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學家,也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學說上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孟子關于讀書方法的論述,是我國早期形成的系統(tǒng)的讀書方法論之一。與孔子讀書法一樣,它對中國讀書史發(fā)生了深刻而有益的影響。其讀書方法論的精義是: (1)自求自得。孟子認為,讀書學習須靠自己去求索精研。他說:“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盡心上》),“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人病不求耳。子歸而求之,有余師?!保ā睹献印じ孀酉隆罚┧€進一步發(fā)揮說:“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離婁下》)。就是說,老師讓學生深造的方法,也應該是啟發(fā)調動學生的內部動機,使其“自求自得”,即依靠自己的求知欲,通過自己的積極努力去獲得。 (2)專心有恒。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保ā睹献印じ孀由稀罚┲荚诜磳θ亩獾淖x書態(tài)度。曾舉奕秋教人學棋為例,強調“不專心致志,則不得”(《孟子·告子上》)的道理,指出一個人學習不能得到滿意效果,往往并非其“智弗若”(不聰明),而是不能專心的結果,孟子還指出,專心還必須有恒。他以掘井作喻道:“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孟子·盡心上》),說明不堅持讀書終將落空。 (3)盈科后進。即循序漸進。孟子說:“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保ā睹献印けM心上》)又說:“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放乎四海?!泵献右运鲗W,道出逐漸積累知識、循序漸進的重要性。 (4)重思存疑。孟子認為,唯有依靠“心之官”的思維才能認識客觀事物,有聞見而不思,等于無聞見。他說:“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不思則不得也?!保ā睹献印じ孀由稀罚┻@實際上是要求不能只把認識停留在感性階段,而必須通過思維得到事物的真實內涵(本質)。孟子還提出了“讀書存疑”的主張,強調“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上》)。 (5)以意逆志。這是一種理解作品的方法。孟子說:“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保ā睹献印とf章上》)對這種方法,有兩種理解。一種是清人的解釋。如吳淇在《六朝選詩定論緣起》一文中認為:“以意逆志”就是“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詩論詩”,即應就作品論作品,以作品實際去分析推求作者思想。另一種是漢以來多數(shù)人的解釋。認為“以意逆志”中的“意”是指讀者的“意”(思想、知識、經驗等)。如趙岐《孟子注疏》解釋為“以己之意逆詩人之志”,朱熹《四書集注》則解為“當以己意逆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朱自清《詩言志辯》解為“以己意己志推作者之志”。 (6)知人論世。另一種理解作品的方法。孟子認為,要正確理解作品,還必須知人論世。他強調:“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保ā睹献印とf章下》)要真正讀懂作品,必須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經歷,思想感情,為人品德,以及他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 (7)詳說返約。孟子說:“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之”。(《孟子·離婁下》)這里的“詳說”,是指對讀物要精細研究,詳細闡釋,即所謂“把書讀得厚”;這里的“說約”,指對讀物內容的簡明概括。詳說返約,就是要求讀書治學必先深入細致鉆研,再在此基礎上歸納概括,直至明確掌握。 孟子讀書法的基本精神是:(1)“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孟子·盡心上》)也就是說,讀書求學有一定的規(guī)律和方法,應根據規(guī)律來確定正確的讀書方法。(2)著行察習。即應該明白自己學習過程的本身,這樣才可以“知其道”,即掌握住學習規(guī)律,隨時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使之合乎規(guī)律。如果“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那就會成為平庸的讀書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