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四逆湯 附子9 ~12g ,干姜6 ~9g ,炙甘草6g 。先以水煎附子1 小時(shí), 再加余藥同煎。每日1 劑,分2 次服。 本方出自《傷寒論》,有回陽救逆之功。適用于燒燙傷之火盛 傷津,陰傷陽脫,體溫不升,呼吸氣微,表情淡漠,神志恍惚,四肢厥 冷,汗出淋漓者。 4.清營湯 犀角、玄參、麥冬、金銀花各9g ,生地15g ,竹葉心3g ,連翹(連 心用)、丹參各6g ,黃連45g 。用水1600ml,煮?。叮埃埃恚欤糠?br>200ml,每日3 次。 本方出自《溫病條辨》,有清營解毒,泄熱養(yǎng)陰之功。適用于燒 燙傷屬熱毒傷陰,發(fā)熱、口干、唇干,舌苔黃或黃糙、或舌光無苔,舌 質(zhì)紅而干,脈細(xì)數(shù)者。 5.八珍湯 當(dāng)歸、白芍、川芎、熟地、人參、白茯苓、甘草、白術(shù)各30g 。上 藥共為粗末,每服9g ,用水300ml,加生姜5 片,大棗1 枚,煎至 200ml,去渣,不拘時(shí)候溫服。 本方出自《正體類要》,有養(yǎng)氣血、調(diào)營衛(wèi)、補(bǔ)虛損之功。適用 于燒燙傷,形瘦神疲,面色少華,瘡面肉芽組織蒼白不鮮,久不愈合者。 6.益胃湯 本方出自《溫病條辨》,有滋養(yǎng)胃陰之功。適用于燒傷、燙傷屬 熱傷胃陰,口干津少,噯氣呃逆、舌苔光剝、脈細(xì)數(shù)者。 沙參9g ,麥冬、細(xì)生地各15g ,冰糖3g ,玉竹(炒香) 7.五汁飲 梨汁、荸薺汁、鮮葦根汁、麥冬汁、藕汁(或用蔗漿)各適量。取 上5 種汁,和勻涼服或溫服。 本方出自《溫病條辨》,有甘寒清熱、生津止渴之功。適用于燒 燙傷之火熱傷津,癥見發(fā)熱,口干引飲,便秘,尿短而赤者。 8.元妙飲 天花粉、玄參各6g ,陳皮、桔梗、山梔、黃連各45g ,燈心草1 撮,竹葉20 片。水煎內(nèi)服,治療期間不可服寒涼之物。 本方出自《仙拈集》,有清熱益陰、解毒祛膿之功。適用于燙火 瘡(燒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