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無為而治"(1) 無為而治 【讀 音】 wú wéi ér zhì "無為而治"本言自于孔子"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論語、衛(wèi)靈公十五》) 但在老子哲學(xué)里,"無為而治"的思想成為了一個(gè)體系。老子說:"我無為而民 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五十七章〉"好 靜"是針對(duì)統(tǒng)治者的騷擾而提出的;無事',是針對(duì)統(tǒng)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 "無欲"是針對(duì)統(tǒng)治者的貪欲而提出的。老子認(rèn)為為政者應(yīng)當(dāng)能做到"無為而 治",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壓迫:君主應(yīng)當(dāng)學(xué)水的本色,有功而不自居, 過著勤儉的生活,日理萬機(jī)不貪享受,治國能順應(yīng)社會(huì)規(guī)律、時(shí)代潮流,制利 國、利萬眾的憲政:一旦制訂頒布,就不輕易改動(dòng),讓萬民在頒布的憲政下自 化。
析"無為而治"(3) 無 為 而 治 是 道 家 的 基 本 思 想 , 也 是 其 修 行 的 基 本 方 法 。 無 為 而 治 的 思 想 方 法 首 先 是 由老 子 提 出 來 的 。 老 子 認(rèn) 為 天 地 萬 物 都 是 由 道 化 生 的 , 而 且 天 地 萬 物 的 運(yùn) 動(dòng) 變 化 也 遵 循 道 的 規(guī)律 。 那 么 道 的 規(guī) 律 又 是 什 么 呢 ? 老 子 說 :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 ( 《道 德 經(jīng) · 二 十 五 章 》 ) 可 見 , 道 的 最根 本 規(guī) 律 就 是 自 然 , 即 自 然 而 然 、 本 然 。 既 然 道 以 自 然 為 本 , 那 么 對(duì) 待 事 物 就 應(yīng) 該 順 其 自 然, 無 為 而 治 , 讓 事 物 按 照 自 身 的 必 然 性 自 由 發(fā) 展 , 使 其 處 于 符 合 道 的 自 然 狀 態(tài) , 不 對(duì) 它 橫 加干 涉 , 不 以 有 為 去 影 響 事 物 的 自 然 進(jìn) 程 。 也 只 有 這 樣 , 事 物 才 能 正 常 存 在 , 健 康 發(fā) 展 。 所 以在 道 家 看 來 , 為 人 處 事 , 修 心 煉 性 , 都 應(yīng) 以 自 然 無 為 為 本 , 避 免 有 為 妄 作 。 老 子 說 : " 是 以 圣 人 處 無 為 之 事 , 行 不 言 之 教 。 " ( 《 道 德 經(jīng) · 二 章 》 ) " 上 德 無 為 , 而 無 以 為 ; 下 德 有 為 , 而 有 以 為 。 " ( 《 道 德 經(jīng) · 三 十 八 章 》 ) " 為學(xué) 日 益 , 為 道 日 損 , 損 之 又 損 , 以 至 于 無 為 。 無 為 而 無 不 為 。 " ( 《 道 德 經(jīng) · 四 十 八 章 》 ) 嚴(yán) 君平 亦 謂 : " 有 為 之 為 有 廢 無 功 ; 無 為 之 為 成 遂 無 窮 … … 覽 天 地 之 變 動(dòng) , 觀 萬 物 之 自 然 , 以 睹 有 為 亂 之 首 也 , 無 為 治 之 無 也。 " ( 《 道 德 真 經(jīng) 指 歸 · 卷 八 》 ) 總 之 , 根 據(jù) 道 家 的 觀 點(diǎn) , 在 自 然 無 為 的 狀 態(tài) 下 , 事 物 就 能 按 照 自 身 的規(guī) 律 順 利 發(fā) 展 , 人 身 、 社 會(huì) 亦 是 如 此 。 如 果 人 為 干 涉 事 物 的 發(fā) 展 進(jìn) 程 , 按 照 某 種 主 觀 愿 望 去干 預(yù) 或 改 變 事 物 的 自 然 狀 態(tài) , 其 結(jié) 果 只 會(huì) 是 揠 苗 助 長 , 自 取 其 敗 , 因 此 , 明 智 的 人 應(yīng) 該 采 取無 為 之 道 來 養(yǎng) 生 治 世 , 也 只 有 如 此 , 才 能 達(dá) 到 預(yù) 期 的 目 的 。 當(dāng) 然 , 無 為 而 治 的 " 無 為 " , 決 不 是 一 無 所 為 , 不 是 什 么 都 不 做 。 無 為 而 治 的 " 無 為 " 是 不 妄 為 , 不 隨 意 而 為 , 不 違 道 而 為。 相 反 , 對(duì) 于 那 種 符 合 道 的 事 情 , 則 必 須 以 有 為 為 之 。 但 所 為 之 為 , 都 應(yīng) 是 出 自 事 物 之 自 然, 無 為 之 為 發(fā) 自 自 然 , 順 乎 自 然 ; 是 自 然 而 為 , 而 不 是 人 為 而 為 。 所 以 這 種 為 不 僅 不 會(huì) 破 壞事 物 的 自 然 進(jìn) 程 和 自 然 秩 序 , 而 且 有 利 于 事 物 的 自 然 發(fā) 展 和 成 長 。 二 、 個(gè) 人 生 活 與 無 為 而 治 在 現(xiàn) 代 社 會(huì) , 隨 著 科 學(xué) 技 術(shù) 的 發(fā) 展 , 不 僅 人 們 的 物 質(zhì) 生 活 有 了 巨 大 的 提 高 , 而 且 人 們的 精 神 生 活 也 變 得 越 來 越 豐 富 。 但 與 此 形 成 鮮 明 對(duì) 比 的 是 , 人 們 生 活 的 幸 福 感 卻 并 沒 有 隨 著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而 提 高 ; 相 反 , 在 許 多 時(shí) 候 , 人 們 反 而 覺 得 比 以 前 更 不 幸 福 , 更 不 快 樂 。 究其 原 因 , 則 是 因 為 現(xiàn) 代 社 會(huì) 以 其 多 姿 多 彩 的 形 態(tài) 展 現(xiàn) 在 人 們 面 前 , 面 對(duì) 各 種 各 樣 的 物 質(zhì) 和 精神 誘 惑 , 人 們 的 需 求 和 欲 望 得 到 前 所 未 有 的 激 發(fā) , 但 人 們 滿 足 自 己 需 求 和 欲 望 的 能 力 又 是 有限 的 , 于 是 導(dǎo) 致 人 們 內(nèi) 心 的 無 盡 痛 苦 和 煩 惱 。 實(shí) 際 上 , 根 據(jù) 道 家 的 觀 點(diǎn) , 人 生 的 一 切 痛 苦 和煩 惱 皆 源 于 人 的 有 為 。 人 不 愿 意 按 自 然 的 秩 序 去 生 活 , 不 滿 足 于 既 有 的 自 然 狀 態(tài) , 而 總 是 試圖 按 自 身 的 愿 望 和 他 人 的 要 求 去 改 造 生 活 , 并 自 認(rèn) 為 這 樣 才 會(huì) 使 生 活 更 美 好 。 殊 不 知 , 這 種對(duì) 自 然 的 生 活 秩 序 的 破 壞 , 不 僅 不 會(huì) 給 人 帶 來 幸 福 和 快 樂 , 反 而 會(huì) 給 人 造 成 無 盡 的 痛 苦 和 煩惱 。 那 么 如 何 才 能 從 根 本 上 擺 脫 人 生 的 痛 苦 和 煩 惱 呢 ? 道 家 認(rèn)為 , 最 根 本 的 解 決 方 法 就 是 無 為 而 治 。 因 為 真 正 的 幸 福 和 快 樂 并 不 是 超 越 自 然 的 需 求 和 欲 望的 滿 足 , 而 是 自 然 的 需 求 和 欲 望 滿 足 , 必 然 是 符 合 道 的 規(guī) 律 的 自 然 無 為 狀 態(tài) 。 對(duì) 人 來 說 , 要達(dá) 到 自 然 無 為 首 先 就 是 要 使 人 的 精 神 意 識(shí) 進(jìn) 入 虛 靜 狀 態(tài) 。 因 為 人 之 有 為 皆 因 欲 念 而 起 。 欲 念一 起 則 心 動(dòng) , 心 動(dòng) 則 意 動(dòng) , 意 動(dòng) 則 神 動(dòng) , 神 動(dòng) 則 氣 動(dòng) , 氣 動(dòng) 則 形 動(dòng) , 形 氣 神 動(dòng) 則 必 然 神 馳 于外 , 氣 散 于 中 , 精 耗 于 內(nèi) , 健 康 為 之 受 傷 。 老 子 云 : " 五 色令 人 目 盲 ; 五 音 令 人 耳 聾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 馳 騁 田 獵 令 人 心 發(fā) 狂 ; 難 得 之 貨 令 人 行 妨 。 " ( 《 道 德 經(jīng) · 十 二 章 》 ) 如 果 人 貪 圖 感 官 的 享 樂 , 使 精 神 意 識(shí) 隨 五 官 而 馳 散 于 外 , 欲 念 妄 想 致心 神 不 寧 , 人 的 身 體 就 會(huì) 受 到 損 害 。 要 防 止 這 種 局 面 的 發(fā) 生 惟 有 一 法 , 這 就 是 虛 其 心 , 靜 其神 。 心 虛 則 欲 望 不 起 , 神 靜 則 念 頭 不 生 , 心 清 神 靜 , 根 本 堅(jiān) 固 , 形 神 相 親 , 則 能 長 生 久 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