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大洪水絕密檔案》----《山海經(jīng)》全解密(1)

 關(guān)心明天 2014-04-08

  一、神秘的《山海經(jīng)》
  《山海經(jīng)》是中國最為神秘的一本書。據(jù)傳《山海經(jīng)》之前只有《山海圖》,沒有《山海經(jīng)》,后大禹將《山海圖》銘刻于九鼎,大臣伯益據(jù)《山海圖》著成《山海經(jīng)》。可惜的是后來九鼎和《山海圖》均失傳,留給后人的只有那神秘的《山海經(jīng)》。后人釋讀的很多,但一直沒有人能看懂。
  即使博學(xué)如司馬遷,他對《山海經(jīng)》也是抱懷疑態(tài)度的。據(jù)《史記》載:“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jì)、山經(jīng)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寥寥二句。因張騫出使西域大夏之后、窮盡黃河源頭也未見到昆侖山,司馬遷對《山海經(jīng)》的真實性大打折扣。他認(rèn)為,談九州山河,《尚書》接近于事實,而《禹本紀(jì)》、《山經(jīng)》中所有怪物,他是不敢談?wù)摰摹_@表明,司馬遷老先生是不認(rèn)可《山經(jīng)》的。為什么《史記》中只提到《山經(jīng)》而未提到《海經(jīng)》?這是因為司馬遷當(dāng)時只出現(xiàn)了《山經(jīng)》,他沒有看到《海經(jīng)》。

  事實上,司馬遷錯了,《禹貢》恰恰不是大禹時的地理,大禹時的地理就是《山海經(jīng)》反映的地理,《海經(jīng)》反映的怪人怪獸等等怪物并不是神話,它反映的內(nèi)容是真實的。之所以不被人理解,是因為它們被后人誤讀了!
  《山海經(jīng)》不但不是神話,而且是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之根!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在尋找中華文明之根。我們的根在哪里?為什么我們的歷史有記載,而我們卻找不到中華文明之根? 
  尋找中華文明之根,并非出于民族自尊心,也并非好奇,而是因為這還關(guān)系到歷史到底是如何發(fā)展的問題。人類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是人類的根本問題。長期以來,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關(guān)于歷史周期之說,即認(rèn)為歷史并非是線性的,而是周期性的產(chǎn)生和毀滅,時間并非線性的而是循環(huán)的。當(dāng)然也有觀點認(rèn)為歷史是螺旋式前進(jìn)的,真相如何,這就得研究文明的源頭和歷史的進(jìn)程。

  現(xiàn)代科學(xué)研究表明,氣候的變遷是有周期性的,地球磁極的轉(zhuǎn)換也是有周期性的,天體運(yùn)行也是有周期性的。周期性可以說是客觀規(guī)律之一。歷史也有周期性嗎?如果有,這個周期是什么樣的?引起這個周期的原因是什么?所以,歷史并非與我們的現(xiàn)實無關(guān)?,F(xiàn)實來源于歷史,并且將成為新的歷史。
  司馬遷研究天體的運(yùn)行,最后得出一個結(jié)論:“天運(yùn)三十年一小變,一百年一中變,五百年一大變,三大變?yōu)橐患o(jì),三紀(jì)而大備?!本褪钦f,天體的運(yùn)行三十年一小變,一百年一中變,五百年一大變,1500年為一紀(jì),4500年完成一個循環(huán)。韓非子更是指明了這個循環(huán)的周期是4560年。這與瑪雅文明的歷史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但司馬遷的天體運(yùn)行周期并非中國關(guān)于天體運(yùn)行規(guī)律的最早記錄。事實上,早在史遷之前中國就有天體運(yùn)行的周期理論,《周髀算經(jīng)》說:陰陽之?dāng)?shù),日月之法,十九歲為一章。四章為一蔀,七十六歲。二十蔀為一遂,遂千五百二十歲。三遂為一首,首四千五百六十歲。七首為一極,極三萬一千九百二十歲。生數(shù)皆終,萬物復(fù)始?!睆摹吨荀滤憬?jīng)》看,《周髀算經(jīng)》比司馬遷的更具體,而且《周髀算經(jīng)》在4560年的周期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31920年的周期。這個周期一滿,“生數(shù)皆終,萬物復(fù)始”。

  這種歷史周期論不獨中國經(jīng)典有記載,佛教也有,而且其周期更是宏大。佛教中的劫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分。每一小劫為1679.8萬年;二十個小劫為一中劫,為3.3596億年;80個中劫為一大劫,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共268.768億年。所以無論中外,無論亞洲和美洲,都有這種歷史周期論。只不過《周髀算經(jīng)》和司馬遷的天體運(yùn)行論較之佛教經(jīng)典更具體而微而已。《周髀算經(jīng)》和司馬遷的天體運(yùn)行論不僅有周期,而且大周期中還套著小周期,小周期中套著更小的周期,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環(huán)不已。不要以為司馬遷僅是史學(xué)家,古時的史官是身兼天官之職的,并且是世襲的。世襲是因為天文觀測需要長期持之以恒地進(jìn)行,非世襲不能傳承天文。他們的結(jié)論往往是幾十代人實際觀測總結(jié)的結(jié)果,是值得重視的。

  根據(jù)天人感應(yīng)理論,天道如此運(yùn)行,作為人間的歷史自然也如此發(fā)展。周文王滅商紂前,手下大臣多次勸他出兵滅紂,文王就是不為所動,說你們不知天命,時機(jī)未到。什么是天命?天命就是天機(jī),就是星相。上古之帝王往往是星相學(xué)家,非后世武夫之可比。周文王等待的就是一個五星聚會的時機(jī),可見周文王是知道什么時候會出現(xiàn)這一天文現(xiàn)象的。五星聚一出現(xiàn),可能會引起天文、地質(zhì)的變化,有時自然災(zāi)害也會相應(yīng)增多,人心就會不安定,加上輿論造勢的影響,其所引起的社會心理震蕩是非常巨大的。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俱備,周文王籍此揮戈一擊,就徹底終結(jié)了商王朝?,F(xiàn)代歷史學(xué)家關(guān)于武王伐紂的時間一直得不到確證,直到美國一個學(xué)者運(yùn)用天文知識,計算出公元前1046年為五星聚出現(xiàn)的天文時間,自此,武王伐紂的時間才得到確認(rèn)??梢?,在天文學(xué)界,天體的運(yùn)行確實是有周期性的。

  那么歷史呢?也有周期嗎?古人相信是有周期的。自商湯于公元前1598年建立到周文王在位,時間接近500年;自文王(公元前1152年---公元前1056年)之后到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歷時近500年;孔子之后,司馬遷(約前135---約前87年)更是就扳著指頭數(shù)年份,現(xiàn)在五百年快到了,下一個圣人應(yīng)該是我吧?“五百年圣人出”,可見自周文王到司馬遷,先賢相信歷史是有周期的。
  真相真的如此嗎?推動歷史周期進(jìn)程的力量又是什么?
  答案在《山海經(jīng)》中。
  《山海經(jīng).五藏山經(jīng)》實際上是亞洲的地形圖!這張圖包括了北非東部和美國的阿拉斯加在內(nèi),這才是真正的大禹九州圖!
  這是一張至少4100多年前的地形圖!而且《大荒經(jīng)》實際上是大洪水時的方國地圖。

  這張圖揭示了一個非常震驚的史實!至少4000多年前的亞洲,包括北非和美洲的阿拉斯加在內(nèi),它們是大一統(tǒng)的!非但大禹時期如此,從炎帝至黃帝,一直到大禹,亞洲、北非、阿拉斯加一直就是大一統(tǒng)。當(dāng)時最高統(tǒng)治者稱“上帝”,《山海經(jīng)》稱“帝俊”,他居于世界的中心----亞洲之巔青藏高原;次一級統(tǒng)治者稱“帝”,居于青藏高原四陲之云貴高原、黃土高原、蒙古高原和伊朗高原;再次一級的稱“神”,居于亞洲和北非丘陵平原地帶。它們對應(yīng)的主要的就是亞洲的階梯狀的三級地形。這種金字塔式的政治結(jié)構(gòu)是以分封制為基礎(chǔ)的。而這,后來成了周代分封制的基礎(chǔ)。

  《山海經(jīng)》事實上是中國人從歷史以來不斷記錄和修訂的結(jié)果,它事實上是一部中國人的遷徙史?!段宀厣浇?jīng)》對各山方位的描述和各山之后對該山具體的描述,其方位事實上是有不同的!每一山前面的方位事實上是修正后的結(jié)果!其原因是《山海圖》成圖時的方位和《山海經(jīng)》經(jīng)文形成時的方位是有區(qū)別的。
  我們看到的《山海經(jīng)》是對原圖畫書編譯后的結(jié)果。編譯者當(dāng)時的四極不是圖畫書當(dāng)時的四極,四極有極移,所以,《山海經(jīng)》譯成經(jīng)文時需要對原圖方位訂正。校訂者保留了前人極移前的記錄,又將極移后的方位訂正并冠在每一座山的前面,并加上了里程。這樣的例證在《五藏山經(jīng)》中所在皆是,具體證據(jù)在后面解釋經(jīng)文時再予列出。后人理解不到這一點,一味以當(dāng)今的方位解讀《山海經(jīng)》,如此,是不可能復(fù)原《山海圖》的。

  《山海圖》最初的記錄是通過圖畫的形式刻在玉版上的。在中國古籍中,黃帝、堯帝、大禹都有發(fā)現(xiàn)史前玉版的記載。據(jù)《初學(xué)記》、《御覽》、《帝王世紀(jì)》等書記載:“黃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天大霧三日。帝游洛水之上,見大魚,殺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色,魚流,始得圖書?!边@是黃帝時發(fā)現(xiàn)史前圖書的記載。
  又《博物志》載:“帝堯在位,圣德光洽。河洛之濱,得玉版方尺,圖天地之形。又獲金璧之瑞,文字炳列,記天地造化之始。”玉版方尺“圖天地之形”,“地之形”好理解,就是地形圖。天之形是什么?天有形狀嗎?“天之形”就是天象圖,也就是星相圖?!敖痂抵?,文字炳列”,這分明是上古文字圖書(注意,《博物志》說帝堯發(fā)現(xiàn)的是文字書,不是圖書----上古之圖書就是以“圖”畫成的書,它和后代的“圖書”概念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在帝堯之前就有文字了)。這些玉版和金璧,就是《山海經(jīng)》的資料來源。黃帝之后的堯帝、帝禹都繼承了這一傳統(tǒng),將當(dāng)時的歷史地理及其它知識刻上玉版,藏之名山,沉于河洛,形式上是封禪或祭河,然而實際上卻有意無意中保留下了上古文化。這就是中國古史相傳的“河圖玉版”。祖先們留下玉版,并以口耳相傳的方式輔助記憶。后人收集到河圖玉版,就加以整理、修訂,如此年復(fù)一年,代復(fù)一代,這就是《山海經(jīng)》能夠記錄下幾千年、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前的歷史地理的真正原因。祖先們收集整理這些河圖、玉版,據(jù)以成圖(地圖和圖畫書)。這些河圖玉版就是《山海圖》的前身。后來帝堯整理,大禹時又有補(bǔ)充,并銘于九鼎,伯益據(jù)以成書,這就是后世的《山海圖》和《山海經(jīng)》。

  《山海經(jīng)》中的奇人怪獸神木靈石等等光怪陸離的東西是什么?上古真有三個頭的人,九條尾巴的狐、六只足的獸和人面馬身、人面牛身、人面鳥身等等怪物嗎?是上古出現(xiàn)了生化危機(jī)還是基因變異?
  當(dāng)然沒有。
  那它們是怎么一回事?
  這要從文字的產(chǎn)生歷史來看待這個問題。
  文字的產(chǎn)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在文字產(chǎn)生之前,先祖?zhèn)儌鬟_(dá)信息最初靠的是語音,由于音和義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所以語義是靠語音來實現(xiàn)的。后來人類發(fā)現(xiàn)語音雖然可以近距離傳遞信息,但是不能遠(yuǎn)距離傳遞和保存信息,由于這種需要,就有了圖畫,這就是圖書的由來。
  圖畫的最初功能是用來表示語音的。也就是說,象形圖案(注意,最初不叫文字)代表的是語音。圖案是怎么代表語音的?例如,先民們要表示shu這個語音,但沒有文字,先民們就以一棵樹形象化地代替之。從表面看來它是象形的,然而實際上它是以樹之形表示shu這個音的;反過來說,凡是發(fā)音為shu的,都可以用一棵樹表示它。例如“術(shù)”,這是個抽象的詞,如果用象形的事物表示,那是沒有辦法的。但這難不倒先民們,他們就以同音的事物代表它,這就是“同音假借”。古籍中假借字為什么多,就是這個原因。所以,這里的“樹”之圖案又代表了“術(shù)”之音,由音而生義。 “智慧樹”實際上就是智慧書或智慧術(shù),《山海經(jīng)》中的“不死樹”就是不死術(shù),也就是后來所謂的長生不老之術(shù)。

  這就好比一個不識字的人要寫信,譬如一個不識字的青年給戀人寫情書:“米蘭,我愛你?!彼驗椴蛔R字,又要表達(dá)信的內(nèi)容,他會怎么寫?他可能會畫一粒米,畫一朵蘭花,又畫一只鵝,一片艾葉,一塊泥土。不明就里的人自然不知所云,但是從音上讀我們就可以知道,原來信的內(nèi)容是“米蘭我愛你”。當(dāng)然,他也可能畫一把戈代表“我”。為什么甲骨文的“我”是戈之形,就是因為粵語和閩南語中“戈”、“我”同音。“戈”是“我”的圖畫表音而已。這樣的信寫多了,青年可能會覺得畫畫太麻煩,就將畫不斷簡化成圖案,時間久了,圖案就慢慢固定下來,這樣就形成了文字。所以,文字記錄的其實是語音,語義是通過語音實現(xiàn)的。
  任何地方,包括亞洲、美洲、歐洲、非洲在內(nèi),只要有文字,它最初一定是象形圖案,而且是表音的象形圖案,哪怕是南極洲,如果發(fā)現(xiàn)了遠(yuǎn)古文字的話,它也一定是表音的象形圖案。這是人類文字發(fā)展的規(guī)律。

  由于圖案符號最初都是表音的,后來圖案不斷簡化,如果一直按此模式發(fā)展下去,就會線性化形成拼音文字,如西方的拼音文字就是如此,西方文字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yuǎn)、更徹底,最終創(chuàng)造出一種擺脫了線條,擺脫了形和音的語言,這就是計算機(jī)語言,所以計算機(jī)首先出現(xiàn)于西方是有其歷史淵源的;中國文字就不同,它在最初擬音圖畫的基礎(chǔ)上,最后走上了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zhuǎn)注、假借“六書”的道路,最終形成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文字。東、西文字從此分道揚(yáng)鑣。但縱然如此,無論西方的拼音文字也好、中國的文字也好,最終還是要通過音表現(xiàn)出來。離開了音的人類文字(不是計算機(jī)符號)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文字記錄的其實是語音,只有通過語音,我們才能得到語義。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實際生活中看到。譬如一個不識字的人看家書,他橫看豎看都是看不懂的,但是如果有人讀給他聽,他馬上就明白了信的內(nèi)容。再如抗戰(zhàn)電影中,有的首長不識字,首長說一句“念”,下面的人就念給他聽,首長馬上明白了文件的內(nèi)容,并據(jù)此發(fā)號施令。由此可見,文字記錄的并不是義,而是音,義是通過音來實現(xiàn)的。

  只有到了電子時代,語言才可以脫離形和音。但這是機(jī)器的語言,是機(jī)器的符號,不是人類的文字符號。人類的信息,最終是要通過音來表達(dá)的。除非人類發(fā)展到了思維傳感,人類才可以徹底不依賴語音。
  (原圖)

  人類的語言,無論拼音文字還是象形文字,一定得通過音,才能得到義。音和義的關(guān)系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過程中約定俗成的。一定的音就代表一定的義,音是義的載體。義(意)是通過音來實現(xiàn)的!圖畫書(圖書)出現(xiàn)以后(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就是圖畫),圖畫實際充當(dāng)了錄音機(jī)的功能,圖畫表現(xiàn)的是音,由音而生義,所以理解上古圖畫書一定要從音上理解。
  一個淺顯的例子是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形成,近幾百年以來,歐洲學(xué)者一直在設(shè)法破譯埃及紀(jì)念碑銘文上的象形文字,一直不得其門而入。直到1822年,一個叫吉恩.弗朗索瓦.商博良的青年就是從埃及象形文字的圖案所代表的發(fā)音開始破譯古埃及帝王名字,最終取得突破,成為古埃及語言學(xué)之父。

  (原圖)


  《山海經(jīng)》的文字,大量的是對圖畫的描述,表明《山海經(jīng)》之前就是一部圖畫書。所以,理解《山海經(jīng)》的圖案,絕對不能從圖形上理解,而要從該圖形代表的音上來理解。
  音對于理解古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哪怕是文字已經(jīng)成熟了的先秦古籍,如果不了解字音,要理解字義是不可能的。
  例如,中國古籍中很多字,我們都認(rèn)識,但是我們不知道它的意義。為什么?那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它的確切讀音。舉個例子,《左傳.宣公三年》說:“昔夏氏之方有德也,遠(yuǎn)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xié)于上下,以承天休?!边@一句最后的“用”、“協(xié)”和“休”是什么意思?
  因、和、佑啊。
  為什么是因、和、佑的意思?

  那是因為古時它們是同音字,而且是中國南方的語音,在粵語中,“用”與“因”、“協(xié)”與“和”、“休”與“右”均同音,屬同音通假。再舉個例子:“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贝司渲械男B是什么意思?玄鳥就是一種鳥嘛。錯了?!靶B”是“殷人”之音,而且是中國南方的語言。在粵語中,“玄”、“殷”同音。而“鳥”、“人”在上古也是同音字。
  由此可知,望文是不能生義的,要望音生義。
  理解上古圖畫書《山海經(jīng)》更應(yīng)從音上理解。如《西次三經(jīng)》:“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zé)o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边@段文字是前人對原圖畫書的文字描摩,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經(jīng)過文字編譯后的結(jié)果。圖畫畫的是一個黃袋子,紅得像丹火,渾敦沒有面目,還好像在唱歌跳舞。經(jīng)文說這是帝江。帝江明明是個人,怎么是個沒有面目的、會唱歌跳舞的黃袋子,而且還有六只足、四只翼?

  其實。黃袋的上古讀音是hon dai,hon dai是什么?就是黃帝(黃字上古讀hong,如《山海經(jīng)》中的熊山就是現(xiàn)在的黃山;上古帝字讀dai,如粵語中的帝就讀dai,《山海經(jīng)》中的帝囷山就是現(xiàn)在的點蒼山。點和帝同音互譯)?!俺嗳绲せ稹笔鞘裁匆馑迹砍嗳绲せ鹚淖值幕浾Z讀音就是“軒轅帝黃”。為什么叫帝黃不叫黃帝?因為堯帝、舜帝一樣可以叫作帝堯、帝舜,黃帝與帝黃無足于異。六足四翼是什么?六足,鹿祖、六祖之音也;四翼,粵語即散宜也。據(jù)《蒙古秘史》,鹿祖是蒙古人的祖族。據(jù)《彝族源流》,六祖又是彝人的祖宗。而云南人的祖宗也是六詔。六足、鹿祖、嫘祖、六詔、鹿蜀實際上是同一人,同音互譯而已。所以六祖實際上是中國人的祖宗。散宜就是中國史籍中的散宜氏(即“塞人”之南方讀音)。而且,黃囊、渾敦二者的上古讀音也是一樣的,所指實為一。渾敦?zé)o面目是什么意思,無面目是編譯者對渾敦的解釋;渾敦,古音就是“黃帝”(hon dai) 或“黃囊”,后來音變?yōu)椤叭澲唷保俸笥忠糇優(yōu)椤靶倥?。事實上,“昆侖”、“霍臘”、“賀蘭”都來源于“黃囊”(黃帝)。這一點要記住,這在后文的解讀中還會用到。這段經(jīng)文的整個意思是說:“那里有神,外貌像個黃袋子,紅得像丹火,他是鹿祖、塞人、葷粥一族,是司彘國的江巫,其實他是帝江(即帝鴻)?!?黃袋子,紅得像丹火,是對黃帝二字的圖畫表音,六足、四翼也是圖畫表音。如此理解,《山海經(jīng)》就好懂多了。

  諸如此類,《山海經(jīng)》中數(shù)不勝數(shù)。 “以圖表音,以音釋義”這是《山海經(jīng)》最重要的特點,不明白這一點,就不可能讀懂《山海經(jīng)》。
  前人理解不到這一點,編譯《山海經(jīng)》者沒有完全看懂,屈原沒有看懂,史遷沒有看懂,后來的編校者如劉向、郭璞等也沒有看懂。后來之后來者更是當(dāng)作小說,甚至當(dāng)作巫書?,F(xiàn)在雖然肯定了《五藏山經(jīng)》,但也是一種模糊的肯定;至于《海經(jīng)》部分,也還是當(dāng)作神話看待??梢哉f,現(xiàn)代人也沒有看懂。這里有一點要注意,編譯和編校的區(qū)別。編譯是前賢將原圖畫書的圖案譯成文字形成《山海經(jīng)》的過程,編校只是對《山海經(jīng)》字句篇章的整理和校核,它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最初的圖畫書,隨著時間的推移、語言的變遷、文字的變革、記憶的錯位、政治的影響、史籍的損毀、山川的變遷、天文的變化等等因素的影響,信息在后來的傳遞過程中失真了。因為失真,后人不理解而臆測之;后人之后人更不能理解,復(fù)穿鑿附會之,致使本來真實的事情愈傳愈離離奇,愈傳愈怪異,最終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些光怪陸離的怪人怪獸等等不可思議的事情。

  其實,神話就是歷史的化石,敲掉它的外殼,就是真實的歷史!

  《山海經(jīng)》記載的地理之遼廓、歷史之久遠(yuǎn),超出了當(dāng)今任何人的想像!
  事實上,《山海經(jīng)》反映的地理年代早得無法想像!《山海經(jīng)》的價值要多大就有多大。不要說《山海經(jīng)》中的上古帝王陵墓所在地;不要說那無數(shù)的金、銀、銅、鐵、錫礦還有一些我們不知道名字的礦產(chǎn);也不要說《山海經(jīng)》反映的上古神秘文明;單是那積石山,山下有石門,“萬物無不有也”的敘述就足以讓人目瞪口呆;還有“禹掘昆侖墟以下地,中有曾城九重”的昆侖墟,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無數(shù)的物質(zhì)的、精神的寶藏,幾千年、上萬年的文化積淀,盡在《山海經(jīng)》中?!渡胶=?jīng)》是破解上古文化的鑰匙!
  這些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山海經(jīng)》還隱藏了一個地球的最大秘密!這個秘密對于破解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歷史和演變、對于考察我們當(dāng)前地球面臨的極端氣候和地球環(huán)境的演變,對于研究地球的極移和板塊運(yùn)動和地球物理學(xué)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現(xiàn)在,即將破解《山海經(jīng)》這萬古之謎,在后面,將解析亞洲神秘的人文景觀、指明雪藏的山海寶藏、還原震撼的上古歷史、闡述滄海桑田的山海巨變,探索不可思議的地球運(yùn)動,等等等等。
  《山海經(jīng)》不僅顛覆了我們對地球地理的認(rèn)識,而且顛覆了我們對夏、商二代的歷史的認(rèn)識!也顛覆了我們對中華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的認(rèn)識!
  為什么?
  因為上古炎帝至大禹時期,中國古史中的帝王實際上統(tǒng)治了整個亞洲和北非。古埃及第一王朝實際上是炎帝孫族節(jié)并建立的王朝!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實際上是三苗文明!《山海經(jīng)》稱之為“壽麻”。壽麻、三苗、蘇美爾實際上是一族,為音譯的結(jié)果。所謂的兩河流域“阿卡德”實際上是“夏開帝”的粵語音譯,夏開帝國統(tǒng)治了整個亞洲和埃及,而且中國的帝堯事實上是埃及人!驚人的發(fā)現(xiàn)遠(yuǎn)不止此?,F(xiàn)在只略略提及,具體內(nèi)容后文詳述。

  就目前考古來看,中國考古發(fā)現(xiàn)的三星堆文明其實被誤讀了!
  三星堆文明其實是炎黃時的文明,炎帝文明遠(yuǎn)在公元前3100年以前。青銅神樹實際上是《山海經(jīng)》中的“建木”,它代表的是炎帝節(jié)并!而且三星堆那個方腦袋的青銅人像它實際上是炎帝術(shù)器!這些在《山海經(jīng)》中都有明確記載,只是后人沒有看懂而已。
  江西在上古并非蠻荒之地,在顓頊帝時,那里是少昊之國!為顓頊帝帝都所在,江西之名就來源于“顓頊”的上古音譯。
  非但如此,中國古史中的夏朝不僅存在,而且是一個龐大的空前絕后的帝國!
  夏朝之夏事實上不讀xia,而讀粵語的ha!夏后開也應(yīng)讀ha hau hoi,夏王朝實際上是夏后氏建立的王朝。夏后王朝實際上就是《埃及王表》上的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阿哈王朝!阿哈王朝的都城不在埃及,而在中國的云貴川一帶,而且很可能就在川西。當(dāng)時的云貴川是世界的中心,是為中國古史中的炎帝帝都中心區(qū)域所在!夏后王朝即阿哈王朝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就是一個龐大的帝國,當(dāng)時覆蓋了整個亞洲和北非。

  所謂“太康失國”實際上是炎帝阿哈族(夏后氏)的伯陵因耽于女色而失國。夏后氏的伯陵也就是兩河流域泥板書發(fā)現(xiàn)的大名鼎鼎的恩美巴拉格西。恩美巴拉格西,源于西方人對兩河流域楔形泥板文字的音譯,它實際上是“高密伯陵高辛”的粵語音譯。
  公元前2800年以前的上古,并不是教科書上說的所謂的原始社會,那時人民很富足,是一個肉欲橫流的世界,當(dāng)時社會風(fēng)氣相當(dāng)淫亂。炎帝之孫伯陵與黃帝族的韓流,為了一個女人嫦娥引發(fā)了上古世界大戰(zhàn),炎帝系伯陵最終喪失了帝位。這段歷史就是中國《五子之歌》的由來,是為印度《摩訶婆羅多》記載的主要歷史,是為西方《圣經(jīng)》中的五王與四王之戰(zhàn)!《摩訶婆羅多》與《圣經(jīng)》主要事實是存在的,這段歷史在《山海經(jīng)》中均有記載。

  中國古史所謂夏代的“少康中興”,少康其實是少皞的音譯,即帝嚳,也是夏后氏一族!帝嚳復(fù)興了夏王朝,統(tǒng)一了亞洲和北非,是為兩河流域發(fā)現(xiàn)的阿卡德帝國的薩爾貢!“阿卡德”實為“夏開帝”的音譯;薩爾貢、少皞、少康,實為一,也是音譯之故。公元前2371年,少康薩爾貢(帝嚳)光復(fù)夏后(或阿卡)帝國。西方考古學(xué)家和歷史學(xué)家據(jù)楔形文字泥板書,將少皞音譯成了薩爾貢,將夏開帝國譯成了阿卡德帝國。阿卡德帝國遠(yuǎn)非西方歷史學(xué)家和考古學(xué)家所認(rèn)識的限于埃及、兩河流域和印度。他們摸到的只是夏后帝國的一條腿!帝嚳的阿卡德帝國實際上覆蓋了亞洲和埃及!
  阿卡德帝國(夏后帝國)實行的是分封制,帝嚳分封八子鎮(zhèn)守亞洲和北非八方,其中伯虎分封在貴州一帶,是為《山海經(jīng)》的柏服國;仲熊分封在中國南方江西一帶,是為《山海經(jīng)》的張宏國,張宏國是為“中國”名稱之源,是為中國古史中的夏代的中康;季貍分封在今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是為《山海經(jīng)》的季厘之國。實際上季厘是乘厘之字誤。

  因仲熊(粵語即張宏)是阿卡德帝國即帝嚳的封國,故又稱夏后(阿卡),夏后(阿卡)快讀即夏,這就是中國的夏代之源。仲熊、張宏、斟尋,實為一。所以中國夏代之都城,依照張宏國的歷史,夏代都城就在江西!依柏服國歷史,夏之都城就在貴州或湘西!依照阿卡德帝國的歷史,夏代的都城就在川西或橫斷山脈。
  公元前2292年,帝嚳之孫、瑪尼什吐蘇之子----位于亞述的唐堯族被分封到埃及,在《山海經(jīng)》中稱長右族,長右族年僅9歲的唐堯繼承埃及王位。此時的帝嚳后人,被分封于今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沙爾沙利乘厘繼承了阿卡德帝國帝位,但此時阿卡德帝國已四分五裂,乘厘帝不被承認(rèn)?!罢l是王?誰不是王?”諸侯各自稱帝,世界大亂。沙爾沙利實為《山海經(jīng)》中狌狌、雙雙、猩猩、三桑之譯音,也就是商湯之祖族。乘厘帝實際就是中國古史中的舜帝!中國古史所謂的“堯舜禹”實際上是“亞述爾”一詞的粵語音譯。

  公元前2250年,祖籍亞述、被分封于埃及的唐堯統(tǒng)一了亞洲和北非,正式取得阿卡德帝國(夏后帝國)帝位。公元前2231年前后,西亞和兩河流域洪災(zāi)肆虐,帝堯率領(lǐng)埃及和亞述軍隊從埃及遷徙中國,驅(qū)逐鯀族、共工族、三苗族、驩兜族,誣之為“四兇”,唐堯是為中國古史中的帝堯,帝堯姓伊祁,名放勛。伊祁放勛實際就是Egyptian,它的意思就是埃及人。帝堯繼承埃及王位共98年,取得夏后帝國帝位時間共56年,是為阿卡德帝國的納拉姆辛。

  納拉姆辛(唐堯)之后,即公元前2194年,位于今伊朗的沙爾沙利乘厘取得阿卡德帝國帝位,是為中國古史中的帝舜,也就是印度教的帝釋天。乘厘、舜帝、帝釋,也是同音互譯的結(jié)果。帝舜在位50年,統(tǒng)一了亞洲,至公元前2144年駕崩。
  帝舜之后混亂了17年,至公元前2127年,夏后氏的彝人大禹取得帝位,并光復(fù)亞洲和北非。大禹于公元前2082年逝世,在位45年。大禹之后傳位伯益(白彝),貴州的伯益在位13年。
  公元前2072年,伯益取得大禹帝位,夏后啟逃亡到川西,成為巴人,并開始積蓄力量,結(jié)盟西亞其它國家,公元前2070年,夏后啟逃亡13年后,發(fā)動了征伐伯益的俱盧之野大戰(zhàn),主戰(zhàn)場在貴州、湖南一帶。當(dāng)時伯益也有盟國,雙方大戰(zhàn),戰(zhàn)爭席卷亞洲,最后夏后啟取得勝利。這場戰(zhàn)爭《山海經(jīng)》中稱之為“巴蛇食象”。象,就是伯益的都城,也就是湖南“湘”的音譯詞。公元前2069年夏后啟光復(fù)夏朝稱帝,是為中國古史中的夏朝。

  俱盧之野大戰(zhàn)后,世界元氣大傷。文明大步倒退。
  此后夏后啟出兵西亞,光復(fù)了亞洲。但帝國不久分崩離析。此后夜郎王朝閉關(guān)鎖國,封閉了471年,直到公元前1598年殷人入侵時為止,夜郎建立的夏后氏王朝正式終結(jié)。此夜郎族一直綿延了二千多年,到西漢時消失。
  夏后帝國從阿哈王朝算起,歷時1400多年,甚至更久;從帝嚳(薩爾貢)阿卡德帝國中興算起歷時773年;從公元前2069年的夏后啟(夏后照)建立夏后氏的夜郎王朝算起就是471年。所以乾隆版《史記》說夏代共傳773年并非空穴來風(fēng)。
  中國古史中的夏朝,實際上是一個內(nèi)涵非常豐富的歷史時期。廣義的夏朝指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阿哈王朝,那時的阿哈王朝實際已統(tǒng)治到埃及一帶。而阿卡德帝國也統(tǒng)一了亞洲和埃及。狹義的夏朝則是發(fā)源于貴州的公元前2069年的夜郎王朝。夜郎王朝絕對不是后人想像中的“夜郎自大”,公元前2069年夏后啟建立的夜郎王朝勢力曾經(jīng)達(dá)到西亞!

  這就是從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公元前1598年的主要歷史脈絡(luò)。中國古籍中的中國上古史,特別是秦火以后歷史記載大多源于民間傳說,錯誤非常之多?!洞蟠鞫Y記》和《史記》記錄的夏代歷史實際上是從炎帝以來的歷史!
  非但如此,商代九鼎和周代的九鼎實際上不是真正的大禹九鼎!它們是假冒仿造的。
  瞠目結(jié)舌?不屑一顧?
  一切在意料之中。
  下面,我們一起來解密《山海經(jīng)》。

  二、大禹九鼎在哪里
  談到《山海經(jīng)》就不能不談到大禹九鼎。據(jù)《左傳.宣公三年》說,從前夏氏稱帝,遠(yuǎn)處方國圖畫萬物,九州之牧貢金無數(shù),夏禹鑄鼎,銘刻萬物,物物皆備,使人民識別神、奸。 
  《左傳》這段話實際點明了大禹是如何繪成《山海圖》,如何著成《山海經(jīng)》的?!渡胶D》并非如人們所說的是大禹派出調(diào)查隊,調(diào)查全國山川物產(chǎn),據(jù)以編成《山海圖》和《山海經(jīng)》?!蹲髠鳌氛f《山海圖》實際上是大禹根據(jù)九州之牧進(jìn)獻(xiàn)的圖書(圖畫書)加工整理出來的。九鼎之金,是九州之牧交納的貢奉。為什么是九牧?九牧就是大禹分封九州的九個統(tǒng)治者,如東漢末年的劉備就曾作過豫州牧。九牧就是九巫。巫,本讀粵語的mou,后來音譯為“牧”。后人理解為牧豬、牧羊、牧牛意義上的牧,那是后人的誤解!對“牧”字的二種不同理解,體現(xiàn)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觀。釋為“巫”,體現(xiàn)的是宗教立國,釋為“放牧”之“牧”,體現(xiàn)的是奴隸立國。

  “九牧貢金”說的就是大禹分封的九個諸侯進(jìn)獻(xiàn)貢奉,其中就有圖、書。
  在古時,一個方國如果向另一個國家進(jìn)獻(xiàn)本國地圖,那就意味著絕對的臣服!秦末劉邦入三秦時,其他大臣忙于爭金奪銀,而謀臣蕭何獨獨只對圖籍感興趣。三國時的張松投降劉備時,見面禮就是巴蜀地圖。地圖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大禹之時,九巫即九州之牧貢獻(xiàn)地圖,可見大禹實際上是九州的統(tǒng)治者。而大禹的《山海圖》是覆蓋了整個亞洲、北非東部和美洲阿拉斯加。由此可見,大禹當(dāng)時是威震世界的。
  回憶一下我們熟悉的歷史。周代直到現(xiàn)在,有誰能做到這一點?成吉思汗在他面前也要甘拜下風(fēng)。而這一切,竟然發(fā)生在4100多年前!而且是我們所謂的原始社會時期!我們對上古歷史的誤解要多深就有多深!

  大禹九鼎鑄成后,敬于宗廟,外人莫能一睹真容。九鼎從此成為政權(quán)的象征,也成為天下爭奪的對象。為什么要爭奪九鼎,九鼎無非是九尊青銅,即使是九尊黃金,其價值也是有限的,天下英雄為什么要爭奪它?其實他們爭奪的并不是那作為青銅的九鼎,而是九鼎上面的世界地形圖和世界物產(chǎn)。它們的價值比青銅價值更大。九鼎上面的亞洲地形圖、交通線、礦產(chǎn)指南、和沙漠水資源圖、動植物分布圖是當(dāng)時彌足珍貴的百科全書,有了它,就有了問鼎天下的基礎(chǔ)。
  然而,九鼎卻莫名其妙地失傳了。
  據(jù)中國史冊記載,大禹九鼎先后傳夏、商、周三代,至秦末失傳。司馬遷在《史記.周本紀(jì)》中說:“周君王赧卒,周民遂東亡。秦取九鼎寶器,而遷西周公于【單心】狐。后七歲,秦莊襄王滅東周。東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

  意思是說周赧王駕崩后,周朝百姓就向東逃亡。秦國獲取了周朝九鼎重寶,將西周公趕到單狐。七年后,秦莊襄王滅了東周。東周和西周就都被秦國兼并,周社祭祀無人,就此滅亡。(題外話:此處之單狐就是《山海經(jīng).東次四經(jīng)》之單狐之山,也就是現(xiàn)在韓國首府釜山----韓國人是西周君的后人?。扒厝【哦毱鳌?,這句話點明了西周滅亡后,九鼎到了秦國。
  又據(jù)《史記.秦本紀(jì)第五》載:“五十一年,……于是秦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走來自歸,頓首受罪,盡獻(xiàn)其邑三十六城,口三萬。秦王受獻(xiàn),歸其君于周。五十二年,周民東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史記》這段話記載的是東周滅亡后九鼎到了秦國。
  《史記.周本紀(jì)》與《秦本紀(jì)》是相呼應(yīng)的。都說周朝滅亡后,周鼎到了秦國。

  然而,這里有二個疑問,一是周朝的九鼎是安放在洛邑的,而洛邑當(dāng)時是東周公所在地,秦國滅掉的是西周公,怎么就獲得了東周公的九鼎。二是秦與洛邑相隔350公里左右,中間又有秦嶺余脈阻擋,周初滅商時,周朝不能將九鼎運(yùn)到豐鎬,秦國又怎么能將龐大而笨重的九鼎越過秦嶺余脈運(yùn)到秦國?

  關(guān)于周鼎在洛邑,事見《左傳.臧哀伯諫納郜鼎》:“武王克商,遷九鼎于雒邑”,又見《史記.周本紀(jì)第四》:“成王在豐,使召公復(fù)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復(fù)卜申視,卒營筑,居九鼎焉?!绷硗庵軠缟踢w九鼎時,九鼎曾經(jīng)公開展出過。事見《史記.周本紀(jì)第四》,《史記》記載得很詳細(xì):“(武王)到紂死之處,親自射擊他的尸體,連發(fā)三箭然后下車,以輕劍刺其尸體,用黃鉞砍下紂王之頭,掛在大白旗上。然后到紂王寵愛的二妃之宮,二女已經(jīng)自縊。武王又連射三箭,用劍刺,用黑鉞砍下二妃之頭,掛在小白旗上。武王作罷回到軍營。次日,清理路面、社壇及紂王宮殿。又封紂王之子祿父于商之舊地。武王認(rèn)為商朝初定,就讓弟弟管叔鮮、蔡叔度‘幫助’祿父治理商代遺民。此后又命召公從囚犯中釋放箕子,命畢公釋放關(guān)押的老百姓,表彰商容之閭。命南宮括把鹿臺之財和鉅橋之栗分給百姓,賑濟(jì)貧民。命南宮括、史佚公開展出九鼎寶玉!”(原文:至紂死所。武王自射之,三發(fā)而后下車,以輕劍擊之,以黃鉞斬紂頭,縣大白之旗。已而至紂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經(jīng)自殺。武王又射三發(fā),擊以劍,斬以玄鉞,縣其頭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復(fù)軍。其明日,除道,脩社及商紂宮。封商紂子祿父殷之余民。武王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鮮、蔡叔度相祿父治殷。已而命召公釋箕子之囚。命畢公釋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閭。命南宮括散鹿臺之財,發(fā)鉅橋之粟,以振貧弱萌隸。命南宮括、史佚展九鼎保玉。)這三則史料,明確指出了周滅商后,遷商九鼎于洛邑。

  可見周鼎確是商紂九鼎,并且就存放在東周的洛邑。既然秦國滅掉的是西周,那就不可能得到當(dāng)時得到遠(yuǎn)在350公里的東周的九鼎。(順便說一下,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西周鎬京時,更不可能掠走了九鼎。因為九鼎本來就和犬戎族密切相關(guān),或者說就是犬戎族的。關(guān)于這一點后文解讀。)
  或許有人會說,有無可能周代營建洛邑后,周鼎后來又被遷到了豐鎬呢?
  其實這同樣不可能。要知道,周鼎存放洛邑是由于九鼎太過龐大笨重,不能運(yùn)到豐鎬才營造新都放置九鼎的。洛邑與豐鎬之間遠(yuǎn)隔350多公里,中間是山脈阻擋,周人以前不能將九鼎運(yùn)到豐鎬去,以后一樣不能!所以西周君逃亡前,真正的周鼎應(yīng)該一直在洛邑。
  況且,九鼎不是小家伙,想拿就拿,想走就走的。九鼎每一鼎至少在10萬斤左右,九鼎就是九十萬斤!雖然史冊沒有明確記載九鼎之重,但后來秦始皇時有十二銅人可資參考?!墩x漢書五行志》說:“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于臨洮,故銷兵器,鑄而象之?!边@是秦始皇時,甘肅臨洮發(fā)掘出十二尊巨像的歷史記載!巨像長五丈,足履六尺是什么概念!可惜這則信息一直不為后人重視。秦始皇集全國之銅鑄造金人十二,《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說:““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薄度o舊事》一書也載“銅人十二,各重三十四萬斤。漢代在長樂宮門前”。此金人之重量可作九鼎之參考,禹集九牧之金而鑄九鼎,每尊鼎的重量絕不比金人輕!為什么?因為據(jù)《山海經(jīng)》,大禹統(tǒng)一了亞州和北非!其疆域比秦朝不知大多少,九牧之金絕對比秦始皇的多得多。另據(jù)史料記載,當(dāng)初周滅商時,為搬運(yùn)九鼎,動用了相當(dāng)兵力,事見《戰(zhàn)國策.卷一》:

  “顏率至齊,謂齊王曰:‘周賴大國之義,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獻(xiàn)九鼎,不識大國何途之從而致之齊?’齊王曰:‘寡人將寄徑于梁。’顏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謀之暉臺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R王曰:‘寡人將寄徑于楚?!瘜υ唬骸豢伞3?,欲得九鼎,謀之于葉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踉唬骸讶私K何途之從而致之齊?’顏率曰:‘弊邑固竊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壺醬甀耳,可懷挾提摯以齊至者;非效鳥集烏飛,兔興馬逝,漓然可至于齊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萬人挽之,九九八十一萬人,士卒師徒,器械被具,所以備者稱此。今大王縱有其人,何途之從而出?臣竊為大王私憂之?!R王曰:‘子之?dāng)?shù)來者,猶無與耳!’顏率曰:‘不敢欺大國,疾定所從出,弊邑遷鼎以待命。’齊王乃止?!?/p>

  這段史料記載了一件有意思的事:秦國出兵西周,索要九鼎,西周公慌了手足,大臣顏率就出了個主意,請齊國出兵相救,許以九鼎酬謝。齊王就出兵解了西周的圍。事后齊王索要九鼎。西周公又慌了,這時顏率又出了個主意,他親自出使齊國,說九鼎太重太大,不好搬運(yùn),請你老人家指示一條捷徑,以便于搬運(yùn)九鼎。齊王實在是找不到搬運(yùn)的路,只好作罷。
  在這里,顏率說周滅商時,為搬運(yùn)九鼎動用了八十一萬人馬,雖然是夸張,但至少說明了九鼎是個大家伙!搬運(yùn)非常不容易!周滅商紂時,動用相當(dāng)人力物力,才將九鼎從奄(現(xiàn)在的河南偃師)遷到洛邑(今洛陽),那可都是平原地帶,不需要翻山越嶺的,可搬運(yùn)了不到35公里就再也搬不動了,不得不就地營建洛邑專門安放九鼎!

  既然周朝不能將九鼎運(yùn)到豐鎬,秦國又能夠運(yùn)到那里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綜上分析,可以認(rèn)為秦滅西周公時得到的九鼎應(yīng)該是仿造的,而且塊頭小了很多。
  司馬遷沒能看出這點,他也不知道九鼎到底在哪里,在《史記.秦始皇本紀(jì)》中,他又記載:“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彼抉R遷的記載是矛盾的,可見他也莫衷一是。從《秦始皇本紀(jì)》可知,秦始皇肯定也發(fā)現(xiàn)了他的周鼎是假的,或許有人提供了信息:周鼎沉沒在泗水里了。所以才有秦始皇派一千余人在泗水打撈周鼎的舉動。
  這次打撈一樣是徒勞的。泗水遠(yuǎn)在山東,距洛邑相距400公里左右,以周初國力之強(qiáng)尚不能遠(yuǎn)距離搬運(yùn)九鼎,在戰(zhàn)火紛飛的戰(zhàn)國末期,亡國之君東周君又如何能在逃亡路上將至少九十萬斤重的九鼎搬運(yùn)到800里之遙的泗水呢?再者,搬運(yùn)九鼎是件非常浩大的工程,東周君逃亡時搬運(yùn)九鼎能神不知鬼不覺,不給后人留下一點線索。這可能嗎?

  由此看來,周之九鼎其實也不可能被運(yùn)到山東泗水一帶!
  那么,唯一的結(jié)論是:周九鼎仍在洛邑!
  問題又來了,為什么周朝滅亡后秦國未能在洛邑發(fā)現(xiàn)九鼎?
  很可能被東周君就地處理了!至于怎么處理的,不知道?;蛟S是就地掩埋,或許是投入了洛河或澗河中。疑在澗水的可能性大。據(jù)《史記.楚世家第十》載:“昔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庇纱丝芍P鄏為成王定鼎之地,其地就在今洛陽市內(nèi),中有郟水,即今洛陽之澗水。澗水應(yīng)為郟水之音譯。而且澗與泗字形近,真相可能是九鼎沒于澗水,后人傳抄過程中誤為泗水?;蛟S是東周公預(yù)料周朝必將滅亡,為不讓九鼎落入敵手,于是決定就地處理,但無論是就地掩埋還是焚毀,都是項大工程,掩埋要挖土方,還要搬運(yùn),費時費力。焚毀也不容易,要融化這至少九十萬斤的大家伙,得多少燃料?得多高的溫度?融化后的青銅塊也是件巨無霸,秦國人不可能發(fā)現(xiàn)不了這些痕跡,而這些在史書上竟然沒一點記錄??赡軉??相比較而言,就地推入澗水,倒不失為一個最簡單便捷的方法。因此,周鼎淪于澗水,這是最可能的答案。即便是東周公將九鼎推入澗水,也要一支龐大的隊伍,要完全保密,是絕不可能的。后人將九鼎淪于澗水記錄在案,可那時沒有印刷術(shù),全靠手工抄寫,抄來抄去,澗水就誤抄為泗水。這或許就是司馬遷《史記》言秦始皇求鼎于泗水信息的由來。

  分析至此,周鼎在哪里或許有了答案。真相如何,有待考古發(fā)掘。
  如果周鼎真的沉沒于澗水,是否就能確定此九鼎就是大禹之九鼎呢?
  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知道,周鼎是商鼎,這是確鑿無疑的。史有明載,且周滅商,遷九鼎到洛陽時,曾公開展出商九鼎。
  那么商九鼎就是大禹九鼎嗎?
  絕對不是。
  為什么?
  我們知道,“禹居陽城”(《古本竹書紀(jì)年》)。大禹曾和益共同治理洪水,大禹之后,“傳”位于益?!昂蟆笔窍拇弁醯姆Q呼。益當(dāng)了帝王,自然稱后益, 
  但禹的兒子啟不認(rèn)帳,不稱益為“后”而稱其為“伯”?!安狈恰肮?、侯、伯、子、男”之“伯”,這五個爵位是西周才有的事?!安睘槲骞僦L?!抖Y記》:“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笨梢姟安睘楫?dāng)時的職位名稱,為五官之長,相當(dāng)于后來的相。大禹死后,傳位伯益,故為“后益”。所以益、伯益實際上是同一人。

  按《史記.夏本紀(jì)》的說法,大禹死后,將天下托付給益,啟守喪三年后,益又將帝位禪讓給啟,自已僻居箕山之陽?!耙蕴煜率谝?。三年之喪畢,益讓帝禹之子啟,而辟居箕山之陽?!?br>  但《古本竹書紀(jì)年》卻提供了一個截然不同的說法:“益干啟位,啟殺之。”
  說益干涉啟即位稱帝,啟殺了他。
  到底啟是怎樣獲得天下的,益和啟之間的關(guān)系怎么樣,這一點留到以后再說。我們現(xiàn)在關(guān)心的是陽城在哪里。
  從上可知,自禹之后,定都陽城的有二個帝王,這就是大禹、益?!豆疟局駮o(jì)年》說“益干啟位”,可見啟在益稱帝后自已也稱帝,他的都城當(dāng)然不在益所在的陽城。天無二日,國無二帝,啟稱帝自然引起后益的不滿,于是“益干啟位”,啟就殺了益。司馬遷的記載和《竹書紀(jì)年》的記載有矛盾?!妒酚?夏本紀(jì)》說: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后帝啟?!?/p>

  到底哪一個符合史實呢,中國史籍中沒有答案。
  但《尚書.夏書.五子之歌》和《史記》“五子之歌”提供了一條線索。據(jù)《尚書》及《史記》“五子之歌”記載,夏后啟死了以后,他兒子太康即位,帝太康丟了國家,兄弟五人,游于洛汭,寫下了《五子之歌》?!跋暮蟮蹎⒈溃拥厶盗?。帝太康失國,昆弟五人,須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史記》及《尚書》的記載有點莫名其妙。太康怎么丟了國家?失國這樣的大事竟然一筆帶過???太康兄弟五人為什么又滯留洛汭?《五子之歌》又是一首什么歌值得筆之于史?
  其實五子之歌中的五子是大禹后族。他們各自立國,最后卻丟了國家,兄弟五人與母親被迫流亡阿富汗十二年,在流亡過程中創(chuàng)作了《五子之歌》以示警?!段遄又琛穼崉t為亡國之歌!

  逃亡十二年后,第十三年,兄弟五人開始復(fù)國,與伯益后族展開了一場大戰(zhàn)!雙方的盟國有九個之多,大戰(zhàn)的結(jié)果,雙方最后幾乎同歸于盡,只剩下10個人生還,剩下的只有老弱病殘與婦女!歷史一下子被打到了所謂的母系氏族社會!最后夏后啟在一片廢墟中復(fù)國了!
  這段慘痛的歷史,祖先不愿意提及,司馬遷也不知道真相。時間抹平了一切,歷史幾乎被后人徹底遺忘!
  所幸有印度的《摩訶婆羅多》記錄下了這段歷史!
  《摩訶婆羅多》記錄的是一個五兄弟與老母流亡十二年,最后復(fù)國的故事。
  主要內(nèi)容與《五子之歌》驚人地一致!但《摩訶婆羅多》更詳細(xì)!
  在《摩訶婆羅多》中,奇武王死后,兒子堅戰(zhàn)尚小,族弟持國把持朝政,稱為持國王。而持國王是一個瞎子,般度族的堅戰(zhàn)長大后,俱盧族的持國王不愿還政堅戰(zhàn),而想讓自已的兒子難敵繼承王位。堅戰(zhàn)有大批支持者,建立了自已的國家,并舉行了馬祭稱帝。后在與持國王的兒子難敵的賭博游戲中,堅戰(zhàn)輸?shù)袅俗砸训膰?,連老婆也差點輸?shù)袅?。按照賭規(guī),兄弟五人及老母被迫流亡十二年。在流亡過程中,難敵幾次設(shè)計陷害堅戰(zhàn),火燒紫膠宮,堅戰(zhàn)得到情報,從地道中逃走了;在流亡過程中,兄弟暗中積蓄力量,終于在第十三年與難敵展開俱盧之野大戰(zhàn),雙方參戰(zhàn)兵力達(dá)180萬,最后只剩下十個人生還,幾乎同歸于盡。滿目瘡痍中,堅戰(zhàn)最后稱帝,此后五兄弟心灰意冷,在傳位給弟弟阿周那的兒子繼絕后,五兄弟遁世,出走大雪山,最后死于途中。

  這個故事與夏后啟和益,以及太康兄弟的故事驚人地一致!
  這說明夏后啟、后益的《五子之歌》所反映的歷史與古印度的《摩訶婆羅多》的主要情節(jié)所指是同一件事!《五子之歌》是《摩訶婆羅多》主要情節(jié)的簡化版!《摩訶婆羅多》反映的也是上古歷史。只不過《摩訶婆羅多》將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以來的全部歷史揉合到了一代人-----堅戰(zhàn)的身上。這就是《五子之歌》與《摩訶婆羅多》的最大區(qū)別。
  同時據(jù)《摩訶婆羅多》記載,堅戰(zhàn)在位三十六年,后傳位于繼絕。而據(jù)《古本竹書紀(jì)年》記載的是:“益干啟位,啟殺之?!次蝗拍?,亡年七十八。”《古本竹書紀(jì)年》或許將司馬遷所說的“居喪三年”也算在內(nèi),減掉這三年,正好是《摩訶婆羅多》中記載的堅戰(zhàn)在位年數(shù)36年。所以《摩訶婆羅多》中的堅戰(zhàn)主要地近似于中國古史中的夏后啟事跡。

  《摩訶婆羅多》記載的堅戰(zhàn)五兄弟揉合了中國史冊記載的帝舜、大禹、夏后啟及太康兄弟的事跡,它是一個復(fù)合體。我們不應(yīng)將堅戰(zhàn)框定為舜帝、大禹、夏后啟或太康中的任何一個,雖然事跡以夏后啟為主,但反映的其實是一個整體,即般度族。而持國、難敵則是俱盧族。掌握了這二點就行了。
  般度族在哪?般度族即BOD。其實這二者就是巴蜀的音譯。蜀在上古與“竹”同音。在南方有的方言中,蜀、竹、度是同音字。般、巴同音。所以般度族就是后世的巴蜀。同時bod,音同寶敦,寶敦就是現(xiàn)在發(fā)掘的寶墩文化一帶所在地。寶墩,就是般度、BOD、巴蜀的音譯詞。
  而持國一族的俱盧族,就是《山海經(jīng)》中的臷國。俱盧族的持國也是臷國的音譯詞,實際上是一個國家。據(jù)《山海圖》和《海經(jīng)方國》復(fù)原圖,俱盧族實際上就是《山海經(jīng).中次十一經(jīng)》倚帝山的狙(qū)如族。據(jù)《山海圖》復(fù)原圖,其地在今貴州東南部。

  根據(jù)《摩訶婆羅多》,夏后啟(堅戰(zhàn)、后照)屬般度族,也就是巴蜀族。所以夏后啟失國應(yīng)是逃到了四川寶墩一帶!并在寶墩積蓄力量十二年,最后聯(lián)合其它國家與伯益及其盟國展開了上古世界大戰(zhàn)。最終夏后啟戰(zhàn)勝伯益稱帝。由此可見,伯益所在的貴州應(yīng)該就是大禹的都城所在。俱盧之野大戰(zhàn)后,夏后啟又派兵征服了四方。據(jù)《山海經(jīng)》,夏后啟到達(dá)了兩河流域、興都庫什山脈,在興都庫什山脈的大運(yùn)山舞九代。由這一點可以肯定,大禹和夏后啟實際上統(tǒng)治了整個亞洲包括北非!
  據(jù)此分析,大禹的都城要么在綿陽,要么在貴陽!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国产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色偷丝袜麻豆亚洲|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久久大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一区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国语| 国产国产精品精品在线| 青青操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好吊妞视频这里有精品| 国产又色又粗又黄又爽| 国产精品香蕉一级免费| 麻豆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又粗又猛又长又大| 亚洲国产黄色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少妇人妻一级片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91人妻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自产拍天天青青草原| 九九热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视频| 日韩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又爽又猛又粗又色对黄| 久久99精品日韩人妻| 手机在线不卡国产视频|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在线| 老司机精品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一二三区高清不卡|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自拍| 九九热这里有精品20| 亚洲中文字幕亲近伦片| 欧美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好骚国产99在线中文| 日本不卡一区视频欧美| 欧美日韩国产午夜福利| 日韩免费成人福利在线|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久久婷婷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