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中醫(yī)診療方案(試行)
一、診斷 (一)疾病診斷 1.中醫(yī)診斷: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GB/T 16751.2-1997)。 患者有長期飲酒或近期過量飲酒史,臨床上以乏力、脅脹或痛,右脅下腫塊為主要表現(xiàn)。隨著病情加重,可有神經精神癥狀、蜘蛛痣、肝掌等體征。 2.西醫(yī)診斷:參照2010年1月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診療指南》。 (1)有長期飲酒史,一般超過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 g/d,或2周內有大量飲酒史,折合乙醇量>80 g/d。但應注意性別、遺傳易感性等因素的影響。乙醇量換算公式: g=飲酒量(m1)×乙醇含量(% )×0.8。 (2)臨床癥狀為非特異性,可無癥狀,或有右上腹脹痛、食欲不振、乏力、體重減輕、黃疸等;隨著病情加重,可有神經精神癥狀和蜘蛛痣、肝掌等表現(xiàn)。 (3)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γ-谷氨酰轉肽酶(GGT),總膽紅素(TBil),凝血酶原時間(PT)),平均紅細胞容積(MCV)和缺糖轉鐵蛋白(CDT)等指標升高。其中AST/ALT>2、GGT升高、MCV升高為酒精性肝病的特點。 (4)肝臟超聲顯像或CT檢查有典型脂肪肝表現(xiàn)。 (5)排除嗜肝病毒現(xiàn)癥感染以及藥物、中毒性肝損傷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符合第(1)、(2)、(3)項和第(5)項或第(1)、(2)、(4)項和第(5)項可診斷酒精性肝??;僅符合第(1)、(2)項和第(5)項可疑診酒精性肝病。 (二)證候診斷 1.肝郁脾虛證:脅肋脹痛,心情抑郁不舒,乏力,納差,脘腹痞悶,便溏,舌淡紅,苔薄,脈弦細或沉細。 2.痰濕內阻證:脅肋隱痛,脘腹痞悶,口粘納差,困倦乏力,頭暈惡心,便溏不爽,形體肥胖,舌淡紅胖大,苔白膩,脈濡緩。 3.濕熱內蘊證:脘腹痞悶,脅肋脹痛,惡心欲吐,便秘或穢而不爽,困倦乏力,小便黃,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4.痰瘀互結證:脅肋刺痛,乏力,納差口粘,脘腹痞悶,脅下痞塊,便溏不爽,舌胖大瘀紫,苔白膩,脈細澀。 5.肝腎不足證:脅肋隱痛,脅下痞塊,腰膝酸軟,目澀,頭暈耳鳴,失眠,午后潮熱,盜汗,男子遺精或女子月經不調,舌質紫暗,脈細或細數(shù)。 6.瘀血內結證:脅肋脹痛,脅下積塊漸大,按之較韌,飲食減少,體倦乏力,面暗無華,女子或見經閉不行,舌質紫暗,或見瘀點瘀斑,脈弦滑或細澀。 二、治療方案 (一)辨證選用口服中藥湯劑或中成藥 1.肝郁脾虛證 治法:疏肝理氣,健脾化濕。 推薦方藥:柴苓湯加減。白術、茯苓、澤瀉、柴胡、豬苓、薏米、白蔻、冬瓜仁、枳椇子、甘草等。 2.痰濕內阻證 治法:健脾利濕,化痰散結。 推薦方藥:二陳湯合三仁湯加減。陳皮、半夏、茯苓、白術、薏米、厚樸、白蔻、海蛤粉、冬瓜仁、枳椇子、甘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