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在宥》云:“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提倡回歸道性本真,在宥天下。在者,存,任自然;宥者,寬容。是說以道德之心、以道生觀安身立命,自會“孔德之容,唯道是從”,“為天下渾心”,則“徒處無為而物自化”。 《老子·寵辱》章云:“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薄渡袝?/span>大禹謨》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身是載因之器,心是造因之源。心念為天下之公器,不可不慎。心地光明,道路自然亦光明。 心又為一身之主,化因的關(guān)鍵在于化心,化心的核心是陰我的道德化。古人有“朝聞道,夕死可矣”的精神,即一旦聞道,塵心即歇,人心死,道心立,一息之間,直契于道。道由心悟,返觀內(nèi)求。心性修持大道生,因消果彌歸全真。故化因渡生,即明心度生,是每個人的人生使命與本分天責(zé)。圣凡同體異用,悟者為圣,迷者為凡。 《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曰:“夫圣人者,不恥身之賤,而愧道之不行;不憂命之短,而憂百姓之窮”。《大學(xué)》傳云:“富潤屋,德潤身。” 至道在治己身。利害相養(yǎng),刑德相傷??思簭?fù)禮,反身修德,生之大本?!独献印ぶ伟睢氛略疲骸笆且允ト酥栽唬何覠o為也,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莊子·在宥》云:“故君子不得已而臨蒞天下,莫若無為。無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故‘貴以身于為天下,則可以托天下;愛以身于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薄叭晖教師o為,而物自化。墮爾形體,吐爾聰明,倫與物忘,大同乎涬溟。解心釋神,莫然無魂,萬物云云,各復(fù)其根。各復(fù)其根而不知,渾渾沌沌,終身不離。若彼知之,乃是離之。無問其名,無窺其情,物固自生。” 《清靜經(jīng)》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文子·下德》云:“清靜之治者,和順以寂寞,質(zhì)真而素樸,閑靜而不躁,在內(nèi)而合乎道,出外而同乎義;其言略而循理,其行悅而順情,其心和而不偽,其事素而不飾;不謀所始,不議所終,安及留,激及行,通體乎天地,同精乎陰陽,一和乎四時,明朗乎日月,與道化者為人,機巧詐偽莫載乎心。是以,天覆以德,地載以樂,四時不失序,風(fēng)雨不為虐,日月清靜而揚光,五星不失其行,此清靜之所明也?!\能使神明定于天下,而心反其初,則民性善;民性善,則天地陰陽從而包之,則財足而人贍,貪鄙忿爭之心不得生焉”。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異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眾為心也。夫以出乎眾為心者,曷常出乎眾哉?”(《莊子·在宥》)(翻譯為白話是說:世俗的人,都喜歡別人和自己相同而厭惡別人和自己不同。希望別人和自己相同,不愿別人和自己不同,這是存在著出人頭地的心理。要是存在著出人頭地的心理,何嘗就超出大眾呢?。?/span> 然而,自性本清靜,心道原為一。即體還即用,無為臻化境。道化天下,心同太虛;德養(yǎng)群生,平等普利;厚德所積,無所不克;心意無量,無所不通。 《淮南子·人間訓(xùn)》云:“得道之士,外化而內(nèi)不化,外化,所以入人也,內(nèi)不化,所以全其身也。故內(nèi)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詘伸、贏縮、卷舒,與物推移,故萬舉而不陷。所以貴圣人者,以其能龍變也?!?/span> 《莊子·在宥》云:“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聲之于響。有問而應(yīng)之,盡其所懷,為天下配。處乎無響,行乎無方。挈汝適復(fù)之撓撓,以游無端;出入無旁,與日無始;頌論形軀,合乎大同,大同而無己。無己,惡乎得有有?睹有者,昔之君子;睹無者,天地之友?!保ǚg成白話是說:至人的教導(dǎo),就象形對于影、聲對于響。有問就有答,盡其所能,替大家對答。至人處身于沒有聲響的境況,往來于沒有痕跡的境界。引導(dǎo)紛雜的人群,游于無始無終的境域;獨來獨往,與日俱新;容貌形軀,合于大同。大同便不盡限于小我。不局限于小我,怎會執(zhí)著形相!執(zhí)著于形相,是篤行仁義禮的俊美君子;體悟于根源,是天地的朋友)。 《淮南子·人間訓(xùn)》云:“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行,則有以任于世矣”。 故:在宥天下,返本歸真。不得而德,無為自然。 (責(zé)任編輯: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