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字數(shù) /3056 閱讀時長 / 7分鐘 痿證的知識點全貌 高清版詳見:MindMaster(一林學習錄)/“聯(lián)系我”
分型與選方的趣味記憶(強聯(lián)系) 分型: 肺脾(胃)肝腎濕熱瘀 (上中下濕熱瘀) 方藥: 虎潛森林中,二喵滲瘀救 分型部分: 用考點記憶考點 ① 痿證的辨證要點:首辨臟腑病位 而痿證的病位: 在筋脈、肌肉,與肝、腎、肺、脾、胃關系最為密切。 對應3個證型: 肺熱津傷、脾胃虛弱、肝腎虧損 而肺、脾胃、肝腎正好對應上、中、下焦, 也可以用“上中下”來“掛”起三者的印象。 ② 痿證的病理因素:濕、熱 對應:濕熱浸淫 ③ 痿證的5個證型,僅需要額外記個“血瘀”: 脈絡瘀阻 方藥部分: 虎潛森林中,二喵滲瘀救 老虎潛(虎潛丸)入森林中(參苓白術散合補中益氣湯),是聽到了二只喵喵(加味二妙散)滲著瘀血(圣愈湯合補陽還五湯)在求救(清燥救肺湯)。喵喵受傷,久病不愈,肢體痿證。 對應關系: 肝腎虧損——虎潛丸 老虎,百獸之王,筋骨強壯, 肝(在體合筋)腎(在體合骨)肯定好。 那么吃“虎丸”,就能補肝腎。 脾胃虛弱——參苓白術散合補中益氣湯 補中(中焦)益氣湯,主治脾胃(中焦)氣虛證等; 參苓白術散,主治脾虛濕盛證。 在熱帶雨林(森林,參苓)中行走,皮鞋(脾虛)走濕(濕盛)。 兩個都是??挤剑挥寐?lián)想也應該爛熟于心! 濕熱浸淫——加味二妙散 《中醫(yī)內(nèi)科》,在肢體經(jīng)絡病證中,有兩個“妙”。 “二妙”、“四妙”,都治療濕熱。 喵喵愛吃水煮(濕熱)魚。 此處為“二妙”,可以聯(lián)想是雙下肢的痿軟; 濕熱腰痛——四妙丸 大腹便便者,腰形正正方方,“四方腰”。 脈絡瘀阻——圣愈湯合補陽還五湯 “圣愈”諧音“滲瘀血”; 有傷口,肯定還要捂(合補陽還五湯)著。 肺熱津傷——清燥救肺湯 方名中自帶答案。 清燥救肺湯,主治溫燥傷肺。 證候拆解 肺熱津傷證 證候:發(fā)病急,病起發(fā)熱,或熱后突然出現(xiàn)肢體軟弱無力,可較快發(fā)生肌肉瘦削,皮膚干燥,心煩口渴,咳嗆少痰(定位“肺”),咽干不利,小便黃赤或熱痛,大便干燥(氣血津液辨證——津液虧虛證),舌質(zhì)紅,苔黃,脈細數(shù)。 舌象: 紅舌:主實熱、陰虛。 黃苔:主里證、熱證。 淡黃熱輕,深黃熱重,焦黃熱結 脈象: 細脈:氣血俱虛,濕證。 數(shù)脈:熱證;亦主里虛證。 津液虧虛證=口渴尿少,口、鼻、唇、舌、皮膚、大便干燥+舌紅、脈細數(shù) “燥淫證”與“津液虧虛證”均可見: 口唇、鼻孔、咽喉、大便干燥,口渴飲水。 區(qū)別: “燥淫證”外感燥邪,屬表實證,脈象偏浮。 “津液虧虛證”,津液虧少,陽氣偏旺,屬虛證,舌紅、脈細數(shù)。 再加“咳嗆少痰”,定為“肺”,則肺熱津傷。 代表方:清燥救肺湯加減 字面義: 清燥救肺湯:治燥劑(輕宣外燥)——清肺潤燥,益氣養(yǎng)陰——溫燥傷肺證 濕熱浸淫證 證候:起病較緩,逐漸出現(xiàn)肢體困重(濕性重濁),痿軟無力,尤以下肢或兩足痿弱為甚,兼見微腫,手足麻木,捫及微熱,喜涼惡熱,或有發(fā)熱(熱證),胸脘痞悶(濕),小便赤澀熱痛,舌質(zhì)紅,舌苔黃膩(濕熱),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 舌象: 紅舌:主實熱、陰虛。 苔黃而膩:主濕熱或痰熱內(nèi)蘊,或食積化腐。 脈象: 滑數(shù)脈(相兼脈):痰熱(火)、濕熱或食積內(nèi)熱。 數(shù)脈:熱證,亦見于里虛證。 滑脈:痰濕、食積和實熱等病證。亦是青壯年的常脈,婦女的孕脈。 濡脈:虛證或濕困。 代表方:加味二妙散加減 字面義: 二妙散:祛濕劑(清熱祛濕)——清熱燥濕——濕熱下注證 脾胃虛弱證 證候:起病緩慢,肢體軟弱無力逐漸加重,神疲肢倦,肌肉萎縮,少氣懶言,納呆便溏(臟腑辨證——脾氣虛證),面色?白或萎黃無華,面浮,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舌象: 淡白舌:主氣血兩虛、陽虛。 薄白苔:正常舌象,或見于表證初期,或是里證病輕,或是陽虛內(nèi)寒。 脈象: 細脈:氣血兩虛、濕邪為病。 弱脈:陽氣虛衰、氣血俱虛。 脾氣虛證=食少、腹脹、便溏+氣虛證(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 《中醫(yī)診斷學》——望面色: 面色萎黃:脾胃氣虛,氣血不足者。 面色?白:陽虛證;?白而虛?。宏柼撍骸?/span> 代表方:參苓白術散合補中益氣湯加減 字面義: 人參:補虛藥(補氣)——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yǎng)血,安神益智 茯苓:利水滲濕藥(利水消腫)——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白術:補虛藥(補氣)——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參苓白術散:補益劑(補氣)——益氣健牌,滲濕止瀉——脾虛濕盛證 補中益氣湯:補益劑(補氣)——補中益氣,升陽舉陷——脾胃氣虛證;氣虛下陷證;氣虛發(fā)熱證 肝腎虧損證 證候:起病緩慢,漸見肢體痿軟無力,尤以下肢明顯,腰膝酸軟(定位“腎”),不能久立,甚至步履全廢,腿脛大肉漸脫(肝),或伴有眩暈耳鳴,舌咽干燥,遺精或遺尿,或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臟腑辨證——腎陰虛證)。 固定搭配: 舌紅少苔/津,脈細數(shù)=陰虛 舌象: 紅舌:主實熱、陰虛。 舌體小,舌鮮紅而少苔,或有裂紋,或光紅無苔:屬虛熱證。 脈象: “脈細數(shù)”在《中醫(yī)內(nèi)科》的語境下,就是陰虛內(nèi)熱。 細脈:氣血俱虛,濕證。 數(shù)脈:熱證;亦主里虛證。 腎陰虛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陰虛證(虛熱:口咽干燥、五心煩熱、潮熱盜汗) “肝”的定位不是很明顯。 可以把“腿脛大肉漸脫”,當作是“腿筋”來理解,則可聯(lián)系到“肝”。 肝在體合筋。 代表方:虎潛丸加減 脈絡瘀阻證 證候:久病體虛,四肢痿弱,肌肉瘦削,手足麻木不仁,四肢青筋顯露,可伴有肌肉活動時 隱痛不適,舌痿不能伸縮,舌質(zhì)暗淡或有瘀點、瘀斑,脈細澀(氣血津液辨證——血瘀證)。 舌象: 舌有紫色斑點:多屬瘀血阻滯于某局部。 脈象: 澀脈:氣滯、血瘀、精傷、血少、痰食內(nèi)停。 細脈:氣血俱虛,濕證。 代表方:圣愈湯合補陽還五湯加減 字面義: 補陽還五湯:理血劑(活血祛瘀)——補氣,活血,通絡——中風之氣虛血瘀證 |
|
來自: 幽默的數(shù)據(jù)線 > 《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