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起源于水,地球四分之三的面積是水。縱觀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無論是古埃及文明發(fā)源地尼羅河流域,還是美索不達(dá)米亞文明發(fā)源地兩河流域,或是古代華夏文明發(fā)源地黃河與長江流域,都與水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 上善若水(資料圖)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儒家、道家對水都非常推崇。儒家強調(diào)“君子所見大水必觀焉?!崩献淤潎@“上善若水”,有道之士就像水一樣。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彼朴谑├谌f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安居于眾人所討厭的低洼之地,所以說它的行為差不多符合道的原則。 1 老子把有道之人比作水,稱之上善若水。 大道無形,具體表現(xiàn)為德。具備怎樣的德行才是有道的表現(xiàn)?雖然道無法讓人看見,但是不妨多看看水。水具有八種特性,對應(yīng)了有道之士的八種品德,讓老子極為贊賞。 第一居善地。安居卑下之位。古人有對聯(lián):“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p> 第二心善淵。思想深邃難識。 第三與善仁。交往仁慈友愛。 第四言善信。言語真實無欺。 第五正善治。為政清凈安定。 第六事善能。做事無所不能。 第七動善時。行為擇時而動。 第八夫唯不爭,故無尤。正因為他與人無爭,所以沒有災(zāi)難。 ![]() 清靜安定(資料圖) 謙卑、深邃、仁愛、誠信、清靜安定、無所不能、擇時而動、與人無爭,水的這八種美德,老子非常崇尚,認(rèn)為這些德行施利于萬物卻不與人相爭,完全符合了道的精神。具有這八種水德的人是極致的完美,“上善若水”。 2 莊子用止水作為鏡鑒,并喻示養(yǎng)神之道。 我們說“心如止水”,指的是人平靜面對一切的一種心態(tài)??梢孕稳菸覀冃撵`處于某種寧靜、清晰的狀態(tài),也可以形容堅持信念,不受外界影響。 面對世間的紛紛擾擾,道家強調(diào)保持一種“安然”、“泰定”的態(tài)度,不被世俗擾亂了內(nèi)心?!叭四b于流水而鑒于止水,唯止能止眾止?!薄爸顾笨梢宰屓藗冏鳛殓R鑒,在其中照看,照自己,照天地,照眾生。 因為水的本性,只要不混雜,就會清澈,不攪動,就會平靜,閉塞不流動,也就不會純清,這是自然本質(zhì)的現(xiàn)象。《莊子·刻意》:“水之性,不雜則清,莫動則平,郁閉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 ![]() 心如止水(資料圖) 養(yǎng)神要保持清靜。清靜歷來為道家所高度重視?!肚屐o經(jīng)》:“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眱?nèi)心能夠一直保持安靜純一,毫無雜念,意念淡泊,了無牽掛,就會身心舒適愉快,就能有效地保養(yǎng)自己。 養(yǎng)神要順應(yīng)自然,適當(dāng)運動。人按照自然規(guī)律生活,就能獲得良好的養(yǎng)神效果,逆天而行,人的身體功能就會發(fā)生紊亂。順應(yīng)自然需要運動,如果不運動,如同一潭死水,也會活力不足,健康欠缺。 “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淡而無為,動而天行,此養(yǎng)神之道也。”純凈精粹而不混雜,靜寂持守而不改變,恬淡而又無為,運動則順應(yīng)自然而行,這就是養(yǎng)神的道理。 3 《淮南子》認(rèn)為無形之“道”,其子為光,其孫為水。 正因為水與道關(guān)系密切,所以才得到道家的推崇。那么,該如何定位道與水的關(guān)系呢?《淮南子》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比喻。道既看不見、聽不見也抓不住,光看得見但是抓不住,水看得見、摸得著但是毀不掉。 ![]() 云水光影(資料圖) 從道到光到水,越來越從抽象到具象,從無從看見、無從聽見、無從感覺到可以看見、可以聽見、可以感覺,但是它們又有著一致的屬性。 所以《淮南子》把光看作是道的兒子,把水看作是道的孫子。無形是有形之物的最高祖先;無音是有聲之音的最高祖宗。無形的兒子是光,無形的孫子是水,光和水都是由無形化育而成的! 這光看得見而抓不住,水摸得著而毀不掉。所以在有形象的物類中,沒有比水更尊貴的了。 “夫無形者,物之大祖也;無音者,聲之大宗也。其子為光,其孫為水,皆生于無形乎!夫光可見而不可握,水可循而不可毀。故有像之類,莫尊于水?!?/p> 道家所言,水之德如此之多,作用如此之大,意義如此之美好,我們何不以水為師,多學(xué)習(xí)水的精神,多效法水的做法,追求“上善若水”的境界? (編輯:西銘) 聲明 |
|
來自: 大西瓜nj5u4j9h >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