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來談五苓散的適應證,也就是太陽蓄水證的原文。我們現(xiàn)在打開講義第66頁,看原文的第72條“發(fā)汗已,脈浮數(shù),煩渴者,五苓散主之”。這是太陽表證。發(fā)汗后,也許是汗不得法,余邪未盡,導致了邪氣循經(jīng)入里,影響了膀胱的氣化,膀胱氣化不利,津液不能輸布上承,因此出現(xiàn)了煩渴。因為它口渴,上面津液缺乏,所以它就相應的就出現(xiàn)了心煩,同時脈浮而數(shù),這是表邪沒有完全解除的表現(xiàn),外有表邪,內(nèi)有蓄水,因此用五苓散來治療。 下面看第74條,“中風發(fā)熱,六七日不解而煩”。太陽中風證有發(fā)熱,到了六七天沒有好,出現(xiàn)了心煩這樣的里證,“有表里證”。表證就是太陽表證,它的臨床表現(xiàn)有前面的發(fā)熱。里證呢?除了剛才提到的煩之外,還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名曰水逆”。之所以有渴欲飲水的這種里證,是因為膀胱氣化不利,津液不能化生,津液不能輸布上承??诳示鸵人沁@里有個什么特點呢?喝完水就吐水,仲景把這個證候叫作“水逆”。命名它為水逆,從病機來說,是水邪上逆,因為下竅不利小便少,水邪上逆,使胃氣上逆,結(jié)果導致了渴欲飲水,水入則吐。這個證候是因為水結(jié)所引起的,因此把它叫作水逆。 另外,從臨床來看,這個證候呢,它是喝水時吐水,吃飯它不吐飯。正因為它是喝水吐水,所以從證狀來說,也把它叫作水逆。這是五苓散證水邪上逆的時候,可以出現(xiàn)的一個臨床表現(xiàn),可以出現(xiàn)的一個癥狀。外有表邪,內(nèi)有蓄水,所以治療用五苓散,外疏內(nèi)利,這也是非常好理解的。 下面看73條和127條。73條說“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127條說,“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飲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這兩條原文,如果我們不通讀《傷寒論》不了解茯苓甘草湯證的話,那么就不知道它這是怎么回事。什么汗出而渴的用五苓散,不渴的用茯苓甘草湯,什么小便利的是喝水多,心下悸,小便少的是苦里急。所以不大容易理解。 為了使大家能夠很好的理解這兩條原文,我們再引進一個新的病證,叫作胃虛水停證。這具胃虛水停證,是由于胃氣虛,水停胃中,這是它的病機。它的成因是飲水過多,飲水過多所造成的。在什么情況下,飲水過多呢,是在患太陽表證期間。我們說人得了表證,得了感冒,適當多喝一些水,利于體內(nèi)毒素的排泄,這是有好處的。但是什么東西都不能過頭。本來得了太陽表證以后,正氣抗邪于表,里氣就相對的不足。這個時候,如果飲水太多,胃不能夠很好地受納和轉(zhuǎn)輸?shù)脑挘涂赡軐е滤N鸽?,成因就是這樣。這也是127條所說,“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飲水多,必心下悸”。這是喝水太多所造成的。那么它的主證是什么?一個是心下悸,這是水停胃脘以后,水停胃中以后,胃陽,胃中的陽氣,和水邪相搏的一種表現(xiàn)。胃脘部悸動不寧。我曾經(jīng)遇到過這種病人,她就主訴她的胃這個地方跳,實際上呢,和心的跳動節(jié)律是一樣的,是腹主動脈的搏動,或是心搏的傳導??墒瞧匠G闆r下,她就沒有這個感覺,當她胃中有停水的時候,她就有這個感覺。我覺得好象是,胃中有水液潴留以后,它對腹主動脈的搏動對心臟的搏動,傳導的敏感性增強的一種表現(xiàn),但是誰也沒有這么說過,我這么說只是供大家參考。這就是心下悸,我們在傳統(tǒng)上解釋,是胃陽和水邪相搏的一種表現(xiàn)。另外,這個病人常常有主訴,說:“大夫,我這個胃啊,好象是塑料口袋中裝著半口袋水,我走路的時候一顛動,胃里咣當咣當響,坐汽車的時候,我要是坐在汽車的后面,汽車過一個坎兒,一咕隆(顛簸一下),我胃里也咣當咣當”。這就象我們剛吃了飯,喝了好多好多湯有時候下個臺階,胃里咣當咣當,我們正常的人呢,很快這種聲音就消失了。而這種病人呢,胃脘部常常有振水聲。我們就把這種咣當咣當響,如囊裹水的這種癥狀,叫上腹部有振水聲。 水停胃脘,水阻中陽,還可以出現(xiàn)手足厥冷。心下悸是一個癥狀,手足厥冷又是一個癥狀。造成水足厥冷的病機是水阻中陽,使陽氣不能外達。下焦蓄水是停水,中焦蓄水也是停水。因此,張仲景就要把中焦停水和下焦停水相鑒別。我們把鑒別寫在這兒。和下焦蓄水相鑒別的話,第一個是口不渴,這是中焦停水的一個表現(xiàn)。它為什么口不渴呢,它沒有影響到膀胱的氧化機能,膀胱仍然可以氣化,仍然可以使津液輸布上承,所以它口不渴。而這種病人不僅口不渴,他常常因為胃里有水,他不敢喝水。說大夫啊,我喝了以后,胃里頭更脹得厲害,胃里頭水就更多了,他不敢喝水。所以“口不渴”在這里,是鑒別水停下焦,還是水停中焦的一個鑒別診斷。鑒別癥狀還有一個“小便利”,這個小便利就是小便正常,并不是小便清長。因為水停中焦胃脘,它也沒有影響到膀胱的氣化機能,膀胱氣化機能是正常的,所以體內(nèi)代謝的廢水的排除功能是正常的,因此小便也是正常的。 這樣的一個證候,用什么方子來治療呢,用茯苓甘草湯?,F(xiàn)在我們看茯苓甘草湯的藥物組成,茯苓甘草湯,有溫中化飲,通陽利水的功效。它的藥物組成就在第67頁,有苓、桂、姜、甘四個藥。苓桂姜甘湯有溫胃化飲的功效,其中生姜用量,是這個方子里頭最多的。生姜是一個溫胃的,化飲的,消水的藥,后世呢,五皮飲里頭,有生姜皮,有姜皮。今天,我們的藥房生姜和姜皮,都不分開了。生姜在這里,用它的作用主要是溫胃化飲消水,桂枝和甘草相配,是辛甘化陽的,主要是溫通心陽。因為心陽不足的時候,可以導致水邪的內(nèi)生。茯苓這個藥健脾利水,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茯苓和桂枝相配,可以暢達三焦,促進氣化,暢三焦,促氣化,增強利水的功效。茯苓甘草湯由苓、桂、姜、甘組成,它是苓桂劑,這一群方子里頭的一個方。苓桂劑我們下面講水氣病的時候,會專門提到,到時候我們會和苓桂姜甘湯相聯(lián)系、相鑒別。 那么現(xiàn)在,我們再讀73條和127條,看看能不能讀懂,“傷寒,汗出而渴者”,汗出是外有中風,風邪襲表,口渴是里有蓄水,膀胱氣化不利,津液不能輸布上承。“五苓散主之”,當然要用五苓散了,這是講的下焦停水。“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那是指的如果水停胃脘的話,就不會見到口渴,尋就用苓桂姜甘湯,也就是茯苓甘草湯來治療,現(xiàn)在我們讀這條原文就讀懂了。 127條,“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飲水多,必心下悸”。在患太陽表證期間,喝水太多,來不及氣化,如果體內(nèi)是胃氣平時就虛,在患太陽表證的時候正氣抗邪于表,胃氣更虛,喝水太多,就可能水停在中焦,造成了水停胃脘、水停中焦的證候。如果在患太陽表證期間,膀胱氣化的機能比較低下,喝水太多,就可能造成水停膀胱的表現(xiàn)。所以這里的飲水多,既是中焦停水的成因,也是膀胱蓄水的成因之一。如果屬于小便利的,那是中焦停水,而不是下焦停水,所以必心下悸。因為是中焦停水,胃陽和水邪相搏,所以就會出現(xiàn)心下悸動不寧。如果是小便少的,那就是患太陽表證期間喝水太多,導致了膀胱來不及氣化,水停在下焦,進一步影響了膀胱氣化功能。膀胱氣化不利,就造成了小便不利,小便少。所以我說太陽蓄水證的小便不利是指的什么呢?是指的小便少,尿少,就是這一條直接提出來的,“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水蓄下焦,使下焦的氣機不暢,所以有少腹苦里急的感覺。什么叫苦里急呢,少腹部拘急,不舒服,拘急不適而感到痛苦。這是因為水停下焦,阻滯下焦氣機,下焦氣機壅滯的一種表現(xiàn)。 涉及到太陽蓄水證,還有一條條文,請大家打開講義第86頁,看原文156條,“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本就是原來,原來用過下法,結(jié)果出現(xiàn)了心下脹滿、堵塞不通的這樣一個自覺癥狀,這個自覺癥狀就叫心下痞。心下脹滿,堵塞不通,這樣的癥狀就叫心下痞。出現(xiàn)心下痞,按照常規(guī)就應當用瀉心湯來治療。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它們的適應證的主證,都是心下痞??墒怯昧藶a心湯以后,心下痞的癥狀不能緩解,“痞不解”。這就要進一步尋求,這個心下痞的根本病機是什么。要想尋求它的根本病機的話,那你就應當去看一看,它還有一些什么癥狀表現(xiàn),“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這正是膀胱氣化不利、下焦蓄水的兩組癥狀都表現(xiàn)出來了。膀胱氣化不利,津液不能輸布上承,所以上面有口渴,口燥。口渴,口燥,津液缺乏,所以就有心煩,下面排除廢水的功能發(fā)生了障礙,所以它有小便不利,有小便少。水蓄下焦怎么造成了心下痞,那就是水邪上逆,阻滯中焦氣機,結(jié)果就導致了心下痞。后世醫(yī)家,有人把這種心下痞叫作“水痞”,是因為水邪上逆所造成的心下痞。 前面在講74條的時候說,“渴欲飲水,水入則吐,名曰水逆”,那個叫水逆證。我們在講156條的時候,談到了五苓散證中有心下痞,是因為水邪上逆,阻滯中焦氣機所造成的,把它叫作水痞。這兩個證候不要混淆,它都是五苓散的適應證。這樣的話,我們把涉及到五苓散的適應證的主要原文就談完了,當然后面,象霍亂病篇,也會提到五苓散的適應證,那是用五苓散來治療嘔吐和下利的,我們后面再談。我們現(xiàn)在對五苓散證做一個小結(jié),也就是對太陽蓄水證做一個小結(jié)。 太陽蓄水證的成因可以有兩個,一個是太陽表證,太陽表邪不解,邪氣循經(jīng)入腑,經(jīng)脈和臟腑是緊密聯(lián)系的。而經(jīng)脈呢,又是生理信息、病理信息的通道?!饵S帝內(nèi)經(jīng)》說,“經(jīng)脈有行血氣,營陰陽,調(diào)虛實,決死生,處百病”的功效,所以無論是在生理功能上,還是中醫(yī)在診斷治療上,都是離不開經(jīng)脈的。經(jīng)脈是既是生理信息,陰陽氣血,運行的通道,也邪氣傳播的通道。當太陽表邪不解,邪氣循經(jīng)入腑的時候,這樣就使膀胱氣化失司,這是它的成因的第一點。 第二種情況,是在患太陽表證期間,膀胱氣化機能低下的情況下,飲水過多,不及氣化,或者說不能氣化,水液內(nèi)留,阻遏膀胱氣化機能。也就是說,膀胱蓄水證,可以是因為外邪直接入膀胱,也可以是因為在外感病期間,喝水太多水邪停滯以后,反過來又阻遏了膀胱的氣化,不管哪一個原因,最后所造成的結(jié)果,都是膀胱氣化不利。 下面我們就談它的主證了。膀胱氣化不利出現(xiàn)了兩組癥狀。一組是津液不能輸布上承,它就出現(xiàn)了口渴、消渴、煩渴、渴欲飲水。我們把《傷寒論》原文中,所涉及到口渴的癥狀都歸納在這里,是想讓大家知道,太陽膀胱蓄水證口渴的癥狀,是比較嚴重的。膀胱氣化不利以后,廢水不能外排。它所表現(xiàn)的癥狀,就是小便不利,小便少。我們把這兩個癥狀都羅列在這里,大家就知道這個小便不利,不是那個有熱的,尿道澀痛,小便點滴不暢,尿路中斷等等,而就是尿少。從這個角度來看,實際上是腎功能的一種異常,特別是在外感熱病的病程中,由于病毒或者是細菌的毒素的剌激,一時導致的腎功能的異常。水蓄下焦,氣機壅遏,在局部表現(xiàn)了一個什么癥狀呢?少腹苦里急,在局部表現(xiàn)了少腹苦里急,少腹因拘急、脹滿、疼痛,而感到痛苦。水邪上逆,下竅不通,上面喝著水,下面小便少,那么水邪就會上逆,水邪上逆,阻滯中焦氣機,可兼見心下痞,后世稱之為水痞。是由于水邪上逆,阻滯中焦氣機所造成的痞,所以把它叫作水痞。水邪上逆,使胃失和降,那就見到了什么呢?渴欲飲水,水入則吐。這個證候,仲景把它叫作水逆,名曰水逆。 我們把膀胱蓄水證的主要癥狀,全歸納進去了,但是還少一個什么呢?此外,還應當見到什么呢?還有身熱、脈浮或浮數(shù)等表證。這樣的話,我們就把剛才涉及到五苓散適應證中的全部內(nèi)容,都歸納到了這里。那么就談辯證了?證屬外有表邪,內(nèi)有蓄水。治療呢?用五苓散,外疏內(nèi)利,表里兩解。 在我們剛才所學的這些條文之中,五苓散證和哪些方證相鑒別呢?一個是和中焦停水的茯苓甘草湯證相鑒別。下焦蓄水,中焦停水都是水病為患,都是水結(jié),都是水停。那么中焦停水呢?它的臨床表現(xiàn)是,心下悸,手足厥冷。它和五苓散證的鑒別是,口不渴,小便正常,口不渴,小便利。這是和中焦停水相鑒別。因為五苓散證有口渴,所以在《傷寒論》的原文中又要和胃中津液缺乏的渴欲飲水相區(qū)別。中焦胃津缺乏的渴欲飲水,那么就少少與飲之,用飲水療法治療就可以了,所以我們不要把胃中津液缺乏的那種渴欲飲水的證候,和五苓散證混淆起來。胃中津液缺乏的渴欲飲水證候不能利尿,利尿就更傷津液,所以這兩個證候一定要區(qū)別。有多次考試,涉及到五苓散證的時候,許多同學都把胃中津液缺乏的口渴,也當作五苓散證。這種誤會,這種誤解,我們這里千萬不要發(fā)生。仲景在這里列出,中焦胃中津液缺乏的口渴,是和五苓散證的氣化失司,津液不能輸布的口渴、消渴、煩渴渴欲飲水相鑒別的。 好,太陽腑證的氣分證,蓄水證我們就談完了。五苓散的這張方子是一個利尿的、去水的一個很好的方子。今天我們在臨床上,凡是有水邪內(nèi)結(jié)的,不管它的水邪結(jié)在什么部位,都可以考慮用五苓散來治療。比方說腦積水,有些小孩是先天性的腦積水,嚴重的腦積水的孩子,由于它顱壓高,影響大腦的發(fā)育,它可能在智力上,在整個發(fā)育上,不能象正常的孩子,一般要手術治療。有時候比較輕的證候,手術呢,似乎也不值得,用五苓散來治療,對于腦積水的輕的證候,常常可以使這個孩子逐漸成年,然后腦積水的癥狀漸緩解。我就曾經(jīng)用過兩個孩子,給他做成散劑常年地的吃,有一個吃了三年,他小時候是大腦袋,現(xiàn)在已經(jīng)上中學了,智力發(fā)育呢,在那個班上雖然不是前幾名,是中等偏下,但是能夠跟得上學習,能象一個正常的孩子一樣,他的小時候腦積水比較輕,他就吃五苓散,斷斷續(xù)續(xù)的吃了三年。一般的情況下,我們用五苓散治療,體內(nèi)組織間隙有水液停留的證候,是有很好療效的。 |
|
來自: Stefenhuang > 《中醫(y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