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版本的產(chǎn)生先后,我們倒著來談這個問題。大家知道這個《十三經(jīng)注疏》現(xiàn)在老師推薦的版本是嘉慶時期阮元在南昌刊刻的《十三經(jīng)注疏》,這一部《十三經(jīng)注疏》刊刻的單位是南昌府學,江西省南昌府,南昌府的府學來興辦,主導者當然是江西巡撫阮元,就等于省長要主持《十三經(jīng)注疏》,比如山東省的省長,他讓濟南一中或者說是實驗一個濟南市的重點學校來主持的。這個阮元刻的《十三經(jīng)注疏》具有什么樣的特點為什么兩百年來他是學術界首選的版本,直到今天都是這樣,就是說你列這個參考文獻,《詩經(jīng)》的參考文獻是《毛詩注疏》,而《毛詩注疏》的版本是清嘉慶南昌府學刻《十三經(jīng)注疏》本,或者說是清嘉慶阮元刻十三經(jīng)注疏本,簡稱為“阮刻本”,他就會認為你基本上不外行,我為什么說是基本上呢,因為也許還有別的選項。你開這個阮刻本的十三經(jīng)注疏作為這十三部書中任何一部書的參考文獻的版本都會被認為是可以過關的。那么客觀上呢它也是兩百年來的通行本,這個通行本不一定是標準本,是吧,因為標準本他的標準就高了,但通行本就具有臨時標準本的意思了,是吧,二十四史我們用中華書局的點校本作為通行本,它也不是特別理想,但相對的說這就是最好的了。 阮元刻的《十三經(jīng)注疏》有什么特點呢?第一個特點就是特別的規(guī)范,文字上如果說他使用了一些當代不是特別同行的字體,你引用起來至少有麻煩,那么阮元在嘉慶時期刻的十三經(jīng)注疏,當時的文字的規(guī)范問題已經(jīng)大體上解決了,解決的標志是《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具有歷史性的貢獻,就是稍微講究一點的出版物,在《康熙字典》誕生以后,它在用字稍微不規(guī)范或者沒把握的時候它會參考《康熙字典》,甚至刻書的字體多少都有點那種意思,阮元大家知道是地方的大官,清朝奉行的是《康熙字典》,阮元刻書會參考《康熙字典》的,我們今天寫文章出書,我們參考什么東西呢?如果讓你用簡化漢字來整理一部古書,比如說是《詩經(jīng)》,你將會有一些字不知道該不該簡化,在這個時候參考什么書呢?大約會參考《新華字典》,或者更難一點的會參考《漢語大字典》,上邊明確的說某字是某字的簡化,或者某字的某義項可以簡化為某字,或者用這個辭海,辭源是肯定解決不了你的問題的,可是如果讓你整理繁體字的文本,不讓你變成簡化字,那你可能面面臨一個不是繁簡切換,而是繁繁切換,為什么還存在繁繁切換呢?就是因為現(xiàn)代漢語出版物,有規(guī)范的的繁體字系統(tǒng),(舉了個例子)這類字我可以給你舉出很多年,如果你在校書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樣兩個東西是不要出??庇浀?,是吧,因為他屬于新舊字形,他不是兩個字,如果你這個也出??庇浀脑?,那就校不勝校了,但在什么情況下需要關注這類變化呢?搞出土文獻,搞出土文獻缺一筆也不行,都得關注,你不知道這里邊注入了什么樣的信息,所以你要關注。但是呢我們從事一般的古籍整理,像這種東西是肯定不用出??庇浀?,可是你讓他給你排這個字他排不了,他能排這個字,這類情況還是蠻多的,(舉了個例子)所以阮元的這個十三經(jīng)注疏規(guī)范度比較高,這將給大家?guī)硪欢ǖ姆奖?,是不是他也?guī)范成這個字呢,他沒這么先進,這是二十世紀后半期類似于像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他們逐漸形成的新中國的繁體字規(guī)范寫法,這個在有關的字典里可能會附新舊字形對照表,這個新舊字形對照表好多同學可能都不會注意的,可是這個東西很重要(舉個例子),就是你看這肯定認識,但是你不知道新舊字形會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筆畫都不一樣多。從阮元刻的十三經(jīng)注疏到我們現(xiàn)在通行的繁體字系統(tǒng),只能說是距離較近,轉化有規(guī)律,所以先生們會選擇阮元本。阮元本的第一個特點就是規(guī)范度較高。那一會呢,我會給大家說阮元本的底本是什么并且是什么樣的,你就會明白我說的這個規(guī)范化的問題了。 第二個廣泛的被注意的,就是這個阮元的十三經(jīng)注疏每一卷后頭都附有詳細的??庇?/strong>,有時候一卷就是一篇,有的時候一卷包括兩篇,凡是古籍整理,哪怕是雕版印刷還是我們現(xiàn)在的排印本,不附有??庇浀?,請同學們在百分之九十五的情況下不要買這種書,因為這就是不懂行,那么從什么時候開始懂行的呢?就十三經(jīng)注疏這一系統(tǒng)的刊刻來看,附??庇浀那闆r是從乾隆武英殿本開始的,那你說武英殿之前都不在行,這個是學術精密的進步的表現(xiàn),也就是說古籍整理不附??庇浀那闆r在當代近兩百年間已經(jīng)被認為是不懂行了。張之洞曾經(jīng)就善本做出定義,善本的一層含義,他認為是舊刻舊抄,舊的刻本,舊的抄本。所謂舊本。我想這個是文物性善本,有的同學喜歡古書,從網(wǎng)上淘一本破破爛爛的小玩意,結果這個東西罕見,人世間所稀有而內容非常重要。葉圣陶有一篇文章,你們可以看,非常短,叫《西諦書話序》,《西諦書話》是鄭振鐸的,葉圣陶為他這位老朋友寫了一篇序言,書話就是談書的文章的匯編,葉圣陶在這個《西諦書話序》里邊記載了民國年間他和他的兩位好朋友,一位叫王伯祥,一位叫鄭振鐸,他們在上海當編輯然后逛馬路,就碰見書店,就往里去,王伯祥先生是買常見的重要的經(jīng)史方面的書,就像現(xiàn)在我去書店買一部《史記》,買什么,中華書局的點校本,最好是趙生群先生修訂過的點校本。為什么要買這些書,因為寫東西的時候需要查一些有關的內容。鄭振鐸就不一樣了,他要挑稀罕書,舊的破的,所以鄭振鐸經(jīng)常是翻動半天沒以后很不高興,說一本書都沒有,葉圣陶說,滿架都是書,西諦說是一本書也沒有,可惡一本書也沒有。為什么呢,他要的是稀見書,淘了一本殘的破的他都說好的不得了,葉圣陶還模仿他的口氣,說是弗得了,因為他是福建長樂人,所以這葉圣陶真是作家,寫得很棒。當然這個一二八事變的時候,王伯祥住的房子已經(jīng)被轟沒了,辛辛苦苦淘來的書,供他編輯治學之用,已經(jīng)全部化為灰燼。王伯祥又賃了房子,又開始買書,不長時間,賃的小屋子又四面都是書了,就請葉圣陶給他寫了篇文章叫做《書巢記》,《書巢記》寫的也非常短,大概一頁多的篇幅,《書巢記》用的是文言文,讀來像白話,《西諦書話》因為是建國以后寫的,寫的是白話,可很文雅。葉圣陶在《書巢記》當中說這個王伯祥的書在全部被毀壞完了以后,重新在賃房子再買書。寫的很精彩,連當時的抗戰(zhàn)背景都寫出來了。那么這個??笨虝鴽]有??庇洷徽J為是外行,那么就必須得講究版本,如果不講究版本就不懂得???,校也是白校。所以這個阮元的《十三經(jīng)注疏》每卷后頭附有??庇浤?,??庇浭鞘裁礀|西呢,??庇浘褪悄愀嬖V你,除了我這個本子以外,其他的本子有不一樣的地方,這樣的記錄叫??庇?。你可以表態(tài),比方說哪個字是對的,但是往往又表不了態(tài)。比如這個“悠然見南山”,一本作“悠然望南山”,如果你不知道這個“見”和“望”哪個是對的,那你只能就說到這兒,“一本作望”就完了。那么這樣的??庇浭且环N參考資料,他就知道有不同也不知道對還是不對。我記得那個《敦煌學概論》,姜亮夫先生的一本小書,他舉了一個例子,就是我記得是齊風的某一篇,齊風的某一篇呢敦煌出來了一個殘卷,敦煌出來的殘卷這一篇詩經(jīng)的小序說是“刺襄公也”,大家知道這個刺就是批評,美刺嘛,“這個刺襄公也”姜亮夫先生就說,你看咱們傳世的毛詩小序“作刺衰也”,那這兩個字太像了,“刺衰也”就是說因為朝廷衰敗,“刺襄公也”呢,就是齊襄公,那這篇《詩經(jīng)》的寫作時間就定下來了,姜亮夫先生就說“刺襄公也”多好啊,但是我們可以查一查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陸德明的《經(jīng)典釋文》大體是這么說的,說這個“刺衰也”,“一本作刺襄公也,非”。陸德明說“刺襄公也”是錯的,那如果是姜亮夫先生同意陸德明的看法的話,那就不會在《敦煌學概論》再表這個態(tài)了,看來他不同意陸德明的意見,而同意這個敦煌本的意見。大家知道陸德明寫《經(jīng)典釋文》的時間是在南朝的陳這個時間,而敦煌遺書寫的時間最早也就在北朝,,大部分都是唐朝,我們約略可以認為敦煌寫本的時間和陸德明寫《經(jīng)典釋文》所見到的文本的時間是一致的。也就是說敦煌本作“刺襄公”也這類的文本,陸德明是見過的,而陸德明否定了這種方案。至于這個《經(jīng)典釋文》所說的一本,劉師培見到過一部分敦煌卷子,他很快的就做了一些跋,其中就談到敦煌本當中有一些所說的和陸德明所說的一本合,他揭示了這一現(xiàn)象,但是劉師培更多的時候 都沒有表態(tài)對還是不對,劉師培是個經(jīng)學大家。??庇浭歉鶕?jù)別的比較重要的文本對你手頭你掌握的這個你認為比較不錯的文本進行???,把不同的地方,并且這些不同你認為是有信息價值的,寫成??庇?,以注解的方式,來把它表述出來,但是內容不是解釋文字的含義而是文字的不同,也可以討論是非問題,也可以不討論。不討論是非問題,只羅列異同的叫“死校法”。討論異同并且對正確的文字進行改正,這叫“活校法”,清朝人提出來的,阮元的校勘記里頭有一部分討論了是非問題,而大部分時候并沒有討論,可以說是兩結合的辦法吧。 那么阮元在刻十三經(jīng)注疏的時候,他認為他的底本是宋版,所以他這套書叫《重刊宋本十三經(jīng)注疏》,全名字是這么個名字。和他同時代比他年輩高的學者盧文弨,以及參加過他這項工作的顧廣圻,都認為是元刻本而不是宋刻本。比阮元早的叫盧文弨,杭州人,和他同時的參加過阮元十三經(jīng)??钡慕蓄檹V圻,字千里,人們叫顧千里,他們都認為是一個元刻本,而不是宋本十三經(jīng)注疏,他們的意見被后來的學者所認可,成為今天的共識,不是宋刊本,而是元刊本。那么阮元為什么會認錯的呢?里頭有原因,比方說這一套版本的字體和南宋的福建刻本是一致的,比方說這里頭還陸陸續(xù)續(xù)的避宋代的諱,缺筆,還比方說其中的左傳毛詩等保留了宋版的牌記(他們經(jīng)常搞個小牌子,一個小方框,里邊寫上誰刻的,這就叫牌記)等特征。所以呢,阮元的這一錯誤并非阮元一個人的錯誤,而是應該是一個團體的錯誤。這類錯誤還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但是不必要作為他們版本學水平差的證據(jù)。 阮元在重刻這個宋本十三經(jīng)注疏(實際上是元本咯)的時候,他有一個聲明,就在這一套十三經(jīng)注疏的前面,在目錄后邊還有一個說明,這個說明里頭他表達了這樣的意愿,就是說明知道我的底本有錯也不改,而是在??庇浝锛右哉f明。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他談了一個理由,他說為的是不讓學者感到古書不可信,他表達是這個意愿,就是錯了我也照原樣來,以避免大家認為我這個本子不可信,如果誰拿過來誰改,改來改去不就沒有原樣了嗎??墒橇硗庖恍┫壬f,明明錯了為什么不改呢,他是要改的,這兩派都有它的道理。其中這個顧廣圻就是死校,他是死校法的代表,但是他也改字,但是顧廣圻不改字的理論有個名言,“凡古書,皆當以不校校之“,這是死校派的一個名言。在《四庫提要》當中也有過類似的表述,這個《四庫提要》是乾隆年間的,顧廣圻是嘉慶年間的?!端膸焯嵋防镎f,”不改舊文即是善本“,這些都是不希望改書,因為你改來改去古書的面貌就都沒有了。 那么阮元刻十三經(jīng)注疏有這么三條,第一規(guī)范。第二不改字,其實阮元也改字,理論上不改字,至少有這樣一個愿望,很明顯的錯字他也改,并且也有改錯的,這是后話了。第三附有校勘記,而這個附有校勘記尤為學術界所贊稱。比方說,阮元的本子誕生以后到今天一直居于權威地位,所謂的權威地位就是他不斷地被重印,當他的書版還在的時候就不斷被的被刷印,當他的書版不在了,正好外國的影印技術也傳進來了,光緒年間西方的石印技術進來了。在清末同治光緒年間以及民國前期,石印本是相當流行的。石印是一種技術,石印本適合于兩種出版物,第一種叫做影印,可以照相上石,因為要做版面,我們平常刻書是木版,人家的版是石頭,可以照相感光的技術讓他上石,就像現(xiàn)在我們要彩印,要做新版,總是要做版。第二種是直接書寫清樣貼在石頭上,就是寫小楷,非常清晰,字非常小。兩種石印本,一種石印本是有底本可以照相的,另一種石印本是新制的版面,你要出版上海吳友如的《點石齋畫報》,非常有名,他就是直接把畫稿貼在上頭,如果我畫好了,你再給我雕版雕在木板上,像楊柳青,濰坊的年畫,這是另外一種,要走樣的,直接畫好樣稿,直接上版的話,那就不走樣了。吳有如是《點石齋畫報》的一個著名畫師,可以說是美術學家。點石齋畫報是記風物,因此他既是藝術產(chǎn)品,又是歷史資料,規(guī)模非常大,上海的點石齋畫報。那么《十三經(jīng)注疏》呢就被用石印的方法來影印,縮小了他的篇幅,因為照相大家洗照片不也是可以擴可以縮小嗎,它是縮小的辦法,這樣呢整個的篇幅就小了。在石印本的某一次影印過程中,他們請俞樾寫了一個序言。晚清的時候俞樾和孫詒讓是兩個高峰,孫詒讓是浙江瑞安人,瑞安孫氏,俞樾是浙江德清人。請俞樾寫序,俞樾就表達了這樣的意思,阮元的本子附有??庇洠x一本如讀數(shù)本,讀一個本子就像讀幾個本子,他這樣評價阮元的刻本實際上是針對他的??庇浀模哂蟹N種功能的版本只有一個阮元本,因此它就是兩百年來的通行本,他有這樣一些要素,并不是說阮元這個版本正文的錯別字少,他不具備這樣的特點。那么張之洞所說的善本的第一個含義是舊本,舊刻舊抄,阮元的的本子很顯然是夠不上的。張之洞說的第二個標準精校精注,精校的意思就是錯別字少。一舊本,二精本。精本呢,一精校,二精注。舊本呢,一舊刻,二舊鈔。精校,肯定是改字的那種校,就是你的文本錯字少內容全,有這兩個特點,不缺不訛。精注本也是善本,就是好的注解本,就像孔穎達的《五經(jīng)正義》都認為是精注,當代的精注本,像楊伯峻先生的《春秋左傳注》,高亨先生的《周易古經(jīng)今注》《周易大傳今注》,這都屬于精注。善本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文物性善本,黃永年先生所說的,一層是學術性善本。文物性善本就是講究舊刻舊抄,當然以前還要有名家批校,名家題跋。這些像毛主席批的二十四史就是文物性高。學術性的善本就是經(jīng)過名家精校的,而張之洞特別的說,初學買書,你們各位就是初學,他說,因為張之洞是清末人,他說“要看一看是國朝人所刻”,他對清朝以前的本子看不起,尤其是看不起明朝,是國朝人所刻,說“由名家根據(jù)舊刻數(shù)本精?!保?jīng)過名家的??保@個名家??痹诋敃r是盧文弨和顧廣圻,這是清代在校勘學的代表人物,是名家所校,他說“密行細字”就是刻的密密麻麻的,“密行細字附有校勘記者即佳”。他這個標準跟俞樾說的是一樣的,附有??庇涀x一本如讀數(shù)本,沒有經(jīng)過??保瑢懖怀鲂?庇泚恚唤猩票?。所以阮元的本子是一個通行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