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不謅法廚半吊子1小時前 現(xiàn)在重慶到貴陽的高鐵通了,只需要兩個小時就能到,非常方便。還記得我第一次去貴陽的時候,坐了整整一宿綠皮。 我打心底里覺得黔菜是好吃的,不輸重慶。但是為什么出名的偏偏是重慶的江湖菜呢?歸其根本,還是那邊的食材稀罕,在外地實在難以尋得。不像外省的川菜館子魚龍混雜,凡是能買到辣椒花椒的地方就敢開川菜館子。 一個省會,是一個省味道的集大成者??h份上的館子在當?shù)爻雒?,在打向全國市場之前,大多要先征服省會人民的味蕾?/p> 黔東南都有吃酸湯的習慣,以凱里最為盛名。凱里人家家做酸,有紅白之分:紅酸是番茄發(fā)酵而來,白酸則是米湯發(fā)酵的產(chǎn)物。不論是做哪種酸湯,都會用到木姜子。木姜子在香料里地位很高,似花椒卻不麻,有杜松子和檸檬的清香。全國大部分省份都有種植木姜子的習慣,味道卻不如貴州山區(qū)里種的那般凌冽。 省府路上的那家老凱俚酸湯魚是貴陽人都知道的名店,味道也確實不錯,就是太酸。我相信貴州人是有透過酸味嘗到鮮的能力,但是對外省人來說,點好魚是沒有太大意義的。一條尖嘴魚,再稱上幾條黃臘丁就已經(jīng)是五個人的配置。 我在很多年前來貴陽吃過酸湯黃臘丁,那時候黃臘丁都很小,拇指粗細,抿一口就成泥,那是野生的,鮮美無比?,F(xiàn)在的黃臘丁手掌大小比比皆是,肥了,反倒味寡。 另外,老凱俚的“小米酢”值得一試。小米酢是貴陽十大名菜之一。將糯小米淘洗干凈后濾干水分,混上紅糖、豬油和醬油腌過的五花肉丁一籠蒸出便是,哪里考技術(shù)?在家也能做,但是要做到好吃,就得在米和肉上多下功夫了! 我祖父尚在的時候,常常在飯桌上念叨一家叫“程腸旺”的面館——那是他少年離家求學時所攜之鄉(xiāng)愁——也是我對貴陽美食的最初認識。 如今的程腸旺雖味道尚可,但是疏于推廣,即使坐擁“龍井路一號”的產(chǎn)業(yè),也只有附近的老主顧幫襯了。 不過說起腸旺面“腸軟哨脆旺子嫩”的特點,程腸旺算是最早的行業(yè)標桿。腸,指豬肥腸;旺,為豬血旺;哨,謂之豬油渣。程腸旺本身就有哨子出售,日進五花肉數(shù)桶,自家熬制,有喜歡的客人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采買,拿來下酒,尤其瀟灑。 民生路上那家丁家脆哨同樣開了很多年,初次嘗試后倍覺后悔——實在買的太少。 雖說油膩,但是一旦拿起,絕不忍心放下。貴陽人做豬油渣非外地人可比,酥脆不苦,香氣甚重,功力之深絕對可以讓蔡瀾之流的“油渣愛好者”心悅誠服。 貴陽人曾經(jīng)只吃脆哨,也就是肥肉做的哨子,不過近些年也有用腌制過的瘦肉做哨子的,稱“軟哨”,當然還有半肥半瘦的“五花”。我三樣都有嘗試,尤其喜歡五花,因為脆哨容易膩,而軟哨香料味掩蓋了豬油香。唯有五花,真正叫人“不丟手”。 哨子,也被運用到貴陽的另一道名菜中,叫做“絲娃娃”。用春餅包上素菜絲若干種,放兩粒脆哨,佐以貴州人熱愛的酸湯,同時呈現(xiàn)了黔菜幾大元素,因此被當?shù)厝撕駩?。不過在我眼里,這東西對我的吸引力實在比不上北方的春餅卷合菜。 另一位在貴州電視臺做美食節(jié)目的朋友給我推薦的是陜西路上一家做板筋蓋飯的大排檔。她一時回憶不起來店名,但是告訴我就在陜西路上那個斜坡,階梯之上便是。 嗨,太麻煩,直接告訴我水泄不通之處就成。每天來買板筋蓋飯的人很多,這家店做了二三十年,大鍋出菜,火光四溢,香飄十里。和我拼桌的伯伯戴幅金絲眼鏡,蜷縮在小凳上,看我有拿相機,便對我說這家店值得好好推廣。不知道是眼睛放光,還是金絲眼鏡的功勞,總之我明白,他吃美了。 這里的板筋,指的是豬板筋,外地少見。除了“筋”該有的筋道,還有部分瘦肉絲附著其上。袁枚在《隨園食單》上對這種大鍋出菜的形式鄙視至極,但是這家的師傅仿佛有千斤之力,掂起鍋來能保證里面所有食材都受熱均勻。 說起那位給我推薦這家店的女孩子還在健身,估計她看見整個炒菜的過程再也不會來了。炒板筋前汪汪半鍋油最后都吸進肉里了!不過若是硬要在貴陽美食面前談健康,本來就是沒有意義的事。出去玩,還是吃得開心最重要了。 陜西路是貴陽很有名的夜市街,以前并非如此。因為合群路夜市被整改,好多攤位也都搬到了此處如今也好幾年了。除了那家板筋蓋飯之外,馬路對面轉(zhuǎn)角處,那家烤腦花的店鋪也是讓我想到都饞。 ?按理說重慶人絕對瞧不上外地的烤腦花——而我,連重慶的烤腦花都不喜歡。腦花味腥,無論是燙火鍋還是烤,都要把上面附著的毛發(fā)狀血管通通在水中扯凈,道理都懂,但是能做到干凈的,也是寥寥。 貴陽人聰明,用折耳根(也稱魚腥草)取嫩根置于其上,腦花尚存的丁點腥味遇到魚腥草的腥敗下陣來。但是因為是嫩根,味道不沖喉嚨,連我這個不能吃魚腥草的人也能接受而且喜歡。 至于為什么貴陽烤腦花用包菜墊底,攤主說是清香,吸油。旁邊的當?shù)厝伺?,他悄悄告訴我,貌似全貴陽不用錫紙烤的就這一家。這句話我姑妄聽之,姑妄信之吧。 我祖籍是貴陽,但是從不以貴陽人自居。絕非因為貴陽不好,而是因為這里真可謂“美食之美,貴陽不貴”。而我平生只去過兩次,若被問起也都是含混不清的介紹,實在不能描繪出九牛之一毛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