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以六經(jīng)生理為基礎(chǔ),闡釋其病理變化,不單是外感病可用,實可以統(tǒng)萬病也。明傷寒六經(jīng)之理,可達萬病皆通之境界,可以內(nèi)通于六經(jīng)(臟腑經(jīng)絡(luò)氣化),外應(yīng)于六氣,萬病皆在掌握之中,可以一禺三反之。 1坎離卦解 離卦寓心,真陰寓于中,坎卦寓腎,元陽潛于內(nèi)。二者互為其根,人體合而觀之,一陰一陽而已;更以陰陽凝聚觀之,一團元氣而已。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八卦 2理論上,《傷寒論》沿襲內(nèi)經(jīng)之學術(shù)思想,特別重視“元氣”(元陽、真氣)。“氣”是流動著的“信息-能量-物質(zhì)”的混合統(tǒng)一體; 3“氣化”二字,乃一部傷寒之真機! 4傷寒者,邪傷太陽寒水之經(jīng)也,非獨為風寒所傷立論,邪犯太陽寒水之界,諸邪皆寒也,故太陽賅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皆有惡寒也;表陽被郁,太陽不開,故有一分惡寒,即有一分表證。治之以開腠疏表,因勢利導之,以從太陽之開,麻桂峻劑為首選;體弱、氣虛、年老諸輩,宜助少陰之陽,少陰者,太陽陽氣之根源也,故麻黃附子細辛湯為常用之劑,因為六經(jīng)為一體,六氣乃一氣也! 5桑菊銀翹諸方,乃上竅不利之劑,輕淺傷風之劑也,和營衛(wèi),疏表寒之力不足,太陽重證不可與也。 6 今人只知冬月為傷寒,不知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皆有傷寒,只要見得是太陽經(jīng)證的面目,即是傷寒也。 7少陰是三陰的基礎(chǔ),為坎中一點真陽之所在,也是一身之根基,故三陰陽虧,皆可補少陰;三陰陽衰,終要累及少陰;濁陰寒凝久伏不化者,皆可加用四逆輩。 8三陰為三陽之根,三陽不解者,必入三陰。三陽不振者,即可助三陰之陽,姜桂附是也。 9仲景之論,陽氣陰血不分也。陽即是氣,血即是陰。干姜辛熱,太陰正藥;附子大辛大熱,少陰正藥;四逆湯從先后兩天著眼,互為資助,并以炙甘草和諧之,故能起重疾沉疴,為回陽救逆之正局。格陽者用通脈,戴陽者用白通,格拒不能受藥者,熱藥冷服或加入童便引導之。(“回陽”---回納元陽,使其歸根之意也?。?br>10厥陰主合,厥陰不合表現(xiàn)為少陰精氣、元陽的外散,首選來復(fù)湯收斂之。 11破格救心湯,著重走右路,收藏歸根: 用干姜打開太陰收藏之門; 用參附草湯竣補少陰精氣,迅速立極; 用生龍牡、磁石、山萸肉,助厥陰之合,制止少陰 精氣、元陽的外散; 用麝香,開達太陽,促進左路的生發(fā)。 12少陰陽氣實一身陽氣之根,見陽虛四逆皆可用之,不必待肢厥、脈微矣,三陰陽虛,皆可用之。太陰陽虛,輕則理中、建中,重則四逆輩;厥陰陽虛,也用四逆,觀烏梅丸可知。 13三陽統(tǒng)于陽明,三陰統(tǒng)于太陰。 14三陽統(tǒng)于陽明,陽明不衰,邪斷不能入三陰也,陽明為三陰之屏障。陽明包括胃腑、腸腑,居中屬土,萬物所歸,無所復(fù)傳,是臟腑諸有形之邪外出的路徑。太陽蓄血,有桃核承氣湯,以陽明為出路;少陽膽腑證,發(fā)熱而嘔,心下急,郁郁微煩,大柴胡湯或柴胡加芒硝湯,也以陽明為出路。邪犯三陽,均會累及陽明,太陽有鼻鳴、干嘔;少陽有心煩、喜嘔,嘔而發(fā)熱,故太陽以姜棗和胃止嘔,少陽以姜夏和胃止嘔。 太陰為后天之本,與陽明同為中氣。先天之氣,非“胃氣”不能滋,內(nèi)經(jīng)云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傷寒也有除中死證。李東垣因之而創(chuàng)脾胃論,但仍以仲景為最。大小建中湯為太陰輕劑,理中湯為太陰中劑,附子理中湯是太陰重劑,臨證宜時時固護太陰脾氣,四逆湯之干姜本身就是開太陰的要藥??傊?,治病要時時處處顧護“胃氣”----“陽明、太陰”也! 15陽明-太陰屬中焦,是心、腎交通之要道,“陽明宜通不宜滯,太陰宜溫不宜寒”,寒凝滯塞,中路不通,心腎不能交,失眠諸癥生矣! 16北人南人孰之陽氣更虧?北方冰裂之地,冬長夏短,天地多寒而少暖,其人腠理密,陽氣虛于外而實于內(nèi),又多熱飲熱食,助內(nèi)在之陽氣,故北人陽氣不易虧。南方天地偏于長養(yǎng),天氣暑熱,其人腠理疏松多汗,陽氣外散,內(nèi)里空虛,又常飲涼茶冰水,陽氣多傷而少助,故南人陽氣多虧也。因此,南方更宜仲景之學,養(yǎng)生宜時時處處顧護少陰陽氣。 17陰陽水火,共居一體,不可分也,但有多少偏頗,有陰無陽,謂之死陰;有陽無陰,謂之孤陽。 18三陰病病機: (1)太陰病多見中焦寒濕,“太陰之上,濕氣主之”。太陰脾主運化,負責把胃受納的“飲食水谷”變化為人體的能量物質(zhì)—“氣血津液精”,以充養(yǎng)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組織細胞,包括增益少陰中的精氣。這是一個“吸收”之象,也就是一個“開”之象,只有太陰正常的“開”,營養(yǎng)物質(zhì)才會源源不斷的進入身體,營養(yǎng)身體,這是太陰主“開”的一層意思。人出生之前,是以先天生后天;出生之后,是靠后天養(yǎng)先天,無先天則無以立命,無后天則無以維系生命,所以說,脾胃是后天之本。仲景時時處處顧護“胃氣”(胃氣----包括陽明和太陰)。補中、健中、溫中、理中,皆一理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2)三陰之極,最終均要累及少陰,少陰病的主導是元陽之氣的衰敗,故四逆湯,三陰皆可用,治之回陽、助陽、救陽。 (3)厥陰病的關(guān)鍵在“外散”,厥陰之上,風氣主之,風大則外散嚴重,也就是疏泄太過,治之當收之、斂之、鎮(zhèn)之、潛之、降之?;蛴蒙接笕狻趺?、五味子等以酸斂,或用磁石、紫石英、生龍牡等以鎮(zhèn)潛少陰外散的精氣、元陽。 19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及急癥導致循環(huán)衰竭的急危重癥病人,多是“少陰-厥陰合病”的表現(xiàn),既有少陰元陽衰敗之候:見面色咣白或萎黃、灰敗,唇、舌、指甲青紫,口鼻氣冷,四肢冰冷,目閉口開,神識昏迷,氣息奄奄,脈象沉微遲弱;又有厥陰不合,疏泄太過,精氣外散之候:見冷汗淋漓,喘息抬肩,二便失禁,脈散亂如絲,雀啄屋漏,或如潮涌、壺沸,數(shù)急無倫,一分鐘120~240次以上。 20仲景時時顧護“胃氣”(陽明-太陰)。在六經(jīng)用藥中處處皆能體現(xiàn)。 太陽――桂枝湯以姜棗和營衛(wèi)。亦以姜棗和胃氣也,炙甘草和諸藥,亦和胃氣也。啜粥以滋胃氣,以助汗之源也。 陽明――白虎湯以粳米同煎以和胃氣也。 少陽――小柴胡湯之用夏姜、參棗草皆助胃氣之劑。 太陰――建中、理中以助太陰脾陽,強脾之正局也,為萬世不易之法,后世諸家皆稟之。 少陰――四逆湯中干姜乃溫脾、開太陰也。 厥陰――烏梅丸蒸之以五斗米下,特顧胃氣也。 21 干姜30-60:太陰正藥,溫開太陰也! 熟附子50-100,肉桂10-15 :少陰正藥,直補坎中一陽。 炙甘草10-15,以土覆火也! 法半夏、砂仁――開陽明。 細辛――交通太陽之表和少陰之里。 山萸肉、烏梅、五味子------收斂厥陰,減少少陰精氣、元陽的外散。 炙甘草,覆蓋少陰之火,護火神品! 22 六經(jīng)本是一經(jīng),六氣乃是一氣,皆人體坎中陽氣也! 23 三陽病機,重在“元氣”的流轉(zhuǎn)失常――失開、失樞、失合 ⑴太陽――失開!治療太陽病重在開腠疏表; ⑵少陽――失樞!治療少陽病重在樞轉(zhuǎn)升降,暢通上下內(nèi)外,服小柴胡湯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戢然汗出而解也”。 ⑶陽明――失闔!失于通降!三陽統(tǒng)于陽明,六腑以通為順!六腑皆借陽明為出路!白虎、 承氣皆為合降之劑,潛鎮(zhèn)陽氣,通降六腑也。 24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 25人之一身,凡“元氣”不到即是病。 26三陽病治“元氣”,三陰病救 “元氣”,乃治病之總則。 27三陰病機:太陰失開;少陰失樞;厥陰失合(導致“元氣”外散也?。?。 ⑴太陰病機―――陰寒――濕盛(太陰不開)――理中湯 ⑵少陰病機―------陽衰------熱少(坎陽不足)------四逆湯 ⑶厥陰病機―――風大――氣散(疏泄太過)------來復(fù)湯。 三陰病機重在本氣失化,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乃坎中一點真陽,坎陽乃命火也,為人身生機所在,故少陰病機重在陽氣虛衰。 28從生理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熱氣即元陽也。元陽乃人生之本。先天本已不足,后天更易虧損,故人身之陽有虧無滿。人身之病皆陽氣為病也,陽氣一處不在,則一處即生病,人體某一個地方陽氣有虧,則這一處必定會陰寒濕濁凝聚成形,出現(xiàn)疼痛、腫塊等,因為,陽化氣,陰成形也! 29生命的主體只有一個,就是這一團“元陽之氣”。 30太陰?。汉疂裢W瑁幉荒荛_;少陰?。涸柼撍ィ鸩蛔?;厥陰?。猴L氣疏泄,過度散漫,導致少陰精氣、元陽外散,可以烏梅、山萸、五味子等酸斂之。 31李老破格救心湯乃三陰并治之劑,用干姜溫暖太陰,打開收藏之門、三陰之門;用參附草救少陰精氣;用山茱萸、生龍牡收斂厥陰外散之氣。 32厥陰病主要問題是“風大”,疏泄太過也! 33六氣本為一氣,六經(jīng)本為一體。真陽氤氳其間,子時發(fā)于少陰,出于三陽,故少陰陽旺則一身陽氣皆旺,少陰為一身陽氣之總樞也(少陰主樞!),但少陰的元氣又依賴“陽明--太陰”的后天“胃氣”以充養(yǎng)。 34厥陰風氣不疏則元氣滯塞,血脈不行,導致經(jīng)絡(luò)陰寒凝滯,當歸四逆湯主之。 35垂危病人多是“少陰-厥陰合病”,陽衰且散,少陰之“氣血陰陽”皆欲亡失,當在大劑四逆湯溫補少陰元陽之氣的基礎(chǔ)上,加用烏梅、山茱萸、五味子之類助厥陰之合,以收斂外散的元氣。來復(fù)湯乃“收”厥陰的峻劑!收厥陰的實質(zhì)是收厥陰之“風”,使元氣不再繼續(xù)外散流失也,破格救心湯就是這個組方思路。 36先天之元氣,非“胃氣”不能滋,故四逆湯用干姜溫暖太陰,以打開太陰之門,幫助元氣順利進入少陰,進入收藏狀態(tài)。 37內(nèi)經(jīng)、仲景皆首重陽氣,陽氣者元氣也,真氣也,生氣也。六經(jīng)本為一經(jīng),六氣本為一氣,三焦本為一焦,皆坎中一陽流行其間也。元氣為一身之本,只求充裕+ 流暢(元氣的充裕在于三陰,元氣的流暢在于三陽),則萬病不生。 38三陰病多為能量不足,陽氣虛衰,皆以少陰陽氣為其根本,故三陰病多合病,并病,多合而治之,回陽飲(附子、干姜、肉桂、炙甘草)為三陰并治萬全之劑。但太陰之上,濕氣主之,故太陰要兼治其濕,苓夏為常用之品;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多致元氣散亂,以來復(fù)湯治之。 39三陽病多以能量流轉(zhuǎn)之“開合樞”失常為主,故治以疏表開腠,清涼開泄,消導通腑為主,太陽病重在疏表以開之,少陽病重在轉(zhuǎn)輸升降運動,陽明病重在通、降。 三陽在經(jīng)之邪,必以太陽為出路,故三陽經(jīng)證皆要疏表;三陽腑證必以陽明為出路,故太陽有桃核抵擋,少陽有大黃芒硝,陽明有三承氣也。 40六經(jīng)本為一體,乃一氣流行其間也,故六經(jīng)之陽衰,四逆類皆可加減用之。如太陽之桂枝加附子湯,太少兩感之麻黃附子細辛湯,即使胃寒、膽寒、三焦之寒證,皆可加減用之。三陰重證,無論何經(jīng),回陽飲均為正劑,以奠其根基。 41“元氣”為生命之本,無論何病皆為“元氣”之病。六經(jīng)無論何經(jīng),五臟無論何臟,皆要調(diào)治這團“元氣”。元氣旺則人旺,則陰寒不凝,水飲不生,氣血流通而萬病不生!元氣衰則人衰,元氣亡則人亡。 42三陽病的治療重在暢其用。順其“開合樞”流轉(zhuǎn)之情,因勢利導,重在除邪。 三陰病的治療重在扶其體。緊緊扣住補益少陰元陽之氣,以固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