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教學切入點,提高語文閱讀的有效性 潘會光 進入小學語文高段教學以來, 經常會遇到一些篇幅較長,內容較龐雜,思想感情較深刻的課文, 拿到這樣的課文也常 發(fā)愁,不知從何處入手,在課堂教學當中往往如同盲人摸象般“眉毛胡子一把抓”,“豆腐三碗,三碗豆腐”地理不出個頭緒來,最終使學生學的稀里糊涂、對語文課堂感到索然無味,失去興趣;老師自己也深感焦慮與煩躁,有時甚至會懷疑 自己的教學能力 ,從而失去自信心。 面對這種情況,我從去年教六年級學生時就開始思考:怎樣才能使語文課堂教學一改往常的“模模糊糊一大片”,找出語文的規(guī)律即象數(shù)學一樣找出它的公式,實現(xiàn)“簡簡單單教語文”呢? 通過反復學習和實踐和自身的思考與感悟,最終使我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尤其是高段課堂教學之所以產生上述問題,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沒有找到或沒有找準教學的切入點。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慧眼和一個 善于思考的頭腦,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找準教學切入點,以這個切入點為中心去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繼而組織課堂教學,就會使自己的課堂教學目標明確、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收放自如。 因此,從去年開始,我在教學實踐當中就開始不斷摸索、探究。結果,我發(fā)現(xiàn)語文教材中的大部分課文的課題其實就是課文的中心、主題和主要內容的濃縮和概括,于是,我根據所帶班級的學段目標及教學實際情況決定首先從課題入手進行教學突破,設定了以“緊扣課題,質疑、解疑”為主題的課堂教學小專題。 比如我在教學《凡卡》一文時,如果通篇串講,不但使文章特色蕩然無存,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其效果也會事倍功半。因為文章篇幅較長,內容縱橫交錯,它交織著寫信、回憶、側面烘托三條線索,多層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為了實現(xiàn)長文短教、化難為易,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從整體入手,直奔中心,扣住學生的情感世界。待學生完成預習,了解課文大意后,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初讀課文,你對本文有什么總的感受?”目的是讓學生悟出文中的情感,使整個身心沉浸在這一氛圍中,以縮小教學因時間、空間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難。同時明確文章之所以感人,是因為作者采用了多層次、多角度的表現(xiàn)手法,來突出同一個中心:沙俄時代窮孩子的悲慘命運。這樣抓住關鍵,直奔要害,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其次,有意識地把文章按線索分為三大塊,為突破重點做好準備,我先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找出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容,旨在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主線。再采用以點帶面、發(fā)散思維的方法進行引導:“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容,哪一點最讓你感動?”這是抓住學生情感世界的一次延伸,所以他們不難得出共識:向爺爺述說悲慘學徒生活一段。接著精讀細讀:“凡卡受了哪些罪?”“凡卡的敘述使你的眼前展現(xiàn)了一幕幕怎樣的畫面?”目的之一在于讀懂內容;目的之二在于感染情緒,使學生的心始終與凡卡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通過這一段的研讀我們總結出凡卡在做學徒時常常挨打,既吃不飽,更穿不暖,睡也睡不好,在這里他只有等死,在這里他只有死路一條。通過這樣的分析孩子們更進一步體會到了凡卡的悲慘命運,這對文章表達的主題有了更深的理解。接著再繼續(xù)抓住情感:“試想一下,凡卡寫到這兒是一種什么心情?”發(fā)散學生思維,培養(yǎng)想像力,進一步感染學生的情緒,明確凡卡此時為什么會哭。“如果你就是小凡卡,你會怎樣訴說?”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提高朗讀能力。“凡卡苦苦地哀求爺爺帶他回去,這一內容信中多處出現(xiàn),請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凡卡痛苦的心情。”體會渴望回到爺爺身邊的情感這樣一來,原來一封長信,就濃縮在一個重點段上,再放手讓學生朗讀,從中悟情明理。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發(fā)展了學生的品評鑒賞能力。到此,教學的第一板塊結束。 “我們除了凡卡的語言敘述和城鄉(xiāng)生活的對比中感受到他悲慘的命運外,你還能從文中哪些內容體會到凡卡生活的悲慘,內心的痛苦?”這一問題使學生的思維自然導向第三板塊。而且稍微拔高了難度,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他們獲得探求知識的樂趣。學習好的同學動動腦子可能會想到凡卡寫信前后的心情,中下等同學可在老師的提示中得到啟示,進而明白:原來文中細致入微地刻畫凡卡寫信前擔心、害怕的神情;寫信中多次嘆氣;寫信后還做了一個好夢,也充分地表現(xiàn)了凡卡悲慘的命運。到此,教學第三板塊結束。 最后,把三大塊有機地結合起來。“同學們,看著板書,聯(lián)系剛才所講的內容,說說作者是什么樣表達中心,突出凡卡悲慘命運的?”此時,學生的腦海中已有清楚的三條線索:信中訴說悲慘學徒生活,揭示了中心;回憶往事,對比現(xiàn)實,襯托出中心;結尾的美夢,暗示了文章的中心。到此,教學任務全部完成。 這樣,抓住情感因素,以朗讀法為主,以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為輔,交替使用,使學生不但理清了文章縱橫交錯的三條線索,感悟到了相互之間的關系,而且提出的問題,由淺入深,擊中要害,還使學生在朗讀、討論中深切感悟到語言的精髓,做到了教師教是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教學效果令人滿意。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的調動孩子的情感,通過抓重點詞句進行品讀鑒賞,讓孩子真正走進課文,與文中人物的情感相融合,與文中人物進行對話,當他們已經能理解和感悟時,我們的教學效果就達到了,不必每一段都去分析,這樣既費時,也讓孩子失去了整體感悟的機會。所以語文高段教學更需“長文短教”,正如南昌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王玲湘老師說的 取其一“點”與 落實一“點”即可,這樣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