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塊放松”是陳照旭先生(陳小旺大師的父親)提出來的,這四個字道出了放松的關鍵部位。“四塊放松”的四塊是指“兩肩、兩胯”,即所謂的“四大塊”。
松肩其本質(zhì)在于肩胛骨的松沉與外展,也就是說只要肩胛骨沉降外展,自然就一定是“沉肩墜肘”。松肩必須空腋(好像胳肢窩里夾著個雞蛋,既不能夾破了,又不能掉了),當肩往下松時腋是空的、虛的,不要夾著膈肢窩;肩關節(jié)好松,肩胛骨不容易松。肩胛骨松開后,兩手臂才能相通,掤勁才能生出。
松肩的關鍵是:鎖骨下降,肩胛骨下落,向兩邊展開,肩胛骨往外撇一點,使后背的肩胛骨之間的距離展開,同時略向前移,就是肩膀上的骨尖微微外開并前送,兩臂稍微內(nèi)旋(肘尖拽膀尖、連手腕、帶手指)。這時,就體會到后背“頭頂抻拔,尾錐下降,左右展開的十字勁”。
今天重點談談松胯的重要性和怎樣松胯?
大家都知道習練太極拳要走好腰襠勁,請問:腰襠的中間是啥部位?是胯!請大家體驗一下,把您的胯固定死,然后您旋轉(zhuǎn)一下腰,能靈活的旋轉(zhuǎn)嗎?不能??!在腰胯不能靈活旋轉(zhuǎn)的情況下您試著走走襠勁,能走嗎?更不能了!由此看來胯是腰襠的樞紐,是極其重要的一個部位。所以,我們修煉太極拳一定要把胯松好!
太極名家陳沛菊説:“在實際的演練中我們看到許多朋友是把“腰”的轉(zhuǎn)動練成上體的轉(zhuǎn)體,這樣就形成上體胸部引領運動,一錯都錯。在陳氏太極拳小架《太極拳練習概要》中說的很清楚,‘下在上先’。從人的生理結構來說:兩腿支撐人體重量,通過兩胯向上連接腰椎。所以,在說到腰的運動時一定是腰與下面胯的連動,即:后腰勁或腰襠勁。”也就是說在轉(zhuǎn)體時,不能單獨的去轉(zhuǎn)腰,只有結合兩胯放松,襠勁撐圓,才能使腰胯左右轉(zhuǎn)換輕靈圓活;腰部的左右旋轉(zhuǎn)和腿部的虛實轉(zhuǎn)換是靠胯關節(jié)的松活來完成的,如果兩個胯關節(jié)不松活,死頂著骨盆,腰也難起到車軸的作用。
陳沛菊老師又説:“我們平時打拳,很多人向右轉(zhuǎn)的時候,都是直接身體向右轉(zhuǎn),這就錯了!正確做法是一定要先松右胯、合左胯,也就是右胯下沉不動,左胯向右合、身體邊向下松沉邊向右轉(zhuǎn)動,感到很輕靈、整體勁力也出來了!反之,左轉(zhuǎn)也是同樣的做法”。這樣轉(zhuǎn)體的結果是:感覺轉(zhuǎn)體很自然、很流暢、很順遂!感覺自己好像并沒有轉(zhuǎn)體,是身體自己轉(zhuǎn)過去的!這也就是“逢轉(zhuǎn)必沉”,向左轉(zhuǎn)沉左胯,向右轉(zhuǎn)沉右胯,要貫穿始終。
我在教拳時愛打比方,在講松胯時我會隨手拿起兩把劍,搭成一個“人”字形,相當于人的兩條腿,然后抽掉左邊的一個,右邊的一個就向左歪,或者抽掉右邊的一個,左邊的一個就向右歪。這就像我們練拳時,重心左移身體左轉(zhuǎn)時就松左胯,重心右移身體右轉(zhuǎn)時就松右胯一樣。
我在教拳時經(jīng)常遇到學員問:老師,該松哪邊的胯了?我會反問他們:您該向哪轉(zhuǎn)了?請大家記著:您向那邊轉(zhuǎn)就松哪邊的胯!就這么簡單!這也就是“逢轉(zhuǎn)必沉”!
太極拳的轉(zhuǎn)體是胯內(nèi)側的腹股溝上的小腹部領先轉(zhuǎn)動(收吸腹股溝),感覺上就象是某側小腹部先變成為向后凹的弧形,然后這弧形擴大或移動,同時以轉(zhuǎn)動軸之胯為支點轉(zhuǎn)動身體,非轉(zhuǎn)動軸之胯倒是最后被后凹的小腹拖著轉(zhuǎn)動的(俗稱吸胯)。
胯怎么松?在談這個問題前,大家首先要搞明白三個名詞,一個是腹股溝,一個是臀紋溝。另一個是胯。
腹股溝:腹股溝是連接腹部和大腿的重要部位,左右各一。指的是坐時,大腿與小腹所打折的地方。就是大腿根與小腹結合部的橫紋。陰陽虛實變化能否做好,收吸左右腹股溝起著決定作用,這是內(nèi)功上身的關鍵。坐胯(落胯)的關鍵也在于收吸左右腹股溝。
臀紋溝:臀紋溝是指臀部下方的一道橫紋,左右各一,在站立時用手去摸這一個部位,可以發(fā)覺臀肌下邊有一條松軟的凹陷溝,這就是臀紋溝。
胯:武術語言中的“胯”主要是指髖關節(jié)及其附近部位,究竟是指什么,要視具體的語言來理解。太極拳所謂的“松胯”就是指髖關節(jié)、腹股溝放松不用力;“不要左右凸胯”之“胯”則是指股骨大轉(zhuǎn)子部位;“收胯”或“縮胯”之“胯”則是指腹股溝的前外側部位,其實就是指髖關節(jié)的前方。
松胯的標志是:(例如:您屈膝松胯下沉做馬步時)腹股溝折疊(大腿根成窩狀c),臀紋溝拉平。
請大家自我感覺、測試一下松胯時的狀態(tài):測試腹股溝折疊時,您用同側的手掌放在腹股溝處,掌沿(小指側)向下,您會明顯的感覺到小腹和大腿的肌肉夾住手掌了(有人稱之為“咬胯”)。
測試臀紋溝拉平時,您用同側的手掌撫摸臀紋溝,會明顯的感覺到臀紋溝不存在了。能做到這些您的胯基本上就放松了。
正常人的胯都能松,也都會松,可練拳時為什么就不用不上了呢?這就像您剛買了一部新款智能手機,功能雖多可您就是不會用,學著用吧,不用多可惜?。?/span>
下邊我具體談談怎樣松胯?
松胯實則為沉胯。松胯的首要條件是要有良好的腿力,太極拳腿力的訓練就是放松,用放松之后身體下沉的重量來增強腿力。有了腿力就有了支撐上身重量的能力,就初步具備了松胯的條件。松胯的關鍵是腰(脊柱)的松開,簡單地說就是胯坐正的時候背肌、腰肌是松弛的。
背肌、腰肌的松開也是松沉練拳的結果,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腹肌的松開;腹肌的松開是整個肌肉群的放松,往往我們只是注意到腰肌的放松,腹肌注意的不夠。初練時,可盡量放松臀部和腰部的肌肉,輕輕使臀肌向外下方舒展,然后再輕輕向前向里收斂,就像用臀把骨盆包起來,又像用臀把小腹托起來那樣,意境如坐在椅子上。松胯則襠圓,下肢運轉(zhuǎn)靈活,進退不僵滯,腰轉(zhuǎn)自如。松胯必須擴膝,松胯的關鍵在于要把重心降到腳底,松胯是為了傳遞的流暢和沒有障礙。
做定勢動作時,上身動作保持不動,腰胯可左右轉(zhuǎn)一下,找找哪一個地方腰胯覺得沒使勁,哪個地方腰胯別扭,哪個地方最自然最舒服,這個舒服點就是松胯的表現(xiàn)。平時要多鍛煉髖關節(jié)的柔韌性和靈活性,以利開活兩胯。行拳時大腿根部要放松,腹股溝要折疊(大腿根成窩狀c,臀紋溝拉平),胯部要有開合、提落、旋轉(zhuǎn)、抽送等動作的配合。如:縮胯時髖骨和周圍的肌肉、韌帶向后向內(nèi)收縮;落胯時髖骨和周圍的肌肉、韌帶向下落,腹部下沉;坐胯時在落胯的基礎上臀部再加點下墜的意思;塌胯時弓步的腿要微曲;開胯時兩胯要左右對拉松開,膝蓋外展,胯關節(jié)周圍的肌肉、韌帶勻勁的繃緊;合胯是從外向里合,不是髖關節(jié)自身的緊縮和僵死;開合胯發(fā)勁時應是瞬間的爆發(fā)力;轉(zhuǎn)胯是指水平方向轉(zhuǎn)動;旋胯是指立圓方向轉(zhuǎn)上轉(zhuǎn)下;脫胯時要有髖臼和股骨頭脫開的感覺;提胯時實腳的胯向下松沉,虛腳的胯向上提拉;送胯是前腿的胯部向前送出;抽胯時胯部有意向前送出一點,同時髖關節(jié)向上翻。
照此法去做,胯關節(jié)就如“萬向輪”“旋轉(zhuǎn)門”一樣的靈活了。另外,松胯時腰要領起,胯向下松沉,即使腰胯之間松開又不使腰受牽制而失中正。松胯的意念是:用意去想胯根窩放松,想著往椅子上坐的情景,屈膝松胯,似坐非坐,重心下沉。要有髖臼和股骨頭好似脫開一樣的感覺,故有“胯松欲脫”之說;松胯的感覺是:人的自重已松沉到膝部以下小腿及腳跟部,在膝部不前傾的前提下,胯部能上下起伏;人上身的自重往下松沉時,胯部有一種釋放能量的感覺,從上往下釋放;當你收縮會陰部時,胯部有一種吸的感覺。松胯的標準是:雙胯能下沉,襠開圓,雙腿曲膝;上身自重能通過胯膝往腳上負重,胯部相對不負重;雙胯隨身體重心移動胯部也能適當負重,轉(zhuǎn)換輕靈;立身中正,上盤靈活,下盤穩(wěn)固。
習練太極拳的過程就是一個體悟的過程,修煉太極拳一次有一次體驗,一次有一次收益。一個動作按拳理和本身運動規(guī)律,規(guī)范準確,要千百次反復的練習。所謂練中悟,悟中練,自有新的體驗。蔣國芳老師說:“有些理論告訴你,你也體會不到,還是要從實踐開始,多練多悟多交流是光明大道!”
以上講的這些東西大家光知道不行,要去琢磨,去體悟,要學會去做。學會去做還不行,還要數(shù)百次、數(shù)千次、甚至數(shù)萬次的去練!因為學會做只是您的形體在思想、意識的指揮下勉強去完成的,意念太重。只有動作純熟,形成肌肉記憶和條件反射似的無意識動作以后,才能運用自如,忘卻意念。
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經(jīng)歷:如一個小飛蟲飛向您的眼睛,您的眼睛不由自主的就閉上了,沒有任何意念;再如當您煎炸食品時,一滴熱油濺到您的皮膚上,您會下意識的去躲閃,這也沒有任何意念。類似這些情況在太極拳里邊,上升到理論上就是:“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扯的有點遠了,再回到正題上,希望大家要注重四大塊的放松,我們要解決放松的問題,首先要在松肩、松胯和鍛煉胸腰運化上下功夫,而胸部開合靈活的關鍵又在于松肩,腰部折疊運化的關鍵又在于松胯,抓住了四大塊的放松這個主要問題,身體其它部位的放松就迎刃而解了。(轉(zhuǎn)自互聯(lián)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