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頸痛、腰痛、下背痛、背部僵硬,疼痛的感覺甚至延伸至手、腳,出現(xiàn)麻痛的感覺,再嚴重一點還可能會有肌肉無力的癥狀,此時就要懷疑可能是椎間盤突出 (HIVD,Herniated Intervertebral Disc)。椎間盤突出好發(fā)于12-55歲之間的人,不過25歲以下發(fā)生的機會比較少見。而其中大約有80%為男性患者。這些人通常都有早期創(chuàng)傷的病史。 什么是椎間盤突出? 在這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椎間盤! 椎間盤的位置及解剖構造:
圖B:椎間盤由兩個部分所組成,分別是髓核及纖維環(huán), 髓核位于椎間盤中間;而纖維環(huán)就包覆在髓核的外圍。 髓核:由極具黏彈性及柔韌的多糖體和水分所組成,所以可以吸震,減少脊椎間的壓力。 纖維環(huán):由膠原纖維及彈性纖維交織而成,按同心圓排列的緻密組織,具有韌性,可以保護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圍突出。 簡單來說,椎間盤可以看成是一顆水球,里面充滿水分,而外面由橡膠把水包起來,使水不會外漏。 椎間盤突出的成因: 先試想著,如果我們很用力的捏住水球的前側,那么水就會往后跑,長時間下來,水球后側的橡膠就會變形、受損,此時再大力一點加壓的話,水就可能沖破橡膠,由后方噴出。我們的椎間盤也是相同的原理。 椎間盤承受來自脊椎間的壓力,假如承受突如其來的沖擊力或是長時間受到不平衡的壓迫,剛開始可能只是讓纖維環(huán)產(chǎn)生形變,更嚴重的會使得髓核有可能沖破纖維環(huán),再從韌帶的間隙壓迫到我們的脊神經(jīng),這些都稱之為椎間盤突出。 而一開始說到12-55歲的人比較容易好發(fā),是因為這時候髓核的水分比較多,比較容易因為壓力失序,而有椎間盤突出;反之隨著年紀變大,髓核的水分減少,就不容易椎間盤突出了。
分類: 主要分為三類: 1. Annular:纖維環(huán)在髓核的壓迫下產(chǎn)生形變,往后壓迫脊神經(jīng)。 2. Nuclear:髓核受前側壓力而往后跑,壓迫到脊神經(jīng)。 3. Mixed:綜合型,除了跑出去的髓核壓迫到脊神經(jīng),還有碎裂的纖維環(huán)壓迫到脊神經(jīng)。 影響發(fā)生機率: 1. 不良的坐姿:椎間盤前側長時間受壓,使髓核往后突出。 不良的坐姿長期下來,會使脊椎活動度變差,也會使得一側肌肉縮短,比如說:腰大肌,會使的我們的癥狀更為嚴重。 腰大?。喝缦聢D所示,連接我們的腰椎和股骨,當這條肌肉變緊的時候,椎間盤雖然看起來很像后側受力,要把髓核推回來。但實際上,反而因為肌肉變緊,而使得腰椎的壓力變大,而且如果有椎間突出的患者,反而會因為后面的椎間盤過度被夾擠,而使病癥更嚴重。 2. 頻繁的彎腰動作:增加前側受到壓力的機會,使髓核往后突出。 3. 缺少脊椎往后做伸展的動作:往后伸展可以把在留在后面的髓核擠回來,減少髓核突出的機會。 4. 肥胖:特別是腰部肥胖者容易增加腰椎負擔,腹部與下背肌肉也容易有較無力的情形,增加椎間盤突出的危險性 椎間盤突出的癥狀: 1. 肩頸疼痛、下背痛,疼痛可能會延伸到四肢。 2. 患側感覺異常。 3. 坐骨神經(jīng)痛或頸部神經(jīng)痛,肢體麻痺,嚴重時甚至肌肉無力、萎縮。 4. 咳嗽、彎腰加劇。 如何判斷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可藉由身體檢查(physical examination)、動作測試(如反覆彎腰、坐骨神經(jīng)張力測試等)及影像學檢查(如X光片、核磁共振攝影(MRI)或電腦斷層掃描(CT)等)診斷。 一般而言,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癥狀常有方向性,即往一個方向會令癥狀加劇,而反方向動作會使癥狀減輕,例如坐久下背酸痛(腰部彎曲),而走路會減緩癥狀(腰部挺直)。 椎間盤突出的治療及預防: 在治療原則上,我們以非手術治療的傳統(tǒng)治療方式為優(yōu)先。但如果有以下兩種狀況: 1. 手、腳無力,且越來越嚴重的情形 2. 馬尾癥候群( cauda equina syndrome),會有手腳無力的情形,或是有大小便失禁的現(xiàn)象。 若有上述兩種情況,可以詢問醫(yī)師是否先以手術治療為優(yōu)先。因為手、腳無力是因為神經(jīng)根被椎間盤壓迫到,此時手術治療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立即阻止神經(jīng)再惡化的情形,而且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使神經(jīng)愈合。所以說如果有手腳肌肉無力、大小便失禁的癥狀,可以先跟您的醫(yī)師討論,決定是否要進行手術治療。 物理治療介入主要有三個M,分別是: Modality (儀器)、Manul (徒手)、Movement (運動)。 Modality (儀器)治療: 利用牽引機拉開脊椎,減少對椎間盤的壓力,以及拉開時產(chǎn)生負壓,使椎間盤歸位。 Manul (徒手)治療: 以徒手按摩肌肉的方式放松過緊的肌肉,像是腰大肌。 針對脊椎活動度變差的情形,使用徒手方式,增加其活動度。 Movement (運動)治療: 伸展運動(Extension Exercise): 利用手臂力量撐起上半身,骨盆不動,起來后,不在撐起最高位置停留,身體再躺回去。反覆做這個動作,把后突的椎間盤擠回去。 核心肌群訓練: 腹橫肌 先定位腹橫肌,先找到髂前上棘(ASIS),大約在肚子下方兩側,兩個突出的骨頭,找到后,手往下往內(nèi)約一個指頭距離,壓在上面,此時微縮小腹,感覺到有肌肉鼓起來頂?shù)绞种?,就是腹橫肌再收縮,過程中維持正常呼吸。在可以維持小腹收縮的感覺下,可以移動腳板,往屁股方向移動,過程中小腹微縮的力量不可以放掉。 頸部深層肌肉: 平躺,做出縮下巴的動作,維持10秒后放下,重復5次。要注意出力時,脖子兩側的肌肉不會鼓起來。 腰大肌伸展:伸展腰大肌 下圖是在伸展右邊腰大肌。先平躺在床緣,手扶自己的左腳,拉向胸口,使要伸展的右腳自然下垂。
平躺,頭轉向右邊時,雙膝同時轉向左邊;頭轉向左邊時,雙膝轉向右邊,兩個動作交替做。藉著這個動作,伸展腰部,放松過緊的肌肉。 活動過程使用正確的姿勢: 搬重物時:如果使用錯誤的姿勢容易使腰椎受傷,應該要挺胸直腰,利用腳彎下去把重物提起;不是直接彎腰下去搬重物。
正確的坐姿應該: 1. 選擇髖關節(jié)高于膝關節(jié)的椅子 2. 椅背角度約110度,并在頸椎、腰椎的地方有支撐,以支撐脊椎 3. 手放在椅子扶手上,手肘大于90度,并讓前臂水平地面 4. 能夠雙腳踩地 睡姿: 正躺:在膝蓋下放一個枕頭,減少脊椎的壓力。 側躺:大腿中間夾一個枕頭,使身體與床面成一直線,減少對脊椎的壓力。 枕頭: 正確高度的枕頭應該要能完整支撐頸椎,在正躺下,下巴水平我們的身體,側躺時也能讓頸椎與身體成一直線。而太高或太低都會造成頸椎的壓力。 床墊:選擇軟硬適中的床墊,躺下去不應下陷超過五公分。并且使我們脊椎成一直線。 來源: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轉載的可以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予以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