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后宮位于臺灣臺南市,為主祀媽祖的道教廟宇。該廟宇前身本為明朝寧靖王朱術(shù)桂所居住的寧靖王府邸,1683年,臺灣進入清治時期,才將該府邸改建為天后宮,官建大廟。經(jīng)過幾次整修,現(xiàn)今廟宇的樣貌主要沿襲自1821年的大整修之后。 臺灣第一間官建媽祖廟由寧靖王官邸改建落成后,欽定訂名大天妃宮,并正式誥封媽祖為“大天妃”。其廟宇內(nèi)部除了將原有的寧靖王的寢宮擺設(shè)改建之外,并無太大更動。而施瑯興建大天妃宮后,除了在廟宇廟程豎立“平臺紀念碑”之外,還請來自福建的師傅,雕刻陳祀兩人高的碩大媽祖像及順風耳、千里眼等神像,作為該廟宇主殿奉祀用。1685年落成后的二十年間,臺南天妃宮有數(shù)度小幅度整修,并因主祀神祇媽祖從“天妃”的誥封改為“天后”而從原有的大天妃宮改為“大天后宮”,而此廟名沿用至今。1818年,大天后宮因火災(zāi),廟宇建物與殿內(nèi)匾額等文物幾乎全毀。災(zāi)后,臺南地區(qū)士紳決定于原地重建,并計劃新廟宇建筑仍依原有四進的原有風貌。經(jīng)過觀音亭、更衣亭、頭門、正殿、后殿、三川門、步廊等建物的翻修整建后,該廟宇于1830年整建落成,此次整修遺留下的廟宇風貌,沿襲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