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以來,史家對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譴責之聲不斷。 焚書坑儒作為秦始皇的一大暴政似乎已成鐵案。 現(xiàn)行的中國歷史教科書,無論是中學的,還是大學的,都會講到焚書坑儒。 像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著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國歷史》上“秦王掃六合”,說:“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發(fā)布焚書令,規(guī)定除政府外,民間只準留下有關醫(yī)藥、占卜和種植的書,其他書都要燒掉!以后再有談論儒家詩書的都要判處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評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陽活埋。這就是歷史上的‘焚書坑儒’?!备叩冉逃霭嫔绯霭娴膸煼陡叩葘?茖W校歷史專業(yè)系列教材《中國古代史》上“秦朝的建立和發(fā)展”也說:“焚書坑儒,在當時對剛建立起來的統(tǒng)一國家政權(quán)的鞏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手段是殘酷的、后果是惡劣的,不僅堵塞了言路,箝制了思想,而且大量先秦文史典籍被焚燒,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BR> 對于這樁所謂的鐵案,是否真實呢?如果真實存在,那么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讓我們一同回到秦朝。 話說在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便加強中央集權(quán)。在完成政治上的諸多加強控制的舉措之后,秦始皇便開始了精神上的控制。 就在公元前213年,一天,秦始皇在咸陽宮為群臣及眾多的儒生大排酒宴,在宴會上,圍繞著是否實行分封制,眾多儒生之間發(fā)生了激烈的爭論。丞相王綰、博士生淳于越等人主張實行分封,而丞相李斯等則贊同郡縣制,并指責淳于越等“不師今而學古”,“道古以害今”。最后秦始皇支持了李斯的觀點,采用并實施了李斯的“焚書”建議,下令除了秦紀(秦國史書)、醫(yī)藥、卜筮、農(nóng)書以及國家博士所藏《詩》、《書》、百家語以外,凡列國史籍、私人所藏的儒家作品、諸子百家著作和其他典籍,統(tǒng)統(tǒng)按時交官焚毀。同時,禁止談及《詩》、《書》和“以古非今”,違者定當嚴懲乃至判其死罪。百姓如想學一些法令,可拜官吏為師。 從這一點來看,焚書的舉動秦始皇做過是毫無疑問的。 但坑儒之事則另有看頭了。 秦始皇稱帝以后,力求長生不老,迷戀仙道,不惜動用重金,先后派徐福、韓眾、侯生、盧生等人尋求仙藥。侯生與盧生當初是秦始皇身邊的方士,由于長期為秦始皇求仙人和仙藥,卻始終沒有找到,而心急如焚,忐忑不安。依照秦國的法律,求不到仙藥就會被處死。因此他們深發(fā)感慨:像這樣靠兇狠殘暴而建立威勢并且貪婪權(quán)勢的人,不值得給他求仙藥。于是,侯生、盧生悄悄地遠走他鄉(xiāng)。 這件事使秦始皇十分惱怒,于是他下令,對所有在咸陽的方士進行審查訊問,欲查出造謠惑眾的侯生、盧生兩人。方士們?yōu)楸H约旱男悦坏孟嗷ジ姘l(fā),秦始皇最后把圈定的460余人,都在咸陽挖坑活埋。 秦始皇的“坑儒”是“焚書”的繼續(xù)。至于坑殺的人究竟是方士還是儒生,學術界各持己見。從分析“坑儒”事件的起因看,秦始皇所坑殺的人應該是方士;但從長子扶蘇的進諫“眾儒生都學習孔子的學說”來看,秦始皇所坑殺的又好像是儒生。 東漢衛(wèi)宏在《詔定古文官書序》中記載,秦始皇在驪山溫谷挖坑用以種瓜,以冬季瓜熟的奇異現(xiàn)象為由,誘惑博士諸生集于驪山觀看。當眾儒生爭論不休、各抒己見時,秦始皇趁機下令秘殺填土而埋之,七百多名儒生全部被活埋在山谷里。于是有人便根據(jù)這一點而偏向于傳統(tǒng)的說法,認為秦始皇確實有過“坑儒”的行為。 不過,衛(wèi)宏所言,不過是想象力的體現(xiàn)。 “焚書坑儒”這個用語在《史記》中沒有出現(xiàn),但《秦始皇本紀》記載了焚書與坑儒這兩件事。 司馬遷寫人敘事注意細節(jié),常常使讀者感到生動、具體、形象,真如面對其人,身臨其境?!稘h書·司馬遷傳》稱贊他:“善敘事理,辯而不華,質(zhì)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比欢麛⑹觥翱尤濉睍r,基本上因襲《說苑·反質(zhì)》的傳聞,缺乏細節(jié),如被坑儒生首要人物的姓名、坑殺儒生的具體辦法、詳細地點等,可以說沒有做到“其文直,其事核”。 司馬遷曾向孔安國求教古文《尚書》。 孔安國教授古文《尚書》肯定會提到秦始皇焚書坑儒,按理說,司馬遷完全可以從老師那里多得到一些坑儒的信息,而實際卻沒有。這個問題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孔安國從家族長輩那里聽來的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故事根本就缺少細節(jié),所以講不出來。再一種是司馬遷跟孔安國學習古文《尚書》的時候還年輕,聽老師說秦始皇焚書坑儒就信以為真,沒有提出什么疑問。這兩種解釋無論哪一種正確,都對后來司馬遷撰寫秦始皇的文化政策有影響。 司馬遷在《史記》中多處提到秦始皇的文化政策,但是口徑并不一致。 《秦始皇本紀》既寫了焚書,又寫了坑儒?!度辶謧鳌氛f:“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薄斗舛U書》說:“始皇封禪之后十三歲,秦亡。諸儒生疾秦焚《詩》、《書》,誅戮文學,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币勒铡肚厥蓟时炯o》的說法,坑儒事件是由方士侯生、盧生叛逃引起的。秦始皇認為盧生等誹謗他,又聯(lián)想起諸生也誹謗他,遂下令調(diào)查,“使御史悉上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后?!边@里坑殺的全是方士。 《儒林傳》里說的也是“坑術士”。儒生與方士所操之術不同,不能混淆?;蛟S有人認為,秦漢之時,儒者與方士已經(jīng)交混,“坑術士”等于“坑儒生”。那么,《封禪書》中講“焚詩書,誅戮文學”,為什么又沒說“坑儒”呢?同樣講秦始皇的文化政策,三處三樣,這三種說法,在西漢前期都存在,這是不是表現(xiàn)出司馬遷對待歷史問題不能斷定的一種客觀態(tài)度呢? 最后,二百多年過去了,坑儒的故事終于由東漢儒學家衛(wèi)宏完成了。衛(wèi)宏撰寫《詔定古文官書序》,說:“秦既焚書,患苦天下不從所改更法,而諸生到者拜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令冬種瓜于驪山坑谷中溫處,瓜實成,詔博士諸生說之,人人不同,乃命就視之。為伏機,諸生賢儒皆至焉,方相難不決,因發(fā)機,從上填之以土,皆壓,終乃無聲。” 故事寫得令人驚心動魄,卻經(jīng)不住推敲。唐代訓詁學家顏師古說:“今新豐縣溫湯之處,號愍儒鄉(xiāng)。溫湯西南三里有馬谷,谷之西岸有坑,古老相傳,以為秦坑儒處。”唐代新豐縣馬谷,就是現(xiàn)今臨潼縣溫泉鎮(zhèn)。這里的溫泉42℃,但是關中地區(qū)冬季氣溫經(jīng)常達到零下10℃左右??v令溫泉使地溫升高,能讓西瓜籽發(fā)芽、爬蔓,但絕結(jié)不出瓜?;蛟S有人說:“這可能是溫室栽培?!睖厥以耘嗉夹g確實是古代中國發(fā)明的。不過,有關溫室栽培的最早記載,見于《鹽鐵論·散不足》,是西漢昭帝時期,晚于所謂坑儒的故事足有一百二十多年。 也就是說,所謂“坑儒”,不過“坑方”,謬傳爾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