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您推薦一本好書,這本書厲害之處在于它曾公開叫板風行全球“一萬小時理論”,并徹底否定了人們認為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就能成功的看法。 來源 | 諾亞財富 作者 | 品牌市場中心 賈雅楠 隨著暢銷書《異類》的流行,“練習一萬小時就可以成為天才”,這個口號人盡皆知。它告訴大家,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堅持一萬小時,你就能成為專家、就能成功。
真的如此嗎?
《刻意練習》這本書的作者,佛羅里達州立大學(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學家 K. Anders Ericsson 跳出來說:絕對不可能!
下面,我們?yōu)楦魑环窒肀緯械膸讉€精彩觀點: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K. Anders Ericsson 安德斯·艾利克森 為什么很多人長期練習 依然是業(yè)余選手? 心理學家把人的知識和技能分為層層嵌套的三個圓形區(qū)域:
最內一層是“舒適區(qū)”,是我們已經熟練掌握的各種技能; 最外一層是“恐慌區(qū)”,是我們暫時無法學會的技能; 二者中間則是“學習區(qū)”。
只有在學習區(qū)里面練習,一個人才可能進步。 有效的練習任務必須精確的在受訓者的“學習區(qū)”內進行,具有高度的針對性。在很多情況下這要求必須要有一個好的老師或者教練,因為從旁觀者的角度更能發(fā)現(xiàn)我們最需要改進的地方。
這就解釋了為何一個人即便堅持了十幾年每周游泳,卻依然只是業(yè)余愛好者,因為他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qū)。而一個真正專業(yè)的游泳選手,要反復進行嚴格、認真的訓練,一旦已經熟練掌握了某項動作,就不應該繼續(xù)在上面花時間,應該立即轉入下一個難度,而不是只在水里泡一萬個小時而已。 寓教于樂? 專業(yè)選手從來都不是這樣培養(yǎng)的 刻意練習沒有“寓教于樂”這個概念。
曾經有個著名小提琴家說過,如果你是練習手指,你可以練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練習腦子,你每天能練兩個小時就不錯了。高手的練習每次最多1到1.5小時,每天最多4到5小時。沒人受得了更多。
一般女球迷可能認為貝克漢姆那樣的球星很可愛,她們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員能完成貝克漢姆的訓練強度,一個動作幾百上千次重復練習,既單調又辛苦,大部分人是承受不住的。
劉國梁陪張繼科練習乒乓球的時候,旁邊放了一籃子乒乓球,飛快、不停的發(fā)球。張繼科用同樣的姿勢和動作不停接球,練習完畢,張繼科已經累得氣喘吁吁,劉國梁說,這個節(jié)奏還可以。這才是專業(yè)的練習。
邊玩邊學?那只是大多數(shù)人美好的愿望而已。 天才真的存在嗎? 天才不過是刻意練習的結果 《刻意練習》還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觀點:天才不存在,所有的天才都是通過練習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
很多人覺得音樂神童莫扎特是天才。但是,教授們通過對莫扎特成長經歷研究,發(fā)現(xiàn)他并不是一個天才,只是一個非常勤奮的孩子。他爸爸是一個音樂家,從莫扎特兩歲起,全職在家教他音樂。他四歲的時候,爸爸替他寫了一首曲子,署名莫扎特,大家就說莫扎特四歲開始作曲;六歲的時候,他改了幾個音符,大家就說他會編曲。
也有人說莫扎特的“絕對高音感”傳說只有萬分之五的人擁有(可以聽出音的具體音名,例如降B、升A)!他怎么就不是天才?
為此,教授們找了群小孩子,專注練習了半年,60%的小孩子都擁有了絕對音高感。
很多人說帕格尼尼是天才。他有一次演出的時候,突然一個琴弦斷了,他不動聲色繼續(xù)拉曲子,緊接著又斷了一個,他仍然繼續(xù)拉琴,又斷了一個……最后,他用一根琴弦拉完了整首曲子。大家高呼,帕格尼尼真的是天才!只用一根琴弦就可以彈奏!
其實大家稍微動動腦子就會知道,一位音樂大師用的琴質量怎么會這么差?事實是,他當年作了一首曲子,只用一根弦就可以完成,他的表演是在故意炫技,為了證明自己是“天才”而已。
再來看人的記憶力。正常人一次可以記住7位數(shù)字,有教授找了一個普通大學生,每周練一次計數(shù),通過不斷調整學習方法,練習了兩年,一共100個小時,這個學生一次性能記住85位數(shù)字,并且過兩天還能記住。后來,一個中國小孩來學習這種方法,一次性能記住300位數(shù)字。
通過刻意練習,人的大腦潛力很可怕。
在身體上,人的潛力也很大。
在跳水運動中,專家曾說向后翻騰兩周半是人類做不到的?,F(xiàn)在,這個動作已經不好意思拿出來比賽了;
當杰西·歐文斯在1935年創(chuàng)造出100米跑10秒3的世界紀錄后,醫(yī)學界的代表聲稱:人類肌肉纖維所能承受的運動極限絕對不會超過10米每秒,所以,人類100米跑的最快時間不會低于10秒。現(xiàn)在,跑不到10秒內,連決賽都進不去… 刻意練習是什么? 就是有目的的練習 說了這么多,怎樣才能做到刻意練習? 這本書告訴我們,一般情況下,有目的練習都要有這三個步驟:
1. Focus專注:要專注地去解決某一個問題、去練習某一個動作。
科學家曾找了一位盲棋大師,他不看棋盤,只聽雙方怎么下棋,可以記住100盤棋。后來,科學家隨便在棋盤上沒有章法的放棋子,結果顯示,這位盲棋大師的記憶還沒有小孩強。
為什么?因為高手不是靠記憶力和智商取勝,而靠心理表征。
這就像是剛學會開車的人,要記住每個步驟。這就是沒有建立心理表征的表現(xiàn)。
開車熟練了,還有人要背步驟嗎?不用了,這就是建立了心理表征。在某些事情上建立了心理表征,就是專家了。
2. Feedback反饋:所有的練習都要有反饋。
書中舉例,有一個小丑,他的工作是在第一場和第二場馬戲表演間歇講笑話。但中場時候很多人會去上廁所,所以他就很尷尬。于是他買了個秒表,在曼哈頓街頭,攔住一個人就講笑話。剛開始他講了三秒對方就走了,后來延長到十秒……他不斷調整講笑話的方式,直到能講著笑話把一個人送回家。
后來,他在中場休息的時候講笑話,就再也沒有人去廁所,都在聽他講笑話。這就是反饋
3. Fix 調整:不斷調整不斷改善
通過正確的練習方法,有時候不需要一萬小時,只需要100小時,你就可以成為專家。
應該將刻意練習引入生活和工作中,就算是寫PPT,也要不斷從觀眾那里獲得反饋,對于別人給予的建議不斷調整自己的方法,要求自己每次都寫的更好,直到只要PPT一播放出來,所有人就知道是你寫的;就像是方文山的詞,一看就知道是他寫的。
最后,這本書告訴我們:
我們人類最大的敵人就是慣性,我們在自動駕駛的路上不斷地走,生活就會變得無趣。想讓生活有趣,可以從多個維度,讓自己成為更厲害的人。你和孩子的溝通可以變得更厲害,收拾房間可以變得更厲害,可以邊帶孩子邊寫出精彩的小說… …而這些,都需要刻意練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