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上的八大共性問題 劉向軍 1.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教師自己不清楚這一堂課究竟要給學生教什么,學生自己也不清楚這一堂課自己究竟要學什么,更不清楚要學到什么程度。 “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能作為具體的某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嗎?這種目標是萬能的狗皮膏藥!這是整個育人過程中永恒的教育要求,它只有依附于具體的教學任務才有意義。 當教學目標不明的時候,其結(jié)果好像是學啥都行,怎么學都行,學多學少都行,學和不學也行。 2.教師總想滿堂灌輸。 做對的同學,請舉手! 多數(shù)同學都舉起了手,甚至全部同學都舉起了手,可是老師居然煞有介事地自己又講了起來。 哪個同學能把這個道理講一下? 明明有同學能講得很流暢,可是奇怪,老師自己又重復地再講一遍。 老師不講行不行?讓學生來講行不行?讓這一半學生講給另一半學生好不好? 3.課堂管控普遍不足。 學生昏昏欲睡,一言不發(fā),一字不寫,學生東張西望,交頭接耳,無所事事,可是老師視而不見,或者兩眼看著天花板滔滔不絕地講個不停,或者低頭盯著ppt一路地讀下去。 這樣的課堂有意思嗎?這樣的課堂有效率嗎? 無紀律、無規(guī)則的課堂不該管一管嗎?學生無法參與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不該變一變嗎? 4.學生上課壓力過小。 沒有讀的任務,沒有背的任務,沒有抄的任務,沒有寫的任務,沒有練的任務,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只需帶著耳朵就行,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或者進不進都無所謂。這樣的課堂學生還有學習壓力嗎?還有學習動力嗎?還有學習興趣嗎?這樣的課堂學生能不痛苦嗎? 我們常說學生的學業(yè)壓力太重,學業(yè)負擔太大,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本該在課堂上解決的問題全都堆到了課后,堆到了周末,堆到了休息時間。 5.自主學習流于淺表。 自主學習需要必要的時間保證,需要思維外現(xiàn),需要白紙黑字地寫出來。如果一堂課上自主學習的時間零零星星加起來還不足五分鐘,自主學習尚未開始就已結(jié)束,獨立思考尚未展開就已終結(jié),這能稱得上自主學習嗎? 反正學生太傻、太笨、太差,不會自主學習,讓他們自主學習也是白白浪費時間?!绻蠋熆偸沁@樣不信任學生、自己大包大攬的話,什么時候才能培養(yǎng)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退一步說,學生自學學不好,老師一直講也講不好,還不如留一整塊時間給學生,逼著他去自學,最起碼老師還省點勁。 6.小組學習流于形式。 一堂課上只有一次小組學習的形式,總共也只有一兩分鐘時間,這只是游戲罷了,這是做出來讓聽課的老師看的,談不上是有意義的小組學習。 小組每個成員是否都參與了?是否都思考了?是否都落實了?是否達到了一幫一、一對紅的目的?這才是小組學習的關(guān)鍵! 7.量化評價普遍缺失。 是不是?是! 對不對?對! 好不好?好! 這種教師問、幾個學生應和著答的方式,不算評價。 這樣的解答放在考場上能得滿分嗎?到底能得幾分?到底哪里會被扣分?如何避免扣分?這樣追問,才是典型的量化評價。 8.缺乏目標達成意識。 一堂完整的課如同一篇完整的文章,一定得首尾呼應一下:上課之初提出了教學目標,下課之前要照應一下教學目標。 當堂的教學目標能完成嗎?學生能掌握嗎?所有學生都能掌握嗎?有多少學生掌握不了?實際掌握到什么程度?什么時候進行后續(xù)掌握?這就是目標達成意識,它和量化評價密切相關(guān)。 如果沒有目標達成意識,所謂的大容量、快節(jié)奏、滿負荷,只是老師的自我得意、自我安慰。老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效果很差勁。 2024.12.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