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文章越來越長,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而教學時間又相對較少。那么如何在教學時間相對緊湊的情況下讓學生學得扎實,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對“長文短教” 教學的策略研究這個話題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 關鍵詞:“長文”、“短教”、“著眼點”、“切入點”、“重難點”、“語文文字訓練點”、“思維碰撞點”。 語文教材是每一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素材,所以,每一位教師會很用心的解讀每一篇課文,希望學生通過一學期學一篇篇的課文,從中獲得基本知識、方法也受到情感的熏陶。可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文章越來越長,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而教學時間又相對較少。 以統(tǒng)計鄂教版六年級下冊的語文教學課時為例: 課文24篇,需課時48節(jié);古詩8篇,需課時8節(jié);語文樂園8個和口語交際,需課時16節(jié);共72節(jié)。而一學期以18周來算,每周3節(jié)語文課,共54節(jié),這樣算來相差18節(jié)。還不計算平時的節(jié)假日、期中復習和活動所占用的語文課。 那么如何在教學時間相對緊湊的情況下讓學生學得扎實,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長文短教“這個話題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 “長文短教”教學的策略研究,我分為四個小專題:1、“長文短教”課前預習及作業(yè)的研究;2、“長文短教”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3、“長文短教”教材整合研究;4、“長文短教”單元之間的課文整合研究。今天,我在這里,對“長文短教”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成果,作一次綜合的陳述。 一、 什么叫“長文”? 我校語 1、“長文”顧名思義就是文章很長。沒有任何文獻說明在小學階段多少的篇幅是“長文”。但老師們結(jié)合平時的教學經(jīng)驗和本身教材的編寫,認為篇幅達到千字的課文,應為“長文”。 2、可有老師認為還不能把這樣的課文作為探索的對象,因為在我們的教材中,有的文章雖長,但淺顯易懂;學生學,教師教都很輕松。比如五年級的《我愛我的鐘樓》。但有的文章,篇幅不是那么長,卻含義很深,比如六年級的《壺口瀑布》沒有兩三節(jié)課,學生很難學懂。所以他們認為,應該是含義深,篇幅長的文章是我們研究的對象。 3、有的老師認為:教材上有所明確,分為精讀和略讀課文兩類。教師知道精讀課文往往是要求教師根據(jù)年段和單元的要求,交給學生學習語文和體會情感的方法——比起略讀課文要求要高,難度要大。所以,應把精讀課文視為“長文”。 而我們經(jīng)過梳理,可以達成一個共識“長文”應該分為兩種:一種客觀上的長文,即文章本身就很長;一種是我們老師覺得難,被我們老師教長了的文章。那么在這里,我主要研究客觀上的長文。 二、 什么是“短教”? “長文”它不包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而且承載著儒養(yǎng)學子的重要使命;“短教” 不是少教,更不是不教,而是應該是充分利用教材更好的發(fā)揮課堂40分鐘的效率。那么,就要刪繁就簡,去粗取精。 三、“長文短教”課堂教學的策略 語文課本身的特點,就是工具性和人性的統(tǒng)一,要教會學生說話、表達、書寫….還要讓他們受到情感的熏陶,任務多。遇到長文,信息量大,老師絕對不能課堂上想面面俱到,那將一點也不到,那只會是學生 但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 “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一個地球”。長文短教就重在一個“短”字,這個“短”字,又主要表現(xiàn)在“點”上。也就是說,長文短教的集中表現(xiàn)策略主要技巧在“選點”這個面上。 說到選點,我認為是一門大學問,需要大智慧。那該如何的做呢? 1、 站在語文教學的立場,抓住“著眼點”。 “著眼點”在字典的解釋是:(從某方面)觀察;考慮。在現(xiàn)實問題上,他應該是做某件事情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從“選點”的策略來說,我們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又是什么呢?我認為應站在語文教學的立場,抓住“著眼點”,樹立明確理念。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興趣,讓他們掌握方法,養(yǎng)成習慣,從而發(fā)展能力。作為教師,“長文短教”的課堂我們也應該樹立這樣的觀點,切不能忽視對學生的各方面培養(yǎng),要為他們的以后的長文學習奠定基礎,更為終身的學習奠定基礎。 有了這樣的“著眼點”,“長文短教”的每一節(jié)教學來看,應該圍繞課堂教學三維目標。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反復強調(diào):“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歸宿。課堂上的一切行為都是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師上好每堂課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應作為教案中的形式上的內(nèi)容,而應是被教師所制訂并有著具體的內(nèi)涵。如教學目標中常說的“學會什么;感受、體會到什么。”,即要讓學生經(jīng)過探索,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從而發(fā)現(xiàn)和掌握知識,而不是教師直接講授給學生,而這個經(jīng)歷的過程就是學生感受和體會的過程。實現(xiàn)“短教”,在制定“長文”的教學目標時,于其他的文章一樣,要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圍繞語文教學的總體目標,針對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選擇最有價值的訓練點,設計最精簡而不忽視過程的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具體設計“長文短教”的教學目標要注意的是:一要全面:教學目標一般應包括“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即兼顧雙基教學、能力訓練和興趣、習慣的培養(yǎng)等。老師要在有限的訓練點上更要站得高,想得遠,全都是為了學生的能力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形成。克服重知識、輕能力和忽視情感與態(tài)度的培養(yǎng)等現(xiàn)象。比如,有的老師因為文章長,教學時間有限,就重視對內(nèi)容和知識的學習——告訴學生文章講了什么,讓他們學會生字,讀順文章,然后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完全不顧及學生在思維上、方法上、情感上有沒有提高和發(fā)展。他們還會無奈地說:“時間太少了,只有這么教。” 二要明確對象。“長文”教學目標是要學生學會,體會……而不是老師教會,教育會……我們不能因為時間的有限,而只是向?qū)W生展現(xiàn)完整的教學過程,以講完自己教學目標的知識、情感要點終結(jié)。要考慮學生的如何學,又學到了什么? 三要適度。既要符合課標的要求,又要讓大多數(shù)學生通過努力可以達到,不能因為文章長而隨意降低標準,也不能因為訓練點多、難而提高要求。現(xiàn)在我們要考慮老師的教要如何適應學生對長文的學習。 2、 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找準“切入點”。 所謂教學切入點,就是閱讀教學過程中的突破口。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這個平等對話的過程中,用怎樣的話題和方式開展對話,從什么地方開始對話,這就是教學的切入點。 “真實、樸實、扎實”是新課程所提倡的語文教學精神,崔巒老師提出“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有效的語文課堂追求簡單、快樂和實用。教簡單快樂的語文,抓住教學切入點是關鍵。那““長文”的教學怎樣抓切入點?教材有寫人、寫事、寫景狀物、散文……不同的題材,所要表現(xiàn)的中心是不同的。寫人的文章重在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寫事重在表現(xiàn)作者對這件事的看法和對文中人物的評價…….在“長文”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找準“切入點”教學。 另一方面,我們就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選擇“切入點”:教學活動是圍繞學生展開的,學生是思維的主體。教師在選擇切入點時,一定要“目中有人”。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之上。處在信息時代的學生,他們學習的準備狀態(tài)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往往在學習新知識前他們就對新知有著或多或少的認識。所以對“這個知識”他已經(jīng)知道了多少?從而正確地確定教學的起點,有如上三樓,學生已站在了二樓,切忌將其引向一樓再上三樓。 結(jié)合以上所述,在“長文短教“的教學中我們要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用我們的一雙慧眼,找準“切入點”,這樣既給學生以思考的空間,激活學生閱讀的潛力,又能使教材的生動形象快速地在課堂中得以再現(xiàn)。根據(jù)教學實踐我總結(jié)了一下方法: (1) 從整體入手。對于“長文”我們沒有必要處處教師引導,可以根據(jù)學生已有的學習能力,指導學生讀文章,讓他們對整體有了大致印象之后,再看一看,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深究的,對這個地方再進行仔細地閱讀、分析、綜合思考。當然,總結(jié)梳理后需要深究的問題,作為教師是做到心中有數(shù)的,他應該是達成教學三維目標的關鍵。 (2) 從文章的題眼切入。從文章的題眼切入,可以準確地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意思,從而以此為主線展開教學,進行語文能力的訓練 (3) 從文章的中心句切入。大多數(shù)文章都有中心句,很多教師都喜歡抓住中心句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其實,中心句的作用遠不止概括主要內(nèi)容,有些中心句還能體現(xiàn)課文結(jié)構(gòu),反映中心思想,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長文短教”的課堂上以中心句為切入點,可以使內(nèi)容復雜的課堂教學主脈絡清晰,順藤摸瓜,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條理地思維,幫助學生形成思維的系統(tǒng)性。 選好文章的“切入點”學習理解“長文”,不僅是教師在組織“長文”閱讀教學時的一種重要手段,更應該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語文閱讀能力,為他們以后獨立閱讀“長文”奠定基礎。 3、 根據(jù)高效課堂的教學觀,突出文章的“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就是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的合稱。教學重點是一節(jié)課的核心知識。教學難點是指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在一般情況下,使大多數(shù)學生感到困難的內(nèi)容,教師要著力想出各種有效辦法加以突破,否則不但這部分內(nèi)容學生不懂不會,還會為理解以后的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難。明確了教學的重難點,那什么是“高效課堂”?我認為,是教師盡量減少重復、無效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nèi)受到最大思維和語言的訓練。而現(xiàn)在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奔重難點,突出重難點,在課文重難點處做文章。面對長文這樣的教材特點和有限的課堂時間,這樣的教學方法,不正適合“長文短教”的課堂?所以,在教師抓準“切入點”后,應該根據(jù)高效課堂的教學觀,突出文章的“重難點”。 4、 根據(jù)教材重難點,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點”。 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我們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語文的核心問題是語言,語言文字訓練反映了語文學科的教學個性,通過語文學習,使學生內(nèi)化語言,最終發(fā)展自己的語言。要想讓“長文短教”的課堂保證教學質(zhì)量,我們不僅要找準“切入點”更要抓住“重難點”,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但是,“長文短教”的教材信息量大,出現(xiàn)的語法、修辭、表達的特色等值得訓練的地方很多,就更要抓住課文的“重難點”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教師要抓住課文的“重難點”,就應根據(jù)教材的單元訓練項目、課后思考題、學生的興趣、習慣等選擇文章內(nèi)容重要,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最有價值的訓練點進行集中訓練,對于以前訓練過的,或者說在其它課文里出現(xiàn)的訓練,要舍得放棄。 選擇好了最有價值的“語言文字訓練點”又該怎樣落實呢? (1) 重錘煉 錘煉,本是對語言推敲、琢磨、使之藝術化、深刻化來增強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寫作活動。但這里對“語言文字的訓練”重錘煉視要抓住訓練點,分層次,講這個點訓到位、訓扎實。 比如:如教授四年級《莫泊桑拜師》這一課,文章在描述第二次莫泊桑拜師后的做法,只寫了一段話,但這 (2) 重朗讀 朗讀是作為最常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種語言訓練的方法。葉圣陶先生指出過:語文課要以讀書為目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讀。在“長文短教“的課堂中,我們也要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時間。我們選擇最有價值的訓練點進行重錘,還應采用評讀、分角色讀、引讀、配樂讀等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讀書,讓它們讀出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輕重緩急的語氣,張弛變化的節(jié)奏,就能讓學生體會真摯自然地情感,甚至一些無法明于口的情感,可以通過讀來表現(xiàn)。 (3) 重積累 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積累在語言文字能力的形成中是多么重要啊。記得蘇教版教材的主編 5、 根據(jù)教學中的生成資源,引發(fā)思維的“碰撞點” 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積極的思維引導非常重要。語文教學大綱也有這樣一段話:“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它是識字的重要途徑……能夠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能夠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知識,發(fā)展思維,提高認識,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在這里,我想說明的是:新《語文課程標準》將“發(fā)展思維”確立為課程理念,正式將其列入課程目標,并提出相應的實施建議。 學生思維點是個廣泛、比較模糊的概念,到底怎樣才算是訓練到了學生的思維點呢? 每一位老師要清楚:人思考是腦力的思維,表達是思維的出聲。每一位教師,在上課以前就已經(jīng)設計好教學的過程。老師不能禁錮在自己的教案里,要根據(jù)教學中學生的情況,來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教學過程。“長文短教”老師千萬不可代替學生的思考和表達,我們要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表達的機會,進而引導體會感悟,從而引發(fā)思維的“碰撞點”。 總的來說,記住一個訓練思維不變的原則和宗旨,就是我們老師要善用各種方法,只引不發(fā),開而弗達,指路不帶路,要給學生充足思考、表達的空間,讓他們學會尋找到破難的各種方法。(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只有讓學生去經(jīng)歷這樣的一個過程,他的思維才能得以發(fā)展。這樣做不僅獲得了學習課文內(nèi)容結(jié)果的優(yōu)效,更是達到了思維過程的優(yōu)效。我想,只有思維的優(yōu)效,才能達到實現(xiàn)“長文短教“的課堂高效。 “長文短教”就是值得研究的一門課題。需要對“咬文嚼字”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大膽改革。研究好它,不僅提高“長文短教”課堂效率,也對日常的教學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但方法還有很多,我也將繼續(xù)一如既往地研究下去。 參考文獻: 【1】萬花川谷. 《如何找準文本解讀的切入點》[J/OL], http://www./u/guoyufeng/archives/2007/19176.html, 【2】 鐘啟泉, 崔永 ,張華主.《為了每個學生的發(fā)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編 ,2001年版 【3】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 .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陳小燁.《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浙江小語論文. 2006.(10).30 【5】曾哲 . 《長文短教的短與長》[J/OL], http://eblog./userlog7/86890/archives/2007/676749.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