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老師前引:陰陽,很多時候我們經常聯系到功能性和非功能。舉例分解合成的問題: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的過程,如果從陰陽的角度,大家怎么理解? 學生:陰成形,為合;陽化氣,為分。 潘:蛋白質是陰,分解的過程是陽,結果氨基酸也是陰,它從一個陰轉化成另一個陰。 生:為什么氨基酸又是陰呢?與蛋白質相比活性還更強呢。 潘:有能量參與的活動就是陽,蛋白質轉化成氨基酸,是一種物質轉化成另一種物質,轉化的過程有陽的參與,所以陰陽是分不開的。再如線粒體,它本是陰,它釋放能量就是陽,這就是王老師說的陰陽一體。 王買亮老師:其實氨基酸、蛋白質、肌肉,五臟六腑的形體,都屬于陰,但功用就是陽。他們之間互相轉化的過程,就是陰陽合一的過程。離開了陽,無法新陳代謝,離開了陰,沒有資源新陳代謝。其實朱丹溪先生說的,陽常有余,陰常不足,也是在扶陽,不是單純的陰陽一半一半。 問:陰不足怎么是在扶陽呢? 師: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這是本來就應該存在的狀態(tài)。因為雖然陰成形,但新陳代謝的主導還是陽氣。丹溪先生善用附子,真正的高手,有機會很想講講朱丹溪先生。我很喜歡用熟地,天冬,麥冬、沙參,但是我是在扶陽。扶陽是什么,不是單純的附子,桂枝。陽氣,是陰陽一體的元氣。陰陽啊,很繞,真陽和真陰是同一個東西。元氣不能一體就有陽邪和陰邪。 生:沖氣以為和 師:是的,沖氣。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哪個所呢?人身每一處都是所,每一個細胞都是所,每一個細胞都是丹田。所以,歸位,是歸到每一個細胞,不是丹田,不是關元。陰平陽密,在每一個細胞里,在每一處,陰陽和合運化,生生不息。這個陰陽不搞清楚,中醫(yī)是稀里糊涂的。陽氣分真陽和陽邪,陰氣分真陰和陰邪。真陽和真陰是同一個東西,元氣。我們要做的就是陰平陽密,就是讓機體生化元氣,而不是陰與陽互相消耗。 生:陰陽消耗是什么狀態(tài)? 師:陰陽不相順接,就會相互消耗。所以厥陰病在六經病里!整合,就是讓陰陽順接,生成真陰真陽。陸淵雷先生說厥陰病不存在,是為了湊個六經。有道理也沒道理,有道理是陸先生看到了厥陰病本來就存在六經病里,沒道理是,仲圣是為了畫龍點睛,而不是為了,湊齊六個經。四逆湯,存在于每一條經里,當然,四逆湯是典型。其他所有方子,都是為了完成陰陽順接,陰陽和合。 生:沒懂,意思是只要陰陽不接就屬于厥陰病? 師:可以這樣說。鄭欽安先生,反對六經,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六經最后還是陰陽的變化。 生:所以四逆湯是六經的四逆湯,是這樣吧? 師:可以這樣說,但不是四逆湯可以包打天下。 生:除了厥陰,其他的經陰陽不相順接是什么狀態(tài)? 生:三陽證有四逆不是太好理解! 師:三陽證,也是陽氣的失其所。本身的真陽還是不足的,真陰當然也不足。急下存陰,其實存的就是真陰、真陽。三陽證、失治,誤治,立馬轉三陰。所以仲圣的偉大,法度很明確,很謹慎!怎么辯證、什么方,怎么服。 生:急下是讓陰陽順接平衡才是存真陽嗎? 師:可以這樣說,機體,你只要讓他通暢,他自己會修復自己。修復什么,無非,陰陽順接。桂枝湯,啜粥,蓋被,微汗出;大青龍湯,服用法度;大承氣湯不明顯,用小承氣湯先試探,仲圣用心良苦! 生:真陰真陽是體內正氣而不順接的陰陽是邪氣。 師:說得很到位。 生:就大青龍的服用法度,仲景的良苦用心沒回味過來。 師:陸淵雷有個弟子,暑假回家,有人找他看病。他開了個大青龍湯,回到學校跟陸先生說,感覺心里沒底。陸先生說,方子沒錯,你有沒有交代汗后不可再服。弟子說,當時我們趕船,忘說了。陸老說,要出人命了。寒假回家一問,那個人真死了。那人吃了兩劑,出了大汗很舒服,私自再買了五劑,就亡陽而死了。 生:有什么補救方法嗎? 師:當時可以大劑破格救心湯,濃參湯也可以。 生:請問一下,陰陽順接了,就是癥狀緩解了嗎?還是什么? 一般到哪一步就到位了呢? 師:陰陽順接后,機體會自己修復自己。陰陽都自和了,肯定會修復自己。 師:諸葛亮群戰(zhàn)舌儒,大病初愈,先以糜粥滋養(yǎng),再慢慢添加肉食,最后再可以滋補。現在醫(yī)院為啥手術成功也容易死人?因為他們認為就要滋補,大魚大肉補充蛋白質。我有個師兄,肝癌手術后,回來就甲魚、桂魚等大補,當時我就反對,我說這樣會把胃氣耗掉的。他說從我們中醫(yī)說,是這個道理,但給我做手術的是全國著名專家,不會亂說的。半個月后,什么都不想吃了,去同濟復查,轉移了。他后來跟我說,師弟,看來,我們中醫(yī)是對的。 生:有一個問題就是怎么診看哪個是病那個是真陰真陽不足? 師:整本傷寒論呢,別急。 師曰,減賦、息戰(zhàn)、無為而治,文景之治。 |
|
來自: lvzhifeng > 《中醫(yī)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