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美國學者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中描述的一樣,日本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極端的族群,這一點在號稱“日本國畫”的浮世繪上亦有體現——很難想像,它既可以是沒落畫師一時創(chuàng)出的情色場景載體,又可以是西方印象派大師頂禮膜拜的對象。
沒落畫師的色戀
光著上身的女人跪坐著,右手置于身前,左手擦拭脖頸,體態(tài)豐艷,發(fā)髻高懸,朱唇微啟……1680年的一個深夜,52歲的江戶畫師菱川師宣正用自己的筆描摹著類似這樣的一種形象,那是某個出版商邀約,請他起草的反映江戶民間生活的版畫原稿。師宣清楚,這也許是他改變命運的最后機會。雖然自己師承當時最牛的狩野派,但沒有貴族身份,斷不可能在主流畫壇干出名堂。
幸運的是,他們的合作成功了。此前,由于種種原因,百姓很少能見到真正不錯的藝術品;所謂的“大和繪畫”,那種筆調濃麗多彩,使用大量金箔的屏風畫從來不是平民可以欣賞的。菱川師宣的出現改變了這種狀況。隨著書籍的熱銷,江戶百姓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畫作。雖然當時它們不過只有黑白兩色,線條粗放,但與“大和繪畫”比起來,由于畫幅尺寸減少,不僅更加集中,還別有一番雅致。
大概一年多以后,這種新型插圖已是大行其道。于是乎,有反對者出版《浮世物語》,企圖抨擊這股“不正之風”。實際上,“浮世”本不是什么褒義詞,它源自佛教用語,意指繁華放任、卻又虛無短暫的塵世。然而令出版者始料未及的是,這反而成就了這種新畫的標準名稱:浮世繪。
至此,浮世繪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然而,看的人雖多,卻并不能代表它就真能站在師宣所期望的高度上。它確實就是和《浮世物語》作者所說的一樣,是個大俗之物,總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情色。
現在看來,這實在再自然不過了。一方面,浮世繪的遠祖就是中國明清時期的“春宮圖”;另一方面,那些被主流畫壇排斥的畫師們,往往本身就是平民,本身就是在煙花柳巷中長大的。更重要的是,在新興的江戶城,掌握商業(yè)資本的市民,比起武士或貧農有資本得多;可是在社會地位方面,卻仍被穩(wěn)如泰山的階層制度壓制。既然天生與權力無緣,那么大家就唯有敘聚財富,縱放情欲,來宣泄心中的那一份無奈。
大部分的浮世繪總在曖昧地表達一個主題:情欲
江戶無處不浮世
師宣逝世后,鈴木春信、東洲齋寫樂、歌川廣重一批浮世繪大師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為了加強作品的感染力,他們開始在墨版上增加多種色彩,并逐漸形成了“美人繪”和“役者繪”(戲劇人物畫)這兩個浮世繪中最核心的內容。
這其中的代表人物,當屬“美人畫第一人”喜多川歌麿無疑。歌麿畢生都在追求如何用線條和色彩表現女性之美,他早期模仿過其他浮世繪派別的畫風,但很快不滿全身像的構圖,繼而首創(chuàng)了“大首繪”的創(chuàng)作模式——將美人的上半身在畫面布局中極力擴大,略去華服首飾的烘托渲染,甚至取消背景陣列,只專心捕捉美人的肌膚和彈性的肉體美。據說,他的畫甚至能使人真實感受到美人溫熱的呼吸和心跳。
此外,在以人物為主的繪畫題材幾近枯竭時,葛飾北齋適時地站了出來,為浮世繪帶來了新的風格——風景畫。他在名作《富岳三十六景》中吸收西洋銅版畫元素,采用大膽的構圖和色彩,受到了平民和專業(yè)人士的普遍喜愛,再次挑起了浮世繪的流行風潮。
葛飾北齋《富岳三十六景》之一
可以說,在整個江戶幕府的中后期,浮世繪在平民生活中已是無孔不入?!澳菚r有一種繪歷,是專門畫歌舞伎演員,就像現在的月歷,12個月一本。這種繪歷非常時興。”北京首都師范大學的浮世繪研究者歐陽啟名說,“事實上,浮世繪在當時是起到了時事報道的作用了,比如有火災,有新的寺院開業(yè),或著新的店鋪開張,畫師們就會把它畫下來。”因此,浮世繪也成為研究江戶時代世俗生活的重要資料。
而那些喜歡浮世繪的貴族階層,則欣賞它的“唯美”和“意氣”。
“唯美”,自然是說它那無比精致的做工。浮世繪所用的顏料,多是植物、礦物中提取,染料濕度的調節(jié)在13 次以上,并要經過拋光,很多作品中的植物成分至今還研究不出來;為了使畫面更加具有立體感和光澤度,在繪畫時,畫家還要特意在墨中混入漆,使畫面的感官美更為強烈?!案∈览L”的另一個特別之處則是“意氣”——這在日文中是一個很特別的詞匯,指在男女戀愛關系中,親昵而不放蕩、性感卻不低俗,具有別樣氣氛的人、物及風俗。在浮世繪的“美人畫”里,長臉、淡妝、丹鳳眼、顯發(fā)露髻等形態(tài)正是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平民的這種“意氣”。
“垃圾”震驚印象派
盛極必衰。在1853年美國人用堅船利炮敲開了封閉的日本國門之后,這種藝術在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中逐漸走向衰亡,大量浮世繪作品被當成了廢紙或包裝紙,在不同的對外貿易中淪為相同的“垃圾”。
但富于戲劇色彩的是,這些“垃圾”流傳到歐洲之后,卻被許多藝術家當成了寶!它們東方神秘主義的色彩和簡潔奇特的風格,讓馬奈、德加、莫奈、凡·高、修拉、勞特累克等眾多印象派大師深深迷戀、心醉不已。
很快,畫家們從“浮世繪”中感受到殘條造型的力度和主導性,感受到平面構成的豐富表現力和靈活優(yōu)美的裝飾性,感受到原色鋪設和平面色塊分布的強烈刺激性和直率明快的效果,這所有,都直接影響到了后期印象派的畫風和樣式。莫奈畫的穿著浮世繪圖案的大紅日本和服手持折扇的夫人像,凡·高直接將溪齋英泉的《花魁女》和將安藤廣重的《大橋雷陣雨》等畫成的油畫,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奈的《杜依勒里花園中的音樂》、德加的《瑪麗·卡薩特在羅浮宮》等作品中呈現出的線條切割、色塊組合、人物平面等等,也都帶有日本浮世繪的痕跡。
浮世繪就這樣扮演了一次東西方繪畫藝術大交流的使者角色,給西方繪畫傳統刮進了強勁的東風,從而促進了西方繪畫的新發(fā)展,拓開了西方現代繪畫的最初篇章。日本北海道近代美術館的新明英仁坦承說,正是因為歐洲對浮世繪的發(fā)現和喜愛,日本本國才重新認識到浮世繪的重要性。
世事就是如此無常,如此奇妙。
背景填滿浮世繪的油畫《唐基老爹》被看作是凡·高對這種藝術的致敬
【浮世繪的制作過程】
一、繪制原圖
由原畫師構思設計,然后以黑色描繪輪廓,古時此步驟完成后即需送交幕府審查。
二、雕刻墨板
審查過的原圖交給雕版師,由他將原圖反過來貼在木板上并浮雕出圖案,此板即是所謂的“墨板”。
三、選定色彩
墨板再轉交給刷版師后,刷版師會用薄美濃紙印出做為雕刻色板的底圖之用的“校合折”數張,而后原畫師須在其上以紅筆指定心中所構思的色彩。
四、雕刻色板
“校合折”返還給雕版師,雕版師以同樣方法雕出所需色板。
五、刷版
墨板和色板都到齊后,刷版師便開始印刷上色。依畫面所用的顏色多寡,印刷次數不同,一般需要10到20次。色彩重疊的部份由淡而濃、由小而大(面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