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九式吐納養(yǎng)生法 湖北 岳武 搜索視頻: 古傳武當九式吐納養(yǎng)生法_武當九式呼吸吐納養(yǎng)生法 武當九式吐納養(yǎng)生法(不老青松功)1
湖北 岳武 武當九式吐納養(yǎng)生法歸屬武當龍門派純陽門。相傳,由武當?shù)さ鲤B(yǎng)生祖師呂洞賓(號純陽子)所遺留,千百年來一直在武當?shù)纼让貍骺谑?。習練此功法,對于高血壓、頭痛頭暈、胃腸不適、哮喘、支氣管炎、心肺功能減弱、神經衰弱等諸多慢性病有顯著療效。武當百歲道長劉理航和李誠玉生前也曾常習此功,被譽為養(yǎng)生長壽寶典。本功法包含引子、收勢共十二勢,可分開各勢單練,也可合練。合練對人體氣血的綜合調整、慢性病癥的綜合抑制,具有獨絕功效;單練各勢則可治療相對應的單項病癥。引子——敬作揖禮一、功效:表象作揖朝拜,暗含調養(yǎng)氣機。祛燥降火,神清氣定。二、歌訣:起手抱拳宜輕緩,雙手環(huán)扣氣吸滿;頷首短呼意猶盡,納氣挺胸吐沉丹。三、動作圖解:1、自然站立,全身放松,頭頂上懸,下頦微收,舌尖輕搭于上腭,背有上拔之意,使閭尾中正,肛微提,腹微收(調身)。目光平視。(圖1)2、雙掌同時外旋,使掌心朝上的同時,隨臂肘后拉到腰間,然后繼續(xù)向內向后轉腕擰臂,雙掌側平舉,高與肩平,雙掌心朝上。(圖2)3、接上動,兩臂由側平舉向正前方合并伸直,然后屈臂內收,雙掌相抱。隨后,右手變空心拳,左掌拇指通過右拳眼扣按于右手心(勞宮穴),左手其他四指抱于右拳背上。(注:男左手環(huán)抱于右拳背上;女右手環(huán)抱于左拳背上。此手法以下皆同)目光內斂(圖3)。雙手全抱,呈子午陰陽訣,亦即陰陽八卦手。(圖4)4、接上動,手臂動作不變,微向前方低頭叩首,呈作揖朝拜式。(圖5)5、接上動,抬頭挺胸,抱拳自然回收于胸前(圖6),然后將抱拳分掌,呈俯掌徐徐下按于小腹前(圖7),繼而分掌自然站立。(圖1)四、要領1、吐納方法雙手合抱時,隨動作緩緩進行而配合長吸氣,吸滿后,雙手抱拳;此時胸宜挺,氣宜滿。接著一個短呼,同時配合低頭頷首;此時胸宜涵,氣宜空。一吸一呼為一組。接著抬頭挺胸,自然吸氣長緩,抱拳收于胸前,仿佛是胸前的膻中穴在吸氣,將所抱拳吸回到胸前;此時胸宜挺,氣宜滿。這是一個短吸。接著一個長呼,所抱拳自然空松,沿胸前正中線(任脈)配合長呼氣而下落于小腹前(下丹田)。2、練習提示一般以三次為度,作為功前的引子,對身體、思想、呼吸進行調整,也稱“三調”。起 勢一、功效1、對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患者是一組行之有效的調理方式。2、改善神經、體液調節(jié)功能,有助于血液循環(huán),消除疲勞。二、歌訣雙手抱拳意守丹,捧氣貫頂行周天;意氣由上而下沉,涌泉穴位是玄關。三、動作圖解1、抱圓守一(1)自然站立,全身放松,頭頂上懸,下頦微收,舌尖輕搭于上腭,背有上拔之意,使閭尾中正,肛微提,腹微收(調身)。目光平視。(圖1)(2)接上動,雙掌同時外旋,使掌心向后的同時隨臂肘后拉到體側(圖8),然后繼續(xù)向內向后轉腕擰臂,雙掌心朝下,隨雙臂擰轉向兩側前方摟抱,高與髖平(圖9)。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吸氣。(3)接上動,兩臂屈臂內收,雙掌相抱。隨后右手變空心拳,左掌拇指通過右拳眼扣按于右手心(勞宮穴),左手其他四指抱于右拳拳背上。目光內斂(圖10)。雙手環(huán)抱呈子午陰陽訣,亦即陰陽八卦手。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吸氣。(4)接上動,雙手環(huán)抱,呈子午陰陽訣向小腹回摟至下丹田。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吸氣。(5)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心平氣和,目光內斂,手抱陰陽子午訣于小腹前。自然呼吸,意存下丹田,人靜片刻,或以60秒為度。2、捧氣灌頂(1)接上式,用鼻子吸氣,雙臂從身側慢慢上抬,雙掌心朝上,再慢慢合于頭頂上方,雙掌心遙遙相對,至此氣吸滿。(圖11、圖12)(2)接上動,用鼻子呼氣,同時翻雙掌下按,掌心朝下(圖13)。雙手慢慢下落,垂至身側,呼氣結束(圖1)。(3)如此重復三次。四、動作要領1、吐納方法(1)“抱圓守一”屬于功前調息動作。 吸氣的同時,環(huán)抱雙手呈陰陽子午訣,自然放于小腹前。然后自然呼吸,意守下丹田(通俗說法是肚臍眼下一寸三的區(qū)位)60秒鐘為度。感受小腹部隨呼吸一起一伏,也叫胎息動。一般養(yǎng)生愛好者學習時可不作深究。意到即可。(2)“捧氣灌頂”是一組全身心調理動作。首先是呼吸法。用鼻子吸氣,雙臂從身側慢慢上抬,雙掌心朝上,再慢慢合于頭頂上方,雙掌心遙遙相對,至此氣吸滿;然后用鼻子呼氣,同時翻雙掌下按,掌心朝下。雙手慢慢下落,垂至身側,呼氣結束。如此重復三次。其次是意念法。要有一個意識假設。吸氣時,雙目微閉,意想內視,人的整個身體就像一瓶子渾濁的水,呼氣時,意念隨著雙手下按而自頭頂下行,體內假想的污水平面也隨意念下降下行,從雙腳下的涌泉穴外泄;人體流空之處都變得非常潔凈,無色透明。所有的病氣濁氣都隨水面下降而下行,通過涌泉穴外泄入地。(3)意識假借,是一種有效的養(yǎng)生心理暗示方法。若操作得當,非常有助于身心健康。習練靜坐功夫的人們,自然明白個中玄機。恕不一一贅述。當然,如果習練者還沒有導引基礎,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意識假借,作為一般性的養(yǎng)生鍛煉,也可以只用肢體動作配合呼吸吐納,而不用意識假借這種導引方法。2、練習提示(1)初級習練者,力求肢體動作準確,松緊有度,自然配合呼吸。(2)中級習練者,力求肢體動作的吞吐、屈伸、開合與呼吸吐納有機配合。(3)高級養(yǎng)生者,做到肢體動作、呼吸吐納與意識導引高度融合。(4)以下的九式吐納法中的基本練習方法與此相同。第一勢 疏筋活滕一、養(yǎng)生功效1、對內臟疾患患者,以及便秘、腰腿痛、高血壓患者,都不失為一組極好的鍛煉方式。2、對腰腿部軟組織損傷、彎腰不便、脊柱側彎、腿部酸痛麻木及屈伸不利等病痛,具有較好的輔助治療效應。二、歌訣雙手抱拳意守丹,又行打躬起臂展;朝山望月疏筋骨,鼻吸鼻呼是關鍵。三、動作圖解1、抱圓守一(1)自然站立,全身放松,頭頂上懸,下頦微收,舌尖輕搭于上腭,背有上拔之意,使閭尾中正,肛微提,腹微收(調身)。目光平視。(圖1)(2)接上動,雙掌同時外旋,使掌心向后,隨臂肘后拉到體側(圖14),然后繼續(xù)向內向后轉腕擰臂,雙掌心朝下,隨雙臂擰轉向兩側前方摟抱,高與髖平。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吸氣。(圖15)(3)接上動,兩臂屈臂內收,雙掌相抱;隨后右手變空心拳,左掌拇指通過右拳眼扣按于右手心(勞宮穴),左手其他四指抱于右拳背上。目光內斂。雙手環(huán)抱,呈子午陰陽訣,亦即陰陽八卦手。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吸氣。(圖16)(4)接上動,雙手環(huán)抱,呈子午陰陽訣向小腹回摟至下丹田。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吸氣。(5)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心平氣和,目光內斂,手抱陰陽子午訣于小腹前。自然呼吸,意存下丹田入靜片刻?;蛞?0秒為度。2、朝山望月(1)接上動,用鼻子吸氣,雙臂從身側慢慢上抬,雙掌心朝上,再慢慢合于頭頂上方,雙掌心遙遙相對,至此氣吸滿(圖17)。再用鼻子呼氣,同時翻雙掌下按,掌心朝下。雙手慢慢下落小腹前,呼氣結束。(圖18、191(2)吸氣收腹挺胸,同時雙手變掌心朝內,輕貼于小腹前,自下而上,貼著身體(兩肘外撐)上提至胸前,雙掌與肩同高。(圖20、21)(3)接上動,雙掌貼胸前朝外翻轉,使手的四指及手背貼于胸前,呼氣的同時彎腰,手背隨之沿前胸——小腹——兩腿面——雙腳背自然下滑(圖22-25)。以手背貼身體自然摩擦,至腳背時,雙手隨臂自然向前伸蕩(圖26、27)。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呼氣。(4)接上動,雙手隨臂自然向前伸蕩后,雙掌回搓,狀如搓衣,同時吸氣。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吸氣。(圖28、29)(5)接上動,身體隨吸氣而直腰,緩緩自然而起;同時,雙掌掌面貼于腳背,然后沿雙腳背——兩腿面——小腹自然上滑。動作過程用鼻吸氣。(圖30.31)(6)接上動,以手掌面貼身體自然摩擦,至小腹兩側時,兩掌分別朝兩側外分,然后兩側平舉。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吸氣。(圖32)(7)接上動,雙臂繼續(xù)上舉至頭頂上方,然后徐徐翻掌下按;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呼氣。(圖33、圖34)(8)如此重復三遍,或六遍,或九遍。3、按掌平氣(1)接上勢,自然站立,雙臂自然放于兩大腿外側(圖1),然后用鼻子吸氣,雙臂從身側慢慢上抬,雙掌心朝上,再慢慢合于頭頂上方,雙掌心遙遙相對,至此氣吸滿。(圖35) (2)接上動,用鼻子呼氣,同時翻雙掌下按,掌心朝下。雙手慢慢下落,垂至身側,呼氣結束。(圖36、371收左腳至右腳內側,自然站立,雙臂自然放于兩大腿外側。(圖1)(3)如此重復三次。 四、動作要領 1、吐納方法 (1)“抱圓守一”為功前調息動作。吸氣的同時環(huán)抱雙手呈陰陽子午訣,自然放于小腹前。然后自然呼吸,意守下丹田(通俗說法是肚臍眼下一寸三的區(qū)位)60秒鐘為度。感受小腹部隨呼吸一起一伏。也叫胎息動。 (2)“朝山望月”整組動作要隨呼吸的快慢節(jié)奏來調整動作的速度。一般地說,吸氣舒緩;呼氣速度相對加快。這是一組“長吸長呼”的呼吸方法。同時也是“慢吸—快呼——慢吸”呼吸方法。 (3)“按掌平氣”是一組全身心調理動作。 首先是呼吸法。用鼻子吸氣,雙臂從身側慢慢上抬,雙掌心向上,再慢慢合于頭頂上方,雙手掌心遙遙相對,至此氣吸滿;然后用鼻子呼氣,同時翻雙掌下按,掌心向下。雙手慢慢下落,垂至身側,呼氣結束。如此重復三次。 2、練習提示 隨身體素質而自主決定習練次數(shù),可多可少。 一般而論,每組動作都不低于九次。也可做三次或十八次。 第二勢調理氣血 一、功效 1、對自我調理氣血流暢有幫助。 2、對跌打損傷沉瘀者,有自然輔助療養(yǎng)功效。 3、腰部的側轉,使脊椎充分旋轉,可增強腰部肌肉力量,也可防治腰部的脂肪沉積。 4、“腰為腎之府”。尾閭運轉,可起到強腰補腎、強筋健骨的自我保健功用。 二、歌訣 雙手抱拳意守丹,抱圓守一靜氣站;風擺楊柳調氣血,下擺深吸仰呼短。 三、動作圖解 1、抱圓守一 (1)自然站立,全身放松,頭頂上懸,下頦微收,舌尖輕搭于上腭,背有上拔之意,使閭尾中正,肛微提,腹微收(調身)。目光平視。(圖1) (2)接上動,雙掌同時外旋,使掌心向后的同時,隨臂肘后拉到體側(圖38);然后繼續(xù)向內向后向側轉腕擰臂,雙掌心向下,并隨雙臂擰轉向兩側前方摟抱,高與髖平(圖39)。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吸氣。 (3)接上動,兩臂屈臂內收,雙掌相抱,隨后右手變空心拳,左手拇指通過右拳眼,扣按于右手心(勞宮穴)處,其他四指抱于有拳背之上,目光內斂。雙手環(huán)抱呈子午陰陽訣,亦即陰陽八卦手(圖40)。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吸氣。 (4)接上動,雙手環(huán)抱呈子午陰陽訣,向小腹回摟至下丹田部位。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吸氣。 (5)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心平氣和,目光內斂,手抱陰陽子午訣于小腹前。自然呼吸,意存下丹田人靜片刻?;蛞?0秒為度。 2、風擺楊柳f以左式為例) (1)接上動,用鼻子吸氣,雙臂從身側慢慢上抬,雙掌心向上,再慢慢合于頭頂上方,雙手掌心遙遙相對,至此氣吸滿(圖41)。再用鼻子呼氣,同時翻雙掌下按,掌心向下。雙手慢慢下落小腹前,徐徐呼氣(圖42)。 (2)接上動,腰部放松,身體自然向前向下前屈彎腰,雙臂完全放松隨身體前屈,雙掌盡量觸地,同時閉口,用鼻孔短促噴氣(圖43、44)。 (3)接著,身體向左側上方擺臂轉體的同時用鼻孔緩緩吸氣(圖45、46)。 (4)身體繼續(xù)向右轉,雙臂直立上舉,頭上仰(圖47)。 然后雙臂不動,身體慢慢向右轉動。用鼻繼續(xù)緩緩吸氣(圖48)。 (5)接上動,雙臂不動,身體向右轉動到不能轉動時,再向左回轉到正面;同時,仍然用鼻緩緩吸氣,到不能再吸時,閉氣片刻(圖49)。 (6)接上動,雙鼻孔短促噴氣的同時,雙腳跟隨噴氣抬起,雙臂向上自然伸舉(圖50)。 (7)接上動,身體繼續(xù)向右轉至不能轉動時(圖51),雙臂放松,由右上方緩緩下放的同時,伴隨鼻孔緩緩吸氣至吸氣不能再吸時,突然用鼻腔短促噴氣,使放松直臂的雙手突然觸地(圖52、531。 (8)然后再向左擺臂轉體,重復上述動作三次,或六次,或九次。 (9)右式動作及呼吸方法與左式相同,唯方向相反。(圖54-64) (10)然后再向右擺臂轉體,重復上述動作三次,或六次或九次。 3、按掌平氣 (1)接上動,用鼻子吸氣,雙臂從身側慢慢上抬,雙掌心向上,再慢慢合于頭頂上方,雙手掌心遙遙相對,至此氣吸滿。(圖65) (2)接上動,用鼻子呼氣的同時,翻雙掌下按,掌心向下。雙手慢慢下落,垂至身側,呼氣結束(圖66、67)。然后收左腳至右腳內側,自然站立,雙臂自然放于兩大腿外側。(圖68) (3)如此重復三次。 四、動作要領 1、吐納方法 (1)“抱圓守一”為功前調息動作。吸氣的同時環(huán)抱雙手呈陰陽子午訣,自然放于小腹前。然后自然呼吸,意守下丹田(通俗說法是肚臍眼下一寸三的區(qū)位)60秒鐘為度。感受小腹部隨呼吸一起一伏。也叫胎息動。 (2)“風擺楊柳”是一組“長吸短呼”的呼吸吐納方法。在運功的過程中,全身放松,隨動作起伏、轉體時,用鼻吸氣,而且方式上講求細、長、慢、勻,待氣吸滿后,動作同時到位定型。當彎腰上體向前向下時,腰部、上體放松,靠彎腰時擠壓腹部將體內之氣從鼻腔中快速噴出。 (3)“按掌平氣”是一組全身心調理動作。 首先是呼吸法。用鼻子吸氣,雙臂從身側慢慢上抬,雙掌心向上,再慢慢合于頭頂上方,雙手掌心遙遙相對,至此氣吸滿,然后用鼻子呼氣,同時翻雙掌下按,掌心向下。雙手慢慢下落,垂至身側,呼氣結束。如此重復三次。 2、練習提示 (1)整組動作要隨呼吸的快慢節(jié)奏來調整動作的速度。一般地說,吸氣舒緩,噴氣短促。 (2)習練次數(shù)可多可少,隨身體素質而自主決定?!愣摚拷M動作左右式都不低于九次。 第三勢清神益筋 一、養(yǎng)生功效 1、引氣固守下焦,具有健腦清神、益筋強腳之功用。 2、腰腹轉動,雙手握拳纏轉,引導內氣運行,可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 3、噴氣收腹,對消化器官進行體內按摩,可防治消化不良、腹脹納滯、便秘腹瀉等癥狀。 二、歌訣 抱圓守一靜氣站,搖櫓貴在雙掌按; 上下三次納一氣,一按一噴走連環(huán)。 三、動作圖解 1、抱圓守一 (1)白然站立,全身放松,頭頂上懸,下頦微收,舌尖輕搭于上腭,背有上拔之意,使閭尾中正,肛微提,腹微收(調身)。目光平視。(圖1,此略) (2)接上動,雙掌同時外旋,掌心向后;同時隨臂肘后拉到體側(圖69),然后繼續(xù)向內向后向側轉腕擰臂,雙掌心朝下,隨雙臂擰轉向兩側前方摟抱,高與髖平。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吸氣。(圖70) (3)接上動,兩臂屈臂內收,雙掌相抱,隨后右手變空心拳,左掌拇指穿過右拳眼,扣按于右手心(勞宮穴)處,左手其他四指抱于右拳拳背之上,目光內斂。雙手環(huán)抱呈子午陰陽訣,亦即陰陽八卦手。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吸氣。(圖71) (4)接上動,雙手環(huán)抱呈子午陰陽訣往小腹回摟至下丹,田部位。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吸氣。 (5)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心平氣和,目光內斂,手抱陰陽子午訣于小腹前。自然呼吸,意存下丹田入靜片刻,或以60秒為度。 2、漁翁搖櫓(以右式為例) (1)接上動,兩臂向身體兩側平舉(圖72),再繼續(xù)向上舉至頭頂上部,然后徐徐翻掌下按。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呼氣。如此重復呼吸三次。(圖73) 練習提示:整組動作要隨呼吸的快慢節(jié)奏來調整動作的速度。一般來說,吸氣舒緩,呼氣速度相對加快。這是一組“長吸長呼”的呼吸方法。 (2)接上動,身體右轉的同時,右掌變拳屈臂向腰中回拉,拳心向上,左掌變拳隨體轉向下按壓,拳心向下(圖74),然后身體左轉的同時,左拳屈臂向腰中回拉,變拳心向上,右掌隨體轉向下按,變拳心向下(圖7 5)。 (3)接上動.身體再向右轉的同時,右拳屈臂向腰中回拉,變拳心向上,左拳隨體轉向下按,變拳心向下,同時,身體隨吸氣上浮,雙腳跟離地(圖76)。 注:以上(2)、(3)這一組動作過程,用鼻吸氣一次。 (4)然后,身體轉正的同時,左拳屈臂向腰中回拉,變拳心向上,右拳隨體轉用力向下按壓,變拳心向下,同時用鼻腔快速噴氣,身體下沉,雙腳落地。(圖77) (5)身體右轉的同時,微閉氣,隨之輕抬雙腳跟,右拳屈臂向腰中回拉,變拳心向上的同時,左拳隨體轉用力向下按壓,變拳心向下。(圖78) (6)身體左轉的同時微閉氣,隨之輕抬雙腳跟,左拳屈臂向腰中回拉,變拳心向上的同時,右拳隨體轉用力向下按壓,變拳心向下。(圖79、圖80) 注:以上(4)、(5)、(6)這一組動作過程,用鼻噴氣三次。 分項練習提示: 以上(2)、(3)、(4)、(5)、(6)整組動作要隨呼吸的快慢節(jié)奏來調整動作的速度。一般來說,吸氣舒緩,呼氣速度相對加快并短促有力。 這是一組“長吸短呼”同時又是“一吸三呼”的呼吸方法。 左式與右式動作、呼吸方法相同,僅僅是左右手或拳或掌的變化。 習練次數(shù)可多可少,隨身體素質而自主決定。通常情況之下,以一個呼吸為一次,三次為度。 (7)接上動,兩臂向身體兩側平舉,再繼續(xù)向上舉至頭頂上部。動作過程用鼻吸氣。(圖81) (8)接上動,徐徐翻掌下按。動作過程用鼻呼氣。(圖82) 如此重復呼吸三次。 (9)如此按掌平氣之后,使自己的呼吸恢復自然狀態(tài),然后凝神靜氣,收左腳至右腳內側,自然站立,雙臂自然垂放于兩大腿外側。(圖83) 第四勢護膝扶傷 一、養(yǎng)生功效 1、增強下肢平衡支撐力量,保持腿部氣血暢通。 2、對膝、踝關節(jié)酸痛無力,膝關節(jié)髕下脂肪墊勞損,及膝關節(jié)內外側副韌帶損傷等陳舊性損傷和關節(jié)炎等慢性病疾有輔助療效。 3、因髖、膝關節(jié)活動不利,下肢屈伸困難而引起的下肢肌肉萎縮及坐骨神經痛等有明顯調節(jié)作用。 二、歌訣 抱圓守一靜氣站,周天行氣做兩遍; 摟膝圓歸護關節(jié),呼吸配合雙膝旋。 三、動作圖解 l、抱圓守一 (1)自然站立,全身放松,頭頂上懸,下頦微收,舌尖輕搭于上腭,背有上拔之意,使閭尾中正,肛微提,腹微收(調身)。目光平視。(圖1,此略) (2)接上動,雙掌同時外旋,使掌心向后,同時隨臂肘后拉到體側(如同圖69);然后繼續(xù)向內向后、向側轉腕擰臂;雙掌心朝下,隨雙臂擰轉向兩側前方摟抱,高與髖平。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吸氣。(如同圖70) (3)接上動,兩臂屈臂內收,雙掌相抱,隨后右手變空心拳,左掌拇指穿過右拳眼,扣按于右手心(勞宮穴)處,左手其他四指抱于右拳拳背之上,目光內斂。雙手環(huán)抱呈子午陰陽訣,亦即陰陽八卦手。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吸氣。(如同圖71) (4)接上動,雙手環(huán)抱呈子午陰陽訣,向小腹回摟至下丹田部位。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吸氣。 (5)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心平氣和,目光內斂,手抱陰陽子午訣于小腹前。自然呼吸,意存下丹田入靜片刻。或以60秒為度。 2、周天行氣 (1)接上動,自然站立,然后左腳向左橫開半步,兩臂向身體兩側平舉(如同圖72)。 (2)接上動,兩臂繼續(xù)向上舉至頭頂上部,然后翻掌下按。動作過程用鼻吸氣。(圖84) (3)然后徐徐翻掌下按,掌心向下。動作過程用鼻呼氣。 (4)如此重復呼吸二次。 分項練習提示: 整組動作要隨呼吸的快慢節(jié)奏來調整動作的速度。隨動作的開合,以慢、長、細、勻為呼吸方法。 此動道內稱為河車運轉,可以在一開一合的動作過程中,體內氣機運行一個小周天。 3、摟膝圓歸 (1)接上動,按掌平氣之后,雙掌扶膝彎腰直腿(圖85),并攏雙腿,向左向前向右向后再向左順時針旋轉劃圓圈(圖86-89),如此轉旋,連續(xù)做三次為一組,根據(jù)自身情況,多做不限。 (2)接上動,按(1)同樣的方法,再朝反方向按膝劃圓。連續(xù)做三次為一組,根據(jù)自身情況,多做不限。 一開一合,一呼一吸,自然配合。 (3)接上動,身體前傾彎腰,雙掌扶按于膝蓋之上(圖90)。 (4)自然下蹲的同時,雙掌分別按膝蓋,向前再向外、再向內向前按膝劃弧圓。(圖91-93)連續(xù)做三次為一組,根據(jù)自身情況,多做不限。 (5)接上動,雙掌分別按膝蓋的同時,再朝反方向按膝劃圓。連續(xù)做三次為一組,根據(jù)自身情況,多做不限。 練習提示:一開一合,一呼一吸,自然配合。整組動作要隨動作的快慢節(jié)奏來調整呼吸的速度。 (6)所有動作做完后,雙掌扶膝彎腰直腿站起(圖94),再緩緩直腰站直(圖95);然后,兩臂向身體兩側平舉(圖96),繼續(xù)向上舉至頭頂上部(圖97);然后徐徐翻掌下按。動作過程用鼻呼氣。(圖98) 如此重復調節(jié)呼吸二次。 練習提示:整組動作要隨呼吸的快慢節(jié)奏來調整動作的速度。隨動作的開合,以慢、長、細、勻為呼吸方法。道內稱此為河車運轉,可以在此動一開一合的動作過程中,體內氣機運行一個小周天。 第五勢脈氣運行 一、養(yǎng)生功效 1、拍打任督二脈,利于體內氣機自然運行。二脈開,百病消。 2、補腎強腰,緩解勞損。 3、平衡陰陽,增強內臟功能。 二、歌訣 運轉周天行氣緩,自在甩打臂如鞭; 上下七星慢敲拍,吐納全憑隨腰轉。 三、動作圖解 1、抱圓守一 (1)自然站立,全身放松,頭頂上懸,下頦微收,舌尖輕搭于上腭,背有上拔之意,使尾閭中正,肛微提,腹微收(調身)。目光平視。(圖1,此略) (2)接上動,雙掌同時外旋,使掌心向后,同時隨臂肘后拉到體側(圖99);然后繼續(xù)向內向后向側轉腕擰臂,雙掌心向下,隨雙臂擰轉向兩側前方摟抱,高與髖平(圖100)。整個動作過程都用鼻吸氣。 (3)接上動,兩臂屈臂內收,雙掌相抱;隨后,右手變空心拳,左掌拇指通過右拳眼,扣按于右手心(勞宮穴)處,左手其他四指抱于右拳背上。目光內斂。雙手環(huán)抱呈子午陰陽訣,亦即陰陽八卦手(圖101)。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吸氣。 (4)接上動,雙手環(huán)抱呈子午陰陽訣往小腹回摟至下丹田。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吸氣。 (5)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心平氣和,目光內斂,手抱陰陽子午訣于小腹前。自然呼吸,意存下丹田入靜片刻。或以60秒為度。 2、周天行氣 (1)接上動,自然站立,雙臂垂放于兩大腿外側。(圖1,此略) (2)然后,左腳向左橫開半步,重心位于兩腿之間,兩臂向身體兩側平舉。(圖102) (3)繼續(xù)向上舉至頭頂,然后翻掌下按(圖103)。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吸氣。 (4)然后徐徐翻掌下按,掌心向下(圖104)。整個動作過程用鼻呼氣。如此重復呼吸兩次。 練習提示:整組動作要隨呼吸的快慢節(jié)奏來調整動作的速度。隨動作的開合,以慢、長、細、勻為呼吸方法。練習過周天功,或道內稱的河車運轉,可以在一開一合的動作過程中,體內氣機運行一個小周天。 3、七星排打 (1)接上動,雙臂放松,以腰擺動帶動上體左右轉體的同時,雙掌自然拍打身體前后。 (2)先以小腹(下丹田氣海穴)和腰椎(命門穴)為拍打起點,依次沿人體任脈和督脈上行拍打,按照命門穴(圖105)、下丹田——氣海穴(圖106)同時拍打(圖107、圖108),然后上行拍打到中脘穴(圖109—112)、膻中穴、左右中府穴至喉嚨部位后,再向兩肩(肩井穴)甩打。然后再拍打到頭部百會穴。 如下組圖示所指。 ①同時拍打命門穴(圖105)、下丹田——氣海穴(圖106)。每次練習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則不限,因人而異。 ②拍打中脘穴(圖109-112)。每次練習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則不限,因人而異。 ③拍打膻中穴(圖113-116)。每次練習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則不限,因人而異。 ④拍打左右中府穴(圖117-122)。每次練習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則不限,因人而異。 ⑤拍打肩井穴(圖12 3-128)。每次練習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則不限,因人而異。 ⑥拍打百會穴(圖12 9-132)。每次練習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則不限,因人而異。 (3)接上動,再由頭部逐步向下拍打到小腹和命門。 具體步驟: ①拍打肩井穴(圖13 3-138)。每次練習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則不限,因人而異。 ②拍打左右中府穴(圖139-144)。每次練習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則不限,因人而異。 ③拍打膻中穴(圖14 5-148)。每次練習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則不限,因人而異。 ④拍打中脘穴(圖14 5-148)。每次練習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則不限,因人而異。 ⑤同時拍打命門穴(圖149)、下丹田一氣海穴(圖150-152)。每次練習均以左右手拍打穴位三次,多則不限,因人而異。 練習提示:整組動作要隨呼吸的快慢節(jié)奏來調整動作的速度;拍打頭部時,左掌拍打右腦,右掌拍打左腦,還須注意轉動脖頸;拍打力度因人而異,拍打次數(shù)不限。 4、按掌平氣 (1)接上動,用鼻子吸氣,雙臂自身側慢慢上抬,雙掌心向上,再慢慢合于頭頂上方,雙手掌心遙遙相對,至此氣吸滿。(圖153) (2)接上動,用鼻子呼氣的同時,翻雙掌下按,掌心向下。雙手慢慢下落,垂至身側,呼氣結束。(圖154-155) (4)然后,收左腳至右腳內側,自然站立,雙臂垂放于兩大腿外側。(圖156) 四、動作要領 1、吐納方法 (1)“抱圓守一”為功前調息動作。吸氣的同時環(huán)抱雙手呈陰陽子午訣,自自然然地放于小腹前。然后自然呼吸,意守下丹田(通俗說法是肚臍眼下一寸三的區(qū)位)60秒鐘為度。感受小腹部隨呼吸一起一伏,也叫胎息動。 (2)“周天行氣”的是“長吸長呼”慢、長、細、勻的呼吸方法。 (3)“七星拍打”,每當敲打時要短促呼氣,并且所擊打部位,肌肉有所收緊。 (4)“按掌平氣”是一組全身心調理動作。 首先是呼吸法。用鼻子吸氣,雙臂自身側慢慢上抬,雙掌心向上,再慢慢合于頭頂上方,雙手掌心遙遙相對,至此氣吸滿;然后用鼻子呼氣,同時翻雙掌下按,掌心向下。雙手慢慢下落,垂至身側,呼氣結束。如此重復三次。 2、練習提示 在注意以上各分項動作練習提示之外,還要說明的是,“七星拍打”所指的七個部位,即后腰(命門穴部位)、后背(強身穴部位)、中腹(氣海穴部位)、上腹(中脘穴部位)、兩側胸上部(中府穴部位),兩側肩部(肩井穴部位),頭頂(百會穴部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