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積累,優(yōu)化作文教學
——執(zhí)行《語文新課程標準》點滴
摘 要:新課程理念倡導在作文指導中樹立大語文觀,帶領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觀察和體驗生活,注重學生的生活積累。同時,要求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多讀書、讀好書,獲取間接經(jīng)驗,積累語言。
關鍵詞: 積累生活 積累語言
新課程理念倡導在作文指導中樹立大語文觀,帶領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觀察和體驗生活,注重學生的生活積累。同時,要求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多讀書、讀好書,獲取間接經(jīng)驗,積累語言。
一、觀察和體驗,積累生活。
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鄙鐣钍菍W生作文的源泉。在作文指導中樹立大語文觀,帶領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觀察和體驗生活,注重學生的生活積累,有助于學生獲取寫作的素材。
(一)觀察,積累生活。
1、學做生活的有心人,注重培養(yǎng)觀察的能力。
⑴廣泛關注。注意引導學生觀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變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態(tài),觀察風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鳥獸蟲魚的習性,注意花草樹木的生長……引導學生觀察社會生活——了解家鄉(xiāng)日新月異的變化,參觀工廠,訪問農(nóng)家;觀察學校生活——注意學校開展的活動,大到開學典禮、運動會,小到主題班會、同學的課堂發(fā)言;觀察家庭生活——留心家里今天來了什么客人,爸爸又賣了什么新電器,媽媽又添了什么新衣服,家里人的言談舉止……
⑵明確要求。學生觀察前,要提出觀察要求;學生觀察時要進行相應指導;學生觀察后要寫觀察日記。要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事物的同時分析事物的好習慣,觀察是一種復雜的多側面活動,不能單用眼睛,要耳、口、手、腦并用,還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⑶細心指導。觀察日記是把每天觀察到事、人、景、物選取自己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東西記錄下來。不拘長短,不拘內(nèi)容形式。事要重點記下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人要重點記下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景要重點記下景物形狀、顏色、大小、動、靜特點;物要重點記下物件的外形和結構,用途與功能……每則觀察日記都要寫下觀察的時間、地點,盡可能的記下自己的感受。
2、學習有順序地觀察,養(yǎng)成觀察的好習慣。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nèi)ッ鑼懀ピu論無疑是很難的。對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的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致的第一手資料,寫作時才有話可寫,寫出的文章也比較真實生動。例如:學習描寫一種水果??梢栽趯W《石榴》這篇課文時,讓學生看關于石榴園的資料圖片,使學生對石榴生長過程和景象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對石榴花的色彩、形態(tài),石榴子兒的形狀等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并拿出實物讓學生觀察、品嘗,加深印象。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初步掌握描寫一種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寫作時,再請學生拿出自己喜愛的水果,讓他們說說應從哪些方面觀察,就比較容易了。這時,教師應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有順序的觀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澤、味道、吃法等等。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并使他們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逐步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好習慣。學生通過觀察,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寫起作文就不會覺得難了。
(二)體驗,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情感。
小學生作文要求內(nèi)容具體,情感真實。滿足自我表達的需要.但是小學生作文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與人交流,這就要求作者有讀者意識。語言必須流暢,言之有序,有感染力。因此,我們必須在各種單項作文訓練中指導學生積累語言的表達技巧。所謂積累技巧就是通過與閱讀教學相結合的各種作文單項訓練,讓學生掌握一些表達思想的方法,它包括語言表達的技巧,篇章結構的技巧,選材立意的技巧。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片斷訓練,如進行總分式、并列式的語序結構訓練;進行仿寫擬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語言感染力訓練;借鑒課文的表達方式進行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神態(tài)的描寫訓練;還可以對課文進行擴寫、縮寫、續(xù)寫、改寫??梢跃毩暩鞣N形式的開頭結尾,可以結合相關課文練習寫景、狀物的寫作順序,可以聯(lián)系課文的題目分析作者的選材,立意的目的。在進行片斷訓練的同時還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進行多向思維、逆向思維等思維技巧的訓練,鼓勵學生寫童話式、暢想式、科幻式作文,提高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水平。
“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有感情的作文才顯充實,才有內(nèi)涵。教師還要善于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情感。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走近學生的生活去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困惑等等。比如可以出一個《說說我的心里話》或是《我最想說的話》之類的作文題,讓學生傾訴他們的喜悅、憂傷、委屈、建議、感想……,讓學生產(chǎn)生溝通的欲望、需要和熱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導學生生發(fā)感情,真實的寫作。有時教師也可以因勢利導,利用學生的某些疑問或好奇心理來完成一篇作文。比如學完了《三袋麥子》,學生覺得寫童話并不難,很多人躍躍欲試,就可以讓學生去改編課文,或續(xù)寫課文。這樣寫出的作文,真切生動,充滿感情。
二、廣泛閱讀,積累語言。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绷康姆e累才有可能導致質(zhì)的提升?!胺蛉酥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边@告訴我們寫好文章必須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只有語言積累豐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筆下生花。
1任務性積累。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三年級的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梢圆贾脤W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課外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并學習運用。
2趣味性積累。在班隊課、體活課、放心班時,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
3自主性積累。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之外,還應督促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自覺學習習慣,從生活中去領悟,去積累,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比如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查閱資料,做實驗,咨詢別人,在旅游或外出時留心觀察并做記錄等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見聞,又幫助他們獲取了真實生動、記憶深刻的素材。這樣經(jīng)過長期的積累和內(nèi)化,學生寫作的語言資料庫不斷豐富完善了,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作文也能生動起來。
茍子在《勸學》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葉圣陶先生也說過:“寫東西靠平時的積累,不但著作家、文學家是這樣,練習作文的小學生也是這樣,小學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xiàn)他今天以前的知識、語言、思想等方面的積累”。因此,我們應該在作文指導中樹立大語文觀,帶領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觀察和體驗生活,注重學生的生活積累。同時,要求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多讀書、讀好書,獲取間接經(jīng)驗,積累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