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一篇論述儒家人性修養(yǎng)的散文,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子思所作,經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至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終正式和《大學》、《論語》、《孟子》并稱為“四書”。宋、元以后,《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 1.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釋義】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隱蔽的地方就越容易顯露,越細微的事情就越容易彰顯。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個人獨處獨知之時,更要謹慎。 2. 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釋義】喜怒哀樂些感情沒有表露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露出來能夠做到適度而不過分,叫做“和”?!爸小笔侨巳硕加械谋拘?;“和”是天下要普遍遵循的原則,極盡“中和”之道,天地便各在其位,萬物便生長繁育。 3.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釋義】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之道,小人的言行違背中庸之道,君子之所以符合中庸,是因為君子能在變動不居中做得適度;小人之所以違背中庸,是因為小人肆無忌憚,專走極端。 4. 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釋義】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順而不隨波逐流,這才是真強??!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這才是真強??!國家政治清平時不改變困窘時的操守,這才是真強?。艺魏诎禃r堅持操守,寧死不變,這才是真強?。?/p> 5. 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釋義】一個人做到忠恕,那就離中庸之道不遠了,如果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強加給別人。 6. 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釋義】端正自身而不苛求別人,這樣就不會有什么有抱怨了。對上不怨恨蒼天,對下不責怪他人。所以君子安分守己,等待命運的安排,而小人 卻專做冒險的事情,想僥幸獲得非分的好處。 7. 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釋義】君子立身處世就像射箭一樣,箭沒有射中靶心,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術不行,用心不正。 8.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釋義】君子實行中庸之道,就像走遠路一樣,必然從近處開始,就像登高山一樣,必然從低處起步。 9. 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 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釋義】天下人應共同遵循的倫理常道有五條,用來實行這道理的德行有三種。就是說,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婦之道、兄弟之道和朋友間的交往之道,這五條是古今天下通行的道理。智、仁、勇這三者是古今天下通行的美德,實施起來都靠一個“誠”字。 10.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知恥近乎勇。 【釋義】喜歡學習就接近了智慧,努力實行就接近了仁愛,知道羞恥就接近了勇敢。 11.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 【釋義】真實無妄是天生萬物的道理,追求真誠是做人的原則。天生真誠的人,不用勉強就能符合于中,不用思慮就有所得,從從容容就會符合中庸之道,達到這種境界的人是圣人,努力求得真誠的人,就是選擇善道而執(zhí)著堅守的人。 12.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釋義】博學,學習要廣泛涉獵;審問,有針對性地提問請教;慎思,學會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斷力;篤行,用學習得來的知識和思想指導實踐。 13.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釋義】只有天下至誠的人,才能充分發(fā)揮其自身的天賦本性;能充分發(fā)揮其天賦本性,就能充分發(fā)揮眾人的本性;能充分發(fā)揮眾人的本性,就能充分發(fā)揮萬物的本性;能充分發(fā)揮萬物的本性,就可以幫助天地化育生命;能幫助天地化育生命,就可以與天地并列為三了。 14. 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釋義】誠,是世間萬事萬物的發(fā)端和歸宿;如果沒有誠,就沒有了萬事萬物,因此君子把真誠奉為最寶貴的東西。 15. 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 【釋義】愚蠢卻喜歡自以為是,卑賤卻喜歡獨斷專行,生活于現(xiàn)在的時代卻一心想恢復古代的制度,這樣做的人,災禍一定會降臨到他身上。 16. 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釋義】言論要符合自己的行為,行為要符合自己的言論,這樣的君子怎么會不忠厚誠實呢。 17.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 【釋義】任就是愛人,親愛親人就是最大的仁;義就是做事適宜,尊重賢人就是最大的義舉。 18.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釋義】別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自己就用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努力就能做到的,自己就用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這樣做,即使是愚笨的人也能變得聰明起來,即使是柔弱的人也能變得剛強起來。 19.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釋義】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會失?。徽f話前先有準備,就不會詞窮理屈站不住腳;做事前先有準備,就不會遇到困難挫折;行事前先計劃有定奪,就不會發(fā)生錯誤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夠事先決定妥當,就不會行不通了。 20. 君子內省不疚,無惡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 【釋義】君子經常自我反省,就沒有內疚,也就無愧于心。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不被人看見的時候也能嚴格要求自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