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文字是人類最真實的記憶,文字是為了記錄一個人的人生及生活,就算是平民也有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這篇文章在隨意地講述中,讀者可以領(lǐng)悟到冀成先生的思想和一些見解。 我手寫我心,只要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能夠打動讀者,就是好作品。更何況,不同風(fēng)格的作品都有其擁躉。 我看過很多文集的序言,這篇序言的確是最樸實無華了。文筆老練,流暢自然,結(jié)構(gòu)緊湊,語言簡潔通俗,情感真實自然。 樸實平實的言語,搭建文字的堡壘,婉而多諷,寓意深刻,琢磨琢磨這篇序言,感覺冀成先生確實是說出了許多人寫自己平常生活的那種思想、情感和心聲。 《琢磨》序言 逍遙自在地再干幾個月的工作,就得內(nèi)退回家歇著去了。有的時候,坐在老板椅子上靜靜地琢磨琢磨,心情還真是挺沉重,也挺煩躁的,也就不愿意再去扯落公司里那一些爾虞我詐,亂七八糟,庸俗無聊的人情世事了。 近段日子,總是尋思著靜下心來,專心致志地整理出一部有自己特點的,感悟人生,感悟生活的文字,出版一本像樣的文集玩玩心情,也好借以安慰安慰這顆已經(jīng)被工作和生活擊撞得傷痕累累的心靈。 我之所以想要出版這本散文、雜文和隨筆電子書,不外也就是希望讓一些親友、同事和讀者通過這些文字,透視、思考、解剖一些生活在社會底層,心里矛盾,思想混亂,生命暗淡的小人物是究竟怎么工作和生活的。 如果讀者閱讀了這些文字之后,能夠不由自主地就去琢磨琢磨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能給生命增添一點亮麗的色彩,我也就心滿意足了,至于其它的什么事情,還沒有深思熟慮地去想過。 這些年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都挺簡單的,再加上我這個人的心靈透明,思想純粹,工作和生活圈子狹小,琢磨不出什么深刻、復(fù)雜的社會功利性問題,也琢磨不透現(xiàn)實生活當(dāng)中那一些玄妙、實惠的事情,也沒寫出什么有社會價值,有人生意義的作品。 實話實說,我的這些小文章,只不過都是多年來的工作和生活所積累起來的情感,忽然一時之間從心里噴發(fā)而出的粗糙文字罷了。 去年春季的一天晚上,我和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的作家華德民先生坐在一家酒店的單間里喝閑酒侃大山的時候,從他的口中得知中國作家協(xié)會作家魯雁先生正在著手組編一套齊魯作家叢書。當(dāng)時心里一動,尋思著,何不趁著這個機會去湊湊熱鬧,整理整理以前所寫的一些散文、雜文和隨筆,再出版一本書,了卻一個心愿。 這個機會確實挺不錯,可濫竽充數(shù),不心虛那是假的。事后尋思著,如果因為自己這本書而影響了他們那一套叢書的藝術(shù)質(zhì)量,那可是既對不起朋友又對不起讀者了,以后可能也就不敢再動筆寫點什么東西玩了,這件好事也可能會成為我此生的一大遺憾。 原本就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貧嘴“張大民”,生活層次,思想境界,寫作水平,高又能高到哪兒去!貧嘴是否能貧出點文學(xué)藝術(shù)意味?是否能夠貧出一些讀者?心里沒譜。 整理完這本電子書,原本想再請華德民先生或是哪位作家朋友給寫篇精彩的序文,可這段日子坐在辦公室一篇一篇的反復(fù)地看了看,總覺得寫得不怎么樣,這將近上百篇文章幾乎都上不了大雅之堂,也就沒有勇氣請哪位作家朋友幫忙了。 盡管如此,心卻不甘,總覺得這個社會不單單就是屬于那些社會名流人物的事情。貧嘴“張大民”也有他的人生精神和活法,誰也沒有權(quán)利阻止他說說心里的大實話。決定出版這本原生態(tài)的文集,也就有了一些眉目。 前些日子,魯雁先生給我打電話,說他已經(jīng)審閱了文集,感覺挺好,文學(xué)叢書就要排版了,讓我趕快把出書的錢和稿件都給華德民先生送過去。 錢,不成問題。可這些文章寫得這么粗糙,這么粗俗,想要再修改修改都沒有時間了,這可怎么辦?。?/p> 無巧不成書,那一天上午,在辦公室坐在電腦前瀏覽“江山文學(xué)網(wǎng)站”時,看到了網(wǎng)站為了迎接江山文學(xué)五周年華誕,攜手合作伙伴“印源網(wǎng)”,免費為“江山文學(xué)網(wǎng)站”簽約作者印刷一本個性化圖書。當(dāng)時尋思著,先弄一本免費的書玩玩心情再說。 這本《琢磨》文集中沒有序言,總覺得缺少點什么,一連好幾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總是琢磨著該如何寫一篇序文。既然不好意思開口請別人給這本書寫序文,那就干脆抓緊時間,自己給這本書補上一篇序文算了。 那天上午,在辦公室坐在老板椅子上閉著雙眼琢磨到這兒,便迫不及待地走到電腦跟前,一屁股坐下,開開電腦就敲打起來,一氣敲打到這兒,江郎才盡了。 這可怎么辦?忽然間想起梁曉聲先生書寫“領(lǐng)略趙忠祥”那篇文章當(dāng)中的一段話。 “我認(rèn)為,了解一個人的可靠方式,最好還是讀一讀他們記載自己成長經(jīng)歷和對世事人生發(fā)表自己感想,感受以及種種感慨的文章。在這一點上,文如其人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根據(jù)。人們可以借其小說粉飾自己,包裝包藏自己,但是散文,隨筆,雜感這些文章,卻堪稱人們自己的心靈的鏡子。小說大多是人們?yōu)閯e人而創(chuàng)作,別人為自己而閱讀的東西。散文,隨筆,雜感,卻往往是人們受自己的情緒所左右,為申明自己的主張,表白自己的心跡而寫的,是最大程度地擺脫了創(chuàng)作意識的精神產(chǎn)物。創(chuàng)作痕跡明顯了然的散文,隨筆,雜感,我一向認(rèn)為是劣等貨。因為對于讀者意味著布了障眼法,具有了欺騙性。” 我之所以借用梁曉聲先生這段文字來做這篇文章的主要筋骨,并不是什么拉大旗作虎皮,裝飾自己,忽悠讀者,而是從心里喜歡梁曉聲先生說的這一番實在話。 一個人,尤其是像我這一類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能夠原滋原味地將心里多年積累儲存起來的東西,用散文、雜文和隨筆的文字形式,毫無保留地披露出來給讀者看看,也算是一個挺有勇氣的人。 一個缺心眼,缺知識,又缺少金錢的小人物,能夠再出一本殘缺的書,還能寫一篇殘缺的序文,這就更具有了一些人生意味,也足夠值得自己來驕傲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