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今蘇州)人沈復(fù)著于嘉慶年間的自傳體散文。內(nèi)容以作者夫婦生活為主線,描述了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見所聞。文字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體現(xiàn)古人雅致的生活品位和傳統(tǒng)文化多元的審美要素。 《浮生六記彩繪本》是當代知名畫家,馮其庸、晏少翔先生弟子——譚鳳嬛女士的最新力作,本書以《浮生六記》為文字內(nèi)容,以蕓娘為中心,選取了她與沈復(fù)從“兩小無嫌”到“花燭之夕”,再到“夜讀西廂”“課書論古”“同游戈園”“賃居野趣”“持螯對菊”“女扮男裝”“失愛翁姑”等五十多個人生中或甜蜜、或悲傷的瞬間,以典雅細膩、古意雋永的工筆彩繪畫面呈現(xiàn)出來,展現(xiàn)了這個被林語堂稱為“中國第一美人”的雖然日常卻不同尋常的一生。 除了52幅工筆彩繪,還有原書的正文、注釋和白話翻譯,排版疏朗,字大悅目,而且可以同頁面對照閱讀,是一本設(shè)計精美典雅、閱讀體驗舒適的《浮生六記》讀本。 序(張慶善) 卷一 閨房記樂 卷二 閑情記趣 卷三 坎坷記愁 卷四 浪游記快 附錄一 清人序、跋、題記 附錄二 偽作二卷(《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逍》) 后記(譚鳳嬛) 張慶善 譚鳳嬛女士希望我能為她的新作《浮生六記彩繪本》作序,我是不能推辭的,盡管我對“畫”沒有多少發(fā)言權(quán),因為我對繪畫實在沒有什么研究,更何況是《浮生六記》的繪畫了。但我還是要為其作序,當然是因為我與譚鳳嬛女士幾十年的友誼,更在于她為《紅樓夢學(xué)刊》畫了幾十年的封面,我曾作為《紅樓夢學(xué)刊》主編、名譽主編多年,實在是欠她的賬太多了。 其實,最有資格為譚鳳嬛女士的這本新書作序的有兩個人,一是馮其庸先生,一是孫遜先生。記得為《浮生六記》作畫就是馮其庸先生給譚鳳嬛留的作業(yè)。幾十年來,作為馮老的入室弟子,譚鳳嬛得到馮老的教育幫助太多了,馮老對《浮生六記》更是有很深的研究,今天譚鳳嬛“畫”《浮生六記》正是馮老的寄托和希望。 而孫遜先生對譚鳳嬛畫《浮生六記》的幫助指導(dǎo)也很多,即使在他病期間也沒有放下對譚鳳嬛的指導(dǎo)。但如今兩位先生都已仙逝,那么為譚鳳嬛作序,我就是責無旁貸了。 大家都知道,譚鳳嬛的《紅樓夢》人物畫很有名,她是當下《紅樓夢》工筆人物畫很出色的畫家之一,我前面說過長期以來《紅樓夢學(xué)刊》的封面都是她畫的,她的《紅樓夢》人物畫在廣大《紅樓夢》研究者、愛好者中影響很大。 譚鳳嬛女士能走進《紅樓夢》人物創(chuàng)作的領(lǐng)域,馮其庸先生是他的引路人和導(dǎo)師,可以說沒有馮其庸先生的指導(dǎo)和關(guān)心,就不會有譚鳳嬛女士的今天。譚鳳嬛是非常幸運的,她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生涯中不僅得到馮老的指導(dǎo),還得到了著名畫家晏少翔先生、黃均先生、王義勝先生的指導(dǎo)幫助。 當然,譚鳳嬛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與她自己的勤奮努力是分不開的。多年來,她的勤奮、用功和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都給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我們都知道,在人物繪畫創(chuàng)作中,《紅樓夢》人物畫、特別是《紅樓夢》工筆人物畫是最難的。原因就是《紅樓夢》太有名,大家對《紅樓夢》太熟悉,《紅樓夢》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位置太重要,自然人們對《紅樓夢》題材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要求也就高,對《紅樓夢》人物畫的要求尤其如此。 自清代以來,《紅樓夢》就是許多畫家筆下關(guān)注的題材,并涌現(xiàn)出改琦這樣畫《紅樓夢》人物的大家。新中國以來,程十髪、劉旦宅、戴敦邦先生等在《紅樓夢》人物畫創(chuàng)作上都卓有成就,影響很大,他們的創(chuàng)作顯然對譚鳳嬛有較大的影響。 譚鳳嬛的《紅樓夢》工筆人物畫,繼承了清代以來《紅樓夢》人物畫的文化傳統(tǒng),但正如馮其庸先生所說,譚鳳嬛筆下的美女既畫出了古人的風(fēng)味,又畫出了作品的時代氣息,這就是譚鳳嬛作品的特點。《紅樓夢》工筆人物畫創(chuàng)作,既要看功底,又要看對《紅樓夢》人物的理解與把握。 譚鳳嬛長期在紅樓夢研究所和《紅樓夢學(xué)刊》編輯部工作,又在紅學(xué)大家馮其庸先生的悉心指導(dǎo)下創(chuàng)作,因此她對《紅樓夢》非常熟悉,對《紅樓夢》中的人物和故事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所以她畫的《紅樓夢》人物,對人物的性格特點都把握得非常好,不僅有古人風(fēng)味,更有《紅樓夢》風(fēng)味,有著她對《紅樓夢》人物獨特的理解。這或許就是譚鳳嬛《紅樓夢》工筆人物畫獲得大家肯定和贊譽的重要原因。 說了這么多譚鳳嬛畫《紅樓夢》,這與她畫《浮生六記》有什么關(guān)系呢?當然有關(guān)系。《浮生六記》無疑是最美的古典散文之一,講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寫出了一位令人無法忘懷的女性形象,因此人們常常把它與《紅樓夢》聯(lián)系在一起。 記得馮其庸先生就跟我說過,《浮生六記》最像《紅樓夢》,是深受《紅樓夢》影響的。馮老說:“我喜歡這本書,第一是因為作者沈三白寫得很坦率真實,不論是哪一章,都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 而且,作者的思想是很自由的,尤其是開頭第一篇就是寫夫婦生活的《閨房記樂》,而且寫得那么大膽和自然,一點也不像封建時代的人寫的。 可我們不能忘記,沈三白生于曹雪芹死后一年,即乾隆二十八年癸未,距離現(xiàn)在二百多年了。”(馮其庸《〈浮生六記〉德譯本序》,《馮其庸文集》卷一《秋風(fēng)集》240頁,青島出版社 2012年 1月第 1版) 正如馮老所說,沈復(fù)的《浮生六記》真是與《紅樓夢》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沈復(fù)可謂深得《紅樓夢》的真諦,把夫妻生活寫得那樣真實、自然,感人至深。而蕓娘不拘泥于封建禮教的束縛,盡情地享受著夫妻之間心心相印的愛情生活,她無疑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少有的女性典型,她的美麗、善良、率真、癡情與林黛玉一樣,感天動地。她的命運與遭遇更令人們給予深深地同情,令多少人心情無法平靜。 說《浮生六記》最像《紅樓夢》,說蕓娘身上有著林黛玉似的真性情、真情趣,相信大家都會認可的。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對賈寶玉一往情深,可謂情癡。而蕓娘對她的丈夫也是如此,癡癡相愛,心心相系。從林黛玉到蕓娘的形象是一脈相承的。 從畫《紅樓夢》人物,到為《浮生六記》作畫,譚鳳嬛的畫風(fēng)有了一定轉(zhuǎn)變,畫技有了很大提升。我們能從她的畫中感受到沈復(fù)的深情、蕓娘的癡情。 她畫出了蕓娘的善良、聰慧、頑皮、情趣,畫出了一對小夫妻的恩愛,畫出了快樂的生活情趣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更畫出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刻骨銘心,畫出了我們閱讀《浮生六記》的深深感動。謹對譚鳳嬛女士的《浮生六記彩繪本》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賀。 是為序。 2024年 2月 7日于北京惠新北里 譚鳳嬛 《浮生六記》繪圖終于完成了,回首這一路,有一絲疲憊,有些沉重,也略有些欣慰。 我與《浮生六記》的牽絆,源于恩師馮其庸先生。那時候我工作單位的地址還在前海西街的恭王府院內(nèi)。 有一天,馮先生一位外地朋友來京,下榻在沙灘附近的賓館。馮先生要去見面,說:“正好我去辦事的地方,離五四書店很近,順便幫你選點書,你也一起去吧?!蔽艺f:“您還有事情要辦,我自己去買吧。”馮先生說:“選擇書籍,版本編撰都很重要,你不懂這些?!蔽揖秃婉T先生一起去了五四書店。 馮先生說多讀詩詞,有助于豐富想象力,提高繪畫意境的水準。于是選了俞平伯的《唐宋詞選釋》、沈祖棻的《宋詞賞析》、唐圭璋的《宋詞三百首箋注》、龍榆生的《近三百年名家詞選》等,馮先生還推薦一些沒買到的書,其中就有《浮生六記》。 馮先生記憶力驚人,提起散文,他能信口背誦歐陽炯撰寫的《花間集序》,還說是老早以前讀過的,覺得好,就背下來了。 古典散文類書籍中,馮先生一直推崇《浮生六記》。談到這本書,他的臉上都洋溢著光彩,話語中的贊嘆溢于言表,連我都受到感染,很好奇這書到底有多好,讓馮先生這樣推崇,難道比《紅樓夢》還好? 誰知馮先生說:“我是先讀的《浮生六記》,后讀的《紅樓夢》,早先《紅樓夢》我是不喜歡的,讀不下去。喜歡看《三國》《水滸》,但是《浮生六記》就不一樣了,一下子讀下去,寫得太好了!” 他說:“《浮生六記》確是真人真事,沈三白把自己的生活寫得真實自然,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陳蕓更是那個時代不可多得的女人,聰慧善良,有趣又頑皮,知禮又不完全守禮,她的思想是自由的。這樣好的一個女人,卻不得公婆喜歡,幾次被趕出家門。夫妻兩個苦中作樂,把苦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兒。而且還去鄉(xiāng)下居住,柳樹下垂釣,一邊飲酒一邊聽著村野傳說 …… 書中有很多好的情節(jié),好的意境。以后如果有機會,你可以畫畫《浮生六記》。” 提到陳蕓,馮先生說自己當年曾經(jīng)去揚州金匱山陳蕓埋骨地尋訪過陳蕓的墓,還是當時的地委書記錢程芳同志帶著他去的。可是到了之后,到處都是荒草,沒找到任何線索。后來,有人說金匱山附近有墓地發(fā)掘出來一具女尸,還發(fā)現(xiàn)了手鐲,手鐲上面刻有“蕓”字。 當?shù)嘏笥阎礼T先生曾經(jīng)尋訪陳蕓墓地的事,便與他聯(lián)系,請他去看。他又去看過,結(jié)果還是一無所獲,只是總算對自己的探求有了一個交代。 馮先生還告訴我說:“陳蕓養(yǎng)病的東高山就在無錫,離我們老家只有五六里路?!币话銇碚f,馮先生和我提到的書籍,我都會認真地了解一遍內(nèi)容。 《浮生六記》雖然只有薄薄的一冊,但這種情節(jié)不連貫、段落式的散文描寫,最開始不太吸引我,所以原文我只讀了一部分就放下了,倒是把白話譯文簡單看了一下。從那時候開始,《浮生六記》便成了我很多年以來的一個情結(jié)。 幾年以后,馮先生的《瓜飯樓重校評批紅樓夢》出版,他又提過類似的建議,說:“陳蕓多好的女人,命卻很苦,雖然和沈三白過了一段愉快的生活,卻很早就去世了。《浮生六記》文字多美,游太湖和女扮男裝那段,作為那時的婦女已經(jīng)很大膽了。畫《紅樓夢》的人很多,《浮生六記》那么美的文字,目前還沒有人畫。有時間你要試試?!?/span> 還說,“你畫的時候,一定要把東高山畫進去?!?/span> 于是我又重新翻出《浮生六記》,再一次開始讀起來。我買了三本《浮生六記》,放在不同的地方,便于隨時翻看,逐漸熟悉了書中的人物和內(nèi)容,卻找不到畫中人的感覺,不敢畫。 2010年,我在北京鳳凰嶺參加了“紀念中國紅樓夢學(xué)會成立三十周年暨全國《紅樓夢》學(xué)術(shù)研討會”。期間,大家一起參觀香山植物園。 上海師范大學(xué)教授孫遜先生和我聊天時說:“小譚,你為什么不畫畫《浮生六記》?這個題材非常好!很適合你畫,你考慮嘗試一下?!?/span> 他還說道,“歷來《紅樓夢》畫的人很多,卻鮮少有畫《浮生六記》的,你在題材上應(yīng)該突破一下?!蔽倚χf:“您也這樣認為嗎,馮先生也是這樣說的,可是我有點信心不足,我再想想?!?/span> 就這樣,不知不覺又過了幾年,這個題材慢慢變成了我拿不起又放不下的一件事。我一直把《浮生六記》放在案頭,有時間就翻看,時間長了,慢慢也有了一些想法和畫面,不過總感覺思路還是很單薄,有些欠缺,很多東西表達不出來。 馮老那段時間身體一直不太好,精神也不夠。我把不太成熟的構(gòu)想和草圖拿給他看,他每次都很贊許,強打精神,提出他的想法,提醒我一些重要的地方。 再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到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的編輯胡文駿先生,說他們正在做的“明清美文”叢書,其中就有《浮生六記》。聽到我在畫《浮生六記》后很高興,希望我能畫出來,可以用在書里面。經(jīng)過修改篩選,我最終畫出十二張。 當時馮老身體已經(jīng)很虛弱了,只能半躺半坐在躺椅上,我把畫一張一張舉在他眼前給他看。他很欣慰,說:“《浮生六記》畫出來了?好好?!彼吹臅r候很認真,還微笑著指著一張說:“這個是東高山?我們老家離這里很近?!?/span> 馮老沒有最初提到《浮生六記》時的那種興奮,我想,大概是自己的作品與馮老的期許還有距離吧。不久,馮老就因病去世了,這本在 2017年 8月出版的書,最終沒能讓他看到正式出版的樣子。 不過,經(jīng)過這次的插畫,我對《浮生六記》有了更深層的認識,覺得意猶未盡,有了繼續(xù)畫、繼續(xù)完善的想法。 插畫出版后,我給孫遜先生寄去一本,孫先生發(fā)微信祝賀我在“文學(xué)題材開拓上邁出了重要一步”。并且說:“竊以為《浮生六記》尚有開掘空間,現(xiàn)計作畫共十二幅,其中尚有與蕓娘無關(guān)者兩幅,未以蕓娘為中心者一幅,可否在現(xiàn)有基礎(chǔ)上,以蕓娘為中心再擴充增加篇幅成一套《浮生六記·蕓娘畫傳》?蕓娘是我國清代實有其人的歷史人物,也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少有的女性典型,為她畫套畫傳值得?!?/span> 他還鼓勵我說,“為蕓娘作畫傳,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由鳳嬛女史擔綱,更為畫壇添一佳話?!睂O先生的鼓勵和建議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 兩個月后,他給我發(fā)來一頁紙的照片,是按照《浮生六記》的內(nèi)容順序初擬的三十多個題目。他以蕓娘為中心,選取了她與沈復(fù)從“兩小無嫌”到“花燭之夕”,再到“夜讀西廂”“課書論古”“同游戈園”“賃居野趣”“持螯對菊”“女扮男裝”“失愛翁姑”等三十多個人生中或甜蜜、或悲傷的瞬間,每個題目都用四個字概括,來展現(xiàn)一個雖然日常卻不同尋常的女性的一生。 他說:“題目早就草擬,因思慮未周,今又修改充實一過,其中部分還可繼續(xù)增刪 …… 既作《蕓娘畫傳》,應(yīng)以蕓娘為中心,三白只是陪襯,其他男性人物盡量少畫或不畫 ……” 孫先生擬定的這三十幾個題目,一下子打開了我的思路,讓我之前沒有順序章法、直接跳出思維的想法,忽然有了自己的位置。我很激動,深受鼓舞。 后來,我按照他的方法,又補充了若干場景和題目,最終擬定五十二章。在設(shè)計的過程中,關(guān)于以什么方式才能更好地表現(xiàn)內(nèi)容,我一直都與孫先生進行切磋和溝通。 我把一些圖稿發(fā)過去,他每一張都很認真地看過之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心得。比如他說“沈三白的形象,要不要加胡須,什么時候加,要不要戴瓜皮帽 ……”,再比如“女扮男裝的場景,放在水仙廟外比廟內(nèi)更加有市井氣,也更能凸顯蕓娘女扮男裝后的瀟灑與俏麗”等。 從這些對情節(jié)、景物提出的具體見解,不難看出孫先生對《浮生六記》的熟悉和喜愛程度,以及做事的專注與認真。有些情節(jié)經(jīng)過溝通后再反復(fù)推敲,加以變化融合,畫面豐滿了。 隨著孫先生的指導(dǎo)和點撥,我畫得一稿比一稿有信心,自覺畫中的情景也愈加接近書中的意境。 那時我并不知道,他后期是在病中給我提出這些寶貴建議的。我們一直微信聯(lián)系,我發(fā)微信,他很快就有回音。直到有一次,我發(fā)了信息,他幾天都沒有回。我給他打電話詢問,很長時間他接了電話,很吃力、虛弱地說,犯了哮喘病,讓我還是微信打字方式聯(lián)系。 我很意外,非?;炭值貟鞌嚯娫?。從1992年我認識孫遜先生,在我的印象中,他溫文儒雅的形象多年來幾乎沒什么變化,突然聽到這虛弱的聲音,真有些接受不了。 但是他卻很快發(fā)來了短信,談了一些意見,最后說:“蕓娘選題甚佳,盼能更精益求精,選個適當?shù)臋C會推出 ……”沒想到這竟是我們最后一次的對話 …… 短短幾年,兩位支持我的先生先后作古,可《浮生六記》畫稿還沒有完成,我心里很難受。馮先生健在的時候,我對《浮生六記》理解得不夠,無法完成他的心愿。后來,在孫先生指導(dǎo)下,也才完成了大半。 沈復(fù)筆下的蕓娘是生動的。她的精神世界豐富多彩,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與求知欲。雖出身貧寒,卻是知書識禮、活潑樂觀又富有情調(diào)。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美好的事物,偶爾制作一些實用的創(chuàng)意小物件,給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 蕓娘的一生,就是家長里短日常生活,還時常拮據(jù)困頓,但她富不驕奢,貧能安樂。生活中的起伏都能淡然處之,常懷感恩之心,為他人著想,外表柔弱內(nèi)心堅強,身處窘境也不曾怨天尤人。 最初我是在兩位前輩鼓勵推動下,懷著想要實現(xiàn)他們對《浮生六記》的熱愛去畫,漸漸地,我也喜歡上了《浮生六記》,愛上了蕓娘。 《浮生六記》彩繪圖脈絡(luò)以陳蕓為主,描繪了沈復(fù)與陳蕓相識相知,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的坎坷人生歷程。 畫面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 從陳蕓幼年生而聰慧,學(xué)語時即“口授成誦”開始。少年沈復(fù)跟隨母親歸寧,初見陳蕓,對其一見鐘情。自此“兩小無嫌”“錦囊佳句”。 繼而求娶,“藏粥待婿”“花燭之夕”“情思入魄”“耳鬢相磨”,直至沈復(fù)為了學(xué)業(yè),新婚夫妻暫時分開。 第二部分: 沈復(fù)求學(xué)歸來,夫妻“小別重逢”,一段情意綿綿夫唱婦隨的甜蜜時光。二人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jié),比如“解言為笑”“觀劇生悲”“屈君試嘗”“閣外識香”“巧制蓮茶”等,來了解彼此性格以及生活中的習(xí)慣愛好,感情逐漸加深。 “課書論古”“七夕拜月”“聯(lián)句遣懷”“中秋走月”“賃居野趣”“女扮男裝”“胸中丘壑”等日常場景的畫面,則是二人志趣相投的寫照。陳蕓性情開朗、思維敏捷、尊重翁姑、忍辱負重的品性也在“同游戈園”“持螯對菊”“轉(zhuǎn)怒為歡”“代筆之禍”時有所展現(xiàn)。 第三部分: 由于家庭瑣事引起公婆誤會,沈復(fù)、陳蕓夫婦被迫離家,借居在朋友的蕭爽齋。沈復(fù)時常與朋友邀約相聚,“蕭爽待客”“南園備炊”飲酒題詩作畫之時,陳蕓也是獻計獻力。 生活雖然拮據(jù),卻和睦又不乏快樂,相約來世“不昧今生”。“暢游太湖”時,陳蕓感嘆“不虛此生”?!爸壑泻里嫛薄昂﹫@結(jié)盟”時,陳蕓釋放了單純善良的天性,卻又一次激化了與家庭的矛盾,越發(fā)引起“失愛翁姑”。 第四部分:沈復(fù)帶著病中的陳蕓再次“孑然出行”,遠赴“無錫養(yǎng)疾”。一年后“僑寓揚州”,因“籌措生計”“阿雙竊逃”終至“沉疴難挽”,陳蕓魂斷先春門。 這套圖斷斷續(xù)續(xù)畫了四五年,本想去蘇州、無錫實地考察一番,但因身體和疫情原因一直未成行,中間生病又中斷了一段時間,幾次易稿。 期間北京大學(xué)教授朱玉麒先生和中國人民大學(xué)國學(xué)院教授孟憲實先生看過后,提出希望有別于《紅樓夢》,更應(yīng)側(cè)重于市井平民化的意見,有些部分進行了修改或重繪。 老朋友章慎生先生去蘇州出差,拍了一些蘇州風(fēng)貌的照片發(fā)給我作素材參考。 畫稿還得到了原中國工筆畫學(xué)會常務(wù)副會長、《紅樓夢》郵票設(shè)計者蕭玉田先生的指導(dǎo),蕭先生對一些構(gòu)圖細節(jié)提出建議,我受益良多。 中國紅樓夢學(xué)會名譽會長張慶善先生,多年來一直在工作和學(xué)習(xí)中給予我支持關(guān)照,也見證了我的成長。他對于這次的作品,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并答應(yīng)幫我寫序言。 我特意請沈陽大學(xué)文化傳媒學(xué)院的孫熙春師弟為此書篆刻印鑒兩方,一方為“浮生六記”四字,一方為馮老《枕上再題曹雪芹家世》詩中的一句“楝樹花開終結(jié)子”作為終結(jié)。 另外我愛人王金亮先生對我大力支持,承擔了家里的一應(yīng)事情,使我能心無旁騖地專心做事。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胡文駿先生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之前的《浮生六記》插圖本就是由他擔任責任編輯,此次聽說畫成了全套的彩繪本,也為我高興,一如既往地支持我。 應(yīng)出版社要求,書名主體仍然用“浮生六記”。在我看來,此次彩繪本的出版,不僅是我的愿望,更是前輩老先生和老朋友對我的鼓勵、期望。感謝一直支持我的新老朋友們。 此彩繪本有待喜歡《浮生六記》的朋友品評并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2022年 12月于北京通州桐陰書屋 譚鳳嬛 (環(huán)),出生于河北省灤平縣,自幼酷愛繪畫。因機緣巧合,先后結(jié)識了馮其庸、楊仁凱、晏少翔等書畫名家,并受到黃均、王義勝等前輩指教。被馮其庸、晏少翔先生收為入室弟子。 曾先后在北京、江蘇、河北等地多次舉辦《紅樓夢》題材個人畫展,并參加“第三屆海峽兩岸工筆畫名家作品展”、“全國優(yōu)秀青年藝術(shù)(書畫)人才成果展”、“繪生活‖當代國際插畫藝術(shù)展”、“隻立千古《紅樓夢》文化展”等國內(nèi)外展覽。為推動奧中文化藝術(shù)交流,2016年應(yīng)奧中友協(xié)邀請,在奧地利維也納弗里德里?!は甬嬂扰e辦《譚鳳嬛〈紅樓夢〉工筆人物畫展》,《歐洲時報》兩次整版發(fā)表評論文章,展覽受到當?shù)赜^者的一致好評。其繪畫作品作為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使者入選參加瑞典、荷蘭、馬來西亞等中外國際文化藝術(shù)展。 出版畫冊有《紅樓夢人物畫集》、《紅樓夢人物線描圖集》、《國畫入門-工筆人物》等。長期為《紅樓夢學(xué)刊》設(shè)計封面畫。畫作設(shè)色典雅,構(gòu)思精巧,獨出新意,蘊含著現(xiàn)代人對古典文學(xué)作品的獨特感受,被臺灣、日本、歐洲等國內(nèi)外報紙期刊發(fā)表與轉(zhuǎn)載。曾為馮其庸先生《瓜飯樓重校評批紅樓夢》、《八家評批紅樓夢》創(chuàng)作插圖,得到任繼愈先生“深得本意”的肯定;為李希凡先生《傳神文筆足千秋》創(chuàng)作插圖;并為圖文典藏版《紅樓夢》、明清美文系列叢書以及保加利亞譯文本《紅樓夢》等國內(nèi)外書籍創(chuàng)作大量插畫。 為宣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參加國家課題項目,創(chuàng)作《中醫(yī)藥歷史代表人物畫像》中葛洪、鮑姑像。為中國郵政集團總公司創(chuàng)作《紅樓夢》題材作品首日封、郵冊及曹雪芹郵票等。為無錫地鐵設(shè)計《紅樓金釵》票卡,榮獲全國銀獎。 譚鳳嬛現(xiàn)任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紅樓夢學(xué)刊》美術(shù)編輯,中國紅樓夢學(xué)會理事。 |
|
來自: 古代小說網(wǎng) > 《待分類》