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尿的煩惱,在中醫(yī)里被稱為淋濁。 表現(xiàn)為小便異常及排尿困難。 淋為小便滴瀝澀痛。濁為小便混濁不清。 若細(xì)分,有“石淋”,“氣淋”,“熱淋”,“勞淋”,“血淋”五種類型。 氣淋,澀痛,余瀝不斷。因氣機(jī)不通,還會表現(xiàn)為小腹脹滿疼痛。 血淋,澀痛有血。血熱,血冷,血瘀等,均可能引發(fā)血淋。區(qū)分辦法為尿尿時(shí)痛的為淋,不痛的為尿血。 石淋,又名砂淋,因有砂石而尿不出并痛,若尿出砂石則痛止。 膏淋,故名思義,尿渾濁,乳白或如淘米水,上有浮油泡沫,或混有血液、血塊,尿道熱澀疼痛,尿時(shí)阻塞不暢。 勞淋又名虛淋,小便淋瀝,尿后隱痛,肢倦腰酸,纏綿難愈。尤其遇房勞即發(fā)。 以上近似于西醫(yī)學(xué)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結(jié)石、泌尿系腫瘤、乳糜尿等。 萬能方立效散,來自清代名醫(yī)景日昣所著《嵩崖尊生》, 行滯氣,疏小便,解邪熱,破積,治一切淋濁。 立效散組成: 郁金 黃連(各1.5g) 琥珀 大黃 黃芩(各3g) 茯苓 滑石(各6g) 黑丑(頭末,4.5g) 郁金,不僅可行滯氣,更善長治血淋。 性味苦辛寒,入心肺肝經(jīng)。 行氣解郁,涼血破瘀,活血止痛。使血流氣行。 大黃黃連黃芩黑丑,解邪熱,破積通滯。 這是由于淋濁可因濕熱痰濁下流,滲入膀胱所致。治宜清熱解毒,利濕通淋。 大黃苦寒,入胃、大腸、肝經(jīng)。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 黃連苦寒,活躍于心脾胃肝膽、大腸經(jīng)。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芩苦,寒?;钴S于肺、膽、脾、大腸、小腸經(jīng)。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等。 三味相配,大黃清腸熱,黃連清胃熱,黃芩清肝肺之熱。共同清熱解毒,治淋濁。 黑丑又叫牽牛子,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jīng)。 牽牛子為峻下的藥品,少用則通大便,多用則瀉下如水,且能利尿,故主要用于腹水腫脹、二便不利及宿食積滯、大便秘結(jié)等癥。 牽牛子與大黃均屬苦寒峻下之藥,不同之處在于牽牛子主要是行氣中之濕滯,大黃主要走血中的濕滯,二藥相配,瀉下之力非常大,可導(dǎo)濕利水、瀉泄熱毒、破積通滯。 琥珀茯苓滑石,疏小便 琥珀為古代松科植物的樹脂埋藏地下經(jīng)久凝結(jié)而成的碳?xì)浠衔?。性味甘平和血,能安五臟。氣平通利,味甘緩中。入心入肝入小腸,能消瘀血,通水道,利竅行水,治五淋。 關(guān)于其治淋濁,《楊氏家藏方》忘憂散, 治心經(jīng)蓄熱,小便赤澀不通,淋瀝作痛: 琥珀為細(xì)末,每服1.5g,濃煎萱草根調(diào)下,食前服。 茯苓性味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jīng)。利水滲濕的功效廣為人知,此能耐和其健脾利濕有關(guān)。它同時(shí)還寧心和胃益腎,讓內(nèi)心安定,泄腎中濁氣,水腫尿少,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都可用它。 滑石,療五淋,偏主石淋 性味甘淡寒,甘能滋養(yǎng)補(bǔ)虛,淡能行水,上能清水源解熱,下可通水道利濕。體滑質(zhì)重,重能清降,使肺氣降而下通膀胱。寒能泄熱,滑能通竅,止煩渴而利小便。共使三焦?jié)駸釓男”愣埂?/p> 《藥性論》載:"能療五淋,除煩熱心躁,偏主石淋。" 同時(shí),《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茯苓滑石,茯苓泄腎濁,一降心火,可令心腎二臟相通化水,讓膀胱有津液藏,所降之心火往下可氣化膀胱中的水液,令其氣化而出。 立效散于此,任務(wù)完成。將上藥搗為細(xì)末,用溫開水調(diào)下便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