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課(273-287) 萬紫千紅總是春 —詩歌的描寫手法 【 教師講授,學(xué)生見識】 宋·朱熹有《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意思是我選擇一個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觀花賞草來到泗水邊,只見無邊無際的風(fēng)光景物一時間都換了新顏。隨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東風(fēng)的面貌,東風(fēng)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詩歌敘述詩人外出河邊尋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覺到處煥然一新。為什么?因為天地間吹開了和煦的東風(fēng),東風(fēng)催得百花齊放,百花為人們捧出了萬紫千紅的春天。詩人贊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時也道出了“東風(fēng)”是萬紫千紅春天的源頭這個道理。“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歷來也被傳為名句。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dāng)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xué),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xué)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fēng)。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不難看出,詩中的情趣和理趣,都是通過描寫景物中表達出來。 詩歌離不開景物描寫,而景物描寫方法又是復(fù)雜多樣的。從景物描寫手法上來鑒賞,一般要注意作者觀察和描寫角度:如:正面和側(cè)面、實寫和虛寫、動景與靜景、遠景與近景、形色聲味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寫的表現(xiàn)手法:如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筆、對比和襯托、比興手法、象征手法等,要理解和辨析描寫景物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對比、夸張、借代、用典、對偶等。下面從幾個角度來談?wù)劊?B> 1、白描/工筆 白描本是中國畫技的一種,一般用墨線粗線條勾勒,不著顏色,移用到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上,即用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簡潔明了地刻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的一種描寫手法。采用白描手法寫的詩歌,看似平淡,細細品味,卻意味深長。如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⑶,花落知多少? 詩人全用白描。質(zhì)樸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像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著詩人的生命,跳動著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保?/SPAN>張戒《歲寒堂詩話》引)寫情,詩人選取了清晨睡起時剎那間的感情片段進行描寫這片段,正是詩人思想活動的啟始階段、萌芽階段,是能夠讓人想象他感情發(fā)展的最富于生發(fā)性的頃刻。詩人抓住了這一剎那,卻又并不鋪展開去,他只是向讀者透露出他的心跡,把讀者引向他感情的軌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該由讀者沿著詩人思維的方向去豐富和補充了。寫景,他又只選取了春天的一個側(cè)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詩人都不去寫。他只是從聽覺角度著筆,寫春之聲:那處處啼鳥,那瀟瀟風(fēng)雨。鳥聲婉轉(zhuǎn),悅耳動聽,是美的。加上“處處”二字,啁啾起落,遠近應(yīng)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陰道上,應(yīng)接不暇之感。春風(fēng)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眾卉新姿。這些都只是詩人在室內(nèi)的耳聞,然而這陣陣春聲卻逗露了無邊春色,把讀者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使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體味那鶯囀花香的爛熳春光,這是用春聲來渲染戶外春意鬧的美好景象。這些景物是活潑跳躍的,生機勃勃的。它寫出了詩人的感受,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陶詩通常呈現(xiàn)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見組織雕鏤之工。然而蘇東坡說:“其詩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與蘇轍書》)又說:“淵明詩初看若散緩,熟看有奇句。”(《冷齋詩話》引)東坡偏愛陶公之為人,尤推崇其詩,以為自古無人能及,反復(fù)吟詠,爛熟在胸,并一一唱和,著有《和陶集》,體驗實較常人為深。這一首主要體現(xiàn)其質(zhì)樸中的深味,散緩中的精巧。詩總是詩,“自然”的藝術(shù)仍然是藝術(shù),甚至是一種不易求得的藝術(shù)。真正隨意傾吐、毫不修磨,也許稱得上“自然”,但絕非“自然”的藝術(shù)。從這詩來看,在謀篇布局、逐層推進,乃至每個細節(jié)的刻畫方面,都非草率從事,實是精心構(gòu)思、斟字酌句、反覆錘煉的結(jié)晶。只是有一種真實的情感始終貫穿在詩歌中,并呈現(xiàn)為一個完整的意境,詩的語言完全為呈現(xiàn)這意境服務(wù),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詩便顯得自然??傊?,這是經(jīng)過藝術(shù)追求、藝術(shù)努力而達到的自然。 而工筆則是對事物注重局部細節(jié)描寫,對之進行精雕細刻、濃墨重彩的描寫。如王維《待儲光羲不至》: 重門朝已啟,起坐聽車聲。要欲聞清佩,方將出戶迎。 晚鐘鳴上苑,疏雨過春城。了自不相顧,臨堂空復(fù)情。 詩人緊扣題目中的“待”字,描寫了詩人等待客人到來的種種情景:清早啟門待客來,但坐立不安,時坐時起。接著又描寫聽覺上的幻境,然后又通過景物描寫(晚鐘鳴上苑、疏雨過春城),從早到晚,友人還是沒有來,而是自己多情(空復(fù)情)。王維此詩頸聯(lián)側(cè)重于聽覺,陳與義的《春雨》里也有相似的句子:“孤鶯啼永晝,細雨濕高城”,其實細較之下,也可以覺出很大的不同。王維的兩句,晚鐘鳴響,用耳朵聽,自不必說,雨過春城,當(dāng)然也是用聽,兩句都是表現(xiàn)一個感官所攫到的效果。反觀陳與義的詩,鶯啼是聽覺,而雨濕高城,卻與王維的雨過高城不同。過,只寫雨的一種狀態(tài),運動的狀態(tài),但是濕,卻寫出了雨過所產(chǎn)生的效果。這大概也是王安石把春風(fēng)又到,又過,最終改為又綠的原因吧。但是讀者不能把王維的這兩句從原詩中孤立出來。但因為頸聯(lián)的“晚鐘”是和首聯(lián)的“朝已啟”相照應(yīng)的,而“過”字,也許也可以這樣解釋:春雨都來了,你還不來! 在詩中,詩人通過一系列的細節(jié)描寫(動作、神態(tài)、心理、景物),表達了盼望好友到來的急切心情以及好友未至的悵惘心情。 2、 襯托/對比/烘托 詩詞中描寫的景物往往不止一個,其地位也不是并列的。“襯托”“對比”“烘托”這組術(shù)語就反映了景物描寫的角度和主次關(guān)系。三者有區(qū)別,不能含混。 襯托和對比都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從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征。但二者有著鮮明的差異:對比主要強調(diào)事物間的差異性,所列舉的事物都是并列關(guān)系,無主次之分。如姜夔的《揚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⑵,予過維揚⑶。夜雪初霽,薺麥彌望⑷。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⑸。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⑹。 淮左名都⑺,竹西佳處⑻,解鞍少駐初程⑼。過春風(fēng)十里⑽,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⑾,廢池喬木⑿,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⒀,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⒁,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⒂,青樓夢好⒃,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⒄,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⒅,年年知為誰生?[1] 縱觀全詞,行文的基調(diào)都籠罩在一種悲涼凄愴的氛圍中。無論是詞人所見到的“薺麥青青”、“廢池喬木”還是在黃昏里聽到的“號角”和“空城”還是詞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難賦深情”和不知亡國恨的“橋邊紅藥”,都是一種悲劇的寫照。情景交融是這首詞在寫作表現(xiàn)手法上最顯著的一個特點。移情入景,樂景寫哀,都是詞人經(jīng)常使用的手法。特別是樂景寫哀,詞人在文中寫了大量的樂景:名都,佳處,二十四橋……可是,寫樂景是為了襯托哀情,是為了對比“現(xiàn)在”的慘狀:名都的凋殘,佳處的弊壞,二十橋的冷寂……正如王夫之所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用今昔對比的反襯手法來寫景抒情,是這首詞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來反襯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杜牧《贈別》)來反襯今日的一片荒涼景象——“盡薺麥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賞”、“豆蔻詞工”、“青樓夢好”等風(fēng)流繁華,來反襯今日的風(fēng)流云散、對景難排和深情難賦。以昔時“二十四橋明月夜”(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的樂章,反襯今日“波心蕩、冷月無聲”的哀景。下片寫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評論和懷念杜牧,而是通過“化實為虛”的手法,點明這樣一種“情思”:即使杜牧的風(fēng)流俊賞,“豆蔻詞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揚州的話,也定然會驚訝河山之異了。借“杜郎”史實,逗出和反襯“難賦”之苦。“波心蕩、冷月無聲”的藝術(shù)描寫,是非常精細的特寫鏡頭。二十四橋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簫”的風(fēng)月繁華已不復(fù)存在了。詞人用橋下“波心蕩”的動,來映襯“冷月無聲”的靜。“波心蕩”是俯視之景,“冷月無聲”本來是仰觀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為俯視之景,與橋下蕩漾的水波合成一個畫面,從這個畫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詞人低首沉吟的形象。總之,寫昔日的繁華,正是為了表現(xiàn)今日之蕭條。還有李白的《越中覽古》: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詩歌不是歷史小說,絕句又不同于長篇古詩,所以詩人只能選取這一歷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來寫。他選取的不是這場斗爭的漫長過程中的某一片斷,而是在吳敗越勝,越王班師回國以后的兩個鏡頭。首句點明題意,說明所懷古跡的具體內(nèi)容。二、三兩句分寫戰(zhàn)士還家、勾踐還宮的情況。消滅了敵人,雪了恥,戰(zhàn)士都凱旋了;由于戰(zhàn)事已經(jīng)結(jié)束,大家都受到了賞賜,所以不穿鐵甲,而穿錦衣。只“盡錦衣”三字,就將越王及其戰(zhàn)士得意歸來,充滿了勝利者的喜悅和驕傲的神情烘托了出來。越王回國以后,躊躇滿志,不但耀武揚威,而且荒淫逸樂起來,于是,花朵兒一般的美人,就占滿了宮殿,擁簇著他,侍候著他。“春殿”的“春”字,應(yīng)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時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寫這一點,就把越王將過去的臥薪嘗膽的往事丟得干干凈凈表達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處是錦衣戰(zhàn)士,宮殿上站滿了如花宮女。這是多么繁盛、美好、熱鬧、歡樂,然而結(jié)句突然一轉(zhuǎn),將上面所寫的一切一筆勾消。過去曾經(jīng)存在過的勝利、威武、富貴、榮華,現(xiàn)在都沒有了,人們所能看到的,只是幾只鷓鴣在王城故址上飛來飛去罷了。這一句寫人事的變化,盛衰的無常,以慨嘆出之。過去的統(tǒng)治者莫不希望他們的富貴榮華是子孫萬世之業(yè),而詩篇卻如實地指出了這種希望的破滅,這就是它的積極意義。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蘇臺即姑蘇臺,是春秋時代吳王夫差游樂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此詩一上來就寫吳苑的殘破,蘇臺的荒涼,而人事的變化,興廢的無常,自在其中。后面緊接以楊柳在春天又發(fā)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舊,歲歲常新,以“新”與“舊”,不變的景物與變化的人事,作鮮明的對照,更加深了憑吊古跡的感慨。一句之中,以兩種不同的事物來對比,寫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詞,精煉而又自然。次句接寫當(dāng)前景色。青青新柳之外,還有一些女子在唱著菱歌,無限的春光之中,回蕩著歌聲的旋律。楊柳又換新葉,船娘閑唱菱歌,舊苑荒臺,依然彌漫著無邊春色,而昔日的帝王宮殿,美女笙歌,卻一切都已化為烏有。所以后兩句便點出,只有懸掛在從西方流來的大江上的那輪明月,是亙古不變的;只有她,才照見過吳宮的繁華,看見過象夫差、西施這樣的當(dāng)時人物,可以作歷史的見證人罷了。此兩詩都是覽古之作,主題相同,題材近似,但越中一首,著重在明寫昔日之繁華,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結(jié)句寫今日之荒涼抹殺之,轉(zhuǎn)出主意。蘇臺一首則著重寫今日之荒涼,以暗示昔日之繁華,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來襯托變幻無常的人事,見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現(xiàn)手段又各自不同。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詩人變化多端的藝術(shù)技巧。而襯托是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列舉的事物間有主有次,并非平等、并列關(guān)系。如白居易的《夜雪》 已訝衾枕冷, 復(fù)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 時聞?wù)壑衤暋?/SPAN> 詩中,描寫的主要對象是“夜雪”,詩中還描寫了冰冷的衾枕,明亮的窗戶、折斷竹子的聲響,所舉事物間有主有次,采用的就是襯托手法。 踏莎行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fēng)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借春日的美景來反襯詞人的離別情感,最后兩句寫少婦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閨中人憑高望遠而不見所思之人的情景 :展現(xiàn)在樓前的,是一片雜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盡頭是隱隱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遠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尋。這兩句不但寫出了樓頭思婦凝目遠望、神馳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過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隨著漸行漸遠的征人飛向天涯。行者不僅想象到居者登高懷遠,而且深入到對方的心靈對自己的追蹤。如此寫來,情意深長而又哀婉欲絕。后者如李白的《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wù)哿?,春色未曾看?SPAN lang=EN-US> 曉戰(zhàn)隨金鼓⑷,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1] 借助天山惡劣的環(huán)境來表達戍邊戰(zhàn)士的樂觀的革命情懷。這結(jié)尾兩句,雄快有力,與前六句的反面烘托之功是分不開的。沒有那樣一個艱苦的背景,則不足以顯如此卓絕之精神。“總為末二語作前六句”(王夫之),此詩所以極蒼涼而極雄壯,意境渾成。如開口便作豪語,轉(zhuǎn)覺無力。這寫法與“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二語有異曲同工之妙。此詩不但篇法獨造,對仗亦不拘常格,“于律體中以飛動票姚之勢,運曠遠奇逸之思”(姚鼐),自是五律別調(diào)佳作。 3、烘托/渲染 烘托和渲染原都是中國繪畫的一種技法,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唎者一般在需要強調(diào)突出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中的形象更鮮明突出。現(xiàn)廣泛運用于文學(xué)藝術(shù)創(chuàng)作,也是這種為突出事物特征的迥然不同的描寫手法。 楚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全詩除了首句點戎描寫對象“微雨”外,其余都是通過描寫其它景物來寫“雨”的,詩人成功運用以物托物暄藝術(shù)手法,仿佛使人愝覺到船帆上、鳥羽上、天際上、大樹下全都籠罩著蒙蒙細雨。 又如白居易的《夜雪》: 已訝衾枕妷,復(fù)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wù)壑衤暋?/SPAN> 詩中描寫的對象是夜雪,但詩人卻從觸覺(衾枕冷)、視覺(窗戶明)、聽覺(折竹聲)烘托出雪之大、之猛。(3)以物托亪。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詩的前兩句遜過對冬天惡劣環(huán)境的烘托,刺畫了釣叟的獨特個性及其樂觀豁達的情懷。又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三次描寫月光,分別烘托出了琴聲的美妙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的心情。 渲染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主要是指通過對環(huán)境、場景或人物的行為、寃理等細節(jié)描寫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shù)表達效果,它主要是從正面來描寫對象的。如樂府詩《江南可采蓮》: 這首詩開頭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江南景致圖。后四句以東西南北方位的變化以魚兒的活動為中心,顯得活潑、自然、有趣。采用復(fù)沓句式而略有變化,更令人聯(lián)想到采蓮人在湖中泛舟來往、歌聲相和相應(yīng)的情景。詩中沒有一字直接寫人,但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渲染,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使有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氣,聯(lián)想到采蓮人內(nèi)心的歡樂。 又如杜甫《兵車行》: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驈氖灞狈篮樱阒了氖鳡I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fù)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qū)不異犬與雞。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作者著意描繪了送別的場面,從而表達了人民對戰(zhàn)爭的厭惡之情。 4、 虛實相生/動靜結(jié)合 虛實相生和動靜結(jié)合是古詩詞中描寫景物最常用的兩種角度。虛實相生在詩詞中是指現(xiàn)實中的景、物、事與想象中的景、物、事互相映襯,相互滲透和轉(zhuǎn)化,交織在一起表達同一種思想或情感的藝術(shù)手法。它能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情趣。 在文學(xué)作品中,“實”與“虛”只是相對的,所謂“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景、物、境,包括客觀的、具體的、有據(jù)的、有形的、已知的、現(xiàn)實中的、眼前耳濡目染的各種“象”。所謂“虛”是指虛擬的景、物、境,包括主觀和、無形的、無據(jù)的、假設(shè)的、已經(jīng)過去的或者未來將出現(xiàn)的景象,還包括夢境和神仙鬼怪世界等。如在柳永的《雨霖鈴》一詞中,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虛寫外,寫的都是眼前實景實物實情,寫詞人與心上人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別的心情;下片主要描寫了別后生活的設(shè)想,全是虛寫。全詞虛實結(jié)合,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別離時的依依不舍的心情。又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和《古風(fēng)》(西上蓮花山)及李清照的《漁家傲·記夢》三首游仙詩都是通過描寫光怪陸離的仙境來反映現(xiàn)實社會的黑暗。 在詩詞中,虛景與實景的關(guān)系,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鮮明的對比來突出中心。如姜夔的《揚州慢》中虛寫了昔日揚州城十里長街的繁華景象,實寫了經(jīng)過戰(zhàn)亂后的“盡薺麥青青”的凄涼景象,一實一虛兩幅畫面對比鮮明,深切抒發(fā)了詞人的黍離之悲。有時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關(guān)系來突出中心。如歐陽修的《踏莎行》,上片實寫,通過初春景象來反襯行人的離別愁緒,下片虛寫,通過假想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相,來寫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想念妻子。 動、靜是對詩詞中的景、物作動態(tài)或靜態(tài)角度的描寫,它往往通過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景物的特征或寄寓作者思想情感。動、靜兩者相互映襯,構(gòu)成一種情境和意趣。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在前三聯(lián)中成功地運用了動靜結(jié)合和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為讀者描繪了一幅靜謐、恬淡的田園圖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為后面作者表達歸隱思想作鋪墊。 5、比喻/象征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根據(jù)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使語言表達更生動形象的一種修辭手法。比喻的基本結(jié)構(gòu)包括本體、喻體、比喻詞三部分,從形式上看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寫琴聲高低變化: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詩人用“急雨”“私語”“大小珍珠”來比喻琴聲高低變化的情景。如駱賓王的《詠蟬》在第五、六句中,純用比喻修辭手法:“露重”“風(fēng)多”比喻社會環(huán)境的壓力;“飛難進”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響易沉”比喻言論上受壓制。蟬如此,人也如此,全詩詩人以蟬自喻,抒發(fā)自己壯志未酬的情感。 象征是指借助描寫具體形象的外在特征來表現(xiàn)某種抽象深邃的概念、思想、情感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手法。象征的本體意義與象征意義之間本沒有必然聯(lián)系,但通過藝術(shù)定對本體事物特征的突出描寫,會使讀者產(chǎn)生由此及彼的某種聯(lián)想,從而領(lǐng)會藝術(shù)家所表達的思想、觀點、情感等抽象的意義。象征可以根據(jù)人們習(xí)慣和約定束成,往往選擇人們所熟悉的象征物作為本體,表達一種特定的思想意蘊。如喜鵲象征吉祥,烏鴉象征厄運;鴿子象征和平,鴛鴦象征愛情等等。象征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也可使復(fù)雜的深刻道理淺顯化、單一化等。 在詩詞中,松竹梅菊、日月星辰、飛禽走獸等自然萬象往往被人們賦與某種情感和象征意義,詩人借助它們表達一定的思想情感。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王冕的《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 詩中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的形象表達作者的理想追求,表達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總之,比喻與象征有著很大的差別:前者本體和喻體之間要求“形似”或者“神似”,后者象征意義與本體事物間要求“神似”;前者是以物比另物,比喻的對象是讓人看得見、聽得見、摸得著的具體對象,后者是以物顯義,即不把意思直接說明而讓讀者去聯(lián)想、領(lǐng)會,象征意義往往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前者只限于修飾語句,后者作為文學(xué)創(chuàng)作基本手法,它主要立足全文,至少是文章的一層或一個段落。 【學(xué)生習(xí)得,教師評定】 1.閱讀下面的詩,回答間題。 涼州詞注 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shù)鈴聲遙過磧,應(yīng)馱白練到安西。 注:磧(qì)沙漠。練,白絹,絲織品的一種。 本詩運用襯托對比和虛實相生的藝術(shù)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 遠與近、高與低、動與靜、抑與揚的襯托對比。前兩句實寫邊城景象:暮雨菲菲,大雁低空飛,沙漠綠洲上的蘆筍長勢很好,后兩句以虛寫為主,遙想了馱隊遠行的情景,虛中有實。 2、閱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問題。 〔正宮〕 塞鴻秋 潯陽即景 (周德清)①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shù)點青如淀②。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xué)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注〕①周德清(1277-1365)號挺齋,高安(今屬江西)人。②淀:即藍靛,藍色染料。 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來又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潯陽山水圖。請分別從寫景的順序和動靜的角度對這首散曲作簡要賞析。 答:從寫景的順序看:一、二兩句寫長江萬里,遠山重重,寫的是大處、遠景;三、四兩句寫江上輕帆,山泉飛流,寫的是個體、近景;五、六兩句則是從前四句的白天轉(zhuǎn)到傍晚,又由地面轉(zhuǎn)到天空。從動靜的角度看:一、二兩句側(cè)重寫江、山的雄偉,是靜態(tài)的;三、四兩句著重寫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飛流,是動態(tài)的。(答出遠近順序的,給2分;答出白天夜晚順序的,給1分;答出靜動角度的,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聯(lián)系其寫作背景回答問題。 臨江仙 (宋 侯蒙) 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dāng)風(fēng)輕借力,一舉入高空。 才得吹噓身漸穩(wěn),只疑遠赴蟾宮。雨余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寫作背景] 據(jù)宋人洪邁《夷堅志》記載:侯蒙其貌不揚,年長無成,屢屢被人譏笑。有輕薄少年畫其形貌于風(fēng)箏上,侯蒙見之大笑,作《臨江仙》詞題其上。后一舉登第,官至宰相。 (1)這首詞體現(xiàn)了侯蒙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請結(jié)合詞作予以簡析。 ①如戲稱畫他形貌的人為“良匠”,機智地應(yīng)對別人的嘲諷。 ②侯蒙樂觀自信。別人把他的形貌畫在風(fēng)箏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宮”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遠。結(jié)句含意:等到我事業(yè)有成時,“看我”怎樣在“碧霄中”自由馳騁吧! (2)《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臨江仙》上閥“滾滾長江東逝去,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與侯蒙詞一樣,都運用了“夕陽紅”意象,但其象征意義各不相同,請作簡要的比較。(4分) 答:①侯詞的“夕陽紅”象征個人的時來運轉(zhuǎn),大器晚成。 ②《三國演義》開篇詞的“夕陽紅”象征歷史的滄桑變化。 |
|
來自: 文苑折枝 > 《文學(xué)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