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想學會克敵制勝的技術,因為難免些時候,人們會遇到一些危險??藬持苿龠@個詞,經(jīng)過體育界、商界、政界無休止的比喻、類推運用,它現(xiàn)在喻指一種能出人意料、快捷有效的獲勝技術。簡單地講,克敵制勝代表著戰(zhàn)勝困難、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拳擊比賽中,克敵制勝就更加目標明確了。拳擊手都想擊敗對方獲勝,拳擊愛好者喜歡觀看獲勝的場面:一擊制勝就可以避免有爭議的裁決,用事實來證明勝利,從而表示對抗的結束。 如果獲勝能夠贏得百萬大獎,就更要想辦法獲勝了。贏取勝利有運氣方面的因素,但決不僅僅是運氣好。知識和訓練能使人在比賽中運氣更好。本文將討論克敵制勝的七大要素和他們在比賽中的應用。 一、攻擊目標 拳擊比賽中要想獲勝,攻擊目標應該是對方的下頜部位或耳朵后部。擊打這些部位能中斷通往大腦的顱骨神經(jīng),引起對方暫時性的昏迷。拳擊對抗中,最精彩的制勝技術就是對這些部位的腳踢或拳擊。要擊中這些部位有相當?shù)碾y度,因為動作的運行路線會比較長,所以要求出招的速度和打擊的精確度要高很多才行。 另一個可以擊之而獲勝的部位是人的肝部。如果被擊中該區(qū)域,對方就無法再繼續(xù)比賽了。要看準對方的右肋下方猛擊(打右側比打左側更有效)。擊打肝部雖然不會使對方昏迷,但會產(chǎn)生劇烈的疼痛,也許是跪倒在地或躺倒在地,身體彎曲無法起來。人們以為許多獲勝是擊打頭部造成的,但是,通過慢動作分析卻發(fā)現(xiàn),不是擊打頭部,而是在打擊頭部之前打擊了肝部造成的。 打擊肝部可以用左拳、擰身踢、膝蓋頂或轉身后踹,都能產(chǎn)生令對手難以忍受的疼痛。調節(jié)能力強的對手可以忍受對太陽穴的打擊,因為打擊太陽穴產(chǎn)生的疼痛消失得快。但是打擊肝部產(chǎn)生的疼痛卻會越來越劇烈,最后令人無法忍受。 許多泰拳比賽中,選手靠踢踹對手下盤獲勝。在賽場上,這種攻擊下盤的技術易于施用,而且作為防衛(wèi)技術也非常有效。但是,這種技術中,踢的力度要足夠大才行。因為脛骨部位很不經(jīng)打,一旦遭受攻擊,就會使人站立不穩(wěn),無法再戰(zhàn)。任何人如果不懂如何防守下盤,就會得到慘痛的教訓,因為一旦被攻擊,可能會幾周都無法正常行走。 突襲對手的腿部肌肉也能使對手無法再猛力出拳。因為在出拳的組合動作中,他將無法再靈活地調整自己的重心,許多選手就是由于這樣的原因而慘敗的。 二、起始動作 明確攻擊對方的那些部位能夠獲勝僅僅是贏取勝利的第一步。接下來,就需要運用具體的技術去攻擊這些有效的目標。圍棋手和跳棋手的區(qū)別就在于攻擊目標是否明確。綽號“噴氣機”的賓尼·尤奎德茲就喜歡提醒學生:“從身體上講,你別無選擇,你的攻擊必須勇猛有力;從心理上講,你應該作圍棋手,而不是跳棋手。優(yōu)秀的選手必須知道如何開始攻擊,正確的開始動作要求手腳配合,協(xié)調動作,使自己擊中目標,實現(xiàn)攻擊效果?!?nbsp; 使用假動作和佯攻技術能夠給你創(chuàng)造攻擊機會,可以使你了解對方的反應動作,和對方的應敵偏好,還能是你了解對方的防御破綻在何處。只有當你佯攻的動作似乎目標明確、動作用力、充滿信心時,對方才會上當。假動作要做的象真正的進攻動作,否則對方是不會上當?shù)摹?nbsp; 可以在鏡子前反復練習假動作和佯攻技術,把假動作和佯攻技術用于對付假想的對手。在對打訓練中也要反復練習使用假動作和佯攻技術。佯攻時,要眼睛盯住假功目標,如果要用腿佯攻,要晃動肩膀,讓對方以為你要用腿攻擊,讓對方上當,你才能設法擊中真正的攻擊目標。 三、身體距離 出手攻擊,并不一定能夠實現(xiàn)攻擊目的。如果出拳或出腿的招式不夠兇猛,或出招不到位,就會失去攻擊目標,無法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要學會如何控制攻擊距離,當彼此的距離發(fā)生變化時,要學會設法使對方在自己的有效攻擊范圍之內(nèi)。對于距離的變化要敏感,反應要快,并借助于步法的變化來控制距離的變化。有經(jīng)驗的教練會假作對手,訓練隊員對距離變化的適應和調整能力。 打沙袋無法訓練選手對距離的變化敏感度。因為沙袋不會象真正的對手那樣不斷的移動。如果平時只作打沙袋練習,可能就會習慣于進一步或退一兩步的防衛(wèi)或攻擊,因為沙袋懸掛在固定的位置,不會有很豐富的位置變化。這樣就會造成選手在賽場上忽視距離的變化而象打沙袋那樣進攻或防衛(wèi)。 要想克敵制勝,就不能依賴打沙袋練習,要多選擇對打或陪練練習。有教練或選手陪練,就可以象在賽場上一樣全方位練習各種攻防技術,就可以訓練選手時刻注意彼此距離的變化,培養(yǎng)時間觀念,使選手的攻擊不致于落空。 四、重心變化 攻擊要兇猛有力,是對手被擊倒。攻擊中要會借助于自己重心的變化來加快攻擊的速度。拳手在攻防中常犯的錯誤是不會放松和不會移動重心幫助攻擊,尤其是尤左向右的移動。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一方面原因是陪練者常常使手靶遠離自己而靠近選手打出的鉤拳,這樣就會使手靶離選手更近一些,實際上陪練者是下意識的把手靶深處去迎擊選手的拳,這就常會使選手把重心放在后腿上而不需要往前移動重心就能夠擊中手靶。而在實際的比賽或打斗中,選手就常會由于鉤拳攻擊的距離不夠而失去鉤拳的攻擊力。 距離過遠,就無法產(chǎn)生擊敗對手的威力。要在正常的距離內(nèi)充分發(fā)揮重心移動產(chǎn)生的效果,雖然這樣的移動并不顯眼。泰拳和西方拳擊選手重心移動的方式與傳統(tǒng)武術中右拳在前時打左拳的重心移動一樣。沒有重心的移動,就不會有力度的產(chǎn)生。 舉重和其他力量訓練都有助于攻防時的速度和力度。體型不是很顯眼的人常能克敵制勝,但體型瘦弱者很難獲勝。在踢打時,力借助于呼吸由腰而生,強壯的腿和胳膊也是力量傳輸?shù)闹匾ぞ摺?nbsp; 五、迅猛的速度 要記住加快自己速度最重要的兩點是呼吸的配合和放松。其他必要的方式包括協(xié)調能力訓練和反復的放松訓練。反復的攻擊動作想要達到某一具體目標卻不會放松,將會使人的身體無法承受,尤其是對手在年齡和體力上有優(yōu)勢時。 訓練要注意各種動作和身體各部分的協(xié)調發(fā)展,要時刻注意不要過分訓練否一部分而導致身體受傷或產(chǎn)生某種不必要的痛苦,否則就需要花較長的時間恢復。 常做意念訓練能夠增強選手注意力的集中,能夠增強選手的打斗意識和時間把握。在比賽中,時機感和快速的動作是獲勝的重要組成部分。經(jīng)常訓練,可以加快大腦處理信息的速度,加快選手的反應速度。反應速度不夠快,就會錯失戰(zhàn)機,尤其是身體失衡、過于緊張或反應遲鈍時,就會失去戰(zhàn)機。 六、把握時機 獲勝的關鍵還在于對時機的把握。在陪練和對打訓練時,要注意訓練預見對方出現(xiàn)破綻的能力,要能夠預見對方可能會在哪出現(xiàn)破綻。這樣的訓練能使選手的反應成為自動的動作,而不是有意識的思考。 還要注意訓練選手一掃而視,即能發(fā)現(xiàn)攻擊目標的能力。高水平的"看",還包括聽對手的呼吸變化,注意對方的移動而變換自己的步法。如果側轉頭,就會只有一只眼能看到對方,無法全面注意對方的各種變化,如果低頭,能看到的就更少了,所以,注意對方的變化很重要。 訓練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增強選手的實際感和加快選手的出擊速度。最好的訓練是編制適合選手自己的一些動作組合,相信教練的指導,但不要完全依賴教練,因為任何人都無法預見所有的打斗變化,更無法編制出可以應對任何變化的動作組合。 對于選手的出招,有以下一些建議:在選手完成動作組合的瞬間、放下手的瞬間,都會出現(xiàn)破綻;身體失衡的瞬間或出腿攻擊時單腿站立的瞬間破綻就會出現(xiàn)。簡而言之任何選手在變招的瞬間常會露出破綻,如果能夠抓住這種瞬間的戰(zhàn)機,就能制敵獲勝。 七、意念的訓練 最后一個重要因素是意念的作用,特別是想象或冥想。有一句很流行的武術格言是:能想到,就能做到。如果不訓練大腦的意識,就不大可能制敵而獲勝。距離感、時機感、攻擊的速度和力度等,如果沒有大腦中意念的指揮,都無法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在訓練前后,要有意識地留些時間安靜一下,想象自己的技術動作運用的整個過程,注意每一個細節(jié)。正確的想象訓練,有助于選手完成平時無法完成的任務。意念訓練就是要借助于想象或冥想的作用,將之動作的運用緊密結合,從而達到攻防目標明確,進而克敵制勝的目的。 圖示: 克敵制勝的打擊目標是下頜部(圖1)和耳后部(圖2)。出拳擊打對方肝部(圖3)和擰身踢(圖4)或用膝撞對方肝部(圖5)。上下攻擊組合:湯姆·瓊斯(圖中赤裸上身者)用直拳攻擊對方下頜部(圖6-7),然后出腿踢擊對方的腿(圖8),接著有擊打對方的下頜部(圖9)。使對手在自己的踢擊范圍內(nèi):喬·斯賓賽(圖中穿黑色上衣者)擰身踢擊對方耳后部(圖10-11),然后在對方反擊時縮身(圖12),,就在對方離自己很近而收招時,迅速出腿后踹對方肝部(圖13)。恰當?shù)纳斐鲆垣@得需要的距離:在彼此中等身體距離時,如果不能擰身送肩,加大自己的打擊距離,就無法加大自己的打擊效果(圖14);如果能盡力擰身送肩,加大自己的打擊距離,就能夠使自己的打擊速度和力度都加大(圖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