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進 教授 主任醫(yī)師 博士生導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 術式 手術亮點
01 病例介紹 術前診斷: ● 患者男性,67歲。 ● 上腹部CT平掃+增強+CTA:肝右葉見團塊狀高低混雜密度灶,大小約93.2mm*86.5mm,邊界不清,內(nèi)可見不規(guī)則高密度出血灶,增強可見病灶呈“快進快出”,延遲期見假包膜強化,周圍血管受壓位移。動脈期示腫塊后方見多個小結節(jié)狀強化灶,直徑約7.9mm。 影像診斷: 1.肝右葉占位,考慮肝Ca,合并少許出血,腫塊后方多個小結節(jié)灶,不排除子灶可能; 02 手術步驟 Trocar布局及入路:無刃穿刺器5孔法建立通路 1.輔助trocar,右腋前線肋緣下約2cm。 2.肝臟下緣,右鎖骨中線下緣約6cm。 3.觀察孔:肚臍臍環(huán)下方。 5.位于劍突下方,鐮狀韌帶的右側。 手術采用原位前入路方式,從下至上、由淺入深,先實質(zhì)后韌帶,沿肝內(nèi)間隙精細解剖逐一結扎脈管。 術中超聲定位肝中靜脈及與腫瘤的關系 術中超聲定位肝中靜脈位置及與腫瘤的關系,以及肝中靜脈右側緣較大分支位置,有利于合理確定斷肝層面,提高肝切除精準度,減少出血,徹底切除腫瘤的同時最大程度的保存肝臟功能。 解剖第一肝門 無線超聲刀切除膽囊,更好的顯露第一肝門; 無線超聲刀打開肝十二指腸韌帶Glisson鞘,向頭側解剖出肝右動脈并結扎; 在肝右動脈后方解剖結扎門靜脈右支。 離斷肝實質(zhì) 左右半肝顯現(xiàn)缺血分界線,術中B超定位肝中靜脈走行做對比; 無線超聲刀沿肝中靜脈右側緣,結合術中熒光反染指引,從下至上由淺至深離斷肝實質(zhì); 膽囊床深面3cm位置肝中靜脈發(fā)出較粗的V段靜脈分支,其后方是右肝Glisson系統(tǒng), 可吸收夾結扎V段肝中靜脈分支。 鞘外離斷右肝蒂 抬起尾狀葉,游離下腔靜脈右前方間隙; 離斷尾狀突的肝實質(zhì),前上方為右肝蒂后側緣; 棕釘鞘外離斷右肝蒂。 解剖第二肝門,離斷肝右靜脈 沿下腔靜脈旁間隙向頭側游離肝實質(zhì)至肝右靜脈,結扎沿途肝短靜脈及肝中靜脈VIII段分支; 離斷馬庫奇韌帶; 解剖肝右靜脈上下方工作面后,棕釘離斷 游離肝周韌帶,取出標本 游離右側冠狀韌帶及右側三角韌帶 整塊移除右半肝標本,電刀筆經(jīng)臍下延長正中縱切口取出標本 肝斷面檢查無膽漏后放置引流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