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開臺天后宮位于臺南市安平古堡旁,它是臺南安平區(qū)最大的廟宇。1668年鄭成功收復臺灣時,親赴湄洲恭迎三尊軟身媽祖神像,隨船護佑鄭軍舟師來臺。收復臺灣后,于同年建造了天后宮,供奉護佑鄭成功的“護軍媽祖”。 天后宮初建時稱天妃宮,它是臺灣島上歷史較為悠久的媽祖廟。到清康熙年間,清廷以天妃宮為鄭成功所建為由,而另外建造了一座大天后宮,而天妃宮則被改稱為安平鄭氏廟,以轉(zhuǎn)移並消除鄭氏對臺灣民間信仰的影響。 清同治年間,沈葆楨治理臺灣,為撫民而上書奏請清政府恢復天妃宮的地位,改其為天后宮。至于“開臺”一稱,是地方民眾為尊崇鄭成功的功績,尊稱其“開臺圣王”,則將天后宮尊以“開臺”的美稱。 據(jù)說,現(xiàn)在臺灣島上許多媽祖廟內(nèi)的媽祖神像,都是由安平開臺天后宮分靈出去。透過“分靈”方式,可使全臺大大小小、先先后后建造的媽祖廟,都與安平開臺天后宮保持血緣關系。 由于安平開臺天后宮的神像來自湄洲島,又間接說明了臺灣各地的媽祖廟,都是由湄洲媽祖衍生的,也證明了臺灣島與大陸密切聯(lián)系,海峽兩岸屬同根同源不可分割。 安平開臺天后宮現(xiàn)有的建筑主體具有閩南地區(qū)建筑的風格,正殿裝修華麗,雕梁畫棟,前殿屋頂上有“圣母安瀾”四字。 據(jù)說,1990年天后宮內(nèi)曾發(fā)生過一場大火,在熊熊大火之下,三尊媽祖神像卻安然無恙,這更增添了媽祖神像的神奇。因此,安平開臺天后宮是臺南安平地區(qū)的信仰中心,更是臺灣媽祖信仰的主要中心。 安平開臺天后宮為三進門式,走進宮廟正殿,走廊兩側(cè)的剪粘、古色古香的細膩石雕龍柱,透過三進逐次升高的天井和狹長的空間朝里望,可以遙見那香煙繚繞、金黃帷幕下的全身媽祖神像。 在正殿中央供奉三位圣母軟身神像,每尊高約四尺,如同真人一般。媽祖慈眉善目,神態(tài)安詳。據(jù)說,媽祖神像原來是粉紅面,經(jīng)過三百多年香火的薰繞,現(xiàn)在看到的媽祖神像已成了黑色的面孔。 在正殿兩旁配祀著護佑之神千里眼和順風耳二將的泥雕,表情細膩,體態(tài)生動,古銅色的肌膚、一塊塊突起的肌肉,顯得極為兇猛威嚴,雕刻精細入微,栩栩如生,實為雕刻精品。 在正殿中央還供奉著延平郡王鄭成功與甘輝、萬禮二將軍神像。鄭成功由于開臺有功,死后封神為“開臺圣王”,成為臺灣宗教的重要本土神明,如今在臺灣有很多的廟宇供奉祭祀鄭成功。 甘輝、萬禮皆是漳州人,是鄭成功的手下將軍,他們同時死于鄭成功北伐清軍的戰(zhàn)役。甘輝精通兵法,深諳謀略, 甚有遠見,而深受倚重。萬禮則因身體魁梧,精于拳術,驍勇善戰(zhàn),有萬夫莫擋之勇,而深得鄭成功信賴。 正殿右邊的神龕里還供奉著水仙尊王。早期航海技術落后,時有海難,民間除祈海上守護神媽祖外,也信仰與水有關的神祇水仙尊王。水仙尊王主祀之神共有五位,以大禹為主神,並配祀伍子胥、屈原、王勃、李白。 遠古帝王大禹,因治水有功而受人崇敬。春秋吳國大夫伍子胥,遭人陷害而浮尸江中。戰(zhàn)國楚國大夫屈原,遭奸人讒言被貶而投江自盡。初唐詩人王勃,泛舟南海溺死水中。唐朝詩人李白,醉酒撈水中之月而溺死。此五人皆與水有關被民間奉之為“水神”。 正殿左邊的神龕里供奉著的陪神竟是神奇古怪、嶙峋不凡的東、西、南、北四海龍王。據(jù)說,這是因為媽祖是天后,慈愛祥和,最受人擁戴。媽祖可約束差使兇神惡煞的四海龍王,四海龍王理應聽命于天,自然得居其下侍奉。 安平開臺天后宮內(nèi)還有許多古匾、古聯(lián)等珍貴的文物。最寶貴的還是殿中懸掛的光緒年間皇帝御賜匾“與天同功”,更說明了天后宮的歷史淵源。 此外,在宮殿中還懸掛著許多臺灣政要的匾額,有李登輝的“鎮(zhèn)海安瀾”、陳水扁的“福佑平安”、連戰(zhàn)的“海天慈航”、宋楚瑜的“護佑群黎”等。 安平開臺天后宮還有另一特色,在于正殿旁,高聳耀眼的光明燈塔。對于許多信徒而言,來媽祖廟點上一盞光明燈,手持清香向媽祖祈求事事順心,冥冥之中,給予信徒無限的精神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