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王伐紂定天下,分封諸侯,周公定魯,姜尚封齊。 周公問太公將用什么辦法治理齊國,太公說道:“尊重賢圣之人而推崇有功績之人?!敝芄f:“那么齊國后世必有篡權弒君之臣!” 太公反之問周公用什么辦法治理魯國,周公說:“尊重賢圣之人并且尊崇公族親屬?!碧f:“那么,他們公室的勢力將逐漸衰弱了!” 果不其然,后世應驗。那么他們既然知道結果,為什么不預防呢? 因為歷史是在不斷摸索中前進的,他們當時能做的,也只是預測,而不能有措施。即使是古代圣明君主的治理辦法,也從來沒有長時間而不出現(xiàn)弊端的。有了弊端要改正它,就只有等待后來人了。 (2) 當初姜尚剛被封齊,齊國有個叫華士的術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就是不報效國家,而且是公開的說。姜尚請了三次,他都不予理睬,于是姜尚把他殺了。 周公質(zhì)疑,姜尚說:“夫不臣天子,不友諸侯,望猶得臣而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棄民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為教首,使一國效之,望誰與為君乎?” 周公是理解了,但世人多不理解,不過姜尚聲望很高,也就接受了。直到后來,后世才出現(xiàn)一句比較直接的話:不會成為朋友的人,遲早會成為敵人。 (3) 眾人都知道齊桓公最后是被小人算計而死,但是這些其實圣人管仲也提醒了他了。 管仲將死時對小白說:“希望君主疏遠易牙、豎刁、常之巫、衛(wèi)公子啟方?!?/p> 其實這些君主是不理解的。易牙為了讓齊桓公嘗嘗人肉的味道,煮了自己的兒子。豎刁為侍奉小白,閹割了自己以進宮。常之巫能占卜生死,常常應驗。啟方服侍小白,親爹死了都不愿回家。 管仲解釋說:一個人沒有不愛自己的孩子的,這是人之常情。易牙連他的兒子都不愛,又怎么能愛大王呢? 一個人沒有不愛惜自己身體的,這是人之常情。豎刁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愛惜,又怎么能愛惜大王呢? 生死有命,災病無常,大王不聽任命運,固守其本來的常道,而只是依賴常之巫,那么他將因此而驕橫跋扈,無所不為。 人之常情,沒有不愛自己父親的,他連他的父親都不愛,還能愛大王嗎? 齊桓公一直對管仲信賴有加的,而管仲也有這個能力。之所以這四人沒作亂,皆是有管仲在。于是,管仲死后,齊桓公就把這四個人派出去了。 可是不久,齊桓公就不習慣了,并且,宮中的治理很是混亂了,朝中的秩序也松散了。 于是,齊桓公說:“管仲是不是想得太多了?”于是又把那四個人都召回了宮里。 果然,后來齊桓公病了,就是常之巫從中搗的鬼。而且他從宮中出來對人說:“桓公將在某月某日死。” 于是易牙、豎刁、常之巫他們相互勾結,一起作亂,他們關上宮門,筑起高墻,隔斷了宮中同外界的聯(lián)系,齊桓公就是想喝一口水都沒人給他。衛(wèi)公子啟方帶著千戶齊民降歸了衛(wèi)國。齊桓公追悔莫及~ (4) 孔子開設學堂時,有個叫少正卯的和他搶生意,此人善辯,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鬃诱撝贿^,處下風,所以孔子許多門生轉(zhuǎn)學跑到他那里去學習。 后來孔子監(jiān)理宰相一職,上任七日誅殺了少正卯,世人多有詬病! 孔子解釋:“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僻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丑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于此,則不免于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誅也。” 孔子的說法,這五點得其一,就是死罪。只是,凡人是不能理解的,大約是立場不同罷了,畢竟圣人是國家的角度,凡人是個人。 (待續(xù)~) 每天讀點歷史,日積月累,能通古今!看完記得點贊關注一下~貓書歷史觀(w u w e i x i a p i n g)隨時隨地更精彩。 |
|
來自: 乇三千 > 《春秋戰(zhàn)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