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趙孟頫 絹本水墨 縱108.2厘米 橫48.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古木竹石圖》畫古木叢篁,散布于大石旁側(cè)。近似于蘇軾《枯木竹石圖》,雖木石無似蘇畫的虬曲和怪異,但畫法構(gòu)思顯然皆從蘇畫變化中來。用筆姿意縱橫,格調(diào)卻秀潤,清逸。此圖的行筆較蘇畫用筆迅疾、流暢,畫石富于篆書的趣味,畫竹、樹的運筆也頗有書法用筆的味道?!豆拍局袷瘓D》是畫家將書法筆法融于繪畫的典型作品。
元 趙孟頫 絹本水墨 縱99.4厘米 橫48.2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是趙孟頫用實踐論證他的“書畫同源”思想的體現(xiàn)。畫家在畫的中下部作一巨石,用“飛白”畫出石的輪廓,皴擦之法也以“飛白”成之。用中鋒畫窠木,線條“如錐劃沙”,淡墨寫出老枝,顯出蒼勁挺拔而圓潤,透出力度。畫竹以流暢的筆調(diào)伸出竹干,然后在兩旁畫出小枝條,用濃墨,間以略淡之墨畫竹葉,以“個”字或“介”字加以排列,自然而不做作。
131 《調(diào)良圖》
元 趙孟頫 紙本水墨 縱22.7厘米 橫49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是一個早熟而多能的畫家, 其繪畫淵源, 具體表現(xiàn)在力追晉唐和北宋風(fēng)貌。其工筆重彩人物鞍馬, 取唐人風(fēng)范, 法度嚴(yán)謹(jǐn), 風(fēng)格古樸。《調(diào)良圖》僅畫一矯健的、長鬃毛的馬和一奚官,毫無背景,但從奚官飄拂的衣袖、胡須及被風(fēng)吹得往前傾的馬的鬃毛、馬尾來看,當(dāng)時似乎狂風(fēng)大作,似乎已力透紙背,直往觀者刮來。
132 《趙氏一門三竹圖》(部分)
元 趙孟頫 管道昇 趙雍 紙本墨筆 縱34厘米 橫108、57、65厘米
此圖卷可分三段,分別為趙孟頫、趙孟頫之妻管道昇、趙孟頫次子趙雍所畫竹三支。第一段趙孟頫所畫之竹,自畫卷后方斜出,以淡墨畫出,濃墨加點,筆法溫雅厚重,墨色變化細(xì)膩豐富。第二段為管道昇所寫竹。此竹亦從畫面左下斜出,向右伸展,筆法文秀,墨色溫潤,頗見女性嫻淑氣質(zhì)。第三段為趙孟頫之次子趙雍所畫。其竹從畫面右下斜出,筆法勁健,以重墨寫出,枝干多見干筆,更有一種生機勃勃之勢。
元 管道昇 紙本墨筆 縱87.1厘米 橫28.7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管道昇畫竹,元代頗負(fù)盛名,用筆尖勁,格調(diào)爽利秀挺?!吨袷瘓D》畫修竹二竿和怪石。管道昇畫竹有一特點:在用墨上不求變化,竹葉并無層次,都用深淺一致的重墨表現(xiàn)。竹葉一筆完成,下筆略帶藏鋒,撇出先重后輕,葉片較為肥腴,葉間筆鋒突出,較為尖利,行筆以中鋒為主,偶有側(cè)鋒。最上邊的竹葉作“燕飛式”,用藏鋒筆法挑出,極為生動。
134 《墨竹圖》
元 管道昇 紙本水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管道昇,趙孟頫之妻,字仲姬,浙江吳興人。至元后隨夫入京,封魏國夫人。工詩文書畫,擅畫梅、蘭、竹。傳世墨跡不多見?!赌駡D》是她親筆之作,用筆尖勁,密葉中有趙孟頫潤飾處—用筆較圓厚的部分。自識:“仲姬畫與淑瓊”, 鈐白文“管氏仲姬”一印。此圖與趙孟頫、趙雍墨竹合裝一卷, 被稱為《一門三竹》卷。
135 《澄江寒月圖》
元 趙雍 扇頁 絹本設(shè)色 縱25.5厘米 橫24.8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趙雍(1289—約1360),字仲穆,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趙孟頫次子,曾官集賢侍制同知,善書畫,精鑒賞。其畫能承家法,擅人馬、竹石及山水。此圖畫冬夜江上寒月當(dāng)空的景色。在一輪淡黃色的寒月輝映下,畫面左前方岸邊的幾塊巨石中間,生長著兩支高大的古樹,料峭寒風(fēng)中,樹葉已落盡,只余下空枝仍挺立伸展。寬闊的江面水波粼粼,遠(yuǎn)方一帶輕柔的遠(yuǎn)山在夜色中隱現(xiàn)。浩渺的江水和遠(yuǎn)山則清淡悠遠(yuǎn),為畫面創(chuàng)造了清寒曠遠(yuǎn)的意境。
136 《著色蘭竹圖》
元 趙雍 絹本設(shè)色 縱74.6厘米 橫46.4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趙雍是元代著名畫家趙孟頫次子, 當(dāng)時有“吳興公子(趙孟頫)冠當(dāng)代,雍也繼之早擅長”的詩句來贊譽他們父子倆。趙雍并不拘泥于家法,他不僅觀察自然,心悟神會,得蘭竹之形態(tài),更能寫出蘭竹的神韻。此圖右下角畫一坡石,用墨線勾出輪廓,略施皴擦,染以淡墨,富于立體感。石間一枝翠竹,虬曲而上,似在風(fēng)中搖動,用筆遒勁圓活,生意自足。竹石下面畫一簇蘭花,葳蕤有生氣,用筆滋潤淡雅,顯出蘭的柔韌婉順的性格。
137 《溪鳧圖》
元 陳琳 紙本淡設(shè)色 縱35.7厘米 橫47.5厘米 臺灣故宮博物院藏
陳琳, 字仲美, 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詳, 父陳玨, 號桂巖, 南宋畫院待詔, 擅畫山水, 人物。陳琳自幼得父家傳, 并得趙孟頫指授,他注重摹習(xí)古法, 又有所創(chuàng)新, 畫名獨步一時?!断D圖》是陳琳唯一的存世之作。畫溪邊一綠頭鴨, 作昂首觀望狀。鴨子毛色光潤, 栩栩如生。溪邊的花草水石及禽鳥的各個部分均用不同的筆法和墨色來表現(xiàn)物象不同時形態(tài)和質(zhì)感, 工筆略帶寫意, 粗細(xì)兼用, 筆墨瀟灑流暢, 濃淡墨色富于變化。
138 《二馬圖》
元 任仁發(fā) 卷 絹本設(shè)色 縱28.8厘米 橫142.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任仁發(fā)(1254—1327),字子明,號月山道人,松江青龍鎮(zhèn)(今上海市青浦縣)人。元初著名水利家,擅畫人物,尤長畫馬。此圖畫肥瘦不同的兩匹馬:其一為膘滿肉肥的花斑馬,曳韁昂首,神氣十足;其二為瘦骨嶙峋的棕色馬,垂首而立,疲憊不堪。作品以對比手法諷諭那些“苛肥一己而瘠萬民”的貪官污吏,而贊頌?zāi)切榜ひ簧矶室粐钡牧疂嵳摺.嬅婧啙?馬的造型準(zhǔn)確逼真,用筆勁健,設(shè)色清雅。
139 《水鳧圖》
元 任仁發(fā) 絹本設(shè)色 縱114.3厘米 橫57.2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任仁發(fā)的人物鞍馬師法唐人李公麟,用筆工細(xì),線條簡練而精確,設(shè)色快而秀麗,形象真實生動,具有唐人風(fēng)范,與趙孟頫齊名。花鳥畫師法黃筌工整艷麗一格,接近宋代院體花鳥畫風(fēng)。此圖描繪的花鳥,格調(diào)優(yōu)美,是接受了南宋院體的創(chuàng)制,與他描寫人或者馬的傳統(tǒng)畫法有所不同,在傳世的任氏畫中,為僅有的佳作。
140 《猿圖》
元 顏輝 絹本設(shè)色 縱131.8厘米 橫67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顏輝,字秋月,浙江江山人,一作廬陵人。擅長畫道釋人物,也善畫猿。所作形象,造型奇特,神態(tài)生動,時人稱之為“八面生意”。畫法上粗筆居多,筆墨勁健豪放,淵源于南宋梁楷的潑墨減筆法。此圖畫巖上老樹垂枝,雙猿伸臂倒掛枝間游戲,面部眼口鼻等部位,細(xì)筆勾描,周身不作輪廓鉤染,全以淡墨干筆涂擦而成,形象真實生動。巖石和樹木枝葉,畫法工整,多方硬之筆,風(fēng)格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