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型觀念——股權激勵的引入,隨便逛個街都能遇到幾個“合伙人”,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從過去的人力成本到如今的人力資本,員工輸出價值,企業(yè)獲得更多的回報;“三金之數(shù)”的運用,綁定二者利益;企業(yè)與員工共享共贏。
那么在股權激勵的制定實施中,會遇到哪些誤區(qū)呢? 股權激勵與股權獎勵在本質意義上就不是一回事。 獎勵與懲罰對應,在企業(yè)經營中,獎金、表揚等都屬于獎勵的范圍,著眼于“曾經”,即過去的貢獻。獎勵立足于過去的業(yè)績,過去的表現(xiàn),無貢獻則無獎勵。 激勵顧名思義是激發(fā)人的行為的過程,著眼于“未來”,即未來的績效,激勵更具有前瞻性;激勵立足于未來的業(yè)績,有明顯的不確定性,現(xiàn)在設定機制,激勵員工的能動性,使其為創(chuàng)造企業(yè)的未來的而努力。 當然股權激勵并非單單激勵未來,對于過去的功臣,辛辛苦苦“打江山”也需要給予一定的股權,這不僅僅是利益原因,更多的是道德(過去的承諾)和感情。 股權激勵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會增加激勵對象的收益,在實踐過程中,曾遇到這樣的企業(yè):原本薪酬結構不合理,工資較低,希望通過股權激勵對低薪有一定的彌補;因此股權激勵與分錢密不可分。 作為專業(yè)的第三方機構,制定方案時,我們會進行測算,測算投資收益比,測算凈資產收益率,并且告訴激勵對象“你的投資,在完成業(yè)績的情況下,可以獲得多少回報”,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分多少錢。 但是股權激勵不單單是分錢,選擇激勵對象的過程是挑選事業(yè)合伙人的過程,根據(jù)需求層次理論來解釋,員工要的并不僅是錢,低層次的需求之外,員工更需要的是成就一番事業(yè),是通過企業(yè)這個平臺,完成自我實現(xiàn)。 股權激勵方案如果做成了分錢方案,短期內或許會提高公司的效益,但是對于公司的長遠發(fā)展來說,可能會適得其反。 很多老板會覺得做了股權激勵,自己會損失很多既得利益,原先持有100%股份,凈利潤100萬,稅前可分得100萬,如果有員工成為股東,分去20%,自己只能分80萬了?這種想法大錯特錯! 首先,老板的胸懷和格局是股權激勵的基礎,股權激勵或多或少會涉及到利益的妥協(xié),第三方咨詢機構從中斡旋,在老板和員工之間尋找最大公約數(shù),找到平衡點,但是這個平衡點需要雙方的妥協(xié)與退讓,老板的胸懷決定了是否有可能找到平衡點。 其次,股權激勵分的是增量,通俗點說,企業(yè)原先是個6寸的蛋糕,如果員工可以把它做到12寸,那么分出20%又何妨? 打造自己的中國合伙人 12月13-14日(兩天),股權戰(zhàn)略管理專家、泰山管理學院馬方院長“手把手”教您利用股權建立一種人、組織、環(huán)境高度匹配的自組織管理模式,構建有效的人才激勵與約束機制,打造真正的利益命運共同體,使老板從經營管理的具體事務中解脫出來,激活團隊,解放老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