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已青 在青島廣為流傳著兩句民謠,一是“紅瓦綠樹,碧海藍天”,出自康有為對青島的印象:“青山綠樹,碧海藍天;不寒不暑,可舟可車,中國第一”;二是,千難萬難,不離嶗山,出自胡嶧陽多年對嶗山的研究得出的結論:“大歉不歉,大亂不亂,就怕惡狗(倭寇)上岸。”與康有為描述青島城市風貌和自然環(huán)境的名句不同,“千難萬難,不離嶗山”,這句民謠流傳的時間更為久遠。追溯這句民謠的源頭,城陽流亭傳奇人物胡嶧陽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之中。 一代寒儒胡嶧陽,在地杰人靈的城陽,可謂一個標志性的文化符號。縱觀他的一生,不仕不官,亦儒亦仙。課徒授館,遍游嶗山。春風化雨,福澤延綿。嘉言懿行,桃李成蹊。治理水文,即墨平安?;环?,品行卓然。著述良多,藏之名山。生前耿介貧寒,死后傳說流傳。 胡嶧陽(1639年~1718年),生于即墨縣仁化鄉(xiāng)流亭村。名良桐,以字嶧陽行,齋號竹廬。胡嶧陽出生書香世家,其父胡際泰對他寄予厚望,“桐木為鳳凰棲居之吉木,嶧山之陽盛產桐木”,以此為寓意,起名胡良桐。胡嶧陽就讀于流亭家塾,因塾館靠近流亭大集,像孟母三遷那樣,其父把他轉到洼里塾館就讀。并在洼里塾館西南柳溪北岸筑房三間。茅屋三間雖小,但周圍環(huán)境清幽,溪水潺潺,垂柳依依,這三間茅屋是胡嶧陽幼年讀書成長之處,亦是他晚年隱居著述之所。 1655年,16歲的胡嶧陽赴萊州府復試。當時的科舉考試,生員入場時,為防夾帶材料作弊,要經過監(jiān)場人員一一搜身才能進入考場。胡嶧陽對清初的剃發(fā)、留辮、易裝政策非常抵觸,生性倔強,且具有叛逆精神,在入場被搜身時,不能忍受,拂袖而去。自此終身不仕,開啟了另外一條人生道路。 隨著雙親去世,胡嶧陽開始開館授徒。同時精研儒學經典,著書立說。雖然簞食瓢飲、蓬室甕牖度日,但胡嶧陽堅守“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取,一介不與”的修身之道。春風化雨經年,胡嶧陽品行高潔,聞名遐邇。 道教名山嶗山,文脈充沛,淵源有自。從童恢廉政到鄭玄講學,從法海寺到康成書院,書院眾多,人文薈萃。胡嶧陽經常與即墨文化望族藍氏、黃氏等世家碩學大儒做學術交流,并在即墨黃氏書院玉蕊樓做專題講座,與百福庵道長蔣清山、萊陽名士孫篤先交往甚密。 胡嶧陽去世后,葬于洼里村。百福庵道長蔣清山送挽聯(lián):歉而不歉,亂而不亂 ,居之唯嶗山最穩(wěn);儒也為儒,仙也為仙,精神與墨水同長。 乾隆二十八年《即墨縣志》有胡嶧陽的記載:“胡嶧陽生有異稟,精研《周易》,于濂洛之學別有微契?!焙鷰F陽能夠預言死期,無疾而終,更為其增添了一層神秘色彩。胡嶧陽去世之后,其后昆、門生,設祠堂,以資紀念。民間關于胡嶧陽預測洪水,占卜生死的傳說誕生,胡嶧陽的傳說流傳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即墨,城陽,嶗山等地設廟祭拜。胡嶧陽被民間神化,成為保佑平安的神仙。 胡嶧陽生前著述很多,傳有《易象授蒙》、《易經征實》、《解指蒙圖說》、《柳溪碎語》、《竹廬家聒》、《寒夜集》等,原存于流亭胡嶧陽祠堂及百福庵等地,但多已散軼。2011年,被稱為“傳承胡嶧陽文化第一人”的劉世潔,耗費3年時間主編的《胡嶧陽文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公開發(fā)行,包含了胡嶧陽生前5部書。 2014年,胡嶧陽傳說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城陽區(qū)宣傳部副部長、城陽區(qū)文聯(lián)主席朱崇偉說,胡嶧陽為后人留下廣博的文化遺產、深厚的精神資源,流亭小學將胡嶧陽著作編成教材列入校本課程,胡嶧陽傳說故事會在城陽大地開展。胡嶧陽的“非其義也 ,非其道也 ,一介不取,一介不與”修身之道,在反腐倡廉的大環(huán)境下,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很有啟示意義,同樣也是現(xiàn)代社會每一位公民恪守的行為準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