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中的技法 工筆 細(xì)筆 亦稱“細(xì)筆”。與”寫意”對稱。是我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shù)中一朵奇葩,向來以細(xì)膩和豐富著稱。傳統(tǒng)的工筆繪畫需要極大的耐心和高超的運(yùn)筆技巧和渲染技術(shù)。 寫意 粗筆 俗稱“粗筆”。與“工筆”對稱。中國畫技法名。屬于簡略一類的畫法。要求通過簡練概括的筆墨,著重描繪物象的意態(tài)神韻,故名。如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陳淳、徐渭,清初朱耷等,均擅長此法。清代惲壽平說:“宋人謂能到古人不用心處,又曰寫意畫。兩語最微,而又最能誤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處;不知如何用意,乃為寫意?!彼未n拙說:“用筆有簡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細(xì)者。”前者乃指“寫意”。 鉤勒 中國畫技法名。用筆順勢稱“鉤”,逆勢稱“勒”;也有以單筆為“鉤”,復(fù)筆為“勒”(使用于山水畫中為“復(fù)”);以及稱左為“鉤”,右為”勒”的。通常指用線條鉤描物象輪廓,不分順、逆、單、復(fù),稱為“雙鉤”。鉤勒后大都填著彩色,在技法上與“沒骨”、“點簇”相對,一般使用于精密工細(xì)的花鳥畫。鉤勒要求有筆力,清代原濟(jì)《大滌子題畫詩跋》:“悟后運(yùn)神草稿,鉤勒篆隸相似。 雙鉤 中國畫技法名。用線條鉤描物象的輪廓,通稱“鉤勒”,因基本上是用左右或上下兩筆鉤描合攏,故亦稱“雙鉤”。大部用于工筆花鳥畫。又舊時摹搨法書。沿字的筆跡兩邊用細(xì)勁的墨線鉤出輪廓,也叫“雙鉤”;雙鉤后填墨的稱為“雙鉤廓填”。 墨分五色 中國畫技法名。指以水調(diào)節(jié)墨色多層次的濃淡干濕。語出唐代張彥遠(yuǎn)《歷代名畫記》:“運(yùn)墨而五色具?!薄拔迳闭f法不一,或指焦、濃、重、淡、清;或指濃、淡、干、濕、黑;也有加“白”,合稱“六彩”的。實際乃指墨色運(yùn)用上的豐富變化。清代林紓用等量的墨汁,放置在五個碗內(nèi)分別加以不等量的清水,用以作畫來區(qū)分濃淡,理解不免機(jī)械。 十八描 中國畫技法名。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的各種描法。明代鄒德中《繪事指蒙》載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分為: 白描 中國畫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畫”。主要多用于畫人物或雙勾花鳥畫。工筆畫都是以白描為先,這種方法實與書法的雙勾響榻有關(guān)。唐代吳道子、宋代的李公麟將其發(fā)展成為一種獨(dú)立的藝術(shù)形式。 線畫法 簡稱“線法”,亦稱“勾股法”。中國畫技法名。清康熙、雍正、乾隆間供奉內(nèi)廷的外國傳教士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安德義等以西法中用,采取焦點透視描繪建筑物,運(yùn)用透視法強(qiáng)化建筑物的空間感和深遠(yuǎn)感。與中國傳統(tǒng)的“界畫”不同。當(dāng)時受其影響而學(xué)之者有王幼學(xué)、冷枚等。鄒一桂說:“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繪畫于陰陽遠(yuǎn)近,不差錙黍,布影由闊而狹,以三角量之,畫宮屋于墻壁,令人幾欲走進(jìn)?!本€法所畫的作品多作裝飾宮殿及回廊之用。因直接畫于壁上,或畫于紙絹再張貼墻上,日久風(fēng)化,留存甚少。 濕筆 與“干筆’對稱。中國畫技法名。指筆含較多水份。濕筆作畫,興于唐代張璪。古詩云:“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倍鸥σ嘤小霸?dú)饬芾煺陋q濕”之句。言水墨山水進(jìn)入“水暈?zāi)隆敝罹?。項容筆法枯硬而少溫潤,被譏為“頑澀”。五代荊浩自稱:“筆尖寒樹瘦,墨淡野云輕”。所謂“輕”,就是用水份充沛的濕筆。北宋郭熙說:“墨色不滋潤,謂之枯,枯則無生意。”也主張畫中須有濕筆。明代王行題畫詩云:“北苑貌山水,見墨不見筆;繼者唯巨然,筆從墨間出?!鼻宕鷱埜砟晔嘉蚱湟?。他說:“濕筆難工,干筆易好?!闭摷岸床毓怯谌猓奕蝗馔赣诠?。后者以“骨易見筆,肉難征墨”。一時爭趨干筆,反以濕筆為俗工而棄之。秦祖永所論最為突出:“作畫最忌濕筆,鋒芒全為墨華淹漬,便不能著力矣!去濕之法,莫如用干?!钡F(xiàn)代黃賓虹說:“有干才有濕,有濕才知有干。”干濕互用,方能謂之“水暈?zāi)隆薄?/p> 干筆 (枯筆 焦筆 渴筆) 亦稱“渴筆”。與“濕筆”對稱,中國畫技法名。指筆含較少水份。干筆作畫,興于元代,行于明清,迄今不衰。清代秦祖永說:“作畫最忌濕筆,鋒芒全為墨華淹漬,便不能著力矣!去濕之法,莫如用干,取其易于著力,可以運(yùn)用從心。大癡老人(黃公望)松字訣,惟能用干筆。”又云:“沈(周)、唐(寅)干筆皴擦,鉤勒松秀。”亦可稱“干皴”、“枯筆”、“焦筆”、“渴筆”,《談藝錄》指出:“李營丘(成)惜墨如金,董宗伯(其昌)常有言,作畫不惟惜墨,亦當(dāng)惜水,古人皆以渴筆取妍,今人乃以為云林(倪瓚)一家法,不然也?!?br> 明代李日華《渴筆頌》:“書中渴筆如渴駟,奮迅奔馳獷難制?!笨籽軚颉妒瀹嬙E》:“凡點葉樹俱用渴筆實染。”元人山水多用渴筆法,如黃公望、倪瓚、清人髡殘、程邃,現(xiàn)代黃賓虹等,均擅干筆皴擦,長于使用渴筆。 顫筆 中國畫技法名。作畫時畫出一種抖曲顫動的墨線。元代夏文彥《圖繪寶鑒》謂:“孫尚子善為顫筆,見于衣服、手足、木葉、川流諸處,皆若顫動?!碑嬎?、木葉、衣服用顫筆,線條須力求流暢自然、曲折有致,不可流于折若鋸齒、曲如蚯蚓。顫筆出自金錯刀法,北宋《宣和畫譜》謂:“后主(南唐李煜)金錯書用一筆三過之法,晚年變而為畫,故顫掣乃如書法?!?/p> 皴法 中國畫技法名。所謂皴法乃是畫家對大自然顯明山石紋路的觀察分析,折皺的紋理形態(tài)變化,付諸于筆墨表現(xiàn)于畫面,而傳達(dá)畫中意境的畫法。 鉤斫(zhuó) 山水畫技法名。畫山石先鉤出輪廓外形,謂之“鉤”,又用頭重尾輕、形如斧斫的皴筆(如斧劈皴、釘頭皴等),畫出山石的紋路以表現(xiàn)明暗凹凸,謂之“斫”。具體作畫未必先鉤后斫,也有鉤斫摻雜而用,根據(jù)各人作畫習(xí)慣和風(fēng)格而定。 三遠(yuǎn) 六遠(yuǎn) 山水畫技法名。北宋郭思纂集的《林泉高致》載其父郭熙之說:“山有三遠(yuǎn):自山下而仰山顛,謂之?!哌h(yuǎn)’;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yuǎn)’;自近山而望遠(yuǎn)山,謂之‘平遠(yuǎn)’?!表n拙《山水純?nèi)酚衷鲆徽f:“郭氏謂山有三遠(yuǎn),愚又論三遠(yuǎn)者:有近岸廣水,曠闊遙山者,謂之‘闊遠(yuǎn)’;有煙霧溟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見者,謂之‘迷遠(yuǎn)’;景物至絕,而微茫縹緲者,謂之‘幽遠(yuǎn)’?!焙笕撕戏Q為“六遠(yuǎn)”。元代黃公望《山水訣》參合兩家之說,謂“山論三遠(yuǎn),從下相連不斷,謂之‘平遠(yuǎn)’;從近隔間相對,謂之‘闊遠(yuǎn)’;從山外遠(yuǎn)景,謂之‘高遠(yuǎn)’?!?/p> 七觀法 山水畫技法名。分為:步步看;面面觀;以大觀?。ㄍ七h(yuǎn)看);以小觀大(拉近看);專一看;取移視;合“六遠(yuǎn)”?!捌哂^”之法相互聯(lián)系,在表現(xiàn)時,可有所側(cè)重。古代名畫如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王蒙《青卞隱居圖》等,均可運(yùn)用此法分析之。參見“三遠(yuǎn)”。 攢聚 中國畫技法名。專指山水畫構(gòu)圖中,石塊安置的大小、聚散、多寡、疏密,須精心斟酌,得當(dāng)相宜。清代龔賢說:石必一叢數(shù)塊,大石間小石,然須聯(lián)絡(luò),面宜一向;即不一向,亦宜大小顧盼。”唐岱說:“石須大小攢聚。有平大者、有尖峭者、橫臥者、直豎者,體式不可雷同,或嵯峨而楞層,或樸實而蒼潤,或臨岸而探水,或浸水而半露。沙中碎石,俱有滾滾流動之意?!?/p> 沒骨 中國畫技法名。不用墨筆為骨,直接用彩色描繪物象。相傳為南朝梁張僧繇所創(chuàng),唐代楊升擅此畫法,用青、綠、朱、赭、白粉等色,堆染出丘壑樹石的山水畫,稱“沒骨山水”。明代董其昌、藍(lán)瑛等仿之。五代黃荃畫花鉤勒較細(xì),著色后幾乎隱去筆跡,遂有“ 沒骨花枝”之稱。北宋徐崇嗣效學(xué)黃荃,所繪花卉,摒去墨線鉤勒,只用彩色畫成、名“沒骨圖”;后人稱這種畫法為“沒骨法?!鼻宕朴诠?、惲壽平等仿之。 落墨 中國畫技法名。始于南唐徐熙。即用墨筆把花卉的全部連鉤帶染地同時描繪出來,然后略加顏色,使枝、葉、蕊、萼,既有生態(tài),又有立體感。熙自稱:“落墨之際未嘗以傅色暈淡細(xì)碎為工?!碑?dāng)時徐鉉(xuàn)亦云:“落墨為格,雜彩副之,跡與色不相映隱?!北彼紊蚶ń庹f:“徐熙以墨筆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崩顝D(zhì)云:“根、干、節(jié)、葉,皆用濃墨粗筆,其間櫛比略以青綠點拂,而其梢蕭然有拂云之氣?!贝四颂颇┪宕g水墨畫確立后,由徐熙獨(dú)創(chuàng)的以水墨為主,著色為輔,兩相糅合的新形式。 破墨 中國畫技法名。所謂破墨法就是先畫出墨色,稱墨未干,再在其上施加墨色的方法破墨法的方法很多:如濃破淡,淡頗濃,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等。破墨可以使墨色豐富,變化莫測,但破墨時需注意兩次用墨之間的干濕火候,實際作畫時以上方法相互參用。 潑墨 潑墨法創(chuàng)始于唐代王洽,《唐朝名畫錄》、《歷代名畫記》都有記載。王洽喜豪飲,醉后解衣磅礴,激清迸發(fā),用墨潑在絹上,然后根據(jù)墨跡的形態(tài),畫成山石林泉,云雨迷茫,渾然一體,時人稱他為“王潑墨”。 積墨 中國畫技法名。積墨,即層層加墨。指山水畫用墨由淡而濃、逐漸漬染的方法。這種墨法一般由淡開始,待第一次墨跡稍干,再畫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復(fù)皴擦點染許多次,甚至上了顏色后還可再皴、再勾、畫足為止,使物象具有蒼辣厚重的立體感與質(zhì)感。用積墨法,行筆要靈活,無論用中鋒還是側(cè)鋒,筆線都應(yīng)參差交錯,聚散得宜,切忌堆疊死板。要注意第一次墨色與第二次墨色之間的差別,色度的濃淡相差略大一些,才能看得出筆痕,不至于干后糊涂一片。用得好的積墨法始終保持墨的光澤,積墨愈多,光彩愈足;如果干后出現(xiàn)灰色的死墨,積墨法就失敗了。成功的關(guān)鍵決定于筆法,筆筆有力,行筆有度,墨色才能有神彩??傊?,積墨法既要渾然一體,又要有筆跡墨痕可尋,墨色生動,光彩煥發(fā),忌灰暗板滯。 顫筆 中國畫技法名。作畫時畫出一種抖曲顫動的墨線。元代夏文彥《圖繪寶鑒》謂:“孫尚子善為顫筆,見于衣服、手足、木葉、川流諸處,皆若顫動?!碑嬎?、木葉、衣服用顫筆,線條須力求流暢自然、曲折有致,不可流于折若鋸齒、曲如蚯蚓。顫筆出自金錯刀法,北宋《宣和畫譜》謂:“后主(南唐李煜)金錯書用一筆三過之法,晚年變而為畫,故顫掣乃如書法?!?/p> 宿墨 中國畫技法名。宿墨即隔宿之墨,墨汁存放較久,水分蒸發(fā)而濃縮,墨色最黑。宿墨常用于最后一道墨,用得好能起“畫龍點睛”作用;但因宿墨中有渣滓析出,用不好極易枯硬污濁,故用宿墨要求具有較高的筆墨功夫。 點簇\點垛 中國畫技法名。用筆作點畫而簇聚成物象的畫法。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畫錄》:“韋偃居閑嘗以越筆點簇鞍馬,其小者或頭一點,或尾一抹。后多指不用鉤勒的點筆花卉畫法,在江南地區(qū),對隨意揮灑作畫,俗稱“點點簇簇”。 點苔 中國畫技法名。用毛筆作出直、橫、圓、尖或破筆(筆毛散開,無一定形式)或如“介”、“個”等字的點子,表現(xiàn)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樹根旁的苔蘚雜草,以及峰巒上的遠(yuǎn)樹等,在山水畫構(gòu)圖經(jīng)營中廣為應(yīng)用。歷代畫家重視點苔,明代唐志契《繪事微言》說:“畫不點苔,山無生氣。昔人謂:‘苔痕為美人簪花’,又謂:‘畫山容易點苔難’?!鼻宕睫埂渡届o居畫論》曰:“古畫有全不點苔者,有以苔為皴者,疏點密點。尖點圓點、橫點豎點、及介葉水藻點之類,各有相當(dāng),斟酌用之,未可率意也?!痹瓭?jì)(石濤)則提出:“點有雨雪風(fēng)晴,四時得宜點, 有反正陰陽襯貼點。有夾水夾墨一氣混雜點,有含苞藻絲纓絡(luò)連牽點,有空空洞洞干燥沒味點,有有墨無墨飛白如煙點,有焦似漆邋遢透明點,更有兩點,未肯向?qū)W人道破,有沒天沒地當(dāng)頭劈面點,有千巖萬壑明凈無一點 ,噫!法無定相,氣概成章耳?!爆F(xiàn)代潘天壽補(bǔ)充:“點上積點之法”說:“一,醒目點;二,糊涂點;三,錯雜紛亂點。此三種點法,工于積墨者,自能知之。” 渲染 中國畫技法名。用水墨或顏色烘染物象,分出陰陽向背,增添質(zhì)感和立體感,加強(qiáng)藝術(shù)效果。亦可作“設(shè)色”解。清代惲壽平謂:“俗人論畫,皆以設(shè)色為易,豈知渲染極難,畫至著色,如入爐鉤,重加鍛煉,火候稍差,前功盡棄?!?/p> 烘托 中國畫技法名。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渲染襯托,使其明顯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畫雪景、雨景、霧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鳥和白描人物(現(xiàn)代畫非白描人物也有使用此法者)等,一般采用外罩、圍染的烘托方法。 拓墨法 古稱“墨池法”。中國畫技法名。始見于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范陽山人于廳上掘地為池,方丈余,深尺余,泥以麻灰,日汲水滿之,候水不耗,其丹青墨硯,先后筆叩齒良久,乃縱筆水上就視,但見水色渾渾耳。經(jīng)二日搨以絹四幅,食頃,舉出觀之,古松怪石、人物花木無不備也?!?br> 二十世紀(jì)五十年代間,出現(xiàn)試用中國畫水墨傳統(tǒng)結(jié)合西方繪畫的光色變化,以紙拓、布拓、水拓等技術(shù),翻印出各種不同的線條或色塊,視其形跡,循其自然,加以筆飾和彩墨渲染,使之呈現(xiàn)毛筆難能達(dá)到的某種藝術(shù)效果。尚有采用特制的紙筋粗棉紙,先上水墨。然后剔除紙上的粗紙筋,留下未滲的白痕,形成自然而奇妙的山石皴斮(zhuó)。此法過多側(cè)重技術(shù)手段,有人認(rèn)為有損中國畫的傳統(tǒng)筆墨,故畫壇行家,褒貶不一。 水法 中國畫技法名。用水與用筆、用墨一樣具有獨(dú)特作用。有“水調(diào)墨”、“水帶墨”、“水破墨”、“漬水”、“潑水”、“鋪水”等法。使繪畫表現(xiàn)達(dá)到“潤含春雨”、和諧畫面、虛實結(jié)合等藝術(shù)效果。古人作畫在用筆、用墨、用色的同時就注意用水。北宋韓拙在《山水純?nèi)分刑岬剑核颇?、是先畫墨。而后破之以水。即水法之一種。米芾父子、徐渭、董其昌、原濟(jì)、朱耷等,都善于用水。現(xiàn)代黃賓虹深諳水法,一是用以留水漬,二是用以接氣生韻,三是用以統(tǒng)一畫面。 鋪水 中國畫水法的一種。作畫在全局筆墨將完成,大體已干之際,再在畫面的需要處敷鋪上一層清水,目的在于使整幅的筆墨趨向統(tǒng)一、和諧。 漬水 中國畫水法的一種。筆端含水,落筆紙上,全筆頭稍作逗留,就留下水漬痕,有漶漫、滲透、用筆多變的韻味。為水法中的重要技法 六彩 中國畫技法名。清代唐岱《繪事發(fā)微》謂:“墨色之中,分為六彩。何謂六彩?黑、白、干、濕、濃、淡是也。六者缺一,山之氣韻不全矣!……墨有六彩!而 使黑白不分,是無陰陽明暗;干濕不備,是無蒼翠秀潤;濃 淡不辨,是無凹凸遠(yuǎn)近也。凡畫山石樹木,六字不可缺一?!比姟澳治迳?。 單線平涂 中國畫技法名。即輪廓鉤線,色彩平涂。若敷施花青色于衣服則全用花青,亦不分濃淡,敷施其他顏色亦然。其特點為單純明快,富有裝飾性,所畫對象的立體感,主要依靠結(jié)構(gòu)與用筆的變化。民間年畫多采用之?,F(xiàn)代豐子愷的毛筆漫畫即采用單線平涂法。 金錯刀 寫字、繪畫的一種技法?!墩勊C》:“南唐李后主(李煜)善書,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 ,謂之金錯刀?!薄缎彤嬜V》:“后主又作金錯刀畫,亦清爽不凡,另為一格法,后主金錯書用一筆三過之法,晚年變而為畫,故顫掣乃如書法?!卑础斗〞洝芬灿薪疱e刀書一體。李煜書畫,已不存世,而后人頗有仿之者,《圖繪寶鑒》、《東圖元覽》載有:“孫尚子,善為顫筆,見于衣服、手足、木葉、川流諸處,皆若顫動?!?/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