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著,團結(jié)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梁氏著于1923年] 一、反動與先驅(qū) P1、開出一個更切實更偉大的時代,這是我們的責任。 P2、過去的物質(zhì)文明已交末運,跟著晚唐藩鎮(zhèn)和五代一百多年的紛亂,人心愈發(fā)厭倦,所以入到宋朝,便喜歡回到內(nèi)生活的追求,向嚴肅樸素一路走去。 按:以此了解人心特征。 P2、道學和禪宗,可以說是宋元明思想的全部代表。 P3、孔子不大喜歡說什么“性與天道”,只是想從日用行為極平時處陶養(yǎng)成理想的人格。 [奄襲全國] P4、黨勢漸成以后,依草附木的人日多,也不免流品很雜。 P4、最高等的如顏習齋所謂“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至矣極矣。 P4、幾十年門戶學派之爭,鬧到明朝亡了一齊拉倒。 P4、卑者疲精死神于舉業(yè) P5、中國嚼筆吮毫之一日,即外夷秣馬歷兵之一日。 按:筆是干不過槍的。 P5、清淡之流禍……未得其精,而以遺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辭其末。不習六藝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綜當代之務(wù),……股肱惰而萬事荒。 P6、向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 P6、清談害實,始于魏晉,而固陋變中,盛于宋南北。 P6、說者自說,事者自事,終為兩段。一段好議論,美聽而已。 P7、反動之起,當然是新時代一種迫切的要求了。 P9、中國知識線和外國知識線相接觸,晉唐間的佛學為第一次,明末的歷算學便是第二次。 P9、明朝人不喜讀書,已成習慣。 P10、蓮池所倡凈宗,從極平實的地方立定,做極嚴肅的踐履工夫,比之耶教各宗,很有點“清教徒”的性質(zhì)。不惟如此,他們既感覺掉弄機鋒之靠不住,自然回過頭來研究學理。 二、清代學術(shù)變遷與政治的影響(上) P11、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則其思必有相當之價值,而又適合于其時代之要求者也。有思潮之時代,必文化昂進之時代也?!瓭h之經(jīng)學,隋唐之佛學,宋及明之理學,清之考證學。 P12、風氣者,一時的信仰也 P12、(啟蒙期)此期之著作,恒駁而不純,但在淆亂粗糙之中,自有一種元氣淋漓之象。此啟蒙之特色也,當佛說所謂‘生’相。 P12、一世才智之士,以此為好尚,相與淬厲精進,阘冗者猶希聲附和,以不獲廁于其林為恥。此全盛期之特色也,當佛說所謂‘住’相。 [陳陳相因,固已可厭] P13、環(huán)境一項,包含范圍很廣,而政治現(xiàn)象,關(guān)系最大 P13、新朝是“非我族類”的滿洲,而且來得太過突兀,太過僥幸。北京、南京一年之中,唾手而得,抵抗力幾等于零。這種激刺,喚起國民極痛切的自覺,而自覺的率先表現(xiàn)實在是學者社會。 P15、滿洲人雖僅用四十日工夫便奠定北京,卻需用四十年工夫才得有全中國。 P15、年年鬧什么“開科取士”,把那些熱中富貴的人先行絆住。 P15江浙地方是人文淵藪,輿論的發(fā)縱指示所在。 P16、第二期的高壓和第三期的懷柔,都對于當時學風很有影響 P17、元氣極旺盛,像用大刀闊斧打開局面,但條理不免疏闊 P17、談到經(jīng)世,不能不論到時政,開口便觸忌諱。經(jīng)過屢次文字獄之后,人人都有戒心。一面社會日趨安寧,人人都有安心求學的余裕,又有康熙帝這種“右文之主”極力提倡。所以這個時候的學術(shù)界,雖沒有前次波瀾壯闊,然而日趨于健實有條理。 三、清代學術(shù)變遷與政治的影響(中) P19、科舉制度,我認為是科學不興的一個原因。 按:自這一角度看,不讓藝術(shù)生報考公務(wù)員是有道理的。 P20、康熙五六十年間所延攬的許多歐洲學者,到雍正帝即位之第一年,忽然驅(qū)除凈盡。中國學者接近歐化的機會從此錯過,一擱便擱了二百年了。 ……其一,種種事故把科學媒介人失掉了,其二,則因中國學者根本習氣,看輕了“藝成而下”的學問,結(jié)果逼著專走文獻這條路。 P23、康熙中葉以來漢宋之爭,到開四庫館而漢學派全占勝利。也可以說是:朝廷所提倡的學風,被民間自然發(fā)展的學風壓倒。 四、清代學術(shù)變遷與政治的影響(下) P31、因厭惡西教而遷怒西學,也是思想界一種厄運了 P32、光緒初年,內(nèi)部雖暫告安寧,外力的壓迫卻日緊一日,自六年中俄交涉改訂《伊犁條約》起,跟著十年中法開戰(zhàn),失掉安南,十四年中英交涉,強爭西藏。二十年中日戰(zhàn)役,割去臺灣及遼東半島。接二連三的大颶風,把空氣振蕩得異常劇烈,于是思想界根本動搖起來。中國為什么積弱到這樣田地呢?不如人的地方在哪里?怎么樣才能找開出一個新局面呢?這些問題,以半自覺的狀態(tài)日日向(那時候的新青年)腦子上旋轉(zhuǎn)。于是因政治的劇變,釀成思想的劇變,又因思想的劇變,致釀成政治上的劇變。前波后波輾轉(zhuǎn)推蕩,至今日而未已。 凡大思想家所留下的話,雖或在當時不發(fā)生效力,然而那話灌輸?shù)絿竦摹跋乱庾R”里頭,碰著機緣,便會復(fù)活,而且其力極猛。清初幾位大師——實即殘明遺老——黃梨洲、顧亭林、朱舜水、王船山之流,他們各市地多話,在過去兩百多年間,大家熟視無睹,到這時(1895年,中國積弱)忽然像電氣一般把許多青年的心弦震得直跳。 [汩沒人才] [饜心切理] P34、清廷政治的一日一日的混亂,威權(quán)一日一日的失墜。因亡命客及留學生陡增的結(jié)果,新思想運動的中心,移到日本東京。 P35、學界活力之中樞,已經(jīng)移到“外來思想之吸收”。一時元氣雖極旺盛,然而有兩種大毛?。阂皇腔靵y,二是膚淺。直到現(xiàn)在,還是一樣。這種狀態(tài),或者為初解放時代所不能免,以后能脫離這種狀態(tài)而有所新建設(shè),要看現(xiàn)時代新青年的努力如何了。 五、陽明學派之余波及其修正 P47、使人知反而求諸事物之際,晦翁之功也。然晦翁沒而天下之實病不可不泄。詞章繁興,使人知反而求諸心性之中,陰陽之功也。然陽明沒而天下之虛病不可不補?!?a target="_blank" style=" display:inline; position:static; background:none;" >夏峰語錄》(筆者注:孫夏峰,字啟泰,號鐘元,直隸容城人1584—1675年) “諸儒學問,皆有深造自得之處,故其生平各能了當一件大事。雖期間異同紛紜,辯論未已,我輩只宜平心探討,各取其長,不必代他人爭是非求勝負也。一有爭是非求勝負之心,卻與前人不相干,便是己私,便是浮氣。此病關(guān)系殊不小?!断姆逭Z錄》 P48、他(夏峰——筆者注)因為年壽長,資格老,人格有高尚,性情又誠摯,學問又平實,所以同時人沒有不景仰他,門生子弟遍天下?!S多人見他一面,聽他幾句話,便奮志向上做人。要之,夏峰是一位有肝膽有骨氣有才略的人。晚年加以學養(yǎng),越發(fā)形成他的人格之尊嚴,所以感化力極大,屹然成為北學重鎮(zhèn)。 P49、一力從切身處逼拶,所以他(指孫二曲,字中孚——筆者注)的感化力入人甚深。 夏峰、二曲,都是極結(jié)實的王學家。他們倔強堅苦的人格,正孔子所謂“北方之強”。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雖不及梨洲、亭林,卻給當時學風以一種嚴肅的鞭辟。 P51、讀書不多,無以證斯理之變化,而不求于心,則為俗學?!x山 P53、法愈密,而天下之亂即生于法之中,所謂非法執(zhí)法也?!蚍欠ㄖ?,前王不勝其利欲之私以創(chuàng)之,后王或不勝其利欲之私以壞之。壞之者固足以壞天下,其創(chuàng)之者亦未始非害天下者也。……論者謂有治人無治法,吾以謂有治法而后有治人?!S梨洲《原法》 按:立法“大躍進”要注意。 [警拔之語] P55、著學術(shù)史有四個必要的條件:第一,述一個時代的學術(shù),須把那時代重要各學派全數(shù)網(wǎng)羅,不可以愛憎為去取。第二,敘某家學說,須將其特點提摯出來,令讀者有明晰的觀念。第三,要忠實傳寫各家真相,勿以主觀上下其手。第四,要把個人的時代和他的一生經(jīng)歷大概敘述,看出那人的全人格。 六、清代經(jīng)學之建設(shè) P64、孟子之意,蓋欲能求放心,然后可以學問?!櫷ち帧?a target="_blank" style=" display:inline; position:static; background:none;" >日知錄》卷七《求其放心條》 P64、彼堯舜之耿介兮,固中道而得路:何桀紂之昌彼兮,夫惟捷徑以窘步。——屈原《離騷》 P66、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櫷ち帧度罩洝氛紬l [人人要打疊自己] P66、松柏后凋于歲寒,雞鳴不已于風雨?!櫷ち?/p> P67、亭林是教人豎起極堅強的意志抵抗惡社會。其下手方法,尤在用嚴正的規(guī)律來規(guī)律自己,最低限度,要個人不至與與流俗同化;進一步,還要用個人心力改造社會。 P67、所謂人生哲學(性),所謂宇宙原理(天道),都散寄于事物條理(文章)之中。我們做學問,最要緊是用客觀工夫,講求事物條理,愈詳博愈好,這便是“博學于文”。 P69、資料,從量的方面看,要求豐富;從質(zhì)的方面看,要求確實。所以資料之搜羅和別擇,實占全工作十分之七八。 P71、大學者有必要之態(tài)度二:一曰精慎,二曰虛心?!w天下之理無窮,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顧昔日之所得,不足以為矜;后日之所成,不容以自限?!櫷ち帧?a target="_blank" style=" display:inline; position:static; background:none;" >文集》 P73、治學方法如勤搜資料,綜合研究,如參驗耳目聞見以求實證,如力戒雷同剿說,如虛心改訂不護前失之類皆是。 七、兩畸儒——王船山 朱舜水 [極肅括,極沉痛] 按:可用于悼詞。 P87、知名而不知實,以為既知之矣,則終始于名而惝怳以測其影,斯問而益奕,學而益僻,思而益甚其狂惑,以其名加諸迥異之體,枝辭日興,愈離其本。 按:讀書名多,實不甚把握,徒有幾分情節(jié)。 P88、存象于心而據(jù)之以為知,則其知者象而已。而唯有象,不可謂此為吾心之知也明矣?!醴蛑ㄓ址Q船山先生) P89、過去,吾識也;未來,吾慮也;現(xiàn)在,吾思也。天地古今以此而成,天下之亹亹以此而生?!醮健?a target="_blank" style=" display:inline; position:static; background:none;" >思問錄·內(nèi)篇》 P91、何以謂之德?行焉而得之謂也。何以謂之善?處焉而宜之謂也?!崽煜轮異憾蝗√煜轮疲瑝櫰渲?,息其意,外其身,于是而洞洞焉,晃晃焉,若有一澄澈之境……然而求之于身,身無當也;求之于天下,天下無當也。行焉而不得,處焉而不宜,則固然矣?!醮健?a target="_blank" style=" display:inline; position:static; background:none;" >大學衍補傳》 P92、勢不容己,而抑必與物接,則又洸洋自恣,未有不厥而狂者也。——王船山《大學衍補傳》 [他有他的特別眼光,立論往往迥異流俗。] P93、舜水以極光明俊偉的人格,極平實淹貫的學問,極肫摯和藹的感情,給日本人全國人以莫大感化。德川兩百年,日本整個變成儒教的國民,最大的動力實在舜水。 P94、末世已不知圣人之道,而偶有問學之機,又與人辨析精微而逆折之,使智者詆為芻狗,而不肖者望若登天?!素M引掖之意乎?——朱舜水《文集》卷九《答安東守約書》 [博學于文功夫] [摧陷廊清之功] [氣象博大] 八、清初史學之建設(shè) P97、晚明學者虎虎有生氣。他們里頭很有些人,用極勇銳的努力,想做大規(guī)模的創(chuàng)造。 P100、欲求事實的正確,絕非靠空洞的推論和尖巧的臆測所能得。必須用極耐煩的工夫,在事實自身上旁推反勘,才可以得著真相。 P104、浙東貴專家,浙西尚博雅,各固其習而習之。浙東之學,言性命者必究與史,此其所以卓也。——章實齋 九、程朱學派及其依附者 P113、矯放縱之敝則尚持守,嬌空疏之敝則尊博習。 P114、他(張楊園或張履祥,明末清初理學家、教育家——筆者注)極不喜歡陽明的《傳習錄》,說道:“讀此書使人長傲文過,輕自大而卒無得。”又說:“一部《傳習錄》,吝嬌二字足以敝之”。 P114、行已欲清,恒入于濁,求道欲勇,恒病于祛。——張楊園 P116、致良知固可入圣,然切莫打破敬字?!戣跬ぁ?a target="_blank" style=" display:inline; position:static; background:none;" >思辨錄·諸儒異學篇》 P117、天下無講學之人,此世道之衰;天下皆講學之人,亦世道之衰也?!乐v學,多似晉人清談。清談甚害事??组T無一語不教人就實處做?!戣跬?/p> P118、稼書(陸稼書——筆者注)人格極高潔,踐履極篤行,我們對于他不能不表相當?shù)木匆狻5驗樘旆植桓?,性情又失狷狹。 P118、李恕谷嘗記一段軼事:“陸稼書任靈壽,邵子昆任清苑,并有清名,而稼書以子昆宗陸王,遂不相和,刊張武承所著《王學質(zhì)疑》相詬厲。及征嘎爾旦,撫院將命稼書運餉塞外。稼書不知所措,使人問計子昆。子昆答書云:‘些須小事,便而張皇,若遇宸濠大變,何以處之?速將《王學質(zhì)疑》付之丙丁,則仆之荒計出矣。”——恕谷《中庸傳注問》 P121[此外越愛出鋒頭的人,品格越不可問。] 十、實踐實用主義——顏習齋 李恕谷 P124、正德、利用、厚生曰事,不見諸事,非德非用非生也。德、行、藝曰物 ?!x卻事物而言學問,便非學問;在事物上求學問,則非實習不可?!伭朂S P126、怒谷主張通功易事 P130、讀書愈多愈惑,審事機愈無識,辦經(jīng)濟愈無力?!伭朂S《朱子語類評》 P132、近世圣道之亡,多因心內(nèi)惺覺、口中講說、紙上議論三者之間見道,而身世乃不見道。學堂輒稱書院,或曰講堂,皆倚《論語》“學之不講”一句為遂非之柄。殊不思孔門為學而講,后人以講為學,千里矣?!伭朂S P132、《論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習齋以為,“由”便夠了,何必要“知”?要“使知”,便都枉用心力,還會鬧毛病。 P133、天下人盡解惺,全不習行,是道之晦于天下也。——顏習齋《四書正誤》卷三 P135、人心如水,但一澄定,不濁以泥沙,不激以風石,不必名山巨海之水能照百態(tài),雖溝渠盆盂之水皆能照也?!斓亻g豈有不流動之水?不著地、不見泥沙、不見風石之水?——顏習齋《存人編》 按:故照須便下功夫了。具體講,一是“主動主義”,二是“為事之敬”,可借建當今組織文化建設(shè)。 P136、養(yǎng)身莫善于習動。夙興夜寐,振起精神,尋事去做。……人心動物也,習于事則有所寄而不妄動。故吾儒時習力行,皆所以治心?!頍o事干,尋事去干;心無理思,尋理去思。習此身使勤,習此心使存。——顏習齋 P137、怒谷說:“圣門”不空言敬?!雌涫隆?、‘執(zhí)其事’、‘行篤敬’、‘修己以敬’。 P137、《中庸》言行道,《論語》言適道,《尚書》言遵道。——李恕谷 P138、日以理氣為談柄,而究吾了義。——李恕谷 P139、凡事必求分析之精,是謂窮理?!伭朂S《存學編》卷二 P140、孔門諸賢,禮樂兵農(nóng)各精其一;唐虞五臣,水火農(nóng)教,各司其一。后世菲資,乃思兼長,如是必流于后儒思著之學矣。蓋書本上見,心頭上思,可無所不及,而最易自欺欺世。窮之莫道一無能,其實一無知也?!伭朂S《言行錄·刁過之篇》 P141、心上想過,口上講過,書上見過,都不得力,臨事依舊是所習者出?!伭朂S《存學編》卷一 按:學了不練,一出手還是舊的。 P142、“習”,含有兩義,一是改良習慣,二是練習實務(wù)。 學問無所謂精粗。喜精惡粗,此后世之所誤蒼生也?!伭朂S《存學編》卷一 [觖望]因不滿意而生怨恨 不論有事無事,有念無念,皆持以敬?!?a target="_blank" style=" display:inline; position:static; background:none;" >恕谷年諾》拿現(xiàn)在的話講,則時時刻刻集中精神便是。 P145、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偈?/p> P147、說我自己做自己的學問,不管那些閑事,到事體敗壞之后,只嘆息幾句了事,這種態(tài)度如何要的? P147、道學家不能辦事,且惡人辦事?!钏」?/p> P148、學者需振萎惰,破因循,每日有過可改,有善可遷,即日新之學也。改心之過,遷心之善,謂之正心;改身之過,遷身之善,謂之修身;改家國天下之過,遷家國天下之善,謂之齊治平。學者但不見今日有過可改,有善可遷,便是昏惰了一日。為政者但不見今日有過可改,有善可遷,便是茍且了一日?!伭朂S《言行錄·王次亭篇》 P149、性善的人,為什么又會為惡呢?習齋以為皆從“引蔽習染”而來;而引蔽習染皆從外入,,絕非本性所固有?!獝赫呤峭馕锶竞跣裕侨酥畾赓|(zhì)矣。 P150、偏不引蔽,偏亦善也。 P153、立言但論是非,不論異同。是,則一二人之見,不可易也;非,則雖千萬人所同,不隨聲也。豈唯千萬人?雖百千年同迷之局,我輩亦當以先覺覺后覺,不必附和雷同也——顏習齋《言行錄·學問篇》 梁啟超評為:試讀這種話,志節(jié)何等卓犖!氣魄何等沈雄! P155、對君父而無慚,置其身于貨利之場、死生禍福之際而不亂,其內(nèi)行質(zhì)之幽獨而不愧,播其文章議論于天下而人人信其無欺?!趵ダK《文集·與朱字綠書》 P156、綿莊之學,以習齋為主,而參以梨洲、亭林,故讀書極博而皆歸于實用。 P157、正而不迂,質(zhì)而不俗,以圣為軌,而不屑詭隨于流說。其行則為孝子,為仁人?!Z曰“淫文破典”,孔子曰“天下有道,則行有枝葉;天下無道,則辭有枝葉”?!魍ㄗ痈撸?a target="_blank" style=" display:inline; position:static; background:none;" >謫麟堂遺集》 十一、科學之曙光 P160、天運淵元,人智淺末,學之愈久而愈知其不及,入之彌深而彌知其難窮?!跻?/p> 十二、清初學海波瀾余錄 P183、按切事勢,不為迂談 按:梁啟超評唐鑄萬 P184、平則萬物各得其所。……吾懼其不平以傾天下也?!畦T萬《大命篇》 注:未標言者皆為梁啟超先生。 (岸橋理于同瀑室2011年5月31日) |
|
來自: 百城主人 > 《清代學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