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七寺八廟”,在煙火中感受信仰
無論你走向何方,在臺灣遇見寺廟頻率之高常讓人瞠目,真可謂三步一廟五步一寺。大大小小的寺廟中有佛教、道教的,也有基督教的、天主教的。有供奉媽祖的天后宮、祭祀關帝的武廟、供奉光澤尊王的永華宮、主祭五府千歲的南鯤鯓代天府、供奉觀音菩薩的重慶寺、主祭府城城隍威靈公的府城隍廟以及天公廟、玄天上帝廟、保生大帝廟等等。除了這些供奉有正式神格的陽廟之外,還有不計其數(shù)的陰廟。 我?guī)е^摩建筑特色的預期,一路專程或順路走過了數(shù)座寺廟。除了前面提過巨大恢弘的埔里中禪寺以及淡水天元宮之外,所見寺廟建筑多為閩南風格的合院式建筑,大則三進三開,小則自成圍院。層層疊疊的雙燕歸脊、飛檐翹角和巧奪天工的斗拱、垂花,與碧瓦朱檐、雕梁畫棟交相輝映。一般正面屋頂及四周屋檐翹角多有造型生動、精巧玲瓏、色彩艷麗的雕塑,出神入化的交趾陶和剪粘工藝令人物、花卉、鳥獸、龍鳳等栩栩如生,宛若民間傳說或戲劇情節(jié)的再現(xiàn),令富麗堂皇的廟宇不失溫馨典雅。門前兩側(cè)多有雙龍雀躍翻騰的石雕龍柱,門邊有鼓狀成對抱鼓石。 這些還只是外觀所見,當你走入廟宇更覺眼花繚亂:四周美輪美奐的雕梁畫棟已讓人目不暇接,而頭頂一個個傘蓋形頂棚(即藻井)好似密密麻麻的蜘蛛網(wǎng),布滿了龍形彩繪和浮雕,吸引人長久地仰視觀望。寺廟里更珍藏著眾多有歷史故事的牌匾、對聯(lián)等古物,讓人浮想聯(lián)翩。寺廟中供奉的神明不少與人同高,尤以小巧玲瓏居多,除主神外也有儒、釋、道、民間信仰等神態(tài)各異的眾神,共處一個屋檐下卻相安無事。 這里的寺廟蘊含著豐富內(nèi)涵如文化歷史、人文風俗、藝術審美、建筑美術等等,是座民間宮殿,也是個綜合博物館,不僅是祭奠祈福之圣地,也是文化啟蒙之處。 當然,相對這些靜態(tài)的廟宇和神明,我眼前這些川流不息的香客才是寺廟最美的流動風景。無論是香客如織的大寺還是人煙稀少的小廟,每一位敬香人都是誠心而來安然而去。透過這裊裊的煙火,在地人濃濃的信仰情感深深感染著我...... 寺廟與民生 從南到北所見大小寺廟大都與民居、學校、辦公場所、老街商鋪等相依相伴,比如臺南孔廟與忠義小學為鄰、鹿港興安宮與民居為伍、鹿港薛府王爺與老街相伴等等。 有一天臨近傍晚從臺南中西區(qū)的赤嵌樓出來,在永福路的中段一條小街旁,邂逅了祀典武廟(大關公廟)。見左右兩邊都是商鋪,右側(cè)“武廟肉圓”、“阿川冬瓜茶”那令人垂涎的大招牌,與威武的廟宇共存。 相距不足百米的開基武廟(小關公廟)也悄然隱沒在巷尾,香火與民居的油米香氣交匯在一起,讓人有種莫名的安心和坦然。 深夜返回民宿的路上,巧遇六合境馬公廟的慶典。臺上有人唱著老歌助興,臺下街坊鄰居圍坐在圓桌旁邊吃邊聊,還熱情地邀請路人加入。 在探訪香火鼎盛的鹿港開臺天后宮時,見入門牌坊兩邊就是老街,一家家老字號小吃沿街展開。在地人先進廟里拜拜,出門后就一家家逛吃逛吃,可謂精神物質(zhì)雙豐收。 老廟老街老字號,相互成就,相依相伴。這些寺廟已不只是祭祀的地方,更是民眾生活的地方。生活中有香火,香火中有生活,寺廟與民生共生共存。 寺廟教化之功 離臺南武廟不遠的民族路上有臺灣首座官建媽祖廟——祀典大天后宮。當年曾屬明寧靖王朱術桂王府的一部分,后因平臺將軍施瑯上奏先后改為“大天妃宮”和“大天后宮”,與祀典武廟一樣是官方設立、主祀的祀典廟宇,因此處處可見敕建所特有的富麗堂皇以彰顯皇權(quán)龍威。其中雕梁畫棟所涉及內(nèi)容之廣、展現(xiàn)工藝技法如石雕、木刻、彩繪之別具一格,都超出一般寺廟。 比如入門右墻的第一幅被石雕線條圍住的彩繪,上面小圖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下面大圖是孔子“適周問禮”于老子的典故,把儒家提倡的基本思想教義一目了然又通俗易懂地示于民眾眼前,讓來來往往的百姓在進出之間感悟教義。 其實何止是彩繪,豐富的內(nèi)容從封神榜到三國演義、從西游記到民間故事,借助一幅幅寓意深刻的對聯(lián)、一組組獨具匠心的雕刻、一群群富含教義的彩塑,遍及數(shù)以萬計的大小寺廟,深入每一個村落、每一位在地人的心靈。 信仰的力量 從《天下媽祖》紀錄片中得知,每年三月媽祖誕前臺灣各地都會舉行繞境活動,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要算是大甲鎮(zhèn)瀾宮媽祖繞境。這場有百年歷史的活動歷時9天8夜,往返340公里,每年都有數(shù)十萬到百萬不等的民眾參加,路線之長、人數(shù)之多世所罕見,成為臺灣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被譽為世界級奇觀。 我常感嘆于如此規(guī)模的集體活動,除了大甲鎮(zhèn)瀾宮幾十個工作人員之外,竟是由各地信眾們自發(fā)組織完成的,百萬香客不花一分錢就可以完成日常民生所需,甚至包括免費醫(yī)療服務。而且整個過程秩序井然,從未有不和諧的聲音,令人肅然起敬。正如影片所講,一場繞境將整個社會的體貼和周到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此行雖無緣繞境活動,卻也在旅程中感受到相同的體貼與周到。在飛往臺灣的機艙里,一位高雄的MM耐心解答完我的問題后,又用紙筆畫了一份詳細的高雄到臺南的路線圖,不僅標注了途經(jīng)站點,還寫明了時間。夜色中抵達臺南后,計程車司機把我們送到巷口,還主動電聯(lián)民宿,直到看見民宿老板來迎接我們后方才離開。在鹿港文武廟旁,一位冷飲店老板娘特別考慮安全問題,主動幫我們聯(lián)系熟悉的計程車司機。而一路上幫我們叫計程車、指點迷津的好心人更是不計其數(shù)…… 曾與一位司機聊天,說他是信仰道教的,不過每個月都會去中部山區(qū)一座不起眼的小廟里,帶著一箱泡面去供奉那里的“泡面”神。據(jù)說拜完后要在廟里吃掉一包,其余帶回家繼續(xù)吃,吃完一箱又再去。原來,除了各路大神之外民間還有不少小神,比如這位據(jù)說很靈驗的“泡面”神就是計程車司機供奉的對象,保佑司機們出門在外平安,生意順暢。想起他曾提過的一句民間流行語:先飽肚,再敬神。 在這里,信仰“就像一種古老的心理輔導,它在時間的河流里慢慢沉淀,融進人們的衣食住行和價值觀念?!?。 我想起了不丹,那個信仰佛教的國度。對比之下,不丹人更像個終南山上的修道士,小隱于山林,雖生活清貧卻始終堅守信仰;而擁有多種信仰的臺灣人更像個大隱于市朝的生活哲學家,在喧雜紛擾的世間始終保有一顆包容的善心,不抱怨不計較,以愛去填補,以智慧去改變。 在物欲橫流的當今,能在生活中堅持信仰,在信仰中認真品味生活,不正是我們每個人的追求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