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在公元1661年驅(qū)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開啟了鄭成功家族對臺灣的統(tǒng)治,后來康熙上位,十分關注臺灣,力圖收復臺灣,統(tǒng)一全國,而有一人一貫主張收復臺灣,于是康熙便任命他收復臺灣,這個人就是施瑯。 施瑯出生在一個農(nóng)民家庭,祖父時家境較好,到他父親時開始衰落,但是他很善良,崇尚正義,鄉(xiāng)里人都很喜歡他。他十七歲便從軍,跟隨鄭成功南征北戰(zhàn),因為鄭成功的猜忌,還有曾德事件導致施瑯與鄭成功公開決裂,鄭成功還殺害了施瑯的父親和弟弟,于是徹底投靠清朝,與鄭成功為敵。 起初施瑯在清朝擔任福建水師提督時就上書提議平定臺灣,但卻受到了以鰲拜為首的保守派的攻擊,不但議諫被擱置一旁,還被革去水師一職,留京宿衛(wèi)13年。而后,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后,施瑯才得以復任福建水師提督一職,同時也接下了收復臺灣的任務。 施瑯大將軍回到廈門后,對水師加緊訓練。數(shù)月之后,原本“全無頭緒”的水師變得“船堅兵練”。一切都準備就緒后,施瑯大將軍率軍由銅山出發(fā),正面進攻鄭氏集團在澎湖的精銳部隊。面對施瑯的來勢洶洶,鄭氏集團的澎湖守軍劉國軒部很快被攻破。此后,施瑯一面加強進攻,一面對鄭氏集團施以招撫。見大勢已去的幼主鄭克塽只能投降,至此臺灣被成功收復。 但是就在剛剛剿滅鄭氏不久,所有人皆大歡喜,準備大開慶功宴的時候,康熙卻接到了一封上書,書信中的內(nèi)容康熙看完之后贊嘆不已,根據(jù)清史稿的記載:上閱密折良久,大喜,御批千言。這個上書的人是誰呢?他又寫了什么內(nèi)容呢? 施瑯在奏折中寫道:今我軍剛剛攻克臺灣,銳氣正盛,而倭賊盤踞海外為禍,自前明起已有百余年,我們可效仿元祖之事,攜帶精兵,一舉殲滅倭賊,以絕后患。而且施瑯還在奏折中提到,自己愿意親自帶兵去平定倭寇,一定能輕而易舉拿下日本。最終康熙沒有同意,為什么呢? 康熙真正怕的事只有一個。那就是施瑯攻下日本后,據(jù)日本而獨立。 鄭成功能占據(jù)臺灣和清政府對抗上百年,如果施瑯攻下日本,也和清政府對抗,那就不止上百年了。日本海峽比臺灣海峽要寬的多,攻打起來難度更大。 更為可怕的是,如果施瑯攻下日本,再拿下臺灣,轉(zhuǎn)向東南亞進攻,拿下東南亞,就會變成一個大國,并且是信奉漢文化的大國。 到那時,完全有可能成為清政府的第一號敵人。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