蘇合香丸、藿香正氣散、至寶丹、通關散。 . 蘇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白術青木香烏犀屑 香附子炒去毛朱砂研,水飛 訶黎勒煨,去皮 白 檀香 安患香別為末,用無灰酒一升熬膏 沉香 麝香研 丁香 蓽茇各二兩(各60g) 龍腦研 蘇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內.各一兩(各30g) 熏陸香別研,-兩(308) L一中篇各論 一劉景源溫病學講稿—] 上為細末,人研藥勻,用安息香膏并煉白蜜和劑,每服旋圓如梧桐子大,早 ’ 朝取井華水,溫冷任意,化服四圓。老人、小兒可服一圓。溫酒化服亦得,并空 心服之。。 藿香正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大腹皮 白芷紫蘇茯苓去皮,a一兩(各30g) 半夏曲 白術陳皮去白 厚樸去粗皮,荽汁炙 苦梗各二兩(各60g) 藿香去土,三兩(908) 甘草炙,二兩半(75g)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6g).水一盞,姜錢三片,棗一枚,同煎至七分,熱服d ’ 如欲出汗,衣被盞,再煎并服。 至寶丹(方見風溫章) 通關散(《丹溪心法附余>) 、. 皂角 細辛各一錢(各38) 為細末,取少許吹鼻取嚏。 【方解】病人突然昏倒是因為竅閉,竅閉是因為痰凝,痰凝是因為氣機不 · 通,肺不布津,所以治療必須從宣通氣機人手。也就是說,要通過宣通氣機而 使壅滯之氣散開,氣行則津行,津行則痰化。關于具體方藥,張鳳逵《傷暑全 書>中主.張“先以辛溫藥解散之”,雷少逸在<時病論》中提出用蘇合香丸。 蘇合香丸屬辛溫芳香開竅之劑,它是用大隊辛溫芳香走竄的藥物行氣開 郁,以開心包之閉,所以稱為“溫開”。張風逵提出用“辛溫藥解散之”,雷少逸.-u-f} 主張用蘇合香丸,雷氏用藥與強氏的原則一致。中暑的病人高熱神昏為什么 反而用辛溫藥呢?這是因為暑熱壅滯而使氣機閉塞,以致津液代謝發(fā)生障礙, 在這種情況下,非用芳香發(fā)散不能散滯氣。如果驟然用大劑寒涼,友而會使痰 濁寒凝冷凍而不能化開。如果一時找不到蘇合香丸,可以用藿香正氣散的水 ,‘ 劑代替。如果暑熱很重,體溫很高,也可以用至寶丹。至寶丹也是芳香開竅之 劑,它雖然也偏涼,但以芳香開竅為主,有發(fā)散作用??傊顭峋塾诜?,以致 氣機閉塞,津液不布,聚而為痰,要用發(fā)散藥,使氣行則痰開,從而達到開心包 , 之閉,蘇醒神志的目的。另外,還可以用通關散擤鼻,這個方劑是用皂角、細辛 各等份研末。皂角、細辛都是辛溫走竄藥,走竄作用非常強,把它們研成末,用 紙捻蘸少許送人鼻腔,病人馬上就打噴嚏,通過打噴嚏就可以宣氣機,通陽氣, . 有開竅醒神的作用。因為它有通關開竅作用,所以稱為“通關散”o 中暑的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有似于巾風,但中風的病人伴隨口舌喁 斜,半身不遂,醒后常留有后遺癥。中暑的病人雖然神昏,但是沒有半身不遂 癥狀,醒后如常人,不留后遺癥。 4.■穢 【臨床表現(xiàn)l身熱有汗,頭暈而脹,胸脘痞悶,嘔惡,煩躁,甚則神昏,耳聾, 中篇各論—-l 廠一劉景源溫病學講稿一 ’ 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或濡數(shù)。 【證候分析】“暑穢”,實際上就是中暑。不過,中暑所中的是暑熱邪氣而 暑穢所中的是暑濕邪氣,所以名稱不同。這個證候又稱為“穢濁”、“齷齪”、 . “發(fā)痧”o穢濁與齷齪都是骯臟的意思,是指感受了自然界暑濕穢濁骯臟的邪 氣而發(fā)病。雷少逸<時病論》說:“穢濁者,即俗稱為齷齪也。是證多發(fā)于夏秋 之間,良由天暑下逼,地濕上騰,暑濕交蒸,更兼穢濁之氣交混于內,人受之,由 · 口鼻而入,直犯膜原。初起頭痛而脹,胸脘痞悶,膚熱有汗,頻欲惡心,右脈滯 鈍者是也。然有暑、濕之分,不可以不察也。如偏于暑者,舌瞢黃色,口渴心 .煩,為暑穢也。偏于濕者,苔白而膩,口不作渴,為濕穢也。均宜芳香化濁法治 · 之,暑穢加滑石、甘草;濕穢加神曲、茅蒼。”正如雷少逸所說,夏季炎熱多雨, 由于長期悶熱,自然界各種濕熱穢濁之氣彌漫j在這種環(huán)境中,人就容易感受 穢濁、齷齪之氣而突然昏倒,昏悶無聲。按過去迷信的說法,北方稱為“撞 · 客”,南方稱為“客忤”,認為是撞見鬼了,或者撞見黃大仙了,實際上是感受了 濕熱穢濁、齷齪之氣。因為暑濕邪氣卒然侵襲人體,正邪相爭,所以發(fā)熱。熱 蒸濕動,所以有汗。濕熱上蒙,清竅不利.就出現(xiàn)頭暈、頭脹、頭痛。濕邪阻滯 . 氣機,所以見胸脘痞悶。胃氣不降,則惡心、嘔吐。熱擾心神,所以煩躁。如果 2t}簍濁蒙蔽心包,就可以出現(xiàn)神昏。濕濁上蒙,清竅不利,堵塞在耳竅,就可見耳 弋.--聾。暑濕穢濁內蘊,所以舌苔膩,如果濕邪重,則苔白膩而脈濡;如果暑熱重, . 則苔黃膩而脈濡數(shù)。 【治法】芳香化濁,祛濕辟穢。 【方藥】雷氏芳香化濁法(<時病論》) 藿香葉一錢(3g) 佩蘭葉一錢(3g) 廣陳皮一錢五分(4.5g) 制半夏一餞五分 (4.5g) 大腹皮-錢(3g)(酒洗) 厚樸八分(2. 46)(羹汁炒) 加鮮荷葉三餞(9g)為引。 ’ 【方解】所謂芳香化濁,祛濕辟穢,就是用芳香化濕的藥物祛除暑濕穢濁 之氣。方中用藿香、佩蘭芳香化濁。陳皮、半夏辛溫燥濕。大腹皮、厚樸燥濕 行氣以降濁。荷葉芳香化濁以升清。如果以暑熱邪氣為主者,加滑石、甘草, 也就是六一散,以滌暑利尿。如果以濕邪為主者,加神曲消導醒胃,茅蒼術辛 溫燥濕。如果病情緊急,為了取用方便,也可以用藿香正氣水。如果昏迷不 醒,可以用通關散取嚏以開竅通關。還可以用玉樞丹,也就是紫金錠,用水化 開灌服,以芳香辟穢,清熱解毒。 、 淪 各 篇 中 - - -l 濕溫病的病因是外感濕熱邪氣。夏末秋初季節(jié),氣候炎熱,降雨量多,濕 廣-一劉景源溫病學講稿一 ‘ 熱蒸騰,人體處在這樣的自然環(huán)境之中,就容易感受濕熱邪氣而發(fā)病。在濕與 熱兩種邪氣中,初起往往是以濕邪為主,呈現(xiàn)濕重于熱的證候。濕溫病雖然是 外感病,但是發(fā)病與否和人體的脾胃功能有密切的關系。如果脾胃功能健全, ‘ 一般不容易發(fā)病。如果素體脾胃功能呆鈍,平素就有水濕內停,再外感濕熱邪 氣,就容易導致疾病的發(fā)生,正如<薛生白濕熱病篇》所說:“太陰內傷,濕飲停 聚,客邪再至,內外相引,故病濕熱?!眳蔷贤ㄔ?lt;溫病條辨》中也指出,濕溫病 ’ 的發(fā)生是因為“內不能運水谷之濕,外復感時令之濕”。 在濕溫病的發(fā)病過程中,由于溫熱郁蒸,往往是以三焦某一部位為中心而 影響到其它部位,一般來說初起是起于上焦,然后漸次傳于中焦、下焦。初起 · 濕熱邪氣先侵犯上焦衛(wèi)分,但因為濕熱是彌漫性的邪氣,它也可以同時向里彌 漫,所以常表現(xiàn)為以濕邪為主,衛(wèi)氣同病的證候,臨床中既可見惡寒,發(fā)熱,身 熱不揚,周身重痛等衛(wèi)分癥狀,同時又有胸悶脘痞,納呆不饑,舌苔白膩等氣分 - 證的表現(xiàn)。濕溫病在上焦的證候除衛(wèi)氣同病外,還可以出現(xiàn)濕熱釀痰蒙蔽心 包證。這個證候的形成,是因為在濕溫病的發(fā)展過程中濕熱郁蒸,熱邪煎熬濕 邪,把濕邪凝聚成痰,從而尋致了濕痰蒙蔽心包,出現(xiàn)神志的變化。上焦病不 . 解,就漸次傳于中焦,由于濕溫病以中焦脾胃為病變中心,所以濕熱病在中焦 。204。妻留l時間最長,而且變化也較多。濕溫病傳至中焦,初起多呈濕重于熱。在 rg過程中,如果人體的陽氣旺盛,或治療中大量使用溫燥藥物,它可以從 弋了廠言雹黧:向濕熱并重轉化。再進一步發(fā)展,還可以表現(xiàn)為熱重于濕,甚至化燥 成溫而轉化成溫熱病。如果人體的陽氣素虛,或者治療中過度使用寒涼藥 物,它可以從陰化寒,向寒濕轉化,最終變成寒濕病。如果中焦?jié)駸峒炔粡?br> 陰化寒,又不從陽化熱,往往是漸次傳人下焦。因為濕溫病是濕熱兩種邪氣 為患,濕邪不去則熱不傷陰,所以下焦?jié)駸岵⒉粨p傷肝血腎精,而是阻滯在 膀胱或大腸,導致水液代謝或食物代謝失常,出現(xiàn)小便或大便排出障礙。下 焦?jié)駸岵∫灿袧裼跓崤c熱重于濕的不同類型。在濕熱病的發(fā)展過程中, 由于濕熱交混,一般來說不損傷陰液,只要不化燥成溫,一般不入營分、血 分,而是始終流連在氣分,所以濕溫病不論是在上焦.、在中焦、在下焦,都是 以氣分證為主。 濕溫病后期,有三種發(fā)展趨勢。一種是濕熱邪氣已解而脾胃功能未復的 后遺癥。一種是從陽化熱,化燥成溫而轉化成溫熱病,進而深入營分、血貧而 見神昏、出血等癥狀,甚至氣隨血脫而見虛脫亡陽的危重證。一種是從陰化寒 ‘ 而轉化成寒濕病,甚至損傷腎陽而見濕盛陽微,寒水內停之證。 I ” L一中篇各論 —-劉景源溫病學講稿 濕溫病的診斷要點有五個方面。 一是發(fā)病季節(jié)在夏末秋初,也就是夏秋之交。濕溫病是腸道傳染病,這個 季節(jié)如果飲食不潔,很容易導致傳染。. ~ 二是起病緩慢,,初起有惡寒,發(fā)熱的表現(xiàn),類似感冒,,但是惡寒重,熱勢不 揚,頭身重痛,反應遲鈍,胸脘痞悶,舌苔膩,脈濡緩,不能誤診為感冒。 三是傳變較慢,病勢纏綿,所以病程長。在病變的發(fā)展過程中,以濕熱流 連氣分階段時間最長,大約持續(xù)十幾天甚至二十多天。 四是在病變過程中,可以出現(xiàn)白痔。在第二周至第三周,也就是第十四天 到二十-二天這個階段,可以出現(xiàn)腸出血,便血鮮紅或紫紅,甚至氣隨血脫,導致 虛脫亡陽。 五是暑濕病與本病都是濕熱邪氣致病,所以有相似之處。.但是暑濕病起 病急,初起即見高熱,口渴,大汗,心煩,脘悶身重,脈洪數(shù),它是以熱邪為主而 夾濕。濕溫病初起濕邪偏盛,熱象不顯。,另外,發(fā)病季節(jié)不同,暑濕病是在夏 季發(fā)病,而濕溫病發(fā)生在夏秋之交。伏暑病與本病也有相似之處,但伏署是在 秋、冬發(fā)病,初起雖有表證,但以里濕熱證為主,而且比濕溫病初起熱勢重。 濕溫病是濕熱兩種邪氣為患,所以在辨證論治的過程中首先要分清濕與 熱孰輕孰重,以決定用藥是以祛濕為主還是以清熱為主。男外,還要辨別邪氣 所在的部位,以選擇不同的藥物,有針對性地治療。病變初起,濕熱邪氣在上. 焦,一般是濕重于熱,治療用辛溫宣透,芳香化濕的藥物,簡稱辛宣芳化法。.它 的作用是疏通肌腠,使腠理通達,,氣機通暢,微有汗出而邪從汗解。這種治法 稱為小汗法,是通過小汗而逐漸地向外透發(fā)濕熱邪氣。濕邪粘膩,難以速除, 所以只能用小汗法反復透邪,使?jié)裥爸饾u消除。因為是小汗,不可能出一次汗 就把邪氣排除干凈,所以治療要有耐心,不能著急。如果急于求成而誤用‘麻 黃、桂枝這類大辛大溫的藥物,不僅不能發(fā)出汗來,反而鼓動濕熱邪氣上蒙清 竅,內閉心包,導致吳鞠通所說的“神昏,耳聾,甚則目瞑不欲言”的危重證。 濕熱邪氣傳到中焦,治療要以辛味與苦昧藥物為主,辛能開郁,苦能燥濕。如 中篇各論—_J !囊一 一劉景源溫病學講稿一 廠一‘ 果濕重,應該用辛溫配苦溫,辛開苦降,燥濕降濁。如果濕熱并重,要適當加入 苦寒藥,仍然是辛開苦降,燥濕清熱降濁。如果熱重,應該用苦寒與辛寒藥物 配伍少量燥濕藥,以清熱為主,兼以祛濕。濕熱深入下焦,導致大、小便排泄失 ’ 常,治療要因勢利導,用淡滲利濕法,使?jié)駶釓男”阃饨猓瑹嵝耙簿碗S著濕邪排 出去了,這就是從濕中泄熱的方法。如果熱也重,可以在祛濕藥中加入苦寒清 利的藥物,如梔子、竹葉、木通等,淡滲與清利并用,消除下焦的濕熱。 在治療濕溫病的全過程中,始終要考慮到脾主運化水濕,胃主受納水谷, 所以要加入健脾益氣,醒胃消導的藥物,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濕邪就容易排 出。還要考慮到,濕熱邪氣往往容易彌漫三焦,導致氣機阻滯,氣不通則濕不 ’ 能去,氣化功能不恢復,濕邪就沒有通路,所以治療中一定要加入理氣行滯的 藥物。同時,也要考慮到肺主通調水道,所以宣肺的藥物也必不可少。這幾個 方面都照顧到了,還要考慮到濕熱邪氣彌漫性的特點,它雖然在上焦,也往往 · 彌漫于中、下焦;在巾焦,也可以向上、下焦彌漫.;在下焦,也同時向中、上焦彌 漫。所以,治療中要兼顧三焦,治上焦不忘中、下焦;治中焦不忘上、下焦;治下 焦不忘申、上焦,在選藥的時候要注意配伍。這就是治療濕熱病的方劑中都有 · 兼顧三焦之藥物的原因。 -必k 濕溫病除了用藥物治療外,還要注意飲食禁忌,尤其是中、后期或者剛剛 盤惦 飛了,耋愈之初'一定要節(jié)制飲食,油膩、甜、粘、生冷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一定要控制, . 要進流食或半流食,防止加重脾、胃、大腸的負擔而導致腸出血。在生活上,除 飲食護理外,同時還要注意起居護理,防止因感冒而復發(fā)或因過度勞累而復 發(fā)。因為不管是哪種情況導致復發(fā),復發(fā)以后的病情都比原發(fā)病重。這是因 . 為,原發(fā)病是健康人得病,復發(fā)者是虛人再發(fā)病,所以治療起來更為困難,這個 后果一定要考慮。 濕溫病后期邪氣已解,脾胃功能未復者,可以用健脾醒胃的藥物善后調 . 理,但是不能用大補的藥物,以防死灰復燃。濕溫病如果出現(xiàn)從陽化熱而化燥 成溫,就按溫熱病治療。如果從陰化寒而轉化成寒濕病,則應該用溫化寒濕法 治療。對濕溫病各種證候的辨證論治,下面將按照濕重于熱、濕熱并重、熱重 . 于濕三種類型分類講述。但是還要考慮到,濕溫病一般都是從上焦到中焦再 到下焦?jié)u次傳變,所以在按照濕重于熱、濕熱并重、熱重于濕分類的基礎上,在 每個類型中再按照上焦、中焦、下焦的順序排列講述。這種講述方法,可似說 是以濕與熱兩種邪氣比重的分類為綱,以病變部位為目的講法。 . 1..濕重于熱 濕重于熱,是指以濕邪為主,熱蘊濕中的證候類型。其臨床特點是濕遏熱 . 伏、熱象不顯。因其病變部位不同,表現(xiàn)形式也有所區(qū)別。病變初起.,邪犯上 L一中篇各論 一劉景源溫病學講稿—] 焦,往往呈衛(wèi)氣同病。如果濕熱釀痰蒙蔽心包,可以出現(xiàn)神志失常。濕熱傳人 ‘ 中焦,或在膜原,或在脾胃,都以濕阻氣機為主要特征。濕熱傳人下焦,或濕阻 膀胱,或濕阻大腸,則導致飲食物代謝失常,二便排出障礙的病變。 (1)濕熱郁阻,衛(wèi)氣同病 【臨床表現(xiàn)】惡寒,少汗或無汗,身熱不揚,午后熱甚,身重肢倦,頭重如 裹,表情淡漠,面色淡黃,四肢發(fā)涼,胸悶脘痞,納呆不饑,甚或嘔惡,大便溏滯 不爽,小便不利,舌苔白膩,脈濡緩。 .【證候分析】惡寒而身熱不揚,是指惡寒與發(fā)熱相比較,熱象不顯而惡寒 突出。濕邪粘滯,,阻滯氣機,使體表氣機不暢,體內陽氣被阻而不能宣達于體 表,所以惡寒突出。病人在惡寒的同時也存在發(fā)熱,但是由于濕熱裹結,熱蘊 · 濕中不得發(fā)越,所以熱象不明顯,這種熱型就稱為身熱不揚。熱蒸濕動可以有 少量的汗出,但是汗不多,是少量的粘汗,這是濕邪外蒸的表現(xiàn),不是津液外 滲。如果濕邪較重,氣機不通,也可以無汗。午后申時是陽明經(jīng)氣主令,陽明 · 是多氣多血之經(jīng),這段時間正氣充盛,抗邪有力,所以體溫比其它時間更高。 這種病人體溫一般在38℃左右,午后可以升高到39℃左右,所以稱為午后熱 甚。濕是有形之邪,重濁粘膩,濕那粘著于周身,所以出現(xiàn)頭重如裹,周身沉 , 重,肢體倦怠沉重而有緊柬感。上面所說的這些癥狀與感冒相似,應該加以鑒 L 別。它與感冒的不同點主要在于這種病人有表情淡漠的特殊表現(xiàn)。感冒的差_-孝差 人沒有神志異常的變化,而這種病人從發(fā)病就開始發(fā)呆,所以吳鞠通稱之為 “秋呆子”o這是因為,濕熱郁蒸,濕濁像霧一樣籠罩在胸腔,以致清陽不宣, 使神志活動發(fā)生了障礙而反應遲鈍,表情談漠,呈無欲貌,但是并沒有陷入昏 迷。面色淡黃,是濕阻氣機,氣血不能上榮所致。!四肢發(fā)涼,是濕阻氣機,陽氣 , 不通,陽氣不能達于四末的表現(xiàn)。濕邪彌漫于里,氣機不通,所以胸悶脘痞。 濕邪困阻脾胃,升降失常,脾胃呆鈍,所以納呆不饑,沒有饑餓感。如果胃氣上 逆,還可以出現(xiàn)惡心甚至嘔吐。濕邪下注大腸,則大便溏泄,但是因為濕阻氣 , 機,腑氣不通,所以大便雖溏,卻粘滯不爽,排出不暢。小便不利,是因濕阻氣 機,水道不利所致。因為濕熱裹結,熱蘊濕中,不揚于外,所以舌苔白膩。脈象 濡軟,緩怠無力,是濕邪彌漫,氣機不暢的表現(xiàn)。通過這些臨床表現(xiàn)可以看出, . 濕溫病初起,是以濕阻氣機為主要特征,因為熱蘊濕中,熱象不明顯,所以說這 ; 種證候類型屬于濕重于熱。從這一系列的癥狀來看,甄有濕熱邪氣在手太陰 衛(wèi)分的表現(xiàn),又有濕熱彌漫于里的氣分見癥,所以診斷為上焦衛(wèi)氣同病。 【治法J辛宣芳化,宣氣化濕。 : 【方藥】藿樸夏苓湯、三仁湯。 藿樸夏苓湯(<醫(yī)原》) -/ 中篇各論—J 一劉景源溫病學講稿一 廠一。 藿香二餞c6g) 半夏錢半(4.5g) 赤苓_錢(9g) 杏仁三餞(9g) 生慧仁四鏝 (12g) 白蔻仁六分(I.8g) 豬苓錢半(4. Sg) 淡豆豉三餞(9g) 澤瀉餞半(4.5g),厚 市卜·餞(3g) ’ 三仁湯(<溫病條辨》) 杏仁五餞(isg) 飛滑石六鏡(18g) 白通草二錢(6g) 白.蔻仁二鑊(6) 竹葉 二餞(68) 厚樸二錢(6g) 生薏仁六錢(18g) 半夏五錢(15g) 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方解】辛宣芳化,.是辛溫宣透、芳香化濕法的簡稱,是指選用辛溫芳香的 藥物,用其辛溫來宣表透邪,用其芳香來宣化濕濁,使邪氣從表而解的治法。 ‘ 但是因為濕邪同時也彌漫于里,又影響到上、中焦氣分,所以還要用辛開苦降, 淡滲利濕的藥物以祛除氣分之濕。又要配伍健脾醒胃,理氣行滯之品以宣通 氣機,使氣行則濕動,從而達到宣氣化濕的目的。藿樸夏苓湯中,以辛溫芳香 · 的藿香、淡豆豉與杏仁相配,共同開通上焦肺氣,宣化濕濁,使邪氣從表而解。 半夏與蔻仁有辛溫開郁燥濕的作用,而且蔻仁還能芳香醒胃。厚樸苦溫燥濕, 行氣降濁。半夏、蔻仁、厚樸三藥相配,辛開苦降,燥濕降濁,宣暢中焦氣機。 、 赤茯苓、生慧苡仁、豬苓.澤瀉淡滲利濕,而且赤茯苓、生惹苡仁還有健脾作用。 時‰ 這個方劑辛宣芳化、辛開苦降、淡滲利濕三種祛濕法并用,同時配人了健脾醒 事蘭、理氣行滯之品,應該說組方是相當全面的。但是也小有缺點,因為濕邪畢 . 竟是以上焦衛(wèi)分為主,方中宣透的力量稍嫌不夠,臨床使用中可以加蘇葉、白 芷這類辛溫芳香的藥物。藿樸夏苓湯中的藥物,總體來看是以溫性為主。這 是因為,其證候屬濕重于熱,而濕邪非溫不化,所以治療重點在于祛濕,濕去則 . 熱不獨存。如果過早、過多使用寒涼藥物,反而容易導致濕邪冰伏。 在<溫病條辨·上焦篇)第43條中,吳鞠通提出濕溫病初起在上焦的證 候用三仁湯治療,他說:“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脈弦細而濡,面色 . 淡黃,胸悶,不饑,午后身熱,狀若陰虛,病難速已,名日濕溫。汗之則神昏,耳 聾,甚則目瞑不欲言;下之則洞泄;捆之則病深不解。長夏、深秋、冬日同法,三 仁湯主之?!彼诒緱l分注中又說:“惟以三仁湯輕開上焦肺氣,蓋肺主一身之 氣,氣化則濕亦化也。”三仁湯中用杏仁配竹葉宣透上焦以開通肺氣。用白蔻 仁、厚樸j半夏辛開苦降以行氣燥濕降濁。用生惹苡仁配滑石、.通草淡滲利濕, ’ 生慧苡仁還有健脾作用。這個方劑的特色是用杏仁,滑石、通草這三味藥相配 伍以通利三焦水道。這個方劑體現(xiàn)了開上、暢中、滲下的原則。三仁湯中杏仁 的用量達五錢(15g)之多,突出地體現(xiàn)了吳鞠通所說的“輕開上焦肺氣”的觀 點。但是對濕溫病初起衛(wèi)氣同病的證候來說,這個方劑辛宣芳化的宣表作用 畢竟不足,臨床使用時可以加蓉香、白芷、蘇葉等辛宣芳化藥物。 L一中篇各論, 一劉景源溫病學講稿 · 三仁湯與藿樸夏苓湯都是開上、暢中、滲下的方劑,二者的區(qū)別在于:藿樸 ‘ 夏苓湯中有藿香與豆豉,透表的力量強;三仁湯.中有竹葉與滑石,從濕中泄熱 的力量稍強。在臨床中可以根據(jù)病情酌情選用。 濕溫病初起衛(wèi)氣同病的證候惡寒而身熱不揚,與太陽傷寒有疑似之處,但 ’ 脈不浮緊而濡緩,而且舌苔白膩,所以不能用麻黃、桂枝之類的辛溫藥大發(fā)其 汗,以防鼓動濕邪上蒙清竅,內閉心包而致“神昏,耳聾,甚則目瞑不欲言”。 其午后熱甚,脘痞納呆,大便溏滯,又疑似于陽明熱結,但面色淡黃,無腹?jié)M痛 ’ 拒按,所以不可妄用苦寒攻下,以防損傷脾陽,反致“洞泄”不止。其脈弦細, 午后身熱,疑似于陰虛癥狀,但舌苔白膩,脈濡緩,所以不可用滋膩樸陰之品, 以防滋膩斂邪助濕而致“病深不解”。 (2)濕熱釀痰蒙蔽心包 【臨床表現(xiàn)】身熱不揚,午后熱甚,神志呆癡,時昏時醒,晝輕夜重,昏則譫 語,醒則神呆,呼之能應,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涌滑或濡滑數(shù)。 7 ■ 【證候分析】身熱不揚,說明熱蘊濕中而不得外揚。午后熱甚,是申時陽 明主令,正邪相爭激烈的表現(xiàn)。所謂濕熱釀痰蒙蔽心包,是指在濕熱郁蒸的過 程中,熱邪煎熬濕邪,使?jié)裥爸饾u凝聚成濕痰而蒙蔽了心包。因為心包被濕痰 蒙蔽,所以就導致了神志失常。但是熱勢不重,所以病人昏迷的程度淺,表現(xiàn) 為時昏時醒。晝輕夜重,是因為夜間溫度低,陰寒盛,濕痰易于凝聚而使心石j葷瑩 蒙蔽狀態(tài)加重,所以表現(xiàn)為神昏以夜間為重?;杳缘臅r候可以出現(xiàn)譫語,醒轉 來的時候也不像正常人那樣完全清醒,而是發(fā)呆,反應遲鈍,但是對外界刺激 有反應.,呼之能應??傊?,時昏時醒說明昏迷的程度不深。這個證候是氣分 證,是氣分的濕痰蒙蔽了心包。濕與熱兩種邪氣的存在形式是熱裹在濕中,熱 , 邪把濕邪煎熬成痰,從外面把心包蒙住了,熱邪并沒有深入到營分,也沒有損 傷營陰,所以舌不紅絳。舌苔白膩,脈濡滑都表明是氣分的濕痰重而熱象不明 顯。如果病人陽氣不虛,病情逐步發(fā)展,熱邪不斷煎熬濕邪,濕邪就逐漸凝聚, .. 裹在濕中的熱邪就逐漸顯露于外,向濕熱并重轉化而出現(xiàn)舌苔黃膩,脈濡滑而 數(shù)的表現(xiàn)o - 【治法】化濕清熱,芳香開竅。 【方藥】菖蒲郁金湯送服蘇合香丸或至寶丹。 菖蒲郁金湯(《溫病全書>) 石菖蒲三錢(9g) 廣郁金二戧( 6g) 炒山梔三餞(9g) 青連翹二錢(65) 細木 通一錢半(4.5g) 鮮竹葉三餞(9g) 粉丹皮三錢(9g) 淡竹瀝五餞( 15g) 燈心二錢 (6g) 紫金片(即玉樞丹)五分(1.5g) 芬合香丸(方見暑溫章) 中篇各淪—J 一劉景源溫病學講稿一 廠 至寶丹(方見風溫章) 【方解】菖蒲郁金湯的君藥是石莒蒲與郁金。菖蒲辛溫芳香,化痰開竅。 郁金辛寒,行氣活血,是氣中血藥,能促進氣血流通。濕痰阻滯氣機,血液也不 通暢,所以在行氣的同時兼以活血,療效更好。方中的丹皮辛寒,也是活血藥。 熱邪并沒有進入營分、血分,為什么要用涼血藥呢?因為濕熱裹結,熱邪不能 向外散,它就容易逼入血分,為了防止熱邪進入血分,所以用辛寒的郁金和丹 皮涼血透熱,以阻斷熱邪進入血分的途徑。菖蒲與郁金這一對藥經(jīng)常一起配 伍使用,在行氣活血,芳香開竅的作用上互相促進。方中的竹瀝有清化熱痰作 用,配合菖蒲、郁金化痰開竅,但是竹瀝大寒,在濕痰重的情況下,用量不宜太 大。紫金片就是把紫金錠切成片,又名玉樞丹,是常用成藥,有辟穢解毒化濁 的作用。菖蒲、郁金、竹瀝、紫金片是通過化濕痰而芳香開竅。山梔、木通、竹 葉、燈心草導濕熱下行,從小便而出。連翹透熱外達。這個方劑既能清熱,又 . . 能透熱,也能導熱下行,使邪有出路,同時還有芳香辟穢,化痰開竅之功b但是 它芳香開竅的力量畢竟不足,所以在濕重于熱,以濕為主的情況下,要配人蘇 合香丸,用其辛溫芳香之性,燥濕化痰開竅。如果病情逐漸發(fā)展,舌苔由自轉 · 黃,脈有數(shù)象,說明濕邪逐漸從陽化熱,已經(jīng)呈現(xiàn)濕熱并重之勢,這時候就不能 “溫開”的蘇合香丸了,而應該用“涼開”的至寶丹。濕熱釀痰蒙蔽心包證 莘圣導翟甏于濕重于熱,又可以見于濕熱并重,臨床辨證要注意觀察舌、脈。從 舌象上看,要注意舌苔白膩還是黃膩;從脈象上看,要注意脈數(shù)與不數(shù)。舌苔 白膩、脈不數(shù),用菖蒲郁金湯送服蘇合香丸;舌苔黃膩、脈數(shù),用莒蒲郁金湯送 服至寶丹。從發(fā)展趨勢來看,如果病人是陽盛體質,治療中又大量地使用辛溫 . 燥烈的藥物,使?jié)裥霸絹碓缴俣鵁嵝霸絹碓街兀詈缶涂梢詮年柣療?,使?jié)裉?br> 凝聚成熱痰而使證候發(fā)生變化,轉化成痰熱蒙蔽心包而陷入深度昏迷,治療就 要用安富牛黃丸清熱豁痰開竅了。這里是說有這種發(fā)展趨勢,一般來說不至 于發(fā)展到那么嚴重的程度。 痰熱蒙蔽心包證與濕熱釀痰蒙蔽心包證,這兩個證候都有神志昏迷的表 現(xiàn),但病變的性質不同,輕重程度有異,二者要仔細鑒別。從病變的類別來看, . 痰熱蒙蔽心包證見于溫熱??;濕熱釀痰蒙蔽心包證見于濕熱病。從病因來看, 痰熱蒙蔽心包證是溫熱邪氣;濕熱釀痰蒙蔽心包證是濕熱邪氣,而且初起是以 濕邪為主,熱蘊濕中。從病機來分析,痰熱蒙蔽心包證是溫熱邪氣灼液成痰, 熱痰形成之后蒙蔽丁心包,它不僅有痰蒙,同時熱邪又深入血脈,消耗營陰,內 . . 擾心神,是既有痰蒙又有熱擾,所以病情危重;濕熱釀痰蒙蔽心包證是濕熱郁 蒸,熱邪煎熬濕邪,使之凝聚成痰,痰由濕生,所以它是濕痰蒙蔽心包,正因為 是濕痰,所以熱邪仍然包裹在濕痰之中而不入血脈,不傷營陰。從證候類型來 L一中篇各論 一劉景源溫病學講稿—] 看,痰熱蒙蔽心包證屬氣營兩燔證;濕熱釀痰蒙蔽心包證雖然有神志的改變, ‘ 但是因為它沒有營陰損傷,所以屬氣分證b正因為這兩類證候的病變階段不 同,一屬營分證,一屬氣分證,對人體的損傷程度不同,所以臨床表現(xiàn)也不同。 痰熱蒙蔽心包證的表現(xiàn)是神昏譫語或昏憤不語,昏迷的程度很深,晝夜都處于 ’ 深昏迷狀態(tài),呼之不應,同時見痰壅氣粗;濕熱釀痰蒙蔽心包證的表現(xiàn)是時昏 時醒,晝輕夜重,昏則譫語,醒則神呆,呼之能應,昏迷的程度輕、淺。從舌象、 脈象來看,痰熱蒙蔽心包證見舌蹇短縮,舌質紅絳.,苔黃燥,脈細滑數(shù);濕熱釀 · 痰蒙蔽心包證的舌質沒有變化,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滑或濡滑數(shù)。從治法來 . 看,痰熱蒙蔽心包證因為是熱邪深入營分,損傷營陰,所以要清心涼營,同時要 滋養(yǎng)營陰,又因為熱痰膠結難解,所以還要豁痰開竅;濕熱釀痰蒙蔽心包證因 . 為是濕邪重,所以要以化濕為主,同時兼以清熱,又因為它是濕痰,不是熱痰, 也不膠結,所以要用芳香的藥化濕開竅。從治療的方藥來看,痰熱蒙蔽心包證 要用清官湯送服“三寶”,其中首選安官牛黃丸,用清官湯涼營養(yǎng)陰,用安宮牛 , 黃丸豁痰開竅;濕熱釀痰蒙蔽心包證要用菌蒲郁金湯送服芳香開竅藥,或用蓀 合香丸,或用至寶丹。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如果見舌苔白膩、脈濡滑,千萬不 能用安宮牛黃丸,防止它冰伏濕邪。“冰伏”這個詞是非常形象的比喻,就是 指在濕邪重的情況下,如果使用大劑量的寒涼藥,就把濕邪凍成冰塊伏在體_蔓^▲一 內.如同把心包冷凍起來而使昏迷程度加深’也就難以化解了。依此類推,在l罕o 溫病的治療中,凡是濕重于熱的證候,都不能過早使用寒涼藥物,而是要用溫 化的方法祛其濕邪,濕去則熱無所依附,必然隨濕邪而外解,這就是通常所說 的濕去則熱不獨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