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的回答(2票)】: 朝鮮族,起名都是選漢字名字,按照漢字翻譯成朝鮮語的。(至少我們?nèi)叶际沁@樣的) 明顯這些年的小朋友的名字明顯能感到越來越好聽?。?! (剛剛還沒寫利索呢就手抖點回答了驚悚。。。) 其實對于朝鮮族,有漢語名本身就不是個問題。 來自【維基百科朝鮮語】 朝鮮人在15世紀(jì)以前是借用漢字來紀(jì)錄他們的語言。諺文(即韓文)創(chuàng)制以后的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間里,一直都沒有替代漢字。到了19世紀(jì)末,韓文開始與漢字并書,并且此時的“韓漢混用文”成為書寫的主要方式。 朝鮮半島獨立以后,朝鮮從1946年開始限制使用朝漢混用文中漢字,到了1949年徹底廢除了朝漢混用文中的漢字;韓國于1948年規(guī)定不得于政府公文中使用漢字,到1968年則進一步明令禁止在公文中使用漢字。而新聞報紙在報道某些特定文字或姓氏時,還是會夾雜漢字用來作為辨認(rèn)之用,而韓國民眾的姓名,除韓文外則都有漢字,身份證更有漢字姓名,而中國的朝鮮族也于1953年開始廢除了朝漢混用文中的漢字,使用韓文。 雖然有個漢語名字顯然已經(jīng)不是一個問題了,但是如果非要說把朝鮮語名字譯成漢語,也不是沒得說。 下面舉幾個例子。 姓: 在朝漢互譯中,姓是有類似于翻譯表的東西作對照(我沒找到權(quán)威的,但是網(wǎng)上能查到的都還算規(guī)范),必須使用固定譯法的,比如, (舉例子容易暴露年齡,哎。) 兩字漢語讀音一致,但是朝鮮語通過字音字形可以明顯區(qū)分。 其它姓氏相似。 但總還是會出現(xiàn)些特殊情況的,比如,碰到姓 【覃】,還是得問問人家到的是到底是姓tan還是qin對吧。只不過我認(rèn)識的人的朝鮮族姓氏都還比較“正常”,還沒出現(xiàn)過這種情況。 名: 基本遵循固定譯法,固定譯法表里混雜著音譯和意譯。 因為朝鮮語字比較少,每個字一定只代表一個讀音(忽略變化規(guī)則),所以可以音譯,比如: (Lee MinHo),慣用譯作李民浩,這也是一開始長腿??用的中文名。但是人家改中文名了, (Lee MinHo),李敏鎬 有些情況下不得不意譯,比如: (gim)?(seol)?(hwa),金(固定譯法)雪花(意譯)如果非要音譯,也不是不行,但是會比較可怕,就變成 (gim)?(seol)?(hwa),金(固定譯法)XX(我已經(jīng)被定式思維限制住了,還是你們看著拼音自己搞怪吧。。。) 我本人的曾用名是典型的朝漢意譯(我才不叫雪花),第二個名字是絕對的音譯,因為一般的朝鮮族好像不會給小朋友起*安妮這樣的“搞怪”名字。 朝漢互譯名字就是醬又很簡單,又富有微妙變化。 【知乎用戶的回答(1票)】: 應(yīng)該都是音譯吧,后來慢慢的有了約定俗成的形式,音譯后挑選好的字眼。在我家這就比如:蘇日娜,蘇力德,海日阿,巴特。。。 【fantasyevol的回答(0票)】: 音譯加個人喜好,我有兩個同學(xué)是朝鮮族,名字的朝鮮語發(fā)音是一樣一樣的。但是漢語過來一個叫準(zhǔn)建,一個叫俊杰 【趙牧的回答(0票)】: 藏族的漢名都是音譯,以四個字的常見 比如男性的倉央嘉措,旦增平措,扎西次仁 女性的有仁青拉姆,扎西卓瑪,達(dá)娃卓瑪 還有兩個字的少一些,比如格桑,晉美 還有其他的3個字5個字的都很少了 由于藏名沒有姓和名之分(據(jù)說很久以前的貴族才有姓氏,繼承下來的很少),所以大多都是這么個組合方式,比如扎西羅布,旦增羅布,扎西平措,旦增平措 還有一些翻譯過來很特別一點的名字 尼瑪倉決 四郎拉西 尼瑪吉巴 羅布頓珠 ……………… 點名的時候好歡樂的 原文地址:知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