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智力測驗漏掉了對很多關鍵的認知領域的評估,比如理性思維能力。但我們卻總有這種錯覺:所有好的特質都應該伴隨著高智力。實際上,聰明人做蠢事的情況比比皆是。 核心觀點:高智商并不等于理性思考,聰明人也常常不會理性決策,“理商”才是貫穿一生的必修課。 一、聰明人,不一定理性 美國總統(tǒng)小布什,畢業(yè)于耶魯?shù)膬?yōu)等生,毫無疑問的高智商,但在白宮,他卻以盲目沖動的決策臭名昭著。 聰明人經常做蠢事,智商與理性是兩個概念,需要分別看待——一個人有可能非常理性但智力平凡,也有可能智力很高但不理性。而理性思維的能力,比智商高低更加重要,它是正確決策的核心。 二、做決定時,我們的大腦在干什么? 我們的大腦就像一臺電腦。人的智商就好比電腦自身的硬件條件,智商越高,電腦運行速度越快,我們叫它“算法心智”。 如果光有很快的運行速度,操作系統(tǒng)一片混亂,也算不上一臺好用的電腦。有了流暢的運行速度,加上好用的操作系統(tǒng),但卻不小心安裝了病毒軟件,電腦速度越快反而越危險。 所以,聰明人為什么也會做蠢事?因為要想做出理性決策,需要具備理性思考的認知模式,也就是健全良好的操作系統(tǒng)、安裝綠色軟件,我們管它叫“理商”。 人類曾經作為動物的一員,我們的大腦非常懶:能不用就不用,該用腦時也不用。人人都是認知吝嗇鬼,懶惰造成我們缺乏理商,也就很難做出理性決策,這和智商高低可真沒關系。 三、做出理性決策的三條途徑 理性是可以習得的。怎么做?不妨大量練習這么幾句話,把它們深深植入骨髓: 1. “假設這件事不是真的,還有什么別的可能?” 請養(yǎng)成質疑的習慣,把所有未經證實的結論看作“假設”,然后緊接著問自己:如果這個假設不成立,相關現(xiàn)象依舊出現(xiàn)的概率有多大? 2.“這在概率上有沒有錯?” 當多數(shù)人的心智程序里缺乏最基本的概率規(guī)則時,將導致無數(shù)非理性思維和行為,隨之而來的,是無孔不入的偏見和你我想象不到的悲劇。 3.“這是一個病毒心智程序嗎?” 聰明人會深陷于特定知識領域不斷犯錯,他們擅長使用自己強大的計算能力將信念理性化,并避開懷疑者的觀點。久而久之,他們的錯誤信念,就會累積成一個孤立的島嶼,越加固執(zhí),也越加排外。 【案例】2001年9月11日,紐約世貿大廈被撞毀后,美國第一夫人勞拉·布什在被要求發(fā)表評論時,提到教育在防止這類悲劇中的重要性。巧的是,大約同一時間,英國前首相夫人切麗·布萊爾,也認為教育是預防恐怖事件的重要措施。但是,當時的評論員和三年后有關9·11更全面的報道,都指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9·11事件的劫機者絕不是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事實上,劫機沖向雙子塔的穆罕默德·阿塔,就有城市工程和規(guī)劃專業(yè)的學位。 怎樣避免這些“病毒”心智程序呢?這里有幾個簡單的原則: 1.它是否可能對你產生生理傷害?是的話,堅決說NO; 2.妨礙了目標選擇的多樣性嗎?是的話,NO; 3.它是否真實反映世界?相信你也不愿意因為星座運勢被判有罪吧? 4.它拒絕對自身進行評估?NO。如果它不可證偽,比如神秘主義,或者驗證真?zhèn)蔚拇鷥r太高,比如人為設置“違背規(guī)則就會死去”的戒令,或者拒絕或抵抗其他心智程序,都是可質疑的理由。 智商和理性決策沒有必然的關系,人人都是認知吝嗇鬼,聰明人也不例外。認知吝嗇鬼有很多詭計來引誘聰明人走上認知誤區(qū),但慶幸的是,理性是可以習得的,把批判性思維、概率論常識融入日常習慣中,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無數(shù)決定,塑造了你的生活。比起智商、好成績,“理商”,才是貫穿一生的必修課,不妨從娃娃抓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